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通译-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① 齐:同“斋”。斋戒。
② 明衣:指斋戒期间沐浴后所换穿的贴身衣服。
③ 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特指不饮酒,不吃荤,不吃葱蒜韭等有异味的东西。
④ 居必迁坐:指斋戒时的住处,要从内室(平时的卧室)迁到外室,不与妻妾同房。


食不厌精①,脍不厌细②。食饎而餲③,鱼馁而肉败④,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⑤,不食。不时⑥,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⑦。唯酒无量,不及乱⑧。沽酒市脯⑨,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A B。
【今译】
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不新鲜了,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气味不好闻了,不吃。烹煮的不得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不按一定方法宰割的肉,不吃。酱、醋作料放得不适当,不吃。肉虽然多,[吃时]不要超过主食的数量。唯独酒无限量,但不能喝到昏醉的程度。买来的酒和市上的熟肉干,不吃。不去掉姜。不要多吃。
【注释】
① 不厌:不厌烦,不排斥,不以为不对。
② 脍(kuài快):细切的鱼肉。
③ 饎(yì义):食物长久存放,陈旧了,霉烂变质了。 餲(ài艾):食物放久变了味,馊了。
④ 馁(něi内上声):鱼类不新鲜了,腐烂了。 败:肉类不新鲜了,腐烂了。
⑤ 饪(rèn任):烹调,煮熟。
⑥ 不时:不到该吃的时候。指吃饭要定时。一说,不吃过了时的、不新鲜的蔬菜。另说,不到成熟期的粮食、果、菜,不能吃,吃了会伤人。
⑦ 气:同“饩(xì戏)”。粮食。
⑧ 不及乱:不到喝醉而神智昏乱的地步。
⑨ 脯(fǔ府):熟肉干,干肉。
A B  不多食:不多吃,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肠胃。另说,与“不撤美食”相连,指每餐都要吃点姜,但也不要多吃姜。


祭于公①,不宿肉②。祭肉不出三日③。出三日不食之矣。
【今译】
参加国君祭祀典礼分到的肉,不能过夜。[平常]祭祀用过的肉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了三天就不吃它了。
【注释】
① 祭于公:指士大夫等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典礼。
② 不宿肉:“肉”,指“胙肉”,祭祀所用的肉。胙肉一般由祭祀当天清晨特意宰杀的牲畜肉充任,到第二天祭礼完全结束后再分赐给助祭者。故这种胙肉拿回家已是宰杀后的两三天了,不宜再放过夜。
③ 祭肉:指自家祭祀所用的肉。


食不语,寝不言。
【今译】
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①,必祭②,必齐如也。
【今译】
虽然是吃粗米饭蔬菜汤,也一定先要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时那样恭敬严肃。
【注释】
① 疏食:粗食,吃蔬菜和谷米类。 羹(gēng庚):浓汤。
② 必:底本作“瓜”,据《鲁论语》改。 祭:指吃饭前把席上的各种饭菜分别拿出一点,另摆在食器之间,以祭祀远古发明饮食的祖先,表示不忘本。一说,即指一般的祭祖先或祭鬼神。


席不正①,不坐。
【今译】
席子摆放不端正,不要坐。
【注释】
① 席:坐席。古代没有椅子凳子,在地上铺上席子以为坐具。


乡人饮酒①,杖者出②,斯出矣。
【今译】
在举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
【注释】
① 乡人饮酒:指举行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周代仪礼的一种,可参看《仪礼·乡饮酒礼》及《礼记·乡饮酒义》。
② 杖者:拄拐杖的人,即老年人。我国古代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周礼讲:“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于其家。”对九十岁的老人,连天子有事要问,也要到老人的家里去。


乡人傩①,朝服而立于阼阶②。
【今译】
本乡的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疫逐鬼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立在东面的台阶上。
【注释】
① 傩(nuó挪):古代在腊月里举行的迎神赛会、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主持者头戴面具,蒙熊皮,穿黑衣,执戈,扬盾,率百隶及童子,敲着鼓,跳着舞,表演驱疫捉鬼的内容。
② 阼(zuò作):大堂前面靠东面的台阶。这里是主人站立以欢迎客人的地方。


问人于他邦①,再拜而送之。
【今译】
[孔子]托别人代为问候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时,要躬身下拜,拜两次,送走所托的人。
【注释】
① 问:问候,问好。这里指托别人代为致意。


康子馈药①,拜而受之。曰:“丘未达②,不敢尝。”
【今译】
季康子赠药,[孔子]拜谢而接受了。并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注释】
① 康子:即季康子。参阅《为政篇第二》第二十章。 馈(kuì愧):赠送。按当时的礼节,接受别人送的药,要当面尝一尝。
② 达:了解,通达事理。


