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锋直接无语。再一次暗恨自己没事跟他们讲鹿鼎记的故事干嘛,真是自找不自在。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就象是放年假一般悠闲,荆州的政事与张锋无关,又没仗可打,眼瞅着江那边来来往往的孙刘人马却下不了嘴的感觉,就象是想跟老婆亲热,偏偏她又来了天癸一样让人无奈。

每天唯一要做的就是象以前的国企一样,上班去点个卯,然后就可以回家。去曹*那里转一转,没事就回家睡觉,然后等着晚上那家或者那家荆州大户请客,吃了大半个月还没轮上一圈。

这之间也出了一件事,让曹*大为恼怒。

由夏侯称负责的造船大营在江陵城外,结果有个晚上不小心,让周泰领人把整个大营烧个干干净净,已经造好的五十余只船一下子化成飞灰,等夏侯称带着气极败坏的蔡、张带着人马赶到时,周泰已经带着人逃得影都不见了。

曹*没砍人头,只是倒霉的三个人都被打个半死,半个月都下不了床,还被严令将功折罪,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定斩不饶。

蔡、张心里清楚,曹*说是这样说,真的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夏侯称是绝对不会有事的,要砍头的只会是他们两个而已。于是这下两个人无比上心,不但将家兵全数拉来守卫重建大营,并将蔡和等人一并调来听用,生怕再出什么幺蛾子。

一转眼冬天就快要到了,两个多月,江陵在大力造船的进度下,终于有了大小船只一百多只。

一方面曹*陆续调了三十余万件冬袄,另一方面将荆州可战之兵和曹军主力打散,悉数安排在江夏。由蔡瑁、张允二人建了一个水寨,日夜*练,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不过一件让张锋忧心的事情如同罗忽悠所写的一样,终于发生了,曹*听说周瑜年少又有大才,名声在江南一带非常大,于是派他的同窗蒋干去江东,希望能说服周瑜归降。

所不同的是,跟演义记载的不同,蒋干并不是自己请缨去的,而是被曹*派去的。

而且他自己也说过:周瑜不是自己能说动的。

张锋本来一直无忧无虑的,现在蒋干去了江东,反而每天都一付满怀心事的样子。

“知机何事日日愁眉不展?”曹*也好奇了,这家伙一直没心没肺的样子,现在怎么整天都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

“回魏王,”张锋想想还是实话实说,曹*可不是好哄的,“我军皆北人,止有蔡、张二位将军精通水战。想必江东也知道,必会谋划除掉此二人。蒋子翼此去江东,会不会反中了周瑜之计?以离间魏王与二将?”

曹*虽然日渐刚愎,却不是傻子,细细一想倒有几分可能,笑道:“知机亦无须多虑,蔡、张二人皆荆州之人,家族产业皆在此地,如何肯背叛于我?若是江东占了荆州倒有几分可能,如今却是不必猜忌。”

“愿来如此,倒是锋多心了。”张锋拱拱手,心道,就是要你这句话,我如果直接说这两个人靠得住,你说不定疑心之下会把他二人反而杀了,如今你自己都这样说了,想必周瑜就算有离间计也不会成功了。

过了两日,蒋干自江东而回,张锋闻讯即赶到曹*处,正好听闻蒋干正在汇报。

“周瑜雅量,非言辞所能动。瑜尝与语:‘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道:‘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道:‘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与干同食。后瑜邀干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干道:‘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而无言以对。”

曹*点点头道:“即如此,但备战一途耳。子翼辛苦,下去休息吧。”

蒋干施礼道:“未能竞魏王之命,干深以为惧。”

曹*笑道:“非子翼之罪。周瑜雅名,孤亦所闻,岂能如此轻易降于孤?”

由始至终,也不见蒋干谈到所谓的“密信”,等他出了帐,张锋这才放了心。有这两个精通水战的人在,曹*这才不会有兵败赤壁之虞。

战前,两岸的气势变得凝重而诡异起来,时常可见江东的哨船悄悄接近水军大寨以窥虚实。待曹军战船上前,江东军又远遁。曹军仓促前战船远不及江东军轻便,追之不上,只能恨恨而回。

更有甚者,深秋时有大雾,江东军竟趁着不能见物的大雾,料曹军不敢轻离水寨,就近下了锚以观水寨,真如演义所说一般,曹军远远以弓矢相迎,却伤不了江东分毫,只不过没有诸葛亮,也没有了所谓的“草船借箭”而已。

而且不仅这样,北人不适水战也渐渐露出端倪来。军中时有人生病,继而染至十之三四,曹*也日渐忧心,夜不安夙。

这个时候,偏偏又来了一个人,要见曹*。

张锋得知,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因为这个人是——庞统!

