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婚宴 作者:阿水兰(起点女生网2013.10.18完结)-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
  我们被贴上了固定的人事标签“蓝领一族”
  我们听到了父母真切的呼唤
  回来吧孩子
  不
  打工很苦但我们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打工是为了发展
  拿着微薄的工资
  吃着粗糙的米饭
  我们哭泣过
  泪水浸泡我们的枕头就像浸泡一个个破碎的梦
  我们不能生病
  因为生不起病
  我们更不敢奢望像城市人一样
  穿高档的衣服
  用高档的化妆品
  但是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快乐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工资低
  但我们依然骄傲
  因为我们有
  价值无比的好品行
  我们不动他人的一分一厘
  生活辛苦
  但我们依然开心
  因为我们走出了我们长辈们无法走出的圈子
  我们不再是只围着锅灶转的一代
  不再是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代
  我们的生活不再是仅仅的生儿育女
  看着大千世界
  我们心潮起伏
  一种想让梦想燃烧的欲望
  在我们的心头灼灼发光
  “变则通,通则灵”
  知识的匮乏成了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技术的缺少让我们举步维艰
  城市的高消费又让我们望而生畏
  打道回府
  不
  没有知识我们可以学习
  没有技术我们可以努力
  哪怕一天只有一个小时的自由空间
  我们也要努力进取
  我们要用我们的汗水撑起一片蓝天
  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
  把所有的嘲笑和讥讽抛到历史的垃圾箱里
  路在远方
  感谢时代给了我们特殊的回忆
  打工生活活跃了我们的思想
  吃喝住行可以简单
  但思想必须丰富
  打工生活让我们认识了五湖四海的人

