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矿盗的事情才误了府试,徐阶若有心帮李彦直,那完全是师出有名,只是徐阶是推官,没法自己越权推荐而已。尤溪知县思来想去,觉得宁可自己会错意,不可因此得罪人!便推荐李彦直为神童,让他去参加道试。

这时离道试已经很近了,消息传到溪前村已经入夜,贾郎中等先得到消息,赶忙十万火急地来通知李彦直——在他们看来,本乡这位神童要去考个生员那是易如反掌!

李彦直却知道自己的底细,道:“我有近一个月没温习八股文了,现在匆匆忙忙跑去,只怕过不了!”

李大树夫妇却对这个儿子信心爆棚,都道:“只要你去参加了,肯定过得了,肯定过得了!”

李彦直他娘就带了苏眉去收拾备考用的东西,那边李刚等去找了顶轿子,抱起了李彦直往上面一放,和吴牛等四个后生抬起了就跑,李彦直在轿子上叫道:“哥哥抬轿弟弟坐,小心让雷劈了我!”

李刚却道:“雷要劈下来,大哥我给你挡着!”

贾郎中拿过苏眉递过来的长耳竹篮,又带了四个后生急急跟去。八个后生路上接力,竟不停留,直奔府城!

这道试虽比府试高了一级,但考试地点却也在各府府城的考棚——也就是考府试的地方。明代各省在布政司之下又分设各道,其中以提督学校教育事宜的,叫提学道,道试便是由各省提学道主持,因其掌握着学子们能否跨过科举第一道门槛的生死大权,故学子们又称之为宗师。

与更后面的乡试、会试不同,朝廷为了避免学生的奔波之苦,便没让学生来就道台,却让道台去就学生,要求提学官在其三年任期之内,必须两次赴全省各府以及直隶州举行道试,这个叫做“按临”。提学官按临之后,直接住进考棚,并以此作为临时官署,故考棚也叫学道衙门。由于提学官举行道试要到处走,所以一省各府的道试并不同时进行,举行考试的时间也有迟有早,不过一般都会在四、五月。

因为上次已经来过,所以李刚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入城后直接就奔考棚去。不料还是没赶得及!他们到了道学衙门前,里面已经在开考了!这回就是手续办齐了也进不去,何况他们连投文报名、廪生保结的程序都还没走呢!李彦直道:“算了,回去吧。”

李刚等叫道:“怎么能就这么算!”几个人竟然就在考棚外头大叫:“尤溪的神童来了,尤溪的神童来了!”

几个衙役闻声赶了出来,喝道:“捣乱考场!不要命了?”

李彦直赶紧拉着哥哥们道:“快走快走!明年再来考也不迟!”

正要走时,里面忽然传出命令来,问:“是尤溪的神童来了么?”

李刚等仿佛才掉下悬崖便抓住了一根绳子,纷纷道:“是,是!”

那传令的便道:“督学有令,破例,让尤溪神童进来!”

李彦直愕然道:“这也行?”

贾郎中将长耳竹篮往他肩头上一放,道:“当然行!大老爷说行,那就行!”

李彦直便背了竹篮入内,在北面大厅拜见提学官,提学官伸长了脖子一望,李彦直还小,都还没帽子,一路上李刚等跑得飞快,他在轿子上吹风,头被吹得都往后直,若是放在上辈子,这模样叫前卫,放这个时代,却叫狼狈,加上他一晚没睡,眼圈黑黑的,于狼狈中又带着几分好笑,提学官一看便笑了起来,道:“看你不过七八岁,居然能让探花郎赞不绝口,不知是走了什么门路,花了多少孝敬!”

徐阶当年中的是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在这等语境下,所谓的探花郎自是指徐阶无疑了。李彦直不知他来历,但见他慈眉善目的,又提起徐阶,那多半是“自己人”,便说:“我走的是阳明先生的门路,用知行合一做的孝敬。”

提学官讶异道:“福建小童,竟也知道阳明先生?也懂得知行合一?”

他为何会有这种语气呢?原来理学、心学为宋以后儒门内部的两大流派,朱熹是理学之祖,6九渊为心学之宗,自朱、6开始,两派纷争不断,王明明横空出世以后,朱6之争又变成朱、王之争。朱熹生于福建,弟子又多福建人,尽管自宋到明,朝代都换了两次,但福建作为理学的大本营却从来没动摇过!因此朱熹之学说又被称为闽学。尤溪是朱熹的出生地,所以这个地方对理学一派颇有一种地理上的特殊意义,福建儒生,交往无不谈闽学而斥心学。这提学官却是心学一派,一听说朱熹的老窝里冒出个倾向于王学的神童,自然是大感兴趣!

李彦直对什么理学、心学,这时其实也不是真心向往,只是既与徐阶结交,徐阶崇尚心学,他也就跟着崇尚心学,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功利的行为,这时听提学官问起,便道:“不敢说登堂入室,但也在门口往里面望了几望。”

提学官问道:“你望到什么了?”

