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夏季节,昼长夜短,多数人因闷热而难以入睡,清晨又醒得较早,从晨起活动至吃完午餐约历时六七小时,因而午睡1~2小时,对健康极有裨益(中、老年人尤其如此)。

    患高血压或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安排好暑季生活。室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对防止疾病的发作或恶化具有重要意义。统计资料表明,在锋面天气过程、大雷雨、闷热天气,常是心血管病多发时间。应组织这类病患者经常去公园树荫下乘凉,这样做既可调剂生活,防止中暑,

    又可呼吸新鲜空气,有利于健康。此外,对一些卧床不起的病人,除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应经常协助他们活动肢体,经常用温水擦澡,用70%酒精擦皮肤,防止褥疮形成。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这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某些开始腐烂的鱼、虾、肉类或变质的残羹剩饭,宁弃勿食。经常使用的饮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保持卫生。饮食安排应讲究科学,饭菜尽量不剩。

    适当吃些大蒜,喝些柠檬汁、橘子汁,对肠道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老年人、小儿体质不如青、壮年人强壮,对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冷饮之类不可过贪。

    此外,应消灭苍蝇、蚊子,采取防护措施。这样做一则可减少各种传染病的传播,二则可防止皮肤感染及皮肤过敏反应,特别是患糖尿病患者,一旦皮肤感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

    (三)秋季养生法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前一天为止。

    秋三月万物成熟,草木渐趋萧条,节气由阳转阴,这个季节应怎样养生呢?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色变,人们应早睡早起,以避免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要神气渐收,思绪宁静,不让意志外驰,以适应秋季寒凉之气候,这就是调养秋收之气道理之所在。

    如果有所违反,会损伤肺气,

    到冬天会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使人体适应冬季的能力降低。

    秋季是夏转冬的过渡季节,由凉而渐寒,阳气开始下降,“天气以急”。一般说来,人的阳气不足,可借助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之,阴精不足者也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阴精。

    秋虽凉而寒将至,衣被宜逐渐添加,不可一下加得过多。

    常言道:“出门须防三、九月,”北方九月凄风苦雨,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温日降,容易使人感冒,不管是出门人还是在家的人都应注意不可着凉。

    “若要安逸,勤脱勤着”,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低,循环功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被,更应注意保暖,所谓“不治己病治未病”,重在预防,病而服药,不如随时调摄,使阴平阳密,身体安康。

    有的年分秋应凉而反热,这就是所谓“至而不及”的气候反常现象,对此尤宜加倍谨慎,避免感染瘟疫。老人尤不可自恃身体强健而不顺乎天气变化。所谓“顺则和,从之而苛疾不起,违则逆,逆之则灾害生”,就是这个道理。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燥是秋天的主气,应“防秋燥”。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秋深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无论温、凉,总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因此,老人秋天少洗澡为宜,以免发生皮肤瘙痒症。秋日,气候干燥,人还容易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最好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能滋阴,有条件的不妨吃些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这对防止口干舌燥均有益处。

    秋季瓜果大量上市,要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

    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宜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一般说来,各种水果均有益于健康,如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A、B、C等)、多量的钾,对心血管患者有益,且有止泻作用。香蕉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有利于增加血管壁弹性,维生素E能增加细胞分裂次数,对健康也有所裨益。香蕉还有止咳、润肠、降压作用。菠萝利尿,对肾脏病、高血压患者有益,治疗支气管炎也有功效。柑桔有镇咳、调肺健胃的作用。柿子能去烦,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涩肠止泻,降低血压。梨可润肺,消痰止咳,治便秘。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宜。葡萄可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骨、利尿等作用。但水果除少数(如龙眼、葡萄、荔枝等)外,其性味均偏寒,食用应适量,不可恣意纵腹,以免伤害脾胃阳气。

    (四)冬季养生法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前一天为止。

    冬三月我国大部分地区草木凋零,大地封冻,自然界万物生机闭藏,这个季节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冬季活动锻炼,不宜过早,免伤阳气,最好是等日出以后,再选择活动量较大的锻炼方式,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持心情愉快,使精、气、神得以内收。

    这就是冬季“养藏”道理之所在。

    如果有所违背,就会损伤肾气,到来年的春天,人就会染上萎厥之类的疾病,使

    人体适应春天升发之气的能力降低。

    人们一向认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早晨空气最新鲜”。事实并非完全这样。

    早晨,尤其是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的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于是淤滞和停留在下层。这时,如果早早出外锻炼,反倒会深受其害。活动量越大,呼吸量也越大,受害也越严重。从大气污染这个角度出发,早锻炼冬季不宜。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一提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实践证明,人体许多疾病都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严冬气温下降,冷空气挟着病菌进入人的呼吸道,可导致一些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如果气温骤降或寒潮来临,使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常感到胸闷、气短、头晕、两腿肿胀、恶心和全身不适,并能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

    所以到了冬季,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温,防止各种疾病发生。

    冬季气候变化多端,时而由寒转暖,时而由暖转寒,常有一昼夜间温度相差摄氏十几度的现象。

    这种反常的变化,为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机会。其中对人们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与冷气的袭击密切相关。

    1974年我国科学家对一次流感的大流行作了气象方面的调查,发现流感流行与当地气象变化有密切关系。调查期间,有一个1058毫巴的强冷高压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向我国大陆等压线密集,呈东西走向,最后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出境。这次冷空气所到之处,流感立即发生;未经过的地区,则很少乃至

    根本没有发生流感。此外,各地遭受冷空气严重入侵的第二天都是流感的高峰期。

    由此可见,流感流行地域和流行时间,与冷空气袭击密切相关。

    流感是危害人类的大敌,1958年欧洲那次流感大流行,曾使马德里变得荒无人烟,意大利、西班牙也立起了几十万块新的墓碑。

    1918~1920年全世界流感大流行,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亿零5万人患病,2千余万人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数还多。冷空气的袭击,可使毛细血管阻力增加,粘膜分泌减少,人体抗体含量降低,有利于流行病传播;寒冷时血中红血球沉降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和γ—球蛋白含量下降,也会使人体免疫力减低。此外,恶劣天气还能使人体温度功能失调,凡此种种,均能促使流行病流行。中、老年人本来身体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感染流感后,病毒容易直接到达肺部,导致肺炎型流感。特别是平素患有慢性病(如哮喘、高血压、肺心病等)的人,再感染上流感,更会使病情恶化,乃至死亡。

    为了有效地加以预防,流感流行期间,人们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保暖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家中有了流感病人,应注意医护和隔离。

    此外,要注意冬季营养的补充。冬季进补无外乎食补和药补二种。可供食补的有羊肉、鸡肉、牛肉、狗肉等;可供药补的有阿胶、人参、鹿茸等。但应注意,无论哪种补法,均应根据自己身体需要,切不可乱补,特别是药补,应该有医生指导,以免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有些老年人对“冬季进补”这句话不进行具体分析,一到冬天就乱用补品,结果导致头晕、眼花、口干、舌燥、脱发、掉牙,有的甚至

    流鼻血,还有的出现萎厥,即手足萎弱,筋脉弛缓等症。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乱用补品有很大关系。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冬季进补”的意义,也违反了“养藏”的规律。

    古人根据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理论而制定的四时养生法,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这些养生原则,体现“预防为主”思想,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具体实行。

    (五)逐月养生法

    1.正月养生法

    正月为孟春,春令虽至,其气未臻,冬残未尽,春寒极易伤人。善养生者,仍须固密,勿泄其气。冬气已衰,肾脏失时,故易受病。唐?孙思邈指出:“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辣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太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明?高濂指出:“孟春之月……

    坐卧当向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