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5年5月于美国西雅图
管理篇创新拯救企业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而不在于创造利润。要创造客户,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的理念在企业陷于困境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比如国内的家电行业,在所有的“战争”包括“价格战”都打完仍不能使企业健康生存的情况下,创新便成为惟一能拯救企业的稻草。
创新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生产流程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甚至管理理念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就可以有许多层面,产品的性能、用途;产品的设计、外观;产品的用料、结构、生产程序,都有创新的空间。这对传统企业的持续发展尤其重要。像宝洁这样的公司,几十年来生产牙膏、牙刷、洗发香波、婴儿尿布这样的家用产品,如果不是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不可能生存发展到今天。光看几十年来宝洁生产的牙刷种类,就可以看见牙刷设计的进化,结果是牙刷越来越适合人们保护牙齿的需要;再看婴儿尿布也是如此,与10年前的尿布相比,今天的尿布不仅吸水能力更强,而且更薄更轻,价格非但没有增加,还有下降。
与此同时,创新对目前如日中天的企业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几十年来一直业绩甚佳,这本身与公司不断的创新密切相关,但就是这样的企业也不是躺在现有的功劳簿上就可以了。GE新近推出的对管理人员“想像力”的要求和管理评价系统,就是用管理的手段促使员工不断创新,不断地挑战公司现有的运作方式、产品导向,不能创新者,没有想像力的管理人员只能淘汰出局。IBM提出的超越设备和服务的产品模式更是对公司几十年来成功经验的全面颠覆和尝试。而国内企业使用招聘洋CEO的“绝招”来使企业走出低谷,起死回生,或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无疑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希望创新的理念引起整个管理体系的变化,使中国的企业能够突破自我、超越他人。
2005年4月于美国西雅图
管理篇以貌取人可以休矣
关于容貌对就职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系列研究。从对工作申请表上照片对入职和起薪的影响,到让容貌不同的演员扮演前去应聘的工作候选人,不一而足,但总的结论是,容貌姣好的候选人比容貌普通的候选人更可能被选中,而且起薪更高。
有一个曾经在美国电视台上播演过的实验是这样做的。心理学家请了4名演员来协助他们的研究,两男两女,一名男士英俊潇洒,长相如电影明星,另一名则比较普通,但并不难看。两名女性中,也是一名如花似玉,另一名长相平平。在他们出去应聘之前,心理学家先给他们按招工要求制作了简历,让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等基本相似,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训练,使他们在面试时表现一致。果然,所有的人都得到了面试机会,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每次都是长相普通的面试在先,然后面试长相出色的。在整个实验中,两位男士共面试了三个单位,两位女士则面试了五个工作。女士面试的工作中其中有一个是公司前台的接待员,要求有基本的秘书技术,如接电话、打字、回答前来公司访问的客人的问题等。先是那个长相平平的女演员去面试,面试者是位男士,他先问其打字速度,回答说每分钟50字,错误为零,面试者十分敬佩,连声说不错不错,然后又问与其工作经历有关的问题,都一一回答。面试者告诉对方,本公司的作息时间是朝九晚五,中午一小时午餐时间,一点钟准时回公司上班。并说公司对该类工作的起薪是一年25000美元左右。面试结束时面试者说,他对她的技能很佩服,下星期一会给她回话。该女士于是充满信心地离去。
第二天,长相出众的女士去同一公司面试,其着装与那位长相平平的完全一样,也拎着同样的公文包。她坐下来没几分钟面试者突然压低了声音,问她在别的地方还有没有面试,她点头说还有几个,面试者就很严肃地问她能不能将其他的面试取消,因为他已决定将她录用。同时告诉她公司的作息时间,午餐为一小时,但他又说,其实这个时间也是可以灵活掌握的,如果一点钟赶不回来,问题也不大。同时他又说,公司对该工作的起薪是每年27000美元左右,希望她能答应上班。
接连三个面试下来,情况都相似。心理学家推测是不是因为面试者是男性,所以对女性的容貌特别敏感,于是他们为两位女士应征了主管是女性的工作。那位女主管也是要招一名接待员,在面试长相出众的女演员时,她说:“我觉得你做接待员有点大材小用了,看你的外表,我觉得你做我的私人秘书会更合适。”私人秘书的职位在公司比接待员要高几级,没想到这位女主管更受容貌的影响!
