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墓邪-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茫的一片,待到其他几个人也走过来,并且自己手上的手电被青山伸手压下去后,才看清楚面前的情形。不是出口,甚至不是任何可能会触发出口开启的机关。众人失望之余又有几分诧异,上下打量了几番后,曹沝终于耐不住性子,转身问王贵这是什么东西?王贵摇了摇头,显然这种构造已经超越了他作为考古专家所具有的知识范畴,反倒是正南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墙壁上装了个滑槽,难道王宝宝死后还要在这里晾晒衣服?没想到正南本是玩笑的一句话却令曹沝反而不住点头起来,直说在这一干人里还是南仔最最聪明,随即伸手在墙壁上用力抹了一把,连带着上面的水汽和苔藓抖落在地上,这下眼前巴掌块的地方就更加清晰易见了:这是一个沿着竖直方向的凹槽,宽度大概有手掌般大小,自地面向上一直延伸到屋顶;凹槽只有两指深,内测两端的宽度要比外面多上五公分左右,看上去的确类似某些窗帘或衣架滑槽的设计,如果有个大小和它类似,结构又恰恰吻合的物体在其上滑动的话,那在除了古墓之外其他的环境下看到反倒不足为怪了。王贵不住的摇头,否定了曹沝和正南的猜测:我想这应该不是滑槽——一般在古代墓穴中搬运重物除了靠人力之外,最常见的是运用滑轮和杠杆这两种工具,至于滑槽这种设计,别说在中国,就算放到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古代利用滑槽来搬运重物无法解决动力的问题,即使在平地上都不及杠杆的作用大,更不要说垂直范围内的情形了——依我看,这或许是古代蒙古族的某种图腾或者墓主人自己处于某种信仰或偏好而设立,虚拟意义远大于实际利用价值的摆设而已……听王贵这样一说正南也有点失望了,他原本还幻想着会从屋顶沿着滑槽会降落下一架电梯,载着众人离开这个鬼地方呢,现在知道自己这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王贵说的很对,即便上面真有个电梯自由落地到了跟前,又有什么动力能够推动它克服重力的作用向上升起呢?或许这真的只是王宝宝那个老粽子挂衣服的装置也说不定,只不过放眼望去这里连个棺椁都没有,除了根据蒙古宝刀上的图案推测出来的地点相吻合之外,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元末大将的古墓呢?难怪直到现在王贵还只是使用“墓主人”的称谓,而不是像他们一口一个“王宝宝”这样的不够专业和严谨呢!正南的思绪在这一瞬间百转千回地游荡者,他只觉得在这众多的想法中似乎有个是被他忽视却很重要的,但一时之间又难以抓到关键,反复琢磨了几个来回后才终于恍然大悟:王贵的说法的起点是源于考古学和力学,说到底只是现代人类的凡事唯科学论的观念在作怪而已。这跟他在此行遇到奇异的事情时首先考虑的是用科学来解释的情形一样,其实更多的时候难免有些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嫌疑,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同是受到了高等教育而有些科学教条的缘故吧。其实,如果细细回想一下这次行程的遭遇,至少有两三个奇怪的地方似乎与眼前这个凹槽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就比如说天桥上一块块悬在半空中的石板这种构造,不同样也是没有外力或者是有一种他们并不了解的外力所支持而存在的吗?如此说来,王贵刚刚的推论所依仗的基础就有些动摇了,而这凹槽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或许还要重做考量。正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众人,开始王贵还有些不以为然,不过听他把在天桥上的遭遇讲了一遍后低下头默不作声了,过了好久才重又犹豫着说道:我倒有办法验证你的说法究竟正确与否,跟我来……王贵招呼着大家跟着他横穿了整个空间来到了另外一侧的墙壁边上,左右找寻了一番后终于看到了一条跟对面一样的凹槽,根据方位上判断,两条凹槽应该是正向而对,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构造对于谜底的揭穿能有什么帮助。王贵在这个发现后骤然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终于开口承认自己先前的推断有误,他说:蒙古民族不像汉族那样过分看重对称在装饰中的应用——至少在现在发现的元代古墓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如果这个凹槽真的是某种雕刻或者装饰的话,也应该不会以目前这种左右对称的格局出现。我想,如果抛开动力的问题,或许它真的如你所言是个滑槽,而且这两条滑槽应该是协同作用,借此搬运一个巨大且沉重的物体,而这个物体的尺寸,估计甚至与这间房间都不相上下——当然,这只是依照你的思维而做出的推测,说来容易,但我还是不大敢相信这滑槽能够有如此举重若轻的本事……说到这里王贵忽然一顿,好像想到了什么更加重要的东西,随即话锋一转问众人:有谁知道今天是几号了?我怎么觉得快到夏至了呢?