李彦直道:“我原本在门外,常听人说,门内风光如何如何,便想来看看,在门口一望,却觉得和别人说的不大一样,也不知道是自己对,还是别人对。于是就先走进来再说,一走进来,才知道别人说的不对,我自己原来想的,也不对。”

心学虽为儒学一派,但讲学论道之际,有时候会近于禅宗,此是宗派内的术语风气,提学官一听眉毛一扬,问:“那怎么样才对?”

李彦直道:“我正在做的事情、正在走的路,便是对的。”

提学官笑了笑,道:“有些意思了,不过究竟只是刚入门,还未窥堂奥。过来,我告诉你什么是知行合一!”就让人搬了张椅子放在自己身边,拍拍椅子示意李彦直坐。

李彦直道:“宗师,那我这试还考不考啊?”

提学官不悦道:“你问这个干嘛!我现在要和你说的是明明德、致良知的大学问!”指着考棚的方向道:“那些玩意儿,呆会有时间再说吧。”

李彦直哦了一声,就将竹篮丢了,爬上椅子上坐了,因问心外无理之理,直指本心之道,提学官大悦,连连颔,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之二十六 不及亲人来团聚

“中了!中了!”

这欢呼声,从村头传到村尾,家家户户都来看出了什么事,便见贾郎中、吴牛等一群人拥着李刚,李刚肩头上又扛着个小孩——那小孩不是全村知名的神童李彦直是谁?

听着他们高喊:“中了,中了!”村中一些小孩也跟着喊:“中了,中了!”

便有人来问:“中了什么啊?”

“中秀才了!李神童中秀才了!”

满村听说,都道:“果真是个文曲星!”或拿了鸡鸭,或拿了吉果,或拿了酒水,赶来李府道贺。/ /

这中秀才的事情,乃是可大可小。

从小处来说,中了秀才,便有了科名,社会地位与庶民便明显不同,见到了知县可以不跪而站着说话了,有事要和知县说,可以写“禀帖”,而平民则只能写“呈文”,禀帖可以说私事,而呈文则只能说公事。不仅形式上有区别,秀才还具有平民没有的一些特权,比如犯了诉讼,知县要先请提学道革去犯案秀才的功名,然后才能用刑,若是不太严重的案件,知县本人还不能打,得交给教官责罚。此外更有一种实质的好处:每个秀才都能带挈本家豁免两个成年男子的差役!明代税赋不高,但差役负担却相当重,家中没人有功名的中产之户,遇到差役摊派有时候也有可能倾家荡产,但要是出了一个秀才,那就是多了一把保护伞,可以堂而皇之地偷“税”漏“税”了!而因为秀才可以接近官府,出入公门,包揽诉讼,所以中了秀才以后,有能耐的人便如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虽然没大官们威风,但借以鱼肉乡里也够了!

但上面这么多的好处、特权,却都还是小的!若往大里说,李彦直这回不但是中了个秀才,而且还是七岁就中了个秀才!这在大明科举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似乎有那么几个很出名的例子——比如杨廷和——就是以神童应试,而后十二岁举于乡,十九进士及第,之后扶摇直上,身仕两朝,入阁十四载,辅大学士就做了九年!荣华与功业,开国以来罕有其匹!

而如今,李彦直应童子试成功的年纪比杨廷和还小!所以大伙儿听说李彦直中了秀才,对他的期望马上就不一样了!七岁中秀才啊!那举人几乎是铁定要中的,进士也不在话下,就是中个状元也有可能,将来仕途要是旺,做翰林,做宰相,地方上就更长脸了——就算不做状元宰相,只要能做进士,混个四五品,那也就是满延平大小官吏不敢得罪的高官了!

考虑到李彦直的前程远景,就可以想象,此时的溪前村对这件事有多么的重视!就可以想象李家满门有多么的雀跃!

“开酒席!设宴!”

李大树的脚还没全好呢,却已经高兴得要跳起来一样!

酒席开了,钱银的事那不用计较!本来因为屋子太大人太少而显得空落落的李宅登时热闹了起来!妇女们在后面围着李彦直他娘奉承,老人们恭贺李大树三喜临门,后生们则围着李刚和李彦直敬酒——李彦直年纪小喝不得酒,所以便由李刚代喝,哪用一轮?这位大哥便喝了个酩酊大醉!

李彦直也喝了半碗,他上辈子酒量不错,但这个身体却甚不堪用,只半碗浊酒脸就红了,眼睛也有些迷糊,迷糊中似乎在人群里瞥到一个人影——竟像是二哥!

“我大概看错了吧。嗯,醉了……”

人醉了,但思维却像更加活跃了!他知道,自己中了这个秀才以后,有很多事情就更好操作了!

“财必须有科举保护,否则这财不长。科举必须和财力配合,否则做官也玩不转!可这财力怎么来?经商么?”他现在已经有了平台,也有了资金——那半窖的白银,他虽然答应过父母不私吞,可没说不能借用啊!

“就当是启动基金,等生了利息再还回去,这本金还留着,将来建社仓接济贫民也好,建社学搞希望工程也好,只有我的生意长远地做下去,这做善事的钱才能源源不断啊!”

可是,要做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