厩焚①。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今译】
马棚失火焚毁了。孔子从朝廷回来,问:“伤人了吗?”却不问马。
【注释】
① 厩(jiù旧):马棚,马房。后也泛指牲口房。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①,必熟而荐之②。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今译】
国君赐给食物,[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供奉祖先。国君赐给活的牲畜,一定把它饲养起来。陪同国君一起吃饭,当国君饭前行祭礼时,自己先吃饭[不吃菜]。
【注释】
① 腥:生肉。
② 荐:供奉,进献。这里指煮熟了肉先放在祖先灵位前上供,表示进奉。本章所述各种作法,都是表示敬意。


疾,君视之①,东首②,加朝服,拖绅③。
【今译】
[孔子]患病,国君来看望,他[躺在床上]头朝东,把朝服加盖在身上,拖着大束带。
【注释】
① 视:探视,看望。
② 东首:指头朝东。
③ 绅(shēn身):朝服的束在腰间的大宽带子。孔子因病卧床,不能穿朝服束腰,故把朝服加盖在身上,把“绅”放在朝服上,拖下带子去,表示对国君的尊敬与迎接。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①。
【今译】
国君命令召见,[孔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先步行走了。
【注释】
① 俟(sì四):等待。 驾:套上马赶车。


入太庙,每事问①。
【今译】
[孔子]进入太庙[助祭],对每件事都[向主事人仔细]询问。
【注释】
① 此章与《八佾篇第三》第十五章文字相似,可参阅。


朋友死,无所归①,曰:“于我殡。”
【今译】
朋友死了,没有人来料理后事。[孔子]说:“由我来负责安葬。”
【注释】
① 归:归宿。这里指后事的安排,如装殓,发丧,埋葬等。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①,不拜。
【今译】
接受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车马[那样贵重的东西],如果不是祭肉,[孔子]也不躬身下拜。
【注释】
① 祭肉:指祭祀祖先用的胙肉。为了表示对朋友的祖先像对自己的祖先那样尊敬,在接受祭肉时要拜。


寝不尸①,居不客②。
【今译】
[孔子]睡觉时不是像死尸那样直挺挺的躺着,平日在家坐着,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那样。
【注释】
① 尸:死尸。这里指像死尸一样展开手足仰卧。
② 居:坐。 客:宾客。这里用作动词,指像做客或接待客人那样郑重地坐着——两膝平跪,挺直腰板。这是一种比较费力的姿势。这一句,有的版本是“居不容”。意思则成为:平日居家可以随便一点,不必像祭祀或接待宾客时那样拘谨,使自己的容貌仪态十分郑重严肃。


见齐衰者①,虽狎②,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③,虽亵④,必以貌。凶服者⑤,式之⑥。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⑨。迅雷风烈必变。
【今译】
[孔子]见到穿孝服的人,即使是关系亲密,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见到穿官服的和盲人,即使是平日常在一起的熟人或卑贱的人,也一定要对他很有礼貌。[乘车时途中]遇上穿丧服或送死人衣物的人,便俯下身去伏在车前的横木上。遇上背着国家的户籍册疆域图的人,也要伏在车前的横木上。[做客时]遇有丰盛的筵席,一定把态度变得庄重,并且站起身来。遇上迅急的雷电和猛烈的大风,一定要把神态变得庄严。
【注释】
① 齐衰(zīcuī兹崔):孝服。参见《子罕篇第九》第十章。
② 狎(xiá侠):亲近,亲密。
③ 冕者:穿礼服、官服的人。 瞽(gǔ古)者:盲人。
④ 亵(xiè谢):亲近。这里指平日里常见面的、熟悉的人,或卑贱的人。
⑤ 凶服:丧服,也指死人的衣物。
⑥ 式:同“轼”,车前做扶手用的横木。这里指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表示同情或尊敬。这是当时社会上的一种礼节。
⑦ 负:背负。 版:指国家的图籍(疆域地图,田亩、户口名册等)。
⑧ 盛馔:指盛大丰足的筵席。“馔(zhuàn赚)”,饮食。
⑨ 作:起立,站起身来。


升车,必正立,执绥①。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②。
【今译】
[孔子]上车时,一定先站正了身子,拉住扶手上的索带[然后登车]。在车上,不向车内回头看,不急促地高声说话,不举起自己的手指指划划。
【注释】
① 绥(suí随):古代车上设置的拉着上车的绳索。
② 不亲指:不举起自己的手指指划划。这里说的“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都是为了集中精力驾好车,防止自己的容态失礼或使别人产生疑惑。


色斯举矣①。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②,时哉时哉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