正文  第55章 鹰袭
更新时间:2011…02…19 12:00:00 本章字数:4606

众人完全没想到王贵会在此时问起日期的问题,每个人都慌忙地翻遍全身,这才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告诉他们今天是几号的东西,好在云海戴了块俄国产的军方仿制手表还算结实,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在三番五次的历险中损坏到无法辨认的地步,而上面的日期则清楚地标记在了6月21日上,也就是说今天已经是夏至日了。出发前司徒浩方曾经利用电脑反复确认过,今年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的瞬间刚好在6月21日的晚上9点03分,也就是说在这一刻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将会达到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的那一天亦即夏至的准确时间了。这个时间节点也是作为天星定位的判断依据,所以大家对此都记忆犹新。只不过令正南没想到的是,他们是在乌兰乌德兵分三路,那时距离夏至还有三四天的时间,原本以为时间还很宽裕,却不想几经辗转之下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这几天,转眼就到了夏至这天了。说起来他们这一路人马自从进入精灵屋的地下一层到现在至少两天的时间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吃过,难怪他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昏昏沉沉的了。不管身处的境地有多么凶险,总归不能亏欠了肚皮,即便是要葬身于此,吃饱了再死也总归好过饿死鬼一般可怜。刚巧于世达说他们携带的一个包裹里装着不少面包,正南也就抱定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赶紧让大家席地而坐,然后连同着于世达和王贵一起扯去面包外层被污水浸泡过的塑料包装,分发给每个人看着他们如狼似虎般的几下就吞咽下去……正南也吃几片这种被称为“大列吧”的俄式面包,只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品尝过的最美味的食物,对浸透到其中的泥水的味道也丝毫不以为怪了。“大列吧”刚下肚,他转而又觉得分外疲倦起来,上下眼皮黏在一起,令他只想趴在地上大睡上三天两夜,可他也知道现在并不是休息的时候,还有更加重要的事需要去考虑。正南问王贵刚才为什么忽然问到夏至的问题,难道这两道滑槽的设计与此有关?王贵和于世达都没有吃“大列吧”,大概是他们流落到这里的时间并不长,想把有限的食物让给更为饥饿的人的缘故吧,听到正南的问话,王贵无奈的摇了摇头道:以前我可是个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虽然这些年只是在国家考古队中担任一个边缘技术员的工作,怎么说也是个知识分子出身,没想到这次竟然碰到如此怪异和不合常理的古墓布局,说来不怕你笑话,原本我还指望着此行能够有所发现,在行内建立些威望,现在看来如果我的精神还算正常的话,那就一定是我们进入的古墓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古墓的特别之处了,至于究竟哪里特别,一时之间我也说不上来……正南心想原来王贵的身份如此,难怪他会冒着被同行耻笑的危险参与到他们实际为盗墓的行列当中呢。要说起来在任何一个行业里被自己视为同行的人所排挤总是俗不可耐而又分外丢脸的事情,或许王贵真的是在现时生活中无法找到用武之地,百般无奈之下才打算剑走偏锋地干上一票,不管是借着考古名义行盗墓之举,亦或是干件彻头彻尾的盗墓贼的勾当,只求能够一改往常的背运吧,至于其中的利害得失,对于一个一直失意的人来说或许并没那么重要了。正南又与王贵随意交谈了几句,了解到王贵开始的想法并不明晰,他只是依稀猜测滑槽可能与夏至这个时间相吻合,一旦时间到了,就会触发什么特别的事件出来。正南于是对众人道:我们现在是进退无路,即便是天塌下来,也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好在现在距离9点还有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等下我们休息好了分头找找出路,总不能真的在这里坐以待毙吧!青山拍了拍正南的肩膀,问他:南哥你怎么说还有十四五个小时?现在已经是晚上的6点多了,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三个小时啊!正南一惊,随即知道是自己搞错了——刚才只顾着看云海手表的日期,至于确切的时间他只依稀看了个大概,其实云海手表上是有个上午和下午之分的标记,也不知道是不是饿昏了头的缘故,先入为主地把现在当成了早上——换句话说,他把阳关直射北回归线的准确时间足足多算了12个小时……21日晚上9点03分,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这个时间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不过正南和其他人此时都骤然紧张起来,回想起前面的诸多经历,总觉得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会在那一刻发生。正南再也坐不住了,勉强拖起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站了起来,顺手捡起一只狼眼手电,沿着墙根朝房间的另一头走去,不时地扫视着每个角落,希望能有所发现……其他人都太累了,停在原地不愿动弹,只有青山跟了上来,这正中正南的下怀,当他们走出足够的距离的时候,正南委婉的问青山是不是觉得于世达有些古怪?青山对他的问题反倒不以为然,说:你要说的是不是三叔他没有提及天桥上与我们碰面的事?我开始也觉得奇怪,不过三叔他是摸金倒斗届的前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