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醒了?”
“恩。”李谨言没急着起身,侧躺着,貌似还有些迷糊。
一只大手罩上他的额头,手指插进发间,轻轻按压,李谨言半合上双眼,像是一只正在被顺毛的大猫,就差从喉咙里发出舒服的呼噜声了。
若不是墙上的自鸣钟敲响,丫头来请两人去吃早餐,李谨言差点又睡了过去。
餐桌上很沉默,只是楼二少和小胖墩望着楼少帅的表情,怎么看都像带着控诉。
上午九点,前德意志驻华全权公使辛慈再次来访。虽然打着拜会楼少帅的名义,两人话中所谈的内容却和“私人友谊”相距十万八千里。
经楼大总统授意,就华夏与德意志恢复邦交一事,楼少帅给了辛慈肯定答案。
“还要递交国会审议,最快是在年底。”
“这真是太好了。”
有了这个口头承诺,辛慈进而提出了他来访的另一个目的,魏玛政府希望同华夏订立密约,以德国的技术和工程师同华夏兵工厂合作,共同研发和制造武器。同时,德国也希望能同华夏再次开展贸易。
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对德国贸易的变相封锁,给德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打击,在交付第一笔赔款后,德国就出现了可怕的通货膨胀。
和约中还规定,一旦不能在期限内交付赔款,需要以矿产能源和机械设备抵偿,这大大激起了德国人的不满。为了缓和国内矛盾,魏玛政府必须想办法稳定物价,降低失业率,尽可能的恢复经济,最基本的,让大部分国民能吃饱肚子。
可惜的是,一直到魏玛政府被纳粹政府取代,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必须承认的是,虽然魏玛政府被认为是由一群政客组成,在背后给军人捅刀子的政权,但在执政期间,他们也同样做出过努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均以失败告终。
“重新开展贸易不是问题。”楼少帅的回答很干脆,“军工合作还要另议。”
辛慈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比起阅兵前的那一次会面,却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他必须尽快给国内发电报,确定新一任驻华公使人选。对现在的德国来说,保持同华夏的“友谊”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谈话过程中,楼少帅并没提起七年前从德国人手里借来的八千万马克,辛慈同样没提。民四借款合同同辛慈本人没有任何关系,直接关系人,德华银行行长,前青岛总督瓦尔德克都已经返回德国,而远东舰队司令冯施佩已经随同旗舰沙恩霍斯特号葬身海底。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合同没到期。是否提前还钱,主动权并不在德国人手里。
十月二十八日,华夏国会开始审议同德奥恢复正常邦交的议案。
当初华夏政府与德国断交,对德国宣战时,顺便带上了奥匈帝国。如今也是一样,只与德国邦交正常化太过显眼,顺便带上奥地利,明知道其中有猫腻,也没法挑理。
华夏联合政府外交部的上上下下,不管见哪国的外交人员,开口总不忘带上一句:“华夏爱好和平……一切为了和平。”
据悉,最先说出这句话的是外交部长展长青。如今,却已经成为了所有华夏外交人员的口头禅,包括驻外公使和领事。
同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斯泰德法,美国宪法第十八号修正案生效,进入了倒计时。
十月三十一日,参与阅兵式的各省军队6续开拔,临行前,督帅夫人们都收到了李谨言备下的一份“人情”。
李谨言回到关北之前,联合政府终于付清了驱逐舰和潜艇的余款,当海军上下为实力增强欢呼雀跃时,李三少也在笑眯眯的数钱。
十一月中旬,任午初从京城成功脱身,继续回北六省做他的财政局长,白总办三天两头给自己放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十一月二十二日,关北图书馆正式对民间开放,馆藏的大量典籍,抄录的孤本,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南北各地报纸均大篇幅报道,热度不下之前的阅兵式。
更有文人发表文章,高呼:“此乃国之幸,民族之幸!”
白老,邓老,冉老等国学大家均在馆中留有墨宝,大门上的匾额更是白老亲手所书。曾有人笑言,不提馆内古籍,仅是这些墨宝,已是价值连城。
十一月底,关北电影公司开拍由枝儿主演,张建成执笔的新片,方氏兄弟也开始制作新的动画片,李谨言兴致来时,会去电影厂转一转,偶然间得知,跟在方氏兄弟身后忙来忙去的美国人,是公司新招的员工,名叫沃尔特迪斯尼。
“叫什么?”
