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铮琳咭餐艘黄鸹逗簟⑷冈荆 �
最后两句是七言句,抒发着诗人美丽的理想。他想象着平定叛乱藩镇之后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欢呼声像天上的雷声降落地上那样,到处是欢声雷动;在辽阔的国土上,再不会有使人惊心动魄的烽烟。四海之内,平静无波。诗人的理想是多么美好!中唐时期经过了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各地方藩镇又发动割据战争,战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战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气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喷发,未经雕饰,但是,诗人却是经过精心构织的。他在整首诗中,突出了红色。那鲜红的旗帜,如火红的海洋,如满天的红云,这就突出了喜庆的色彩;此外,诗中还突出了逢逢的鼓声,和鲜红的色彩相映衬,有声有色地把喜庆的热烈场面刻画了出来。
这正是诗人在艺术安排上虽用力构思,但已达到似乎漫不经意的成熟境地。
高轩过
李贺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裙织翠青如葱,
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
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
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
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诗鉴赏
奉命之作不容易写好,但李贺这首诗却深得读者的赞赏。更受到韩愈、皇甫湜的赞赏。一位青年人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点,一口气写下了这样一首气象万千、结构谨严、想象丰富的诗歌。
整首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韩愈、皇甫湜来访时的气派。先从他们的服装、马饰写起:那华丽的服装织锦如翠,浮青飞绿,虽然官品不高,但显得如此华贵高雅。接着写他们车马装饰的豪华,金环装在马辔上,马颈上金铃在摇动着,玲珑悦耳,声音清脆。而马蹄声像隆隆雷声,充溢耳际。这里还用夸张的手法,把韩愈、皇甫湜下马入门的情景突现出来,“气如虹”那气势如长虹从天际落下,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多么热情的夸张!通过服饰气派的描写,把韩、皇甫二人出场时的场面渲染得淋漓酣畅,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感其气势。
经过对场面的渲染,两位名公出场了。这是人们常说的赫赫有名的东京才子、文章巨公!这两句不规则的短句,写出了诗人惊喜的心情和敬佩的情感。在惊喜、敬佩的心情下,诗人刻画了二位名公的内在之美。他们心襟开阔,知识渊博,把整个宇宙天地都包容于胸腹;生性耿直,品质磊落,好像天地间的精华正气集中于心中。诗人李贺对韩愈、皇甫湜二人的评价是极高,再加上夸张,设想新奇的艺术手段,就使二人的伟大人格与崇高品质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但有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而且有卓越的才能,他们应诏在大殿之前作赋,声震天幕;他们的创作才能可补宇宙自然所不足,可以说是胜似天功。
这一层是诗人对二位当代名公的赞颂,他大笔渲染,浓墨重彩,把读者带进了二位名公内心世界的殿堂中去,观赏到它们的全部壮观的景象,谛视着它们巍然矗立的资质。它们庄严、雄伟,洋溢着一种崇高美。但要注意的是,这当然不仅仅是对二位名公的礼赞,更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称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遇到这样的理想人物,也渴望把自己塑造成拥有这样品格的人。
“庞眉书客”是李贺的自称,“感秋蓬”是说自己感到已经像秋天的蓬草那样,面临着枯萎的命运,·3833·《唐诗鉴赏大典》
看不见希望;也就是像下句所讲的“死草”,濒临死亡的小草。为什么诗人李贺会有这样悲观的思想情绪呢?看来这首诗应该是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写的。
这次考试对李贺的打击是太大了。
李贺从此以后,就经常感到绝望。这里“感秋蓬”就正是诗人绝望情绪的流露。在绝望之中两位名公来访,恰似吹来一陈春风,洒来一阵甘露。“谁知死草生华风”,是诗人绝处逢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前景的喜悦心情的抒发。“谁知”—— 出乎意料之处,“死草生华风”—— 垂死的小草在春风吹拂下又欣欣向荣了。这一比喻生动、贴切,使诗人的欣愉心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是展望日后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携,定能施展一番抱负。他把自己喻为斗败的鸟,把韩愈、皇甫比为高飞天空的大鸿,一旦败鸟攀附大鸿,定会展翅腾飞,蛇变成龙。诗人对二位名公企望很高。这一层表述自己的希望,情真辞切,但仍有诗人鲜明的性格,他虽然恳切地希望能得到二位名公的提携,但对自己还是比较自负自信,字里行间不卑不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贺的性格。
这首诗虽然是一气呵成的,但经过精心的构思,感情丰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官街鼓
李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
暮声隆隆催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
柏陵飞燕埋香骨。
锤碎千年日长白,
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
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
漏声相将无断绝。
李贺词鉴赏
李贺对于时间的流逝,宇宙、时间的永恒十分敏感。他曾多次以自己颤震的心灵去探索这个问题,他终于认识到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宇宙永恒、时间永恒,任何人都不可能企求长生不老,即使是像秦皇汉武那样的人物都不能。在这样具有哲理性的探索中,诗人得出的结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他在感情上则不愿意看到此结论。这个矛盾经常苦恼着这位敏感的年青诗人的心灵。
这一次触动这颗心灵的是隆隆的街鼓声。官街鼓声在拂晓的时候,隆隆地催着太阳东升,黄昏之时,又是这隆隆的鼓声催着月亮出来。时光,似乎就是这样在隆隆的官街鼓声中不断地消逝,又在这隆隆鼓声中永远存在。这恼人的鼓声,令人惊心动魄。你看,长安城里,柳树又绽出嫩黄嫩黄的叶芽,而住户人家在春季到来的时候,又换去用了一冬的帘额,挂上新新的布帘;这鼓声,这时光转换的鼓点,真是“煎人寿”催人命的响声,像赵飞燕那样的人物不是已经身埋陵墓了吗?鼓声不断地擂着,千年岁月流逝了;太阳却永远都是那样光亮。今朝鼓声又擂响了,可是秦皇、汉武却再也听不到今朝的鼓声。
这是鼓声中所发生的动人心魄的场景。日月运行,新旧更替,生死代谢,这一切全是在隆隆的鼓声中进行。这不就是“千岁随风飘”的意境再现吗?赵飞燕那样的人物固然逝去了;秦皇、汉武是不甘心随风飘去的,他们企图长生,想永远存活于世,可是他们却永远听不到今朝的鼓声了。同永恒的时光相比较,这人生不是太短暂了吗?
后四句承接上面的场景,写出鼓声的永恒。从人们乌黑的头发又变成芦花一般的白色银丝,只有这鼓声同终南山在一起,与京城长相守。诗人更进一步想到,天上的神仙据说寿命很长,可是他们也必定会死去,“鼓祖巫咸几回死!”活八百岁、一千岁这些神仙们也会被埋葬。真不知道天上多少次埋葬神仙了。可见,神仙也并非永恒存在;只有这鼓声伴随着漏声永远存在,不会断绝,才是永恒存在的。这里的想象何等新鲜奇妙!这一新奇的设想把诗人关于时间永恒、人生短促的思索与感叹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正是诗人在隆隆的官街鼓中感到的烦恼。
时间,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诗人刻画了官街鼓的鼓声这一艺术形象,把无形的变成了有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人们感触到了时光这一无限存在的事物。这首诗通过官街鼓这一艺术形象又一次抒发了时光无限,人生短促的慨叹。
春坊正字剑子歌
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
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
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
鸊鵜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
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
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
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贺诗鉴赏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 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我们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鵜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