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族面对这场灾难,只会更加难过。北方部族应对天灾,向来靠相互劫掠解决。一旦各部族动起手来,不但我们眼下各军中的部族联军有可能要回北方,就是我们的后方也有可能随时得面临各部族的劫掠。”
雪一阵阵的下,纷纷洒洒,午后没多久,整个目光所极,已经到处都是一片银妆素裹,仿佛回到了北方的寒冬腊月时节。寒风呼啸,天空不时传来一阵阵凄厉的鸟鸣。
陈克复望着远方魏军的阵营,心中一片沉闷。李密只剩下了三天的军粮,他忧在眼前。而陈克复却也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一个半月后,他也得面对和李密同样的粮食危机。
“传本王将令,让后勤辎重营送酒肉及避寒衣物至~~
ef〃
《 书海阁 》网
更新首发~~江淮军营犒赏,并派军医去医治王玄应。并传本王将令,明日一早,江淮军全军出击,许胜不胜败,许进不许退,务必一战歼灭李密魏军。如若不胜,让王玄应提头来见!”
“另传令洛阳段达、皇甫无逸、元文都、卢楚四人,令四人明日一早率十万东都军出城夹击李密。如有违令不从者,定斩不饶!”
两名传令兵快速离开,向江淮军大营及东都洛阳送信。
过了一会,陈克复转头对诸将道,“鲁世深、郭孝恪听令,本王给你们一次补过上次过失的机会,你二人马上挑选精骑两万,日夜兼程,即刻南下。直扑许昌,挡住南陈军北上道路。另外本王会派杨善会、杨士弘率三万人马出江都沿淮河而上,直扑寿春,截断南阵军退路。你们与杨善会、杨士弘的任务是拖住南陈军,将其南北进退路张截住,以待大军南下。”
“殿下,杨善会三万人马就算攻下江南重镇寿春,只怕也挡不住南陈三十万大军撤退啊?”鲁世深有些担忧的道。
“不。”陈克复微微笑了笑,“别看杨善会一直是个文官,可杨善会从招募乡兵征剿农民军开始,大小七百余战,从未有过败绩。杨善会从段达在河北剿张金称时,曾经以麾下一千劲旅破张金称三万人马。后张金称与高士达、孙宣雅等河北山东各路义军合兵三十万,攻破汲郡黎阳仓。就在诸贼得意之时,杨善会率着他的一千劲旅突袭贼军,一路声张虚势,大张旗鼓,最后以一千人一路追击,击溃贼军三十万人马。其后更是屡战屡胜,从未有过败绩。如果不是因为他是杨义臣的老部下,受杨广猜忌,他早就是一方统帅了。杨善会自归附我朝廷以后,一直镇守江都,被南陈大军围困数年,依然巍然不动,足见其本领。此番调其截断南陈后路,正是合适。”
等诸将都领命之后,陈克复最后道,“明日,张仲坚将军领两万步卒留守洛口仓城,李靖将军率两万轻骑自罗口东面为江淮军押阵,本王亲率一万兵马直取洛阳!”
“遵令!”
第728章 绝望之战
四月十六日,中原会战的第十六天。//(
。)
天空下着今年最奇怪的一场怪雪,土地泥泞,刚刚过去没有多久的冬天仿佛又回来了。
“呜呜呜!”
凄凉的战号吹响,江淮军出战列阵。整个阵营楔形摆开,中间布置的是由一百个江淮排槊步兵组成的巨大楔形步兵阵。一百个由两百五十六人步兵阵组成的大步兵阵,出动了江淮军所有的排槊步兵,足足两万五千六百人,这些全都是江淮军的最后的精锐步兵部队。以江淮步兵将领中最勇猛的王辩、杨威、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智通、费青奴七将为将。这些排槊兵与统兵的中低层将校,全是王世充最初起兵剿匪时的核心人马,是王玄应手中最精锐的部队,这么多天来,遭遇上魏军部队,别的部队往往都是伤亡很大,惟有坚强的排槊步兵能坚定如磐,稳住了整个阵脚,掩护全军撤退。
左翼布置的是由轻步兵及少量轻骑兵组成的混合军队,数量为一百个百人队共一万人。轻步兵队这么多天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是整个江淮军战略最弱的一支部队。统率这支部队的王玄恕辩解,“我们不是惧战!只是因为轻步兵向来都是装备最差的部队。”
左翼军队的部队装备比较简陋,即使在正规军里,大多也是用简陋的长矛,有的甚至是装备着套着铁枪头的木枪,除此外,很少有人有正规的制式横刀和步兵长弓。将领们都很担心,如果魏军要打开缺口的话,左翼将是他们的最佳突破点,他们只能寄托希望于占左边阵营中部分的重骑兵营士兵能够发挥奇迹。
右翼布置的是单纯的轻骑兵部队,足足一万五千人的轻骑兵,是江淮军最机动的部队。在与魏军的交战中,江淮军早就发现。魏军一旦形势不利就很容易溃逃。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机动骑兵,就能充分的扩大战场优势。这也是此次王玄应面临着陈克复最后通牒,逼他与李密决战后所做出的新的布置。
此次决战,王玄应已经把取胜的希望从江淮重步兵和重骑兵的身上,转到了这支布置在右翼的纯机动骑兵。(wcm
|我||)希望在战场上,这支轻骑兵能够利用他们的快速机动,给予人数倍于他们的魏军以突破机会。
除了右翼的这些轻骑。在中军靠右翼的阵地上,王玄应把江淮军最强有力的冲击部队重骑营也全都布置了上来。在这场决战中,王玄应准备让重骑营做为最前锋的冲击力量,让他们打头阵。对于王玄应来,如果此战再陷入混战,那么这支强有力的重骑部队也就难以派上用场了。而兵力明显少于魏军的江淮军,对此战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同一时刻,魏军阵头也响起了凄厉的号角声,接着,锣鼓喧嚣。一个又一个魏军步、骑兵营团开出大营。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展开队列。魏军中的辅助军团,也就是那些被李密从偃师城撤退时裹挟的青壮民夫则按兵不动。这么多天来。魏军一直都只出动了精锐的正规部队,而那些辅助的民夫则强征的百姓一直被布置在后方没有出动过。王玄应至今还没有搞明白李密的主意,人海战术一直都是农民军的看家法宝,李密这次却一直不用这些人,他是想把这一批生力军留下来当成充当决定胜负的预备队呢?还是不放心那些人的忠诚度,害怕他们会阵前叛变?
