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辄以生物学的权威自居,认为柯志阳没有资格。批评柯志阳的文章,‘新语丝’正常发表;而柯志阳的反驳文章,方舟子只愿发表加上点评的版本。”田松说。
于是,田松给方舟子写了一封信《就此别过》,表示“不愿意再与方舟子有任何私下的来往,请方不要再给他的私人信箱发送任何邮件。”
“柯志阳曾给一些被方舟子视为主流的生物学家们发过电子邮件,询问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结果发现方舟子常常歪曲或者修改人家的本意。”
田松说,“在此之后,方舟子在生物学方面的科普文章我也不再相信,因为他会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去选择有利的证据,夸大乃至歪曲别人的观点。”
2002年10月,江晓原、吴国盛,刘兵,刘华杰、田松等学者在上海举办第一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发表《科学文化宣言》,对科学主义提出质疑。方舟子的“新语丝”很快把这份宣言称为“反科学文化宣言”,同时把这些学者称为“反科学文化人”。此后不久,他撰文把“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称为“反科学传播中心”,今年又把“北大哲学系”称为“弱智系”。
田松认为,这批科学哲学工作者和方舟子的根本差别在于对“文明”和“科学”的认识不同。“方舟子代表的是当下仍有很强惯性的工业文明精神,而不是生态文明。他强调发展、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武器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把人类的生存和幸福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控制上。”
这批学者认为,应该为科学划定一些禁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本身的价值,强调约束人的欲望”。
方舟子表示,“从来没有认为科学是万能的”,但“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科学理性必须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我很乐意为加速这个进程助其一臂之力。”方舟子说。
刘兵教授认为,“方舟子的科学观念,符合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科学的理解,这也是他受到欢迎的原因。他的盛行和我们社会对科学的崇拜以及偏颇理解有关系。”
“三不政策”
“他行文的语气,让人觉得他似乎永远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上,他掌握真理的标尺,所以他总是在宣判。”在刘兵看来,方舟子的惯用手法是迅速把话题意识形态化。把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说成是,“反科学、反政府、反人类、用心险恶”,语气不容置疑。
“他常喜欢调查对手的资格,臆测对手的动机。如果你批评他的打假缺少程序正义,他就会说你拥护学术腐败。”田松说。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吴国盛、刘兵等学者在媒体上发表的关于科学禁区、科学负面效应等问题的文章,方都会予以批驳,但这些学者们奉行“不理睬、不接触、不反驳”的“三不政策”。直到2005年1月,方舟子和环保人士进行“应否敬畏自然”的论争,这批学者才又不约而同加入辩论。刘兵认为云南大学演讲是方舟子的转折点,“这样的发言将影响到这些代表社会良心的环保组织的发展。”
“方舟子从来没有和我们做学术上的讨论,我们一直被方舟子作为政治上的对手。”田松说。通过“正”和“反”的简单二分,方舟子似乎永远站立在一个科学和维护科学的立场上。
曾在《探索与争鸣》上发表《方舟子现象断想》系列文章的野鹤,也曾撰文认为方舟子“宣扬强科学主义,主张树立科学的绝对权威,竭力诋毁人文学界”。这一系列文章导致了《探索与争鸣》与方舟子的对簿公堂。
多数情况下,方舟子表现得真理在握。“我刊登过几次在事实细节上的失误。”方舟子说。
采访中绝大多数的学者则认为,方不止一次在打假中造成明显的错误,“比如‘新语丝’批评刘兵翻译水平拙劣的文章,里面的例句竟然不是刘兵本人写的,而是编造的。”田松说。而“新语丝”对前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院士和中科大郭光灿院士的打假,也被不少学者认为“打错了”。
“方说,如果认为他的打假有误,可以向他提出申诉,事实上,也的确有人申诉过,但方舟子经常要加上批注,把对方继续丑化一番。比如他对汪丁丁就是这样。”田松说。
