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直却问商行建:“你看如何?”
商行建道:“牧民的做法是对的,太早介入,只会落入破山‘庄刺虎’的圈套中去!”
李彦直又问起九州各方兵力对比的最新情报,陈吉一一回禀,听完后李彦直又问商行建:“你看破山能守多久?”
“萨摩、大隅如今已经完全华化了。面对来犯的倭岛联军,势必上下齐心,认为一旦战败将死无葬身之地!”商行建道:“破山在这一带威望甚高,根基甚深,如今又是背水一战,如果粮食不缺乏的话,就算让他守个一年半载的也不奇怪。如今的形势,对我们有利。”
诸将都连连点头,唯有吴平摇头。
李彦直问:“怎么?”
吴平道:“破山或许能守住,不过从陈吉带来的消息看,如今九州的战局纷繁杂乱,我们的大军到了那边,只怕也要陷入苦战。”
大明兵力虽然雄厚,但跨海远征,如果战略步骤不能因应实际情况,无功而返乃至一败涂地都是很正常的事,从亚历山大到曹操到苻坚,不知有多少战局都是在警戒后世那些手握重兵、自以为必胜之人。
“吴平的谨慎,很有道理。”商行建道:“如今九州三派势力,纠缠盘结,从各方的举动看来,三派势力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彼此都互相牵制,乃是可大胜可大败的局面!”
“英雄?狗屁!”李彦直冷笑起来伸出了右手,摊开手掌,跟着一翻,他没有解释,但部下们都理解了这个手势的意思。
“都是雕虫小谋而已!解决他们,轻松有如反掌!”
商行建怕李彦直轻敌,忙劝道:“都督,无论倭军还是破山都不是易于之辈,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是他们见我们势大联起手来,那将变成极为麻烦的局面啊。我们……我们其实也没法进行第二次跨海东征了啊!”
这次李彦直的跨海东征,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日本,而是来自于国内,最大的对手也不是今川义元、三好长庆、斋藤道三或者破山,而是徐阶!
在北京时,李彦直是借由东海之事硬生生把徐阶压倒,取得了内外两方面的绝对主导权,眼下徐阶进入了沉默期,但这并不表示徐阶已经一蹶不振!
如果李彦直能够凯旋归来,那么就一切都好说话,或许徐阶就会趁机走下内阁的台阶。但万一劳师而无功,那么李彦直的威望将受到重大打击,他的不败神话将破灭,而且种种寄望于靠日本银矿来解决的矛盾也将一并爆,若到那时,谁知道会生什么事情呢?
但李彦直却依然很冷静:“放心,他们没机会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进兵呢?”吴平问:“先打破山,还是先打倭军?还是先与牧民会合?”
李彦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却问陈羽霆:“那些大粮船,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是准备好了,不过……”陈羽霆眉头皱了皱:“需要带这么多粮食吗?这么大的粮船队伍,都够我们的军队吃两三年了!难道都督你打算打持久战?”
听说李彦直准备了两三年的粮食,吴平也吓了一跳!心想李彦直难道真想打持久战不成?
李彦直却笑了起来,道:“大战之后,必有大荒,这些粮食,不是为我们的军队准备的,是为日本的百姓准备的。眼看他们要内附了,咱们也不能亏待了他们,让他们饿死,是不?”
诸将都听得呆了,过了好一会,吴平才道:“不过,这些是战后的事情吧?现在就说这个,会不会太早?”
“不早,不早。”李彦直又笑了起来,看着日本的地图,就像看着一个蚂蚁窝,那里有几群蚂蚁正等着他去收拾:“我到达日本之日,就是我们胜利之时,所以战后的事情当然得早点考虑,免得到那边以后慌了手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之九十九 迂回取
本的战局系于九州,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大明!
双头龙旗到底什么时候会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
连一年前还拼得你死我活的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也开始牵挂西面的战局。
上海港口里,那支庞大的船队终于出了,在如此受人瞩目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船队出海几乎不可能悄没声息,尤其在东海两岸的经济交流已经相当密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海军都督府干脆挑明了,堂堂正正地出海,至于前往日本的目的,则是——
“闻倭岛祸乱变起,百姓蒙祸,今扬帆东往,调停纷争、安抚百姓,以致海6太平!”
告示出来以后,上海的士民便都知道:镇海公到日本致力于“和平大业”去了。
作为一座对外开放的大都市,自有许许多多的探子潜伏在各处市井中,这其中自有被日本各派势力收买了的细作闻风而动。
庞大的“调停”舰队缓缓东行,走得不快,这倒不是舰队船只的性能出了问题,而是千百艘帆船行走,各船性能不同,受风点不同,水手操作能力也不同,若只有一两艘船时,只要不是遇到风暴,自然可以能走多快就走多块,但数百艘船一起出,若按照各船行走度随意行使,开出不到几百里船队就散了,为了达到船只聚拢,便不能不牺牲度。
正因此,“调停”船队还没抵达日本,消息却已经像风一般传到了对岸。然而船队一旦出,中途的信息就难以截获,这不像6地行军,可能被埋伏在草里的探子现踪迹。那些去通报消息的小船,也不敢跟在大船队的可见范围之内——被巡逻船只逮到可不是好玩的!所以“调停”舰队离开舟山群岛以后,大海茫茫,在其抵达日本之前,外人就难以测知其动向了。大家只是知道:双头龙终于出了!