“沃尔特迪斯尼。”
美国佬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转过头咧嘴一笑,还挥了挥手,“你好。”
李三少:“……”
又是哪只蝴蝶在扇翅膀?难不成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没出生就打算移民
255第二百五十五章
“我希望学习动画片的制作;我为它着迷。”
为了确定心中的猜测;李谨言特地和沃尔特本人进行了一次长谈;虽然略显突兀,沃尔特还是很高兴能向公司的“大老板”阐明自己的理想,他不只想做一名普通的员工;更希望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想同方氏兄弟学习绘画和制作动画片的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的动画作品。
“我已经有了灵感;一个相当不错的故事。”沃尔特拿起笔;在白纸上画了一只兔子的卡通形象;“我叫它迪斯先生;它将和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演绎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沃尔特的阐述很有趣;他不只构思形象;还编辑了整个故事,“起初,我想到的是,我对方说出了想法,他提醒我,这里是华夏,爱丽丝的故事固然美好,却不属于这里。我又请教了方,然后,我知道了华夏神话中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抱着兔子的姑娘生活在月亮上,姑娘还有一个喜欢砍树的邻居……”
李谨言:“……”
抱着兔子的姑娘?喜欢砍树的邻居?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他该问一问方氏兄弟,他们都和这个美国佬说了什么,好好的神话故事,怎么到他嘴里,变得这么不对味?
况且,就算故事“不错”,他也很难想象,一个美国人会制作出什么样的奔月故事,后世的花木兰,不提故事如何,单论人物形象,或许某些人喜欢,李谨言却实在接受不能。
不同的文化背景,讲述相同的故事,总是会存在”接地气”问题。
迪斯尼版的嫦娥?李谨言在脑子里简单勾勒出一个形象,果断斯巴达了。
但是,李谨言也没打算掐灭沃尔特的工作热情,只是建议他,可以和动画制作部的画家们多交流,至少别创作出一个长得很有美洲特色的嫦娥。制作动画短片,也不一定非要有固定的范本,完全可以自己创作。
“太感谢你了,李!”沃尔特仿佛茅塞顿开,兴奋溢于言表,“我又有了灵感……”
“容我打断一下,”李谨言举起右手,“若想学到更多东西,最好先把华夏语学好,能不能读写暂且不论,至少沟通上要没问题。”
“是的,李,我会的。”沃尔特显然还没从兴奋的想象中回到现实,他又拿起笔,开始在纸上涂涂画画,几乎忘记了对面坐着的李谨言。
李谨言笑了笑,没有打扰他,起身去了经理办公司。
沃尔特不是唯一在关北电影公司中工作的外国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也越来越多,加上欧洲打工仔的涌入,在关北电影公司经常能看到黄头发蓝眼睛的摄影师,或是红头发的道具师傅,同公司签约的演员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外国人,数量最多的是俄国人,从开始,俄国演员就时常会出现在公司拍摄的战争片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也有不少。
就算在华夏人眼中这些高鼻子都长得差不多,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穿衣打扮,还是能看出区别。
最明显的例子,穿着军装的法国人和德国人站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绝对不会认错。
关北电影公司正在筹拍的,是公司建成以来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电影分为三部分,时间跨度也相当长,剧本是张建成和另外三名编剧共同完成的。为了向世人呈现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特地前往库页岛搜集史料,询问了当地的赫哲和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还与生活在岛上的俄国人进行了交流。
根据史实写出的剧本,即便经过艺术加工,也带着一种无法掩盖的血腥味。凡是读过的人,都会有一种心脏被揪住,想要呐喊,却出不了声的感觉。
赫哲族的苦难,原住民的抗争,投靠,背叛,俄国人和日本人的狂妄,肆意,残暴,虽然在影片结尾,华夏军队将侵略者赶走,夺回了岛屿,但曾发生在岛上的一切,都血淋淋的呈现在观者的面前。
酸楚,痛苦,沉重。
这一切,绝不是一部影片能完全呈现的。
“不如分成几部,”李谨言看过剧本,对电影公司经理和负责拍摄的导演说道:“两位放心,资金绝对没问题。”
这样的电影,拍出来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给更多国人看的。
华夏虽然摆脱了半殖民地的苦难,却依旧是群狼环伺,欧洲人,美国人,两面三刀的邻国,野心不死的日本,甚至是隔海的几个岛国。
几代人的咬牙拼搏,多少军人的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今日安稳。
然华夏自古有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仁爱友善固然不错,但历史不容忘却,华夏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不容忘却,忘记这一切,才是历史的罪人!
经过商讨,将被分为三部拍摄,为此,张建成等几个编剧重新修改了剧本,演员确定之后,摄制组将开赴库页岛实地取景,会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对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挑战,却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或开口抱怨。
在挑选演员中途,却出现了一点问题,日本人的角色不太好找。
基本没有华夏演员乐意扮演日本人的角色,没办法,电影公司导演只能请李谨言帮忙,到中西伯利亚的几处矿场去选人。
大岛义昌和矿头们自然不敢怠慢,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