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来的旷世才子?

欢迎的人群又岂止于官宦士子?诗人每个所经的城市乡村,欢迎的人群如海如潮,座舟经过新淦之时,竟然被数千民众、老人儿童围堵不让通行,请求东坡为他们所造新桥题名,东坡舟中泼墨,手书“惠政桥”三字,方得以下舟拜会当地县令。

行至大臾岭,村店稍息之时,一白发老翁求句,苏东坡欣然留诗于壁间: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到得岭下龙光寺,所乘滑竿小轿忽断轿杆,龙光寺僧人慷慨赠大竹竿两根,苏东坡留诗纪念:

斫得龙杆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江西十八滩。

岭北到处都有朋友,仰慕的人群包围着诗人,引他去游山游庙,请他留句题字,十月,苏东坡终又重与儿孙等团聚,回首不堪,在诗文中自道“生活如梦”

。一次宴席上,朋友向他开玩笑:“传说你已仙去,当时还真以为你死了。”

苏东坡笑答:“不错,不但死了,并且还到了阴曹地府,不过在阴间路上遇见了章惇,才下决心又还了阳。”――看来此时的苏东坡对陷害他的人还是念念不忘。

年底,苏东坡路经韶州,太守陈公密宴请贵客,不惜遣出爱侍素娘歌“紫玉箫”曲劝酒,苏东坡此刻心弛神摇,提笔填词《鹧鸪天》:笑捻红梅亸翠翘。扬州十里最妖娆。夜来绮席亲曾见,撮得精神滴滴娇。

娇后眼,舞时腰。刘郎几度欲魂消。明朝酒醒知何处,肠断云间紫玉箫。

人生确实难料!昨天还凄对冷月,今天却“笑捻红梅”,又岂知那“娇后眼,舞时腰”几度销魂的却不止“刘郎”,“ 明朝酒醒”,“知何处”的是谁?“肠断云间”的,是否还包括那驾崩一载的哲宗皇帝?

世事更加无常!欲赶到颖州与兄弟相聚的苏东坡突然遇到了变故,朝廷的政治风向又成了乱转的旋风:正月,皇太后逝世!苏东坡不得不重新审视朝局了。

按以往经验,新皇真正独自亲政(去年七月已经形式上亲政),恐怕又要出现不测政局,此时近居京师是否明智?苏东坡给弟弟写了封长信,认为这是天命他们不能聚首。

言语之间,不免沮丧:“吾其如天何!”

皇太后突逝,就像一个不详的预兆,苏东坡开始寝食难安,气候也好像突然剧变,感觉燥热非常!以前欲拿来充饥的阳光,突然不再那么温馨,水上岸边,湿气伴着阳光腾升,苏东坡自觉身心大为不适。

这时苏东坡已经决定留居常州,不过旅途还要继续,苏东坡已经与钱世雄等几位好友相约聚会金山寺,不过不是为了探望好友佛印,这时的金山寺主持已经是一位法号“玉泉皓”的和尚,也是位苏东坡的旧相识。

苏东坡一直难忘早年与玉泉皓禅师的那次初会:玉泉皓和尚问来客东坡高姓大名,当时孤傲的苏东坡戏言:

“姓秤,专称天下和尚轻重。”

那玉泉皓大和尚闻听,一声暴喝:“且听我这一喝轻重多少!?”

当时的苏东坡默然,若有所悟。

时光飞逝,冬去春来,夏溶秋至,经历过光阴历练的苏东坡莫非要前往故人处,寻求那一喝轻重之答案?

一喝不知轻重,一生轻重几何?生命在天地间,究竟有多重的分量?

此时的苏东坡,已非当年的苏东坡,锋芒却不是被磨钝,而是被岁月包裹上了一层深沉的厚重,就人生来说,苏东坡生命的分量已经翘起搅动了无数人心头的狂潮。

身体不适,苏东坡在仪真修养月余,一边等待孩子们前来迎接,一边回忆着与好友之间的无数往事,这时画家好友米芾给他送来一种叫作“麦门冬汤”的草药。苏东坡读了米芾的一篇文赋之后,预言这位画家的文名也将屹立不摇。

二十年深交,苏东坡与米芾关系非浅,二人诗文接触东坡可以算是米芾的师辈,但诗情后面还有画意,米芾作为一代书画名家,却并不弱于东坡多少,米,苏,李(李公微)在北宋并称三大家。

据《侯鲭录》载,米芾素来性情狂放,故人称“米癫”或“米痴”,但“米癫”自己对这外号却大有意见。

苏东坡任知扬州时,曾宴会宾客,这其中就有米芾,大家酒宴正酣,突然米芾举杯对着苏东坡大呼暂停:“众人都说我疯癫,请先生给我评个公道。”

苏东坡笑答:“我从众”。结果举座大乐,米芾也跟着大笑起来。――可见两人之交的随意。

至于苏东坡自己的书画功夫?他这样评论自己书画:“吾书虽不甚佳,然出自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其实苏东坡书画皆可堪称宗师,幼学王羲之,后习颜真卿,杨凝式,笔圆韵胜,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排在首位(此排位是根据名气);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东坡对绘画的造诣也不亚书法,擅画竹石古木,自写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理论上苏东坡重在书画的内在精神而非外在形体。书画大师苏东坡这样说:

“余尝论画,以为人合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取名者,必记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

一句话:神似重于形似,寓意于神形似是之间,意为书画之本。

不仅书画,就是诗词文章,苏东坡也认为“意”最重要。《韵语阳秋》载,苏东坡在海外论行文:犹如人在城市购物,琳琅满目,欲得只需一样――钱!作文也是如此,天下之事,散于经子史集,欲取为用,也是只需一样――意!

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此作文之要也!”

依老孙这个书画外行看来:苏东坡是书字如水墨绘画,绘画如信意赋诗,赋诗如天马行空;东坡诗书画三者贯通,书中蕴画,画中含诗,诗词如长歌,长歌如流云,流云诗书画,诗书画人生!

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向米芾告别,前往常州,登舟之际,不禁想起一月前与朋友在金山寺的聚会,在那个也是大江东去的地方,苏东坡给自己的一生做了概括总结。

一百、大江东去浪亦哭

与好友程之元、钱世雄等五月一日相会金山寺时,苏东坡登上妙高台,一展胸臆,好似大梦初醒!

鉴于朝中政局突变,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决计从此致仕隐退,定居毗陵,因为此前苏东坡已接朝廷敕令,被复官朝奉郎并主持成都玉局观,并明诏:任其在外州军居住。

这其实是允许苏东坡以本官退休致仕,按当时宋朝官员的退休制度,朝廷一般将一些位高名显需要退休的官员任命为此职,处于一种半退休状态,也就相当于今天的调研员、顾问之类的虚衔,说是“内退”也无不可。

当时有一种说法:官员若有重病,若辞去官职,有助于病的痊愈,也能延年益寿,等于强盗的“金盆洗手”吧。意思是做官和强盗本来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行。辞官不做犹如强盗“金盆洗手”,是在向神灵表示从此不再为恶之意。

苏东坡表示自己也相信这个说法,愿意一试,所以才有了“金盆洗手”换病愈的退休申请。

金山寺妙高台,山风呼啸于苏东坡耳旁,好似响起了玉泉皓大和尚那 “且听我这一喝轻重多少!?”之一声暴喝,苏东坡顿感彻悟,提笔作偈:“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

七年凋零之命运,犹如无桨脱锚的小船,这是诗人的一声叹息;口称心似死