魏军出战的队伍中清一色都是正规军士兵,这是魏国的最后精华力量。虽不是隋朝正规军出身。但这些农民军出身的魏军,经历了中原战场的无数场战争,早已经从战争中训练成为了一支强悍的力量。
约十五万魏军士兵在金红相间的双虎旗帜下整齐地展开。人马众多却不混乱,一切井井有条。魏军传令士兵奔来奔去,安静、肃杀。士兵们表现出的那种准确、训练有素、乾脆利索的劲头,简直可以称得上赏心悦目。大浪淘沙,从上百万的军中,淘剩下的这十余万魏军,是李密真正的核心力量。
持续了十六天的会战,双方军队都已疲倦不堪。因为江淮军后勤充足,还有河北军为他们押阵,他们还可以轮番上阵和休整,而在兵力方面处以优势的魏军却反而没有这个福分,没有坚固城池阵地的魏军每次只能全师动员,不敢分散兵力,他们的精力消耗更为严重。持续了十六天的激战以后还能保持这样的鼎盛军容和士气,不显得丝毫疲怠,诸路江淮军将领都不由为魏军的顽强而变色。
王玄恕首先开始了动摇:“魏军越打越顽强,我们最好是期待依靠长期战斗来消耗魏军的体力和士气。可是现在陈破军却强逼着我们与一群疯狗决战,狗急了还会跳墙,魏军现在正是到了绝路之上,缺粮少武器,又无援兵,此时我们逼的越急,他们必然反扑的越厉害。”
他忧虑的目光望向被将领们环围在中间的王玄应。今天的王玄应,穿一副银色披甲,腰上挂着的横刀叮当叮当地敲在铠甲上,他仰头西望,站起来又坐下来,等一下又站了起来,反反覆覆多次,不像往日的平和镇静,今天的王玄应显得有点浮躁和不安。
一旁的王世恽也深感不安,全军统帅在开战前这么没气势,这是个不祥之兆。
一声巨大的呼喝打破了战场上空的乌云,“杀!”魏军开始进攻了,照旧是中军突破战术,多达五万的魏军步兵营团在中央列阵前进,在魏兵那整齐的步伐下,大地仿佛在下沉。
紧接着,轰雷般的马蹄声响起,布置在两翼的魏军骑兵也开始了前进,由开始的跑一点点的加速,最后变成了飞驰,骑兵很快地超越了步兵的前沿,铺天盖地的马蹄震耳欲聋,大片的战刀在太阳底下闪光耀眼,他们直扑江淮军的左翼而来。
李密开始进攻了!一时间,战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个宏大的场面所吸引,王玄恕和王世恽也收回了注视王玄应的目光投入战场中。他们没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从几天前就已经派往洛阳的王世伟从外面进来,凑近王玄应跟前轻声地了几句。霎时间,王玄应的犹豫神情一扫而光,他低声和王世伟交谈了大概半刻钟,王世伟点头,又往外边走,消失在了那片人山人海的江淮军步兵队伍中。
看着王世伟的身影消失,王玄应轻轻松开了拳头。就在魏军骑兵与前沿的排槊步兵阵前锋开始接近的时候,他叫来了王玄恕、王世恽、王辩、杨威、费青奴等诸路指挥将领。
“全军进攻!”王玄应尽可能平静地:“这是最后一天,我们决死一战,决不后退!”
诸位将领一愣,随即大声应道:“遵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部队,面带着犹豫地将这个命令传达下去。窃窃私语声在队伍中响起,士兵们交头接耳,所有人都在传递着这句话:“决死一战,绝不后退!”所有的江淮军将领都明白这个命令的意思,这也意味着郑王已经放弃保存实力的打算了。
五万江淮军对十五万魏军,还决不后退,决死一战,这是在自杀式进攻啊。
事实也确实如将领们所预测的那般,命令刚刚传达下去,他们的前军左翼轻步兵方阵已经给魏军骑兵的马蹄踩平,被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