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小金盒找钥匙,找不到钥匙,托津在情急之下,把小金盒的锁拧开了,开启这个宝盒一看,里头有嘉庆的遗诏,上面说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立皇次子旻宁为皇太子,找到了这个小金盒发现了嘉庆的遗诏,这问题应该说就解决了。有人还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材料,这个事情在《清史稿·托津传》,《清史稿·戴均元传》都记载这事,戴均元死后有一个人叫包世臣为戴均元写了个墓志铭叫《戴公墓碑》,这个碑文里面详细说了这个事,就是说嘉庆突然驾崩,众方大家情急之下,找到了小金盒,托津等把小金盒拧开找出了遗诏,说托津、戴均元为道光的登基立下了功劳,问题还是有,打开这个小金盒的时候,没有记载道光在场,这个小金盒按照当时的祖制家法来说,应该搁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怎么会在承德避暑山庄,而且不是马上找到的,而且是找来找去,翻箱倒柜才把它找到的,有人对这个小金盒,和小金盒里面的遗诏的真伪提出怀疑,此为历史疑云之四。
小金盒里的继位遗诏是真是假?小金盒的突然被发现是否是有人精心策划?后人对此猜测不已。那么清史文献对此是如何记载的呢?对于道光的继位过程,嘉庆实录和道光实录的说法如出一辙。
《清仁宗实录》就是嘉庆实录记载他死和他的儿子皇位继承的过程,大意是说,就是七月二十五日傍晚,嘉庆皇帝突然就驾崩了,在这种情况下,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等一起打开了一个鐍匣里面有嘉庆皇帝的遗诏,立皇次子旻宁继承皇位,大家知道,嘉庆的实录是道光修的,道光继承皇位之后修他爸爸的实录,那道光实录怎么写的呢?道光实录写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因为道光的实录是他儿子咸丰给修的,也不能违背他爸爸的意志,所以嘉庆的实录、道光的实录和清史稿的记载,和皇太后的懿旨和禧恩的建议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漏洞,就是彼此之间有矛盾,我说,此为历史疑团之五。
尽管旻宁继承皇位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但历史还是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使他成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三十九岁登极的道光帝,在他在位的三十年中,史书中记载的不仅有他离奇的继位过程,还有他留在中国历史上的功过得失。
但是道光还是继承皇位了。第一,宗室贵族、禧恩等支持道光继位;第二,皇太后和他弟弟瑞亲王绵忻同意他继承皇位;第三,四个军机大臣在场同意道光皇帝继承皇位。三个方面,朝臣、宗室、太后都在,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由道光和平继承皇位,避免了在皇位继承上的骨肉相残之争,至于那些矛盾,那些不同的地方,那就留给历史学家去考证吧。
道光的皇位是在承德避暑山庄继承的,因为嘉庆死得很突然,承德避暑山庄没有预备棺材,加急通知北京准备好棺材运到承德,所以到八月十二,嘉庆皇帝的梓宫灵柩才由承德起运回北京,前后经过十天的时间运到北京,八月月二十二,道光正式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正式成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他惩办贪污,譬如说他整顿吏治,譬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就一条,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抓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因为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清十二帝疑案(十四)道光(下)
内容简介: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使清朝懵懂地败于陌生的对手,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也成为道光帝人生的转折点。
禁烟销烟,摇摆不定。鸦片战争,战和两端。《南京条约》,丧权辱国。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战争失败的历史责任是穆彰阿还是道光帝?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与我们一同跨越历史时空,阐述对鸦片烽火的深层思考。
(全文)
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是道光帝,道光是三十九岁继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岁,他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说惩办贪污,比如说他整顿吏治,比如说治河,通海运,整顿盐政等等。道光这三十年皇帝,比较重大的政绩是一条,就是新疆回部发生了张格尔叛乱,道光比较坚决,平定了这场叛乱,在道光八年,把张格尔捉住了,到北京午门献俘,道光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在午门前的广场,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历史政绩,因为他稳定和巩固了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烟运动失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问题由来已久,雍正的时候就禁烟,雍正的儿子乾隆的时候又禁烟,乾隆的儿子嘉庆还禁烟,但是,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雍正的时候一年流入鸦片二百箱,乾隆的时候增加到一千箱,嘉庆的时候增加到四千箱,道光鸦片战争之前,增加到一万三千箱,白银每年外流三千万,当时朝廷两派,一派主张驰禁,就是以许乃济为首的叫“驰禁派”,一个是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这个时候道光支持严禁派,调湖广总督林则徐,为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很坚决,到广州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态度很坚决。
林则徐“虎门销烟”震动天下,但是林则徐的严禁鸦片的运动,触犯了国内一些人的不法利益,也触犯了英国殖民者的不法利益,他们必然要内外勾结,进行反抗,道光皇帝呀,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大清的君主,本来应该预料到,我严禁鸦片之后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但是道光没有。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叩打中国的大门,作为对中国严禁鸦片的报复,这样鸦片战争就打响了,先打广州,由于军民抵抗不成,英国舰队又打厦门,因为闽浙总督邓廷桢率领军民抵抗,又失败了,英国的舰船北上,到了舟山,总兵葛云飞壮烈牺牲,定海失守。英国的舰船又继续北上,到了天津海面,直隶总督琦善妥协,后来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我就提出两个问题思考,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一,鸦片战争清军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第二,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历史责任是穆彰阿还是道光帝?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鸦片战争清军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
现在中学的教科书说落后就要挨打,因为清朝落后,所以挨打了,的确当时清朝比较落后,大家知道,英国在顺治六年,就是公元1649年,已经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上了断头台,随后,到乾隆三十年,到公元1765年,英国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到鸦片战争的时候,已经七、八十年了。英国作为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出现在西方,而大清帝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清朝当时比较落后,但是我们还要想一想啊,落后挨打,这是事物的普遍性,但是,事物还有特殊性,挨了打我可能失败,我也可能不失败,那鸦片战争清军失败是不是必然失败?只有失败一条道,没有成功的一条道?只有失败的一种结果,没有胜利的另一种结果?历史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作个分析,从战略上分析:一,国力。清朝当时是有四万万民众的大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英国当时虽然崛起,但是还没有做到“日不没国”的时候,也还是个小国呀,总体的国力清朝还是很雄厚的。二,军力。英国当时有先进的武器呀,清朝也有武器呀,当时武器差别不是像后来那么大,英国后方很远,你在大西洋的那边,总体的军事力量清朝还是有的,而且,英国从大西洋那边到中国,路途遥远,长驱远袭,它是以动来制静,以劳来击逸,清朝占有主动。三,人心。英国它是殖民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清朝是自卫的,是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争,这是作为战略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是战略上说。
从战术上来说,第一是兵力。义律开始进攻广州的时候,军队是四千个人,舰船是四十艘,你四千军队,四十艘舰船来对付大清帝国呀,就显得兵力不足。第二,武器,清朝武器当时是火炮、火枪也都有,英国的武器比清军的武器先进一些,它的海军已经有蒸汽机做动力,但是还没有普及,好多船还是帆船,枪炮它这时候已经用后膛装弹,清朝主要还是前膛装弹,这有差距,但是也不像后来差距那么大。第三,后方。英国军队的后方在英格兰,清军的后方就在广州啊,就在厦门,整个大清帝国的领土都是清军的后方,后方对清军有利,对英军不利,所以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