第三百七十五节

庞统的身份,演义上没说,张锋一直是怀疑的,为什么他会跑到江东隐居,很有可能根本就是孙权或者周瑜的人。

照演义上的说法,庞统是作为白身的身份,被周瑜请动,去曹营行连环计的。可是如果真是这样,庞统为什么要去做这么危险又吃力不讨好的事?

再大名声的名士,也要以保住小命为前提的。

否则曹*屠徐州时,为什么没有所谓有名士跑去他那里,叽叽歪歪,指手划脚?

除非觉得命长了。

看看贾诩就知道了,这厮为了小命,害了多少无辜人。

但如果我是他,也会选择跟他一样的路走下去。前提是有这个本事。

无能的人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庞统自然有目的而来,而不是来曹*这里转一圈,打响知名度的。

而曹*对于庞统的到来,是相当欢迎的态度。

一来当然是庞统的名,徐庶、司马徽、庞德公都交口称赞的人,自然是个了不得的人。而在荆州、江南一带,庞统的名气也很大,就因为庞统的一个好的特点,他对自己评价的人物往往都是往上了说。九分的说成十分,高中的说成大学的。那个好名声的年代,自然让人对这位貌不惊人的庞士元产生足够的好感。

有人问,为什么您对别人的评价往往超过那人本身的实际才能呢?

庞统说道:“当今乱世,善人少而恶人多,宣扬好的榜样可以改善世风”。

由此可见,庞统的人品并不是罗忽悠所说的那么小气,喜欢跟诸葛亮争一争长短。

在这点上,庞统和周瑜在罗忽悠的笔下都吃了亏,成了小器的代言人。就连刘备这个豪爽而知错能敢的正面汉子形象,都成了一个爱哭爱闹耍无赖的伪君子。

刘备曾经在庞统成为他的军师中郎将的时候问过:“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由此还可以看出来一点,刘备去江东相亲的时候,诸葛亮不仅不赞成,反而是反对的。可是罗忽悠又一次把功劳全推到他身上去了。

庞统到达江北岸,不过一叶扁舟,一个侍读小僮。

而曹*将所有的大小将领,大小谋士,全部拉到岸边来迎接他。不得不说,曹*的表面功夫做得很足。至少他让别人觉得,他曹*真的是爱才、敬才之人。

何况庞统不是边洪之流,只要不跟他对着干,他常常都能容忍一二。

就连刘备都犯过一个轻外表的错误,让投奔于他的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

就是说,用助手的身份来代理耒阳县令。

可是曹*却丝毫没有因为庞统的外表而小看他。

如果不是当初张松表现得太傲,曹*也不会轻慢于他。

因为曹*本身的长相就比较锉,属于次品一类。因此长相不好看的人,他看了之后打心眼里觉得亲切。

“久闻庞先生大名,今日得遇尊颜,三生有幸!”曹*和身后的众谋士,呼拉拉的一大片躬身行礼。

就连以夏候渊为首的武将,也都是郑重的行了个军礼。

这让庞统很感动,不过一方面他也提醒自己,千万别感动过了头,忘记自己过江的任务了。

众人的眼神都如同找到组织一般的亲切而激动,除了武将外,只有几个人的眼神倒颇有几分玩味的感觉。

张锋、郭嘉、司马懿。

张锋能够感觉出众人的善意,那么其他两个人眼中的意思,他就更能轻易察觉到与众不同。

他是清楚庞统来是做什么的,可其他两个人毕竟不知道。

果然,古人没几个是傻子,小看他们就是找死。

怪不行罗忽悠都写,曹*在赤壁败后,仰天大哭道:“若奉孝在,断不使孤有此一败。”

司马懿就更不用说了,小小年纪就心机深沉,若不是张锋对他有救命之恩,也许曹家的将来历史会重新书写。

而张锋也敢肯定,如果贾诩在,庞统能不能活着回去还是件很难说的事。

“统不过一山野之人,安敢得魏王如此大礼!”庞统半是真情半是假意,对着曹*也拜了下去。

这时的庞统对曹*的好感是大增,没有了历史那些屠城的暴行,曹*倒是个不错的老板,可惜是提前答应了周瑜。

但愿这曹*不会随着五十万人马一起葬身在这里吧。

庞统还很自信自己的身份和才能,能够完成这次危险的任务。

因为庞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