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锲而不舍,迎难而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先秦《荀子?劝学》)
荀子的这段话,非常明晰地阐述了为人做事要有专一精诚的志向,反之则不能明了事理,通达人情。人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不会有显著的功绩。在《荀子?劝学》中,他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同时服侍两位君王,脑袋就要落地。眼睛不能同时看多样东西还看得很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许多声音还听得很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在天空飞行,梧鼠有五肢却经常受窘。不仅如此,荀子还借用《诗?曹风?尸鸠》中的话说:〃布谷筑巢桑树枝上,七只小鸟它一门心思地喂养。那有道德的君子,威仪处处不变样。威仪处处不变样,专心不邪意志坚定。〃因此君子用心专一,事情才能办好。
宋人黄庭坚在他的《书赠韩琼秀才》中有几句话,意思是这样的:〃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读书务博常不尽意,用心不纯讫无全功。〃这句话将古人推崇为人做事执著专一的观点表露无遗。
时至今日,执著专一成了在中国做事的又一项原则。
毋容置疑,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功。但是,有的人只是将美好的意愿放在脑子里想,〃梦里千条路,醒来还是卖豆腐〃。君不知,实现梦想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需要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不倦地、矢志不移地刻苦追求。
中华历史几千年,因执著专一而终成大气者大有人在,明代卓越的医药家李时珍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人。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当地很有声望的名医。父亲的熏陶,为李时珍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然而,明朝科举盛行,医生的职业并不被看好,因此,他父亲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够科考榜中,荣宗耀祖。虽然李时珍14岁就考上了秀才,但他对科考并无兴趣,后来三科次考均未中。从此,李时珍不再把心思放在自己并不喜欢的科举考试上,而是沉下心来钻研医学,决心在医学上有所建树。
第32节:锲而不舍,迎难而上(2)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李时珍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大量的诊治经验,年方而立便远近闻名。他33岁时,曾被楚王请去掌管王府的良医所,后又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但终因看不惯官场污秽,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家。
回到家乡后,李时珍觉得自己所读的大量医药著作均有瑕疵,有的分类杂乱,有的内容不全,还有不少药物根本就没有记载。由此他突发奇想,觉得有必要对药物书籍进行整理和补充。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成为他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经过反复衡量后,他决心在宋代唐慎微编的《证类本草》的基础上,重新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著作,这事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其时,李时珍已经是名医,仅凭医术就远近闻名,大可不必去做这件劳神费力的事情。可是李时珍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造福天下的大事,虽然困难重重,但一定要做,且一定要做好。
为了编著这本医药著作,他不辞劳苦,饱尝艰辛,足迹寻遍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当地药农和其他人请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验方,他有时钻进深山老林,有时亲临乡村草舍,每得到一味新药都如获至宝。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性能和效用,他甚至不顾危险亲口品尝。他的执著,他的为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搜集药方,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祖传秘方也拿出来交给了他。经过如此艰辛的亲身实践,李时珍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为丰富《本草纲目》一书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35岁开始,李时珍动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800多种书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写成,这期间,整整经过了27年!从一个35岁的年轻人写成了60多岁的老汉。
《本草纲目》共分52卷,190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有374种是新增的。在书中,李时珍对每一种药物的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功用等都分别给予了说明。书中还附了1160幅药物的形态图,记载了11096个医方。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前药物学的巨大成就,对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出版,引起了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俄、拉丁等多国文字,流传甚广。
直到去世,李时珍都没有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这部巨著是1596年在南京刊行的,其时,李时珍已经去世三年了。
李时珍倾其一生的精力,编写了连西方人也赞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他以坚毅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他的名字,也像《本草纲目》一样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李时珍的经历充分说明,一个人要想把心中的愿望变成现实,就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为之奋斗,哪怕吃苦、受累甚至献身也在所不惜。
无论是谁,在选择做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反复掂量自己是否有驾驭这件事情的能力,一旦选准目标,就应该执著、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将一事无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有抱定宗旨,锲而不舍地迎难而上,用意志和智慧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路上的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把事情做成功的不变法则。
7、宽人严己,自律自修
〃自律〃是在中国做事时应时时谨记的原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素以孝著称。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并非专指〃为人谋而不忠〃、〃与朋友交而不信〃以及〃传不习〃,他提出的〃三省〃是泛指,指的是认真检查一天的思想行动,对的坚持,错的改正。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自己做得怎么样。即使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尊自爱;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能够〃慎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照样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自律,不悖于义,谨慎地处理一切,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
第33节:宽人严己,自律自修
正因为曾子有如此的修养,被人尊为〃宗圣〃。曾子的做法就是自律。
《宋史?查道传》中说:北宋人查道为人淳厚,秉性正直,曾任宋真宗的龙图阁待制。有一次,查道外出巡查自己所管辖的地区时,见路旁有上好的甜枣,随从人员就从树上摘下来拿给了查道。查道要随从人员按价付钱,可此时不见枣树的主人,查道又急着赶路,于是,查道就按甜枣的质量,计算出甜枣的价钱,然后将应付的铜钱挂在树上才走。
按说,当官的路过,随从在路边摘了一点甜枣,因枣树的主人不在而无法付钱,相信谁也不会说这个当官的有贪欲。可是这个名叫查道的官却硬要按照枣的质量计算价钱,并将应付的铜钱挂在树上,这种〃小题大做〃就叫自律。在人前人后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人没有不被人称道的,这个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胡质的人,一直在曹操、曹丕手下当官,一直当到了振武将军,封关内侯。
胡质有一个儿子名叫胡威,字伯虎,年轻且很有志气。胡质在荆州做官时,胡威从京都前去看望他。等胡威告别回家时,胡质给胡威一匹绢,作为回家路上吃饭的费用。胡威跪下进言道:〃大人为官清正廉洁,不知道从哪里得到这匹绢的?〃胡质说:〃这是我官俸的剩余,所以作为你回家路上的饭费。〃胡威这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下来。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胡质的为官清廉,绝不贪污滥用公家的财产;而胡威不但对清正廉洁的品质非常看重,还自觉维护和监督父亲的道德品行。父子二人均有廉洁自律的美德。
东汉杨震慎独的故事更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好例子。
杨震在担任荆州刺使时,发现秀才王密是个人才,便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杨震改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王密对他照应得无微不至。到了晚上,王密悄悄来到杨震住处,见室内无人,便捧出黄金10斤送给杨震。杨震连忙摆手拒绝说:〃以前因为我了解你,所以举荐你;你这样做就是你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轻声说:〃现在是夜里,没人知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羞愧地退了出来。
杨震为官公正廉洁,不接受私礼,其子孙也是蔬食步行、生活朴素。有些老朋友劝他置点产业留给子孙,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用这样的好名声作遗传,不是十分丰厚吗?〃
《隋书》中有记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