再看那两位男性的面试情况。他们去面试的工作中其中有一个是股票经纪人。先是那个长相普通的男士前去面试,面试者问了几个简单的与其过去工作经历有关的问题后,就说我觉得你还不错,下星期一等通知。然后便轮到长相英俊的男士面试。该男士走进办公室时,在走廊里就碰到了面试者,面试者一看见他,就脱口而出:“你长得就像一个股票经纪人!”然后他们坐下来面谈,几句简单的问答下来,面试者就对他说,“你下周一可以来上班了,现在去人力资源部办手续。”
心理学家在实验结束后,邀请4位演员以及他们去面试过的单位的面试者坐在一起商讨关于容貌对就职的影响,结果大多数面试者都不愿前来,只有那位面试前台接待员的男士和那位面试股票经纪人的男士来了。大家坐在一起面面相觑,不免有点尴尬。心理学家先问那位前台接待员面试者,为什么录用了长相出众的女演员,而不是那位打字速度极快的女演员,是不是容貌在那儿作怪?该面试者矢口否认是看中了女演员的容貌而录取了她。他说,“我之所以一开始就对她有好感,是因为她在回我电话的时候的声音,异常甜美。”心理学家于是告诉他,其实那个长相平平的女演员嗓音更加甜美,因为她是电台播音员,有个人的专题节目。当问及那个股票经纪人面试者时,他倒是十分坦率,承认自己确实是因为那个演员长相英俊,符合他心目中股票经纪人形象才录用他的。但他同时又补充说:“当然,他在面试时表现出色,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了令人十分满意的回答。”心理学家于是转身问那位英俊男演员,他到底是怎么回答问题的,他说:“我什么也没说,我只说了‘是’、‘好的’、‘OK’等等。”
为什么容貌会产生如此的效应呢?心理学家分析,这是所谓的“光环效应”,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长相出色、气质不凡的个体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将其他一些良好的品质加诸于他,因为人总是假设优良的东西应该集中在同一个体的身上,同时也假设丑陋的东西也应该集中在同一个体身上,比如容貌好的人嗓音也格外甜美,或者英俊小生回答问题的水准也高过常人。中国人所谓的“相由心生”也是这种假设的一个例证。但是事实上,至今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容貌与人的工作绩效之间有任何显著的相关。美貌之人中有邪恶之辈,有无能之人;丑人之中也不乏心地崇高者,不乏能人伟人。因此,以容貌为基本依据录用人才必定会走向歧路。这也是美国法律禁止在工作申请表上让申请人贴照片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为了防止“容貌歧视”。
再联想到今天中国对“容貌”之重视而衍生出来的种种现象,比如应征者除了照片还要寄多媒体的个人简历;为了使自己的形象出众不惜花重金整容、美容、请专业摄影师拍照摄像,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可以休矣!
2005年6月于中国上海
管理篇设计革命浪潮对管理的启示
“在这个物品越来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但又越来越崇尚个性的年代,只有贴近个人,能让人产生情感联接和认同的产品才可能唤起顾客购买的欲望,而要做到这一点,非有“设计”的理念不可。产品如此,管理亦然。”
平日空闲的时候,我喜欢逛商店。千万别以为我是购物狂,恰恰相反,我常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消费者。事实上,我常常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已经不缺少任何东西,除了食品,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再买了。因此,逛商店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上架的货品,从新味的香水、到新款的鞋子,从前卫的时装、到新型的餐具,都是我观赏的目标。可是,每次逛店回来,总还是大包小包的。我在一边疑惑一边谴责自己过度消费的同时,一边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成为这些商品的俘虏。
仔细看看我买的东西,大多都是我已经拥有,但又在造型、颜色、款式、用料、线条和视觉效果上与我已有的物品有所不同的。或者说,吸引了我眼球的,不仅是这些产品的性能,更是这些产品的独特设计。比如说我们家已经有数套精美的餐具,但当我看到有图案新颖形状别致的新款餐具时,还是会忍不住又买一套。然后我就把还用得好好的那一套换下来,摆上新买的,左看右看,越看越觉得满屋生辉,心中美滋滋的。冷静分析我之所以“喜新厌旧”、产生冲动购买某一产品的原因,似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产品有相异于同类其它产品的明显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产生了感情上的联系,好像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自己的一个延伸,不可或缺,而且看见就有亲切感。比如枕头。大家都知道枕头是睡觉用的,让大脑抬高全身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