第十四章 天堂的路静悄悄
更新时间2008…5…17 19:39:24  字数:2440

 有些东西当你苦苦追求的时候,他偏不垂青你,当你无意去想他的时候,他却不期而至了。刘青海带着李囡出现在李妈妈面前时,李妈妈真是傻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的女儿吗?她的脚好了!我不会是在做梦吧!她使劲的掐了一下自己,有感觉的,没做梦。她百感交集,把李囡看了又看,看了又看……
  “孩子,你一定吃了很多苦的!一定吃了很多苦……”只有母亲,也只有母亲会看到李囡的脚时想到的是她是吃了很多苦的!
  李囡努力让自己微笑着,是的,她吃了很多苦!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她这不仅仅是伤筋动骨!她的脚是到美国去医好的,花了半年多的时间,03年的秋天去的,模具组组建好后,刘青海就执意要带她去,到04年的阳春三月才全愈返国。一家人知道李囡的脚医好了便都返回家乡相聚。这感觉有点像五女拜寿,就差五妹没有对象了,五妹现在是越发活泼了,欣赏她就像欣赏一泓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水!她说她有二十几篇论文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她打算毕业时努力拿个留学奖学金到国外带薪留学。
  “拿留学奖金可是百里挑一呢,你行吗?”萧凯刁难道。
  “我能不行吗?”五妹那自信的样子总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没有人会怀疑她的能力,中科院都能上呢,没有真才实学怎么行!
  “我们家的DNA可是优良品种,注意哦,你们的造人计划该实施了!”
  其实二欣已经有喜,她只是想到时给母亲一个惊喜,而不想现在就让母亲为她左右牵挂。
  母亲说李囡应该办个酒席,热闹一下,签于姐姐们不愉快的婚宴和自己不爱出风头的性格,李囡不赞成置办酒席,〃宁静以致远〃,母亲想想也在理,只要他们感情好,有没有那个仪式都是无关紧要的。
  大家都决定把李妈妈带城里去,李妈妈却只同意去看看大城市,看看飞机,看看火车,看看天安门……然后就回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窝。”李妈妈决定的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大家也只好同意。
  05年的春天,李茹英N城、X城、北京、上海都去了,飞机、火车、天安门也都看到了,她说自己进城真有点像“刘姥姥进贾府”摸不着北,其实李妈妈有点夸张了,她可没有刘姥姥那些滑稽的举动,她行为优雅着呢。
  “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依”,你在快乐的氛围中还没有清醒过来,悲剧就悄然而至了。
  李茹英回到家里的头天晚上,便听到了夜猫子的叫声,都说“夜猫子叫宅,凶多吉少”,李茹英好像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她于是默默地祈祷:但愿孩子们相安无事。
  邻居们都来串门,都问李茹英飞机是怎么样的,火车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天安门大吗?有没有看到毛主席的遗像?李茹英说她也形容不来,比电视上看到的要大吧,大家于是说李茹英这才不愧活了一回,也有人说她儿子也在城里,什么时候她也去一次,大家于是笑她:呵呵,你能舍得那一大把车费?还是省省,等下辈子吧。
  第二天,大家就邀请李茹英一起上山采箬叶,端午节就要到了,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冷清,听说城里的粽子没有乡下的好吃,乡下的粽子添加了一种树木成分,(取指定的几种树,把它烧成灰,再把灰放在缝隙很小的竹篮里,用滚烫的开水过滤,那水里于是就有了树中的成分,再用这水来泡糯米,糯米的颜色就变成黄色的了,这种粽子很结实,很有韧性)大家都想做好了带点给在城里打工的孩子们吃。
  谁都想和李茹英在一起,听听她说城里的事,李茹英不愧是有些文化的,说起故事来口才也相当好,李茹英说其实老年人住在城里不合适,说说话的伴儿都没有,最后会有老年痴呆症的,大家于是问她什么叫老年痴呆症,是不是像村里那个半痴的人啊,那才不要,还是乡下好,其实李茹英也是从电视上看来的。
  采箬叶也是一件很恼人的事,箬叶密密麻麻,让人看不清前面的路,春天昆虫又多,特别是有很小的毒蛇会盘在粽叶上,颜色也是绿的,如果不留心被咬了也不知道,每次采箬叶的时候,人们都特别小心,尽管这样回家还是会全身痒痒。这次大家都忘了留心,因为和李妈妈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李茹英穿过箬叶时,只是感觉头被蛰了一下,也许是蜜蜂吧,李妈妈也没有去留意,今年的箬叶真的是出奇的大啊,大概过了半小时,李茹英感觉人有些不舒服,于是她跟同伴说自己先回家了,反正大家都在城里,也吃不了几个粽子。
  回到家里,李茹英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也许是累了,去躺一会儿吧。
  李茹英刚想躺下,却感觉头晕的要命,她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渐渐地,她觉得自己的四肢也不听使唤了,她想打个电话,可是手已经不听使唤了……有人说人在溺死的时候会看到浓缩的一生,李妈妈是看到了,她仿佛进入了一个喧闹的世界,那是谁在举行婚礼呢?是谁呢?是五妹李琳吗?哦,对,是五妹,只有五妹才有这样轰轰烈烈的婚礼……可是怎么突然有个“奠”字,不,这太不吉利了,李茹英努力想使自己清醒过来,却觉得头越来越沉越来越沉……好像还有两个人影向她走来:是李大吗?还是孩子她们的爸……我是不是要死了,真的要死就让我死的安祥一点吧,不要有痛苦的神情……
  邻居李大嫂第二天来串门的时候,发现李妈妈已经去世了……
  李茹英在北京的时候,跟李琳说过,她死了不要像村里人一样土葬,那太浪费土地了,周恩来都能火葬,也把她火葬吧,她还说也不要再请什么仙生了,周恩来都没请呢?李琳当时还跟她开玩笑说妈妈真是好榜样,李大爸爸去世时怎么那么固执呢?不过还远着呢。李妈妈便瞪五妹一眼,说她是说正经的,李大那是不一样。没想到……
  五姐妹把母亲的遗体运到火葬场,看到火焰升起的那一刹那,一家人都落泪了,人,一辈子就这么短暂吗?这样就叫一生吗?……李茹英的骨灰就带回老家安葬在李大的坟墓边。不知为什么,安葬的时候,全村人都来了,男女老少,就像送周总理一样,大家很自觉地排成队,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李茹英是村里第一个带头火葬的人,从女儿也上墓碑到第一个被火化,李茹英都超越了……在乡村能有多少人像李茹英呢?

第十五章 尾声
更新时间2008…5…17 19:40:09  字数:551

 06年,是李丽一家的丰收年,李琳如愿以偿,毕业的时候考了个好成绩,拿了德国洪堡奖学金到德国带薪留学去了;李囡写的一本书《父亲》发表了,畅销全国各地,只是不知道她们的父亲能不能看到这本书,她们的父亲会去哪里呢?李欣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她的事迹都上电视台了;李丽也不错,夫妻俩努力打造,终于攒了点钱在城里买了套房子;李秋呢?李秋原本聪明,“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李秋也成了一家企业的管理人才……
  李茹英要是能看到这些多好,其实她早就看到了,她知道她的女儿们肯定行,肯定能像男人一样有出息!李茹英的墓碑边长出了一棵寒梅,“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梅花的种子是哪里来呢?
  没有人明白梅花为什么要在冬天开,梅花用她的香气向我们诉说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上帝如果没给我们富有,就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给我们想象的翅膀……雪能压住梅花的枝条,却压不住梅花的香气!
  李囡站在母亲的坟前,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又在眼前飞舞,我可亲可敬的乡村啊,你虽然贫穷,虽然没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富足的食物,但你给了我们热爱生活的勇气,就像这寒梅,给了我们直面困厄的勇气!亲爱的母亲,您上了天堂,依然用寒梅来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用梅花的凌傲来向我们讲述人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