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佛陀又抖擞精神向他说法,于是,须跋陀罗就成了最后得度的弟子。随侍佛陀的阿难陀等弟子见佛陀病势沉重,十分难过,佛对阿难陀等说:“别难过,要信任自己,要向往真理的光明,并依靠真理而得解脱。”阿难陀三次请佛陀继续留住世间,佛陀回答说:“万法自性本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也不能永存;我这一生的生命,也必须循着‘自然法性’而归于寂灭。”阿难陀和阿那律、罗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推选阿难陀为代表请问佛陀四个问题:  1。 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为师,佛陀圆寂后,我们依谁为师?  2。 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圆寂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3。 佛陀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圆寂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4。 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容易生起信解;佛陀圆寂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说:“我答复你们问的这四个问题,你们要好好地记着:  1。 我圆寂后,应依“戒律”为师。  2。 我圆寂后,应依“四念处”安住。  3。 我圆寂后,恶性比丘,应“默摈”(不与之往来谈话)置之。  4。 我圆寂后,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证明可信的句子。  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着泪,佛陀慈悲地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你们只要依照我的教法去实践、修学,那么我的‘法身’就等于永远在人间了!”又说:“一切众生均有‘佛性’,只要能改恶向善、追求真理,亲证真如实相,将来都可以成佛;既使是断了善根的‘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就在这年(公元前543年)五月的月圆深夜,佛陀从容安详地圆寂了。  拘尸那迦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用最隆重的礼节,为佛陀举行了火葬。佛的舍利(“舍利”是梵语,意译“灵骨”或“坚固子”,一般指修戒、定、慧的功德结晶而成的圆状颗粒)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据考证,当今世界上,只有三颗舍利是佛陀的真身舍利,我国有两颗:一颗是牙舍利,现供奉在北京八大处的灵光寺;一颗是佛陀的中指骨舍利,现供奉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另一颗也是佛陀的牙舍利,现供奉在斯里兰卡的康堤佛牙寺。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  这幅唐卡中央部分描写的就是众弟子伤心并请法的情形,左上方是王宫贵族供养佛舍利,旁边有象征纪念佛陀圆寂而造的涅塔[在拘夷那国(约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地区)力士生的娑罗林],右上方是佛陀火化后将佛骨舍利分成八份供养的情形。    有余涅:是指现生中,此身就证得的一种烦恼息灭、诸苦泯灭的心境,即佛教中所说,亲证到的一种没有烦恼、痛苦、牵挂、逼迫,惟有喜悦的心理状态。


第二部分:八大论师龙树菩萨(图)

  他是禅宗第十四代祖师,被尊为“印度二圣六庄严”之一。    龙树,迟于释迦牟尼五六百年(约公元2世纪)出生于北印度。他是禅宗第14代祖师,也是被尊为“印度二圣六庄严”之一(“二圣”即功德光、释迦光;“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幼时就聪敏过人,并且喜爱神秘的学术;在少年时代,曾与同学二人,遍学印度的神秘学;据说练成了“隐身”的法术,便与他的同学夜入王宫,行为不轨,戏弄那些宫女,有些宫女们因此而怀孕了,这件事震惊了整个王宫。国王用尽了种种办法,甚至请术士入宫捉妖也都没有办法阻止;后来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认为不是“鬼怪”,就一定是人所为。于是,连夜在宫中布设防护,使每一角落,都遍布武士,随意向空中挥刀刺杀,只有国王周围一丈以内不准侵入;结果,他的两个同学都被杀死,失去了法术的灵验而显出了人身;只有龙树,屏闭了呼吸躲在国王的身后,虔诚向佛祷告,许下忏悔罪恶的心愿,立誓“过此一关,即出家为僧”,方免于死。  龙树出家以后,潜心佛法;不久,就学遍了佛教大、小乘(大乘,准确的说是大众部佛教或北传佛教,小乘,即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是佛教的两个宗派。它实际上是早期佛教——上座部与大众部信徒之间辩证教理而给予的称呼。就其真实含义而言,并没有高低、好坏、贬褒的差别,它们所讲和奉行的义理都是佛陀的真实教诲。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因恐读者有高低、大小的误解,故特此说明。)各派的经典,而且能融会贯通,毫无疑义;于是,就认为佛法不过如此而已,既然释迦牟尼能够创立“佛教”,他当然也可以开宗立派。据说:因此而感动龙王现身,欢迎他到龙宫的“藏经阁”去参观收藏的真正佛学经典。他在龙宫的“藏经阁”中,骑着白马,走马观花地看佛经的经名,竟然三个月都没有全部看完;因此,大为折服,他放弃了傲慢思想,便向龙王商量,取来人世尚未流传的《华严经》一部。据说,龙树从龙宫取出的《华严经》一共有十万“偈”(印度最早的原始佛学,喜欢用长短句的诗歌方式记述,后来译成了中文,经文之外又有长短句一样的“韵语”,便称它为“偈语”)。中国佛经中,由梵文翻译出来的三种《华严经》,最完备的一部,也只有80卷。据说,龙树仅只取出原经的万分之一而已。后来龙树登台说法,也时常显现神通,有时听众们只看见座上有一圆亮的光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等等。  龙树所著的《中论》,以及与《般若经》有关的《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佛教要典,以及《六十颂如理论》、《破有论》、《七十空论》、《回诤论》等都是佛学中的重要论典,思精义深,不容忽视。关于密宗的著作,龙树撰了《五次第论》,该论精要论述了修学“生起”、“圆满”二次第渐次升进的五个阶梯,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密典,后世有多种注疏。另外还有《密集依法摄要》、《密集金刚续释》等密典。龙树的弟子“龙智”著有《生起次第建立次第论》,“龙菩提”著有《五次第释摩尼论》,“十一音师”著有《金刚大持密道次第》。  至于奠定印度晚期大乘佛学的根基,实由马鸣菩萨开其先河,使释迦牟尼佛没有完成的传教大业——即“般若空观”与“非空非有”的“中观”体系,在佛陀过世后四五百年间兴起,“中观”体系后来传入中国,经过了四五百年的吸收和融合,建立了中国佛教的十大宗派。而龙树菩萨,被中国汉地佛教的八大宗派奉为祖师,如:禅宗、密宗、唯识(法相)、天台、华严、三论、成实、净土等。大体说来,密宗与唯识学一样,是释迦牟尼圆寂(灭度)后500年间开始,到800年间而集其大成的印度后期佛学。  这幅唐卡描述的是龙王被感动现身向龙树菩萨献经;他身后的蛇代表他与龙王关系不一般;右上方的“文殊菩萨”(智慧第一)代表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也是非常圆满的、符合佛陀的教导。    龙树菩萨,被我国汉地佛教的八大宗派都奉为了祖师。