方舟子对自己的形象相当维护。“因为‘新语丝’是同仁网站”,选择刊登怎样的文章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于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方舟子是“新语丝”上论战的最后胜利者。
田松认为,很多时候方舟子实行着双重标准:在争论生物问题上要求对方专业,而在其他学科的问题上却忘了自己不是该专业的专家。这也导致一些网友评价他喜欢搞“出身论”。
采访过程中,很多对方舟子有一定了解的学者表示不愿意接受采访。环保人士汪永晨只说一句话,“我不想对这个人做出任何评价。”
特有的“修辞手法”
即使是和方舟子发生过激烈争辩的学者也都认为,方舟子的存在有相当积极意义。薛涌这样评价他,“没有他,中国的学术腐败问题将严重得多。”
但是,他的声誉正在滑落。
他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话语方式。“他告《探索与争鸣》,说野鹤损害他的名誉。可是方舟子以及新语丝上的文章,无论文风还是用词,你都能找到比野鹤更恶劣的。”田松说。
曾有网友根据方的文章整理出《方舟子脏话语录:一个文化流氓是这样炼成的》,文章提出方经常使用的词语包括……“鼠辈”、“弱智”、“白痴”、“奴才”、“傻妞”、“妄人”“泼皮”、“反科学”、“伪科学”等等。
方舟子强调,这样“读起来很爽,适合在网上传播”。但这样的语言风格常被人认为“语言暴力”和“****遗风”。文化学者朱大可曾经这样评价:“方舟子用以阻止学术腐败的,其实是一种滥用的话语暴力,他的逻辑是‘以恶抗恶’以寻求所谓‘正义’,这种古怪的信念,支配了部分互联网公众的头脑。”
“方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响应了人们纠正学术腐败的渴望,也迎合了暴力话语的流行趋势。这个趋势的特征就是****话语在BBS上的大规模增殖和蔓延。”“这种话语方式是整个网络时代的选择。”朱大可断言。
方舟子用他特有的“修辞方式”,“重建科学秩序”。现在,他的打击范围越来越广,他的动机,也常常被大家质疑。方舟子认为:“打假不可避免会得罪人,打得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至于利,那更是无利可图。”
要英雄更要制度
这个通常被认为“偏执”的打假英雄无疑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
“我有一个信念,我比较认同侠客之道,因为制度不健全,需要有侠客出来拔刀相助。”方舟子说,他喜欢别人叫他“少侠”或者“大侠”。
在中国的学术制度完善之前,个体英雄人物的出现,符合大家的期望。“但在一个法制社会,人们是不需要罗宾汉的。”刘兵说,“对英雄人物的依赖会妨碍有效机制的建立。这是更长远的危害。”
刘兵写了一篇文章《学术打假与法治观念》,说明打假应该由独立的国家机构进行。“而方舟子打假,一个人充当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多种角色。打错了怎么办?”
按照刘兵的看法:方舟子当下的危险在于,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没有受到纠错机制的约束,没有程序的保障,信息的认定和发布完全依赖于个人品格,而由于过分的情感介入和独特的语言方式,都可能逐渐引起人们的反感,导致权威性丧失。
有批评者指出,从一开始,方舟子就打破了揭露者和裁判者之间的界限。他更应该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客观地告知。但也许过分单纯、也许把目的掩盖得很好的方舟子并不愿意做这样“四平八稳”的角色。
事实上,越来越多人已经对他的打假方式表示不满。也有人期待方舟子能改变他的方式,以保证他的效用。朱大可曾经这样说,“在一个成熟有效的学术机制建立之前,中国无疑需要一大批更加理性、客观、公正的升级版方舟子。”
我觉得民间几乎没有“真环保”。那些风头最健的环保主义者,基本上都是伪环保
我承认科学是有局限的
方舟子简历: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
同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本刊记者 曾繁旭 吴虹飞 陈磊
外篇 谈《星球大战》中的八种美
绝地武士:白人精英主义
《星战》中的白人精英主义一眼即可识破。1977年的《新希望》是白人的聚会,绝地武士们就像一群在未来世界游荡的美国三K党。种族遗漏曾引起黑人观众强烈不满;导演在《帝国反击战》中为卢克添加了黑人战友兰度。
然而整个六部曲人类世界中没有一个黄种人。担负拯救宇宙使命的定是白人;即使死亡,他们也不能死在有色人种手里。有讽刺意味的是,达斯&;#183;维达还没揭示其真实身份时,用的是黑人口音,但在星战前传,当他还是天行者、未被黑暗势力淹没时,他还有一口流利的白人口音。
天行者卢克成为最终拯救宇宙之人。换言之,卢克是大英雄,那么导演先生也是(卢克是卢卡斯的昵称),天行者所归属的精英团队绝地武士自然沾光。绝地武士是银河系高尚的保护者、和平正义的捍卫者、原力的追随者,他们的职务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