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台独"面面观-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尤其深恶痛绝。”回到近一年来对于陈映真的“思想、文学作品的攻击和批评多了起来”的话题,陈映真回答说:    
    我的不幸,是被看成某种“权威”。有些人绝对错误地高估了我的作用和影响力。在这样一个全面地大众消费社会化的时代,像我这样的一个人,绝对没有什么社会影响的。我成了唐•;吉诃德要奋力打击的破风车。    
    但是,除了在“统独问题”上的不同意无法调和之外,既然被误会成一种(可笑的)“权威”,这实难以理解。我欣赏和注意一切对我的批评,理由有二:(一)大凡世界之所谓“权威”,十之八九,莫不反动混蛋,他们敢于批评权威的精神,在我们的社会,太有必要。只是如果批判的人在知性和思想上更强、更用功的话就好了。(二)虽然被误以为是权威,听一听批评,自私地说,闻者足戒嘛,对我是检了便宜,应该庆幸,应该谢谢,是不是?


第二部分“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一(4)

    1987年这一年,应该说,是陈映真批判新分离主义和文学“台独”势力相当活跃的一年。这一年他发表的相关文章还有:    
    《“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1987年3月《远望》杂志创刊号;    
    《关于文学的一岛论——读松永正义〈80年代的台湾文学〉之后》,1987年3月7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为了民族的和平与团结——写在〈2。28事件:台中风雷〉特集卷首》,1987年4月《人间》杂志18期;    
    《何以我不同意台湾分离主义?》,1987年5月《中华杂志》286期;    
    《国家分裂结构下的民族主义——“台湾结”的战后史之分析》,1987年12月《台湾新文化》15期;    
    《作为一个作家……》,1987年12月《联合文学》4卷2期;    
    ……    
    另外,这一年,他还应邀到香港作了演讲,演讲大纲稿《四十年来台湾文艺思潮之演变》,也于1987年6月在《中华杂志》287期发表。    
    就是在这个演讲里,陈映真对台湾文学界统、独两条路线下对立的两种文艺思潮,作了准确的概括,即:    
    “台湾文学自主论”,——即强调台湾文学“独特”的历史个性及台湾文学对大陆中国文学的分离性的“文学论”……    
    ……主张台湾文学为中国文学之一部分,台湾文学应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第三世界文学的连带而发展的理论和台湾文学自主论形成对立。    
    第三,呼吁“统一派”作家,写作品、比作品,以引导年轻人走上健康的创作道路。    
    本来,如同蔡源煌在访问时一再说到的,新分离主义和“台独”势力,在这一两年加紧了对陈映真的围攻,把自己戏称为“死不改悔的‘统一派’”的陈映真,在“统独问题”上坚持认为“无法调和”,他是应该猛烈反击的。只是,考虑到要用作品引导年轻人,陈映真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那还是在1983年,在接受彦火采访的时候,陈映真曾说:    
    我现在有个很要好的朋友黄春明,他批判思想蛮好,他现在搞电影,我不相信他会一帆风顺,可是,至少他是一个健将,我们都同意不要跟台湾分裂主义者吵架,而是写作品、比作品,这样的话,可以引导一些年轻人。    
    果然,接下来,他创作了中篇小说《铃花》、《山路》、《赵南栋》,又写作了大量的随笔、访谈、杂文及书评、序跋文字,终于在1988年3月由人间出版社出版15卷集的《陈映真作品集》。1999年,重又握笔创作小说,他还有中篇《归乡》问世。到2000年,还有新作中篇《夜雾》发表。这,都是台湾文学以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第四,建立阵地,创办《人间》杂志。    
    1985年11月,陈映真在台北创办了《人间》杂志。这是一个“以图片和文字从事报导、发现、记录、见证和评论的杂志”。他为《人间》写的《发刊辞》说,他办《人间》,是要“让我们的关心苏醒:让我们的希望重新带领我们的脚步,让爱再度丰润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在这荒枯的时代”,要办《人间》这样一种杂志?陈映真写道:    
    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抵死不肯相信:有能力创造当前台湾这样一个丰厚物质生活的中国人,他们的精神面貌一定要平庸、低俗。我们也抵死不肯相信:今天在台湾的中国人,心灵已经堆满了永不饱足的物质财富欲望,甚至使我们的关心、希望和爱,再也没有立足的余地。不,我们不信!    
    因此,我们盼望透过《人间》,使彼此陌生的人重新热络起来;使彼此冷漠的社会,重新互相关怀;使相互生疏的人,重新建立对彼此生活与情感的理解;使尘封的心,能够重新去相信、希望、爱和感动,共同为了重新建造更适合人所居住的世界;为了再造一个新的、优美的、崇高的精神文明,和睦团结,热情地生活。    
    这,应该就是陈映真在当时的还未“解严”的困难条件下,创办《人间》杂志,以“在台湾的中国人”的意识为中心,从事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份宣言书。除了关注岛内的人间社会,《人间》每一期都有大量的图文,介绍大陆的风土人情、世态人生、中原文化,以图让在台湾的中国人永远心系于这种中原文化。    
    《人间》杂志的创办,还有一个深远的意义是,陈映真通过编辑顾问、作者,注重组织统派的战斗队伍了。    
    《人间》杂志停刊后,陈映真又主持出版了《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其中,1998年出版的《台湾乡土文学•;皇民文学的清理与批判》,1999年出版的《噤哑的论争》、《1947—1949台湾文学问题论议集》,以及2000年出版的《复现的星图》等,都是全面批判“文学台独”谬论的。    
    这里,要特别说到,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位台湾大学中文系的中年女学者陈昭瑛,挺身而出,站到了批判台湾文学“本土化”、“自主性”谬论的第一线。    
    1998年,陈昭瑛将她的论文结集为《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一书交由台北正中书局出版时,在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写了一篇《自序》。陈昭瑛自认为是70年代台湾几所大学里出来的“新儒家青年”中的一个。陈昭瑛说,“由于对儒学的感情有增无减,因此在目睹解严以来种种反中国文化的现象都不免产生共同的危机感。”有时朋友们在一起谈到儒学的前途,陈昭瑛曾悲叹:“我们会不会成为中国文化在台湾的遗民?”陈昭瑛深情地写道:    
    这本书便是出自一个在二十岁时志于儒学即不曾改志也终身不会变节的台湾人的心灵。如果有三言两语可以凸显此书重点的话,那便是:中国文化就是台湾的本土文化,在追求本土化的过程中,台湾不仅不应抛弃中国文化,还应该好好加以维护并发扬,如果硬要切断台湾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那分割之处必是血肉模糊的。    
    从遥远的明郑时代一路走来,体味着现代的台湾,不免兴“日暮途远,人间何世?”的感喟。眼前所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死去或者拼命。我们的朋友蒋年丰兄勇敢的选择了死亡,而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就只好拼命了。这本书便是继一九九六年《台湾诗选注》之后又一拼命之作,其中自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从中听得到心跳,摸得到脉搏。