第二部分:八大论师提婆菩萨(图)

  他善于辩论,曾折服过许多外道,并帮助他的师父——龙树宣传了“中观”思想和佛教的教义。  提婆尊者,即迦那提婆(简称“提婆”)尊者,是禅宗的第15代祖师。姓“毗舍罗”,出生比龙树稍晚,他生于古南印度的兴哈拉国(今在斯里兰卡)。  他是学了龙树的学说后不久就出家了,并很快成为龙树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善于辩论,曾折服过许多外道,并帮助他的师父龙树宣传了“中观”思想和佛教的教义。当时,位于印度中部的那烂陀寺遭到外道的迫害,僧人们因辩论不过外道,有的被迫改变信仰,有的被迫让出寺院,当地许多的僧人被迫到南印度的吉祥山——龙树住锡讲法的地方求援,龙树派他的得意门生提婆到那烂陀寺去折服外道,大获全胜而名声远扬。  他的著作有《四百论》、《解卷论》、《正理因成就论》等;最有名的是《百论》(是《四百论》中的前半部分内容),因该论是“三论宗”主要依据的论典之一(另两部是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  提婆是龙树的得意弟子,“中观”学说全靠他来继承和弘扬,并传承下去。印度后期大乘佛学,由龙树、提婆,后递至无著、世亲,就产生了不少的流派,如主要研究“毗昙”、“俱舍”诸论的学者为一系;陈那、法称、护法等人以“因明”、“唯识”之学者为一系;功德光等人以“毗奈耶”(即“戒律学”)为主的为一系;解脱军等人以“般若”为主者为一系。又有“中观”学说,再传至僧护便分成了两派:一派为佛护,后传至月称等人;一派为清辩。两派都是主张“中观”思想与见地。此外还有兼涉龙树、无著两家之学,而不偏持一宗之一言的人为寂天——这就是印度后期大乘显学,皆本龙树、世亲学术而各主其说的大致情况。  唐卡中的描绘,主要体现为提婆尊者有降伏老虎和度化外道、收服外道的本领,而外道心悦诚服之后,愿意依他剃发出家的情景。    提婆,是龙树的得意弟子,龙树创立的“中观”学说,全靠他来继承和弘扬,并传承下去。


第二部分:八大论师无著菩萨(图)

  他同样被尊为了“印度二圣六庄严”之一。    无著菩萨,生于公元4世纪左右,与后面要讲的“世亲”是亲兄弟(无著是哥哥,世亲是弟弟)。据说无著早先是在小乘佛教的教派中出家修行的,后来因为不满意该派的教义,决定要广泛地学习大、小乘诸派的教理;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