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谨言-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门外的刘副官还想继续敲门,却被季副官从身后按住了肩膀。

“兄弟,作为过来提醒,最好按照言少的话去做。”

“可这公文……”

季副官从他说中接过文件袋,打开扫了两眼:”无非是老调重弹,不碍事,一个小时后再来。不过发话的是言少爷……要不两个小时吧,这是为好。”

刘副官:“……”

事实上,这份文件直到第二天才送到楼少帅的面前,李谨言的“威胁”下,楼少帅十分配合的旷工了一个下午。

五月二十日,李谨言同英国商行订购的十头种猪运抵关北城,这一次英国没再偷奸耍滑,乔治对李谨言的态度也变得分外热情。联想起丹麦洋行的约瑟夫,李谨言马上就回过味了,十有八九是因为楼大总统的关系。

如今华夏政府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承认,成为了华夏的唯一合法政府,连英国也将扣除庚子赔款后的海关税收如数交还。言明之前因华夏政府南北分裂暂时代为保管的税款,也将今后如数奉还。

不管英国出于什么目的,但他们表明了态度,也的确间接帮了楼大总统的忙。

对李谨言来说,这种改变是好是坏目前还很难判断。他不得不时刻叮嘱自己,做事说话都要小心,否则随时都可能会麻烦缠身。他现和楼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有心肯定会联系到楼家父子身上。

要想不被麻烦缠身也不给别惹麻烦,他就事事小心。

不过小心归小心,该做的事情李谨言也一点不含糊。

基洛夫的事情他已经和楼少帅提过,帮助一个真正的抵抗分子拉队伍,显然比让华夏假扮更靠谱。听完李谨言的计划,楼少帅也点了头。

这个基洛夫很有用。但也要小心的用,不能到最后引火烧身,或是被他反咬一口。

一方面要给他提供帮助,帮他壮大力量对抗俄国边境驻军,另一方面要他身边安插钉子,不让他的行动脱离掌控。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最适合的选是萧有德,可他还要负责北六省情报局的工作,分身乏术,不能长期留边境,李谨言想来想去,最终只能将这件事交给哑叔。

他相信,凭借哑叔的能力和手段,控制基洛夫和他的反抗组织,绝对是小菜一碟。

现的李谨言,还只想着趁机东西伯利亚占点便宜,绝对不会想到,这片广袤的土地,最终会从俄罗斯帝国分离出来,盛到华夏的盘子里。

五月二十三日,北六省军工厂正式更名为北方兵工厂,德国专家和技师圆满的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帮助北六省建造了一座占地三千两百亩,可以独立生产步枪,火炮,子弹和炮弹的兵工厂。除保留原军工厂内的火药局,机械厂和炼钢厂,还增设发电厂和员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同时为运输方便,计划沿兵工厂铺设铁轨,修建站台,直通关北城。

兵工厂内所使用的机械和生产线全部来自德国,部分购自英国。制作枪炮的钢材也多是进口,尤其是弹簧钢,全部来自国外。

德国的技术,德国和瑞典的钢材,只有火药才是自己生产,这让厂长杜维严的眉头很长时间都没有松开。不过德国专家和技师面前,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满脸笑容。兵工厂建设期间,工厂里的技术员一直跟随德国的身边工作学习,受益匪浅。德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也影响到了工厂里的管理员。几个月的相处之后,兵工厂无论是工的技术水平还是管理层的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即便这些都是拿钱办事,但兵工厂里的还是对他们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他们离开关北城的当天,杜维严和兵工厂的一些管理员,亲自车站为他们送行。当然,礼物也不能少,最多的就是楼氏罐头厂出产的肉罐头。

“和同事都很惊讶,这些华夏与们国内所听到完全不一样。他们脑后没有辫子,他们谦逊,务实,肯脚踏实地的工作。虽然他们的技术还很落后,有很多的工作方式还停留手工作坊时期,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的努力与坚韧,他们都是十分优秀的工。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十分含蓄,几个年轻叫‘师傅’,知道这是老师的意思,为此感到骄傲。另外,喜欢他们送的罐头,上帝,这真是太美味了!”

