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婚宴 作者:阿水兰(起点女生网2013.10.18完结)-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出,晒鸟窝,鸟窝破,砸太婆,太婆气,赶鸭子,鸭子逃出窝,留下鸭蛋蛋,蛋谁吃,蛋‘客’吃,‘客’在哪,‘客’已走,往哪走?山上走,山在哪,山长草,草谁吃,草牛吃,牛在哪,牛犁田,田在哪,田长稻,稻在哪,稻在村底,村底长苦莴,莴不长,狗屎拉点当肥料……”李丽家把父亲李思成叫‘客’,李丽家在村底,这篇顺口溜明显是冲着李丽一家来编的。
  李秋也聪明,把里面的几个词一改便变成为别人编的了:“太阳出,晒鸟窝,鸟窝破,砸牛儿,牛儿气,赶鸭子,鸭子逃出窝,留下鸭蛋蛋,蛋谁吃,村婆吃,村婆在哪,村婆已走,往哪走?山上走,山在哪,山长草,草谁吃,草牛吃,牛在哪,牛犁田,田在哪,田长稻,稻在哪,稻在大堂,大堂长苦莴,莴不长,狗屎拉点当肥料……”李囡却因此喜欢上了顺口溜。李囡编起顺口溜来便总能惹笑一堆人。“大娘起得早,上山去割草,路过大庙堂,向佛问声早,早字没说完,掉进大粪塘,噼噼啪啪洗了个澡,回家仔细瞧,全身是跳蚤……”母亲很生气,骂李囡嘴巴多,再去拜佛便不要带上李囡。李囡说毛主席不信佛,蒋介石信佛,毛主席还是战胜了蒋介石……母亲便不再说,母亲很崇拜毛主席……
  李丽生小孩的时候,李秋也和李丽一样面临了大难题:1989年9月,李囡和李欣一样幸运地考上了县城,李秋还差一年初中毕业。
  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李秋正和李囡在山上砍柴,村子里李囡的同学胡子跑上山来。“李囡,还不快回家!你和燕儿考进城了,通知书已经到了!”李秋开心地看着李囡笑:“李囡,你先回家吧,今天你就不要挑柴了。”李囡心里也是很美的:我考上了!我真的考上了!但她只是笑笑,虽然每次她挑得柴都不多,因为她腿脚不便,但她还是坚持多少也要挑点回家。
  可是,回家看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李囡的心却凉了: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90,家里那么穷,这钱从哪里来。于是她放起通知书,不敢去想读书的事。姐姐们还是商量开了,二姐说要不她不读了,李秋和母亲坚决反对,好不容易有个有出息了怎么能放弃!“四妹很可怜,要是不给她上学,估计将来工作都不好找,可是在农村她这腿能怎么过日子啊……”李秋果断就选择了和李丽一样,一星期只上两天,混个毕业证。李囡知道了就哭,说:姐,你读吧,你比我聪明,有主见,读了肯定有出息。李秋说:不行,你在家帮不了什么忙,你辍学,我也照样读不成书,再说你考的是县城,比我好,将来像二姐一样也给咱家争口气。李囡咬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只管簌簌地往下流。
  是什么要让她们作这样的择决?李思成啊,你在哪里?如果您在,是不是都有学上?
  母亲到村里有钱人家去借钱,得到的回答是:“女孩子家,上什么学啊,将来长大了还不是别人的货!”母亲很生气,对那人说你的女儿是货,我的女儿是人,不是货!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聪明的李秋就想起了挣钱的门路,村子里有个小店,但是公路还没通到村里,每次进货,店老板娘就要叫人帮她挑货,从十里外的村子挑过来,一百斤三块钱,李秋就每次去打听什么时候进货。给人家挑货真的是苦,有几次,李秋挑的是吃的东西,她真想放下来偷偷拿个吃,可是,不行啊,母亲说过再穷也不能做缺德事,而且,要是老板娘知道了,下回就不信任她了……重担把李秋的肩膀都压弯了,可是想起姐姐和妹妹有书读,可能会有美好的前程,李秋觉得再苦也值了。李秋的班主任跟母亲叫了好几次,说:李秋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让好好读书,可惜了啊……母亲听了,心就像刀绞般痛,这个时候她会埋怨李思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李囡在县中学上了两个学期,班主任突然找她谈。
  “李囡,我了解了一下,目前升学对你来说不太理想,我也知道,你们家家庭条件不好,要不,你下半年休学?你这样就是考上了,估计体检也不过关。”班主任拿出五十块钱,“这钱你回家可以做点什么生意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囡没有接钱,她咬着嘴唇转身往教室走去。班主任看着她一瘸一瘸的样子,摇了摇头。
  后来,不知怎么地,风声漏出来了,说是有个有钱人,小孩成绩不好,初中都没考上,(那时初中也是要考的,分数不够就上不了初中。)有钱人望子成龙心切,想把他插进城中学,可城中学名额有限,插不进来,他向校长贿赂,校长便盯上了李囡。
  李囡知道后,倔脾气又上来了,她写了封鸡毛信给县长,信很长,扬扬洒洒一大篇,读来如诉如泣,很感人,县长说:像杨三姐告状啊!便到学校调查了一番,因为只是打算还没实施,一时找不到证据,此事便不了了之。
  还好,李囡初中最后一学年,班主任生小孩去了,校长也调了,而且李欣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县法院,总算一切雨过天晴。李秋也终于初中毕业可以专心帮母亲了,李囡的成绩便一下子往上窜,窜到了全班第一。中考时,考了全校第二,可正如那班主任说的,中专上不成,体检不过关,体育分也不够,她选的是师范,中专全县就要那么十来个。重点高中是第一年实行,并不怎么看重,李囡上了重点高中。农村人是不赞成上高中的,说高不成,低不就,考得上飞黄腾达,考不上就是往学校掷冤枉钱,上大学的能有几个?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那天,李囡没有笑,对她来说,像是一个梦破碎了,她想上师范,她想做老师,她看着通知书上的学费,一种无以言传的悲伤涌上心头。这学还要上吗?还能上吗?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双手捶着瘸腿,恨不能马上把它变成好脚,怪自己太任性吗?怪谁呢?她真想把牛二拉到面前,狠狠地揍一顿,可是,那又能怎么样?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李茹英坚决要让李囡上学,村里人说,将来上不了大学那就是掷冤枉钱。
  “咱不为那钱,咱争口气!”李茹英一面安慰着李囡,一面开始到处借钱,李囡呵,当初要是我们有钱,好好给你医治,也许你现在就是老师了。
  “妈,我还是别上了。”
  “你不上学能做什么?”