第二部分“文学台独”言论批判之一(5)

    陈昭瑛的《台湾文学与本土化运动》一书,收录的论文是:    
    第一部分古典文学与原住民文学——    
    《台湾诗史三阶段的特色》,《台湾诗选注》,正中书局1996年版;    
    《明郑时期台湾文学的民族性》,《中外文学》,1993年9月第22卷第4期;    
    《文学的原住民与原住民的文学——从“异己”到“主体”》,《中央日报》1996年6月,台大文学院主办国际会议“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第二部分新文学、儒学与本土化运动    
    《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一个文化史的考察》,节本刊于《中外文学》1995年2月号,全文载于《海峡评论》1995年3月号,原发1994年8月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办之“高雄文化发展史”研讨会;    
    《追寻“台湾人”的定义——敬答廖朝阳、张国庆两位先生》,《中外文学》1995年4月第23卷第11期;    
    《发现台湾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陈芳明先生》,《中外文学》1996年9月24卷第4期;    
    《光复初期“台湾文化”的概念》,应王晓波之邀而写,发表于1997年2月28日夏潮基金会、台湾史研究会主办之“‘二二八事件’五十周年学术会议”;    
    《当代儒学与台湾本土化运动》,1995年4月23日发表于中研院文哲所规划、刘述生教授主持之“当代儒学计划”的第三次研讨会,后辑入《当代儒学论集:挑战与回应》,1995年中研院文哲所出版。    
    这里面,《论台湾的本土化运动》最为重要。    
    这篇文章,是陈昭瑛有感于1987年“解严”以来“本土化”的呼声甚嚣尘上愤笔疾书而成的。而且,这“呼声”中,陈昭瑛还点名批判了李登辉,指出李登辉登上“总统”宝座而达到了“本土化”的高潮,“执政的国民党确实是浩浩荡荡地加入了本土化的队伍”。陈昭瑛为此考察了台湾一百年间的历史,将“本土化”断代为“反日”、“反西化”、“反中国”三个阶段。陈昭瑛将“反中国”阶段划分在1983年之后,认为“台独意识”是“中国意识的异化”,是“台湾希望从中国这个母体永远走出来,彻底地异化出来而成为一个主体,反过来与中国这个母体对抗”。由此,她认为,“统一的主张是一种对异化的克服。”陈昭瑛在考察中还对陈芳明的“主体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