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38-天下衙门:道尽古代衙门众生相-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最为普见的“自家人”现象,又数夫人之内当家,大抵“公门中的自家人”之核心层次,尤以裙带攀结称多。前述大爷、二爷之类,有不少是靠系在这条带子上厕身衙门作恶的。清季吴趼人所著《九命奇冤》中,述雍正时广东番禺县恶豪凌贵兴率盗纵火烧死梁家八口,案发后知县黄某亲勘现场验尸,又接了梁家的状纸,凌贵兴派爪牙走老爷后门,先贿买了知县的小舅子,小舅子再去向他姐姐关说,结果知县夫人发起雌威来,迫使丈夫昧心断案,对凌贵兴加以庇护,从而奠定了这场后来轰动广东的冤狱的基调。虽说这是文学作品情节,但明清时州县官场尽多惧内县令也确是事实。明刊《博笑珠玑》谓:“昔一知县,专畏奶奶。一日坐堂,忽闻公廨喧嚷,令皂隶去看,皂隶回报:‘乃是兵房吏夫妻厮打。’知县咬牙大怒曰:‘若是我,若是我……’不觉奶奶在后堂听得,高声喝曰:‘若是便如何?’知县惊答曰:‘是我时,便即下跪,看他如何下得手?”如这票货色,签押房里的真主人,还能不是他老婆吗?当然,有时候惧内是假,借老婆做掩饰是真,老婆受了别人的贿赂.似乎总要比自己亲手接过来得“干净”些。这也有个说法,叫做“老爷不爱钱,太太爱钱”,老爷得名声,太太得实惠,相与构成了官场上的老传统之又一。又清季傅崇矩编《成都通览》,收有一篇《成都之官派》,略谓“又有支使太太联络同寅之太太者,此术尤妙,因妇人女子之运动,尤捷于老爷之运动也。或打麻雀,或请会金,或结干亲,或拜门生,或认为后家同姓。而太太之衣服首饰必讲究珍贵,虽老爷无衣无褐,而太太可绮罗摇曳也。不如此,不能入太太之党派,即不能得意外之富贵”。这可就是裙带政治的另一种形式了。


第六章 做天下官理天下事做天下官理天下事

    洪武元年(1368)九月,才登基称帝未久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布达全国,征求天下贤才。起先,颇有一些隐于岩穴山林的“怀才抱德之士”,只当一旦入选,将列身朝纲,左辅右弼,肩负起匡定大任。但结果颇出他们意外:原来皇上要把这些“三请诸葛亮”似地征求出来的“贤才”,派到各地去担任州县官员。然“敕命厚赐,谕之至於再”,态度倒是相当诚恳。照朱元璋的说法,此前干戈扰攘,不及深讲致贤养民之道。现在大业初定,可“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理之”。那意思简直就是:我特为请你们来协助我一起治理天下的,虽说州县职卑,同样是匡定重任啊!    
    应该讲,朱元璋在开国之初万机待理的情况下,首先重视州县政权建设,确是眼光独具。古人每言,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且以明朝行政制度给州县衙门规定的责任而言——“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差。赋有金、谷、布帛及诸货物之赋;役有力役、雇役、借倩不时之役,皆视天时休咎,地利丰耗,人力贫富,调剂而均节之。岁歉则请於府若省蠲减之。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表善良、恤穷乏、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皆躬亲厥职而勤慎焉。若山海泽薮之产,足以资国用者,则按籍而致贡。”了不得,几乎囊括了封建国家“治民”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也不仅是有明一代的制度,上迄先秦,下逮晚清,足谓数千年一贯使然。假使一项一项地折开来介绍,便是本章 的《做天下官理天下事》之标题了。当然,考虑到不少州县衙门的职掌细部,我们已经在前五章 内多有引带或夹叙,因此接下来的各节行文,只能说是整体形状的概观了。


第六章 做天下官理天下事一、“王政之本在乎农桑”(1)