这是一名德国技师写日记中的一段话。北六省工作期间,这位技师和许多华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战结束的一段时间,他和很多德国一样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顿,一家都饿肚子,是他华夏的朋友给他寄来了面粉和罐头,帮助他和他的家渡过了最艰苦的一段时间。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德国还有不少,即便德国政府宣称华夏借款的事情上耍了他们,这些却始终坚定的认为华夏是自己的朋友。

德国五月底之前6续离开了北六省,李谨言和美国洋行订购的拖拉机与卡车恰好六月初交货。

让李谨言惊讶的是,交付的十辆拖拉机中,有两辆与另外八辆区别很大,不只外观上十分接近后世的拖拉机,操作起来也更加灵活。

约翰向他解释,这是霍尔特公司最新研发出的型号,打算明年大批量投入市场。这种新型拖拉机除了用于农业,还可以当做拖曳车辆使用,用林业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和霍尔特工厂的老板有一些交情,当告诉他这笔订单的主是谁之后,他爽快的将最新型的拖拉机送上了货船。”

“是吗?”李谨言故意摆出一副不满的表情:“还没有正式投产?那就意味着性能不稳定。约翰,很怀疑,是否因为没有足够的拖拉机用来交货,和的朋友才用这两辆来充数。”

约翰被噎了一下,事实上,的确有这种原因内,不过他绝对不能承认。

“李,们是朋友,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约翰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十分诚恳。

“是吗?”李谨言环抱起双臂:“依旧持怀疑态度,的朋友。”

“李,请相信,这两辆拖拉机的性能的确非常优秀,以的格做保证。”

犹太商的格?李谨言撇撇嘴,如果约翰用他所有的资产做保证,听起来或许更可信一些。

“好吧,会按照原价付款。这只是为了们的友谊。”

约翰松了口气,他发现和李谨言打交道真的是越来越困难了。可以轻松糊弄过其他的办法,他面前根本不适用。即便如此,他也要继续和李谨言把“友谊”维持下去,只凭李谨言现的身份,就代表着大把的金钱和利益。要是轻易丢掉他们之间的“友谊”,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送走了约翰,李谨言当即派去通知杜维严,拖拉机已经运到,带来开走。

“给留下两辆,其余的都开走吧。”北方兵工厂里的德国都已经离开了,不必再担心坦克暴露的问题:“还有那些卡车,可以试着制作一些可拆卸的钢板,像是这样,”李谨言用手比划了两下,“装卡车上应该可以挡子弹。”

杜维严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言少爷,这些都是怎么想到的?”

“想知道?”

“恩。”

李谨言咧嘴一笑:“不告诉。”

杜维严:“……”

 119第一百一十九章

六月下旬;北六省军队招兵告一段落。//

除去各省青壮,新兵营中最多的就是从内蒙和外蒙来的蒙古汉子。他们大多皮肤黝黑,身材粗壮,一些还不怎么听得懂华夏语;只能让北六省军中原有的蒙古族军官去新兵营担任教官。白天军事训练,晚上学华夏语。不要求学精,但要会听会说,能读懂电报和命令。毕竟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若是这些蒙古汉子都不懂华夏语,队伍之间的沟通和联络就会出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十六师和第六十一师也军中开了这样的“华夏语学习班”;任教的大多是基层军官,按照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位师长的话说:“怎么样也不能输给一群新兵!”

等到新兵训练结束,北六省将新编两个师,都是三旅九团的编制,军官会从现有各师中抽调。

军队扩编,除员外,武器和军装都是大问题。

李谨言的被服厂开始连轴转,实忙不过来时,便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开工业区中的小型被服厂。同时对接单的工厂有严格要求,质量一定要达标。这些工厂老板大多是第一次接军需订单,都对这笔生意格外重视。虽然按照李谨言的要求,产品的成本肯定会提高,压低利润,但架不住订货量大,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这次的产品能保质保量,还愁以后没生意做?

军装被服的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武器的问题。

现的北方兵工厂,日产仿毛瑟98k步枪一百七十支,月产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六挺,轻机枪三十挺,枪弹以百万计。炮厂生产火炮均为1o5mm以下口径,月产75mm山炮十五门,75mm野炮十门,1o5mm榴弹炮四门,这还是工厂日夜开工,全体工三班倒的成果。

除此之外,产量最高的就是掷弹筒。这种武器制作工序简单,用料也十分节省,可以发射特质炮弹和手榴弹,虽说和迫击炮没法比,但步兵作战中却是威力不小的杀伤性武器。

为了武装起新编的两个师,姜瑜林几乎是兵工厂安营扎寨,日夜蹲守,一旦枪炮下了生产线,立刻拉走。连续兵工厂蹲守近两个月,加上仓库里军队换装和缴获的二手装备,另外从洋行里高价买了一批,才勉强凑齐了两个师的装备。

这样东拼西凑的结果,造成了新编两个师配发的步枪和机枪,甚至是步枪之间口径不统一,给后勤带来了大问题。军需官去找姜瑜林,他也只能摊手,就算后勤压力大点,也总比士兵手里没枪强吧?好兵工厂现能生产不同口径的子弹,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事实上,现的华夏军队,大部分都存这种问题。同一支队伍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口径的步枪,像楼少帅的独立旅一样,步枪机枪清一色7。92口径才是真正的“奇葩”。

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李三少的功劳,旁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

京城

第二师师长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