这天晚上,界镇的两个大商人千宗易与今井宗久正在茗茶谈论九州之战的动向,今井宗久说:“千君,你看吧,不管仗打得如何,最后的胜利一定是镇海公。且不说他雄才大略,奇计百出,光是凭他背靠中华大6,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就足以保证他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千宗易却保留意见:“那也未必,若说到势力巨大,如今的大明未必就强盛过当年的蒙古,蒙古也曾来犯我日本,结果如何?一场神风下来就吹得他们七零八落。”
“神风不能依赖啊!”今井宗久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油又巧又好地事呢。”
“也不一定是神风。”千宗易道:“总之会引起巨变地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大明朝廷既然那么大。内部问题也一定多——只是我们不清楚而已。从古到今。百万大军一朝覆灭地事。也没少过。赤壁之战、水之战。不都生了吗?谁能知道李哲不是第二个曹操、第二个苻坚呢?”
今井宗久却用力地摇头:“不见得。不见得。”
两人辩到半夜。两个佛道与茶道修养都甚好地人竟有些面红耳赤起来。眼看要因为论争误了禅修。千宗易忽然一笑们争得这么热闹做什么呢。等大明地舰队抵达九州。那时再预判胜败不迟。”
正说着。忽然有仆人冲进了茶室。今井宗久和千宗易是茶道大师。两人静夜对茗那是难得地雅事。被仆人冲了进来破坏了氛围。作为主人地千宗易就微显愠色:“怎么如此无礼!”
但仆人接下来只用一句话便叫他为之愕然:“船队!船队!”
“什么船队?”
“界港外头,有好大的船队开来,怕不有一百多艘船!”
今井宗久和千宗易都为之悚然:“一百多艘船?小船?”
“不是,大船至少也有十几艘,而且是大明福派船只。灯火挂得通明,正抢着进港,黑夜之中港口守卫也拦不住!又不敢胡乱放炮。”
千宗易惊呼道:“不会是玄灭派来的吧?”破山麾下不但多华人,而且多华船。
他这么一说,今井宗久也觉得大有可能!
界镇乃是一个商港,位处大阪湾内,虽是港口,但离近畿要地日本京都、大和都很近,相对于以海军起家的破山军而言,水师一直都是日本诸侯的软肋,各国诸侯的船只性能与航海技术都无法和萨摩相提并论,更别说和大明海军相比了。若破山真用一支奇兵从外海袭来,取大湾,攻下界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断了“西征”联军的后路!
“可是,玄灭的兵力够吗?他能够两头作战?”
破山要攻下界镇或许能够,但要由界镇再取京都、大和、石山、摄津等地,就非充足兵力莫办。如今诸侯的“西征”联军正在九州步步紧逼,破山若真是分兵来袭,兵力少了就只能造成骚扰,无关痛痒,兵力多了九州的防卫势必削弱,那时候只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近畿未取,九州先丢了!若他根本已失,则诸侯联军大可不慌不忙,慢慢回师再给困在近畿的破山军以致命一击!
然而,接下来传到的消息,却让整个界镇都比刚刚听说有船队掩至更加惊骇:“不是九州的船大明的船!”
“什么?大明的船?这怎么可能!”
但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证明是没错的!
不是九州的船,是大明的船!不是玄灭和尚的船,是李彦直的先锋!
李彦直手头的兵力相对于界镇强得太多,又是出其不意,所以他也不担心胜负,便来个先礼后兵,大明船队先向港口**入箭信,要求他们开港接纳,但界镇内的人不明底细,哪里敢随便打开门户呢?
这次先锋总指挥虽是吴平,但走在最前面的却是徐元亮,他性子不好,等不及了就派船只直接靠前,港口的守卫终于忍不住了,炮示警,要敌人不敢靠前!炮弹朝着海面的点点星灯射去,却只传来哑响,也不知是何情况。
徐元亮在船舱中大怒道:“这些倭奴,不知死活!敬酒不吃吃罚酒!”马上下令攻击!他麾下的五艘福式战船早已横侧摆开,一接到命令就开炮,不属他指挥的十余艘福式炮舰见徐元亮开炮,也都侧对港口帮忙轰!
界镇的火炮,多是从破山、洪迪珍等手里辗转买到的,或是多年前佛郎机商人的遗留,日本人自己并无造好炮(他们叫大筒)的能耐,但从华商手里辗转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