        
    清代光绪初年,大学士左宗棠上了一道奏疏给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请求国史馆为已故福建按察使桂超万立传。此人以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出身,先在江苏阳湖当了40天的代理知县,即受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的赏识,另补实职。此后宦途顺利。要数“政绩”的话,在天津募    
    勇抗过洋鬼子,在扬州、苏州整顿过漕运积弊,病休在籍时举办过团练,意图与“发”、“捻”相抗,算起来也很可以书上几笔了。然则咸(丰)同(治)之际,正值大清“国运艰难”,外有夷患,内有“发”乱,大抵官场上稍微肯负点责任的人,都有和桂超万相似的履历,未必全都够得上“宣付吏馆”的荣耀吧?而且左宗棠这位老兄,一向目高于顶,乃至当时号称“中兴功臣”的曾国藩也不在他眼里,又没听说过他与桂超万有何同年同乡同事同门之类的关系,很可能连照面也没打过一次,何以在老桂归西之后,突然上了这么一个奏议呢?    
    充满好奇心的小京官们,设法抄来了这份疏稿,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道光十七年(1837)时,左宗棠以湖南乡试举人的身份,北上参加会试。经过直隶栾城时,在八字衙门前看见“知县桂(超万)”署名的告示,告示的内容是“劝民耕种”,特别建议大家多种些木棉和薯芋,又开讲备荒的道理,辞气恳切,方法详备。左宗棠看过告示后,又向当地居民询问这位桂县太爷的政绩官声,“皆言令之爱民,出於至诚,其洁清自矢,为从前清官所未有”。这份告示以及老百姓对桂万超的评价,给左宗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是以时隔40年后,尚记忆如新,特别提了出来。    
    两宫、京官和史馆都认为左宗棠言之有理,“王政之本在乎农桑”,这是清朝始建时就提出的建国大纲,也是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的最基本国策。想当年圣祖康熙巡行全国各地,每到一处必“先察其土田”,对地方令守谆谆交代,“耕种之事最为紧要!.”高宗乾隆刚刚登基,就提出“雨旸年谷为第一要务”,反复强调,“督抚牧令必身先化导”,朕即以此来考课天下地方官员的长短优劣。眼下由左宗棠所追述提供的情况,正合乎列祖列宗的要求,这样的人还能不倡为百官表率为之树碑立传吗?于是吏馆奉旨,搜集桂超万的材料,为他写了传记,而且特别突出了他在栾城知县任上劝课农桑的事迹。    
    确实,“重农”是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的最根本特点,《管子·治国》中所谓“凡为国之急者必先事农”的治国理论,由先秦贯穿到清末,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也一直是历代州县衙门的第一要政。两汉时,不少原先在小县当县长的人,因奖募农民开垦荒地有功,在考核时拔为上等,调到大县去当县令。唐代宗时,奉天县令韦夏卿以劝农有功,在州县正堂中考为第一,马上被提升为长安令。北宋的徽宗赵佶,给人印象是个风流天子,于治国之道上昏得可以,不过他倒也知道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曾于政和二年(1112)专门发了一道诏令给天下州县官员,规定基层衙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劝课农桑”四字,并具体分解为:敦本业、兴地利、戒游手、谨时候、戒苟简、厚蓄积、备水旱、戒杀牛、置农器、广栽植、邮田户、无妄讼共‘12条衡量标准。(《渊鉴类涵》卷216)明太祖朱元璋坐金銮殿时,最看重这件大事。有一回,日照知县马亮考满,上司对其考语是,“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於督运”。观其本意,是想推荐他去交通运输部门去工作,谁知皇帝的批示是:“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此守令先务。不知务此,而曰长於督运,是弃本而务末,岂其职哉?”结果马老爷被降了职。    
    所谓劝课农桑,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并得到体现呢?宋徽宗的那12条标准大体是历代通行的。海瑞做淳安知县时,采取“均徭”、“退田”、借贷种子与耕牛等许多方式,把那些脱离土地乃至流亡他乡的农民们都召回来,重新务农,这就叫“敦本业”;调任兴国知县后,又招来赣省一些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农民开垦抛荒熟田和处女地,这就叫“兴地利”。北宋时范延贵带部队经过萍乡,观感是“田莱垦辟,野无惰农”,这就是“戒游手(好闲)”的实绩,萍乡知县张希颜因此得到举荐;白居易在忠州这一山区小县当官时,倡导绿化,写了不少关于种树的诗歌,这就叫“广栽植”。还有北宋时张*任崇阳知县.看见乡下人进城买菜,十分生气,道是住在县城里的人,因无地可种,这才买菜吃,何以市郊农民皆有土田,也花钱买菜?于是亲自抓“菜篮子”,命所有郊农皆置菜圃,满足自我消费,尚可应市换钱,使城市副食品供应和郊农的生活都得到改善,后来当地人都管芦菔叫“张知县菜”,以缅怀这位好县长的德政。(沈括《续梦溪笔谈》)这也是“广栽植”的内容。再如王安石当鄞县知县时,刚上任的第一年就遇丰收,便用了10多天的时间,跑遍全县14个乡,劝督大家趁此有余暇时,疏浚川渠,“使水有所潴,可以无不足水之患”,老百姓都感谢他日光长远,“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爱力”,这就叫“备水旱”了。(《临川先生文集》卷?5)倘果真有旱涝蝗灾等袭来的话,州县官员都有离开衙门去抗灾前线调度指挥的责任。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时,地方官温福在上报“雨水禾麦地方情形”的奏折中,有“出郊赏农”四个字,结果被高宗揪住不放,一顿痛骂。又如海瑞当应天巡抚时,适逢江南发生大水灾,他决定搞以工代赈,发动灾民对太湖主流吴淞江加以疏浚,作为抗灾治水之本。他自己坐一只小船来回巡视,上海知县张*和嘉定知县邵一本都要去第一线督工,据说有个主簿因工作不力,被他砍了脑袋,吓得各有关衙门的官员抓紧加油。事后才得知,这是海瑞刺激工程进度的权变之计,那个被传说杀头的主簿,已被他悄悄送到别处去了。


第六章 做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