  是啊,能做什么?
  上学吧,也许有一天路走着走着就变宽了。
  “李囡,妈要你记住,你身残,但不能志残!妈虽然文化不高,但妈看过的书多,妈读过孙膑的故事,也读过张海迪的故事,可能,在我们这偏僻的山区,条件比不上他们,但是,李囡,妈相信你!”
  “嗯……”
  李琳的初中录取通知书比李囡的晚一天到,全村考进城的就五个,相对李囡他们这一届人数多了点,因为县里办了新学校。
  李琳可能天生缺了根筋,她没有去想学费的问题,她的脑袋里全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思想,艺术的,知识的,她考的是全县第一名,因此,母亲在为学费发愁的同时,还是掩饰不住心头那份喜悦。
  李囡和李琳一起进城上学,李秋送她们上车,要走十来里路才有客车坐呢,为了节约点钱,李琳的棉被都是家里自己种的棉花弹的,要挑十来斤的棉被,还要带一些咸菜,还带了一些米,对她们三姐妹来说,那一段路还真有些困难。
  “李囡,城车站离李琳的学校远吗?这些东西我真有些担心你们背不了。”李秋本是要送她们进城的,可是,为了节约那来回九块钱的车费就打算只送上车。
  “有点远,不是李欣在城里吗?我到了城里就打电话让她来接。”
  “只是要她正好不上班的时候最好,别耽误了她工作。”
  “嗯,姐,我们知道了,她如上班,我们就自己慢慢挪吧,反正明天才报名呢。”
  “你们要好好读书……”她们刚刚到等车的地方,一会儿,客车就来了,李秋向她们招手说再见的时候,心里有种东西在动着,是啊,要是自己也能进城读书真好!
  李囡一边招手,一边泪水哗哗地流,再见了,故乡,再见了,李秋,我会好好读书的。
  客车开了近三个小时才到县城,车上人挤人,几乎不见缝隙了,行李都放车货箱里。
  李琳第一次进城,对她来说,城市太新奇了,刚下车,她便有些兴奋,这就是城市了吗?
  小城市其实不大,但对于刚刚从山沟沟里出来的女孩,那便是大世界了。
  城市里水果摊上发出来的水果味深深地吸引了她。
  说真的,长那么大,桔子就吃过一个,还是李欣从卫校带回家过年的,苹果嘛,还没吃过呢。
  可是,她也就闻闻那味道便满足了,是呢,能进城读书就不错,还能奢望吃苹果?
  她们下了车,李囡就去打电话给李欣,她刚走开,李琳班主任的老公刚好来城里批发商品,见了李琳有些激动,李琳可是他们眼里的好学生,是老婆的得力门生呢。
  “李琳,给,吃支冰棍,你看天热的。”他手里正好有支冰棍就递给李琳。
  李琳正要推辞,他把冰棍塞过来就转身走开了,说是看货急,还有些货没物色好。
  李囡这时打完电话回来了。
  李琳还是头一回吃冰棍呢,一大口咬了下去,妈呀,咋这么冰。
  李囡这时忍不住笑起来。
  三年时间,说快真快,就转个身的工夫。
  95年7月,李囡高中毕业了,可是,遗憾的是,李囡正赶上教育大改革,国家不分配工作,也就是毕业了工作要自己找,以李囡的条件,她清楚地知道,即便大学毕业,工作也不好找,社会很严酷很现实,而且李欣在外边已经有男朋友,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支持她上大学,可李囡知道母亲比她还不甘心,于是,她故意把成绩考得差差的,上不了榜。
  (五)
  李欣本来是在县法院上班的,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