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准了蹲在地上的他们。还没有过一分钟。准尉就厉声说:“喂,赶紧点儿!在我们这里解手要快!”
离鲍尔沙克不远蹲着一个坦克手,罗斯托夫人,身材魁梧的总是板着脸的上尉。他的脸被金属粉尘或烟炱熏染得漆黑,但一条穿过脸颊的红色大伤疤却清晰可见。
“你们这里指的是什么地方?”他轻声地问道,没有显示出愿意赶紧回到那散发着煤油气息的禁闭室的意思。
“反间谍机关‘e
sh’!”准尉用骄傲的过分响亮的嗓门粗声粗气地回答(反间谍人员很喜欢这个用“死亡”和“间谍”两个字趣味低劣地揉成的“e
sh”,认为它是很吓人的)。
“在我们那里是慢的。”上尉若有所思地回答。他的软盔挪到了脑后,头上露出还没有被剃掉的头发,他在火线上磨出腿子的屁股正迎着令人舒适的冷冷的微风。
“你们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准尉超过实际需要地大声吠叫。
“红军。”上尉从蹲着的地方站起来,用眼光扫射了一下这个未成事实的火炮架尾拖拉手。非常心平气和地回答。
这就是鲍尔沙克呼吸到的最初几口的监狱气息。
但在所有的监室当中,在他的记忆中占第一位的永远是他蹲过的第一间,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同类,和自己的绝望的命运相同的人。他此时还不知道,他未来一生都将怀着大约只有回忆初恋才有的那种激动心情去回忆它。当他用新的眼光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想起和他在这石头棺材里同睡一块地面、同吸一种空气的那些人们,如同回忆自己的家人。
是的,在那些日子里,也只有他们才是他的家人。
在他以前的全部生活中,在他以后的全部生活中。绝找不出与他在第一个侦查监室中的感受相类似的东西。就算监狱在他之前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在他之后还会存在多少年,但他在受侦查期间蹲过的那个监室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得的。
也许它对活生生的人来说是可怕的。爬满虱子臭虫的看押所,没有窗户。没有通风装置,没有板铺——只有肮脏的地面。村苏维埃、民警所、车站或港口附设的叫做羁押室的屋子。那里的窗玻璃都涂着铅丹。好使被糟塌了的白昼的光亮只有变为血红色才能进入他的屋子,好使固定的15瓦的灯泡永远在天花板下发光。那里他们十四个人一连几个月人贴人地坐在六平方米的地面上,只能按口令大家一起挪动一下蜷缩起来的腿。“心理”监室整个漆成黑色,也是昼夜亮着一支20瓦的灯泡,其余的则与其它监室一样:沥青地;暖气开关在走廊里,由看守掌握。
在到达这个最初的监室以前,曾需要闯过多少关口啊!他被关押在地洞里,或者隔离室里。或者地下室里。谁也不对他说一句人话。谁也不用人的目光瞧他一眼——只是用铁钩从他的脑子和心脏里往外掏东西,他叫喊,他呻吟,而他们却在哄笑。
在一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内。他孤零零地处在敌人中间,他已经同理智与生命诀别,他已经恨不得站到暖气片上头冲下跳下来在铁铸的排水口上把脑袋碰个粉碎。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活了下来,而且被带到自己的朋友中间。于是他又恢复了理智。
这就叫做第一个监室!
他期待过这个监室,他几乎像憧憬释放那样憧憬过它,可是那些监狱不是火坑就是苦海。不论是列福托沃,还是传奇般的魔窟苏哈诺夫卡。
苏哈诺夫卡——这是只有国家安全部才有的最可怕的监狱。侦查员发着凶险的咝咝声说出它的名字,用来恐吓他们这种人(从蹲过这个监狱的人嘴里打听不出什么来:或者是说一堆语无伦次的梦呓,或者是已经不在人世)。
苏哈诺夫卡——原先是叶卡捷琳娜荒郊修道院。有两座楼房:定期服刑楼和侦查楼,共六十八间小室。“乌鸦车”去那里需两个小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监狱是在离列宁的戈尔基和季娜伊达?沃尔康斯卡娅往日的领地几公里的地方。那一带风景很优美。
囚犯一进狱,先用站立禁闭室给他来个下马威——它是那么狭窄,如果他已无力站着,那就只好用膝盖顶住墙倚在那里,别无他法。在这样的禁闭室里有关上一昼夜多的,好使他的精神屈服下来。苏哈诺夫卡的伙食精细好吃,国家安全部门别处的监狱里都吃不到。因为这里没有单独制造猪饲料的伙房,每天去建筑人员休养所打饭,但是供一个建筑师吃的一份饭食——无论是炸土豆,还是一小块炸肉饼,这里要分给十二个人吃。因为这个缘故,他不仅像在别处一样永远挨饿,而且胃口被调得更难受。
这里的监室全是按两人一间设置的,但往往把犯人一个人关在那里。监室的面积是一米半乘两米。两个像树墩那样的小圆凳拧死在石头地面上,如果看守打开墙里的英国锁,从墙里便会放下两块铺板和两条适合婴儿用的填草的床垫。各搭在“树墩”上,只供夜间七个小时使用(就是说,只供侦查时间使用,那里白天是根本不进行侦查的)。白天小圆凳腾出来,但不准坐在上面。还有支在四根竖管上的象烫衣板似的桌面。通风小窗总是关着的。只有早晨看守才用钩子把它打开十分钟。小窗户的玻璃加了钢筋。从来不放风,每天唯一的一次放出去大便是在早晨六点钟。这时候谁的肚子都还没有这个需要。晚上却不让出去。每七间监室划为一个单元,每单元就有两名看守。所以一个看守只需要在三个房门前走动,每经过两个房门以后就可以通过监视孔向他屋里观察一次。这就是无声的苏哈诺夫卡的目的:不让他有一分钟睡眠的时间,不让他有一刻偷偷用来处理私人生活的时间,他永远在监视下,他永远在掌握中。
但如果他通过了与发疯的搏斗,经受了孤独的考验并站定了脚跟,他就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监室!现在他可以在那里治愈精神上的创伤。
如果他很快就屈服了,作了一切让步,并出卖了所有的人——现在他也具备了走进自己第一个监室的条件,虽然他倒不如不活到这个幸福的时刻,而是一张纸上也不签字,以胜利者的身份死在地下室里。
现在他将第一次看到不是敌人的人。现在他将第一次看到其他的活人,他们与他走的是一条道,他可以用“他们”这个欢乐的词把他们和自己联结在一起。
是的,在外面他也许蔑视过这个词,当时人们用它代替了他的个性(“他们全体像一个人那样!……他们强烈地愤慨!……他们要求!……他们发誓!……”)——现在却使他产生一种甜蜜的感觉:他在世上不是一人!还存在着有智慧的精神生物——人们!!
他同侦查员进行了四昼夜的决斗以后,刚刚在电灯光刺眼的隔离室里按规定的熄灯时间躺下。看守便开始打开他的门。他都听到了。但在他说出“起来!提审!”之前,他还想有百分之三秒钟的时间把脑袋放在枕头上,想象他是在睡觉。然而看守把背熟了的话说漏了嘴:“起来!收拾铺盖!”
听到开门的声音,屋里的三个人都哆嗉了一下,刹那间抬起了头。他们也等待着提审。
这三个惊恐地抬起的头,这三张没有刮脸的、委顿不堪的、苍白的面孔,在他看来是多么有人性,多么可爱,以致他抱着床垫站在那里,幸福地微笑起来。他们也都露出了笑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已经遗忘了的表情呀!虽然总共才过了一个星期!
“从外面来?”
他回答说:“不是。”
他们指的是。他一定是不久前才被捕,所以是从外面来的。他则经过了九十六小时的侦查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认为他是从“外面”来的,难道他还算不得一个经过考验的囚犯吗?……但他毕竟是从外面来的!于是。一个长着一双很生动的黑眉毛的、不留胡子的小老头当时就向他打听军事和政治新闻。真令人吃惊!虽然已经是2月末了。但关于柏林会议,关于对阿拉曼的包抄,以及关于红军和德军从一月中旬开始的新攻势,甚至关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他们都一无所知。根据条令,他们不应当知道外部世界的任何情况,所以他们也就什么都不知道。
他的床已经放好,这时他本应开始讲述(当然是躺着低声讲,免得马上被人从这舒适地方送进禁闭室),但他们的第三个同监难友。中年人,剃头的头顶上已经长出白色的头发楂子,不很满意地瞧着他,带着那种使北方人的面容生色的严峻神气说道:“明天再说。夜晚是为了睡觉的。”
这是最明智的意见。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可能被拽出去审讯并在那里一直呆到早晨六点钟,那时侦查员要去睡觉了,而这里却已经禁止睡眠。
一夜不受干扰的睡眠比世上一切遭遇都更为重要!
他们转过了身去,拿手帕蒙上眼睛遮住两百瓦的灯光,用毛巾缠住那只放在被子上面挨冻的手臂,象小偷似地把另一只手臂藏起来,于是就睡着了。
第二天。侦查员们都在游逛,谁也没有被叫去接受侦查。在寂静中听得见有一个什么人在抗议什么事情。把他从监室里拉出来送进了隔离室,隔离室的门开着,在那里打了他很长时间。在一片寂静中,清清楚楚地听得见打在身上和急得说不出话来的嘴巴上的每一击。
这一天莫斯科放了三十响礼炮。这意味着又取得了一场胜利。通过他们的窗户和卢比扬卡其它监室以及莫斯科所有监狱窗户的笼口上面的空间,他们这些过去的俘虏和过去的前线军人。也望着那焰火纷飞的、被一道道探照灯光划破的莫斯科天空。
鲍里斯?加麦罗夫是一个年纪很轻的反坦克手,他因为重残而退伍复员,现在和一批大学生一起被捕入狱。这天傍晚,他蹲在一间人数众多的布蒂尔卡监室里,那间屋里有一半人是当过俘虏的人和前线军人。他抬起头来,眯着眼睛望了望笼口:
“噢,放礼炮。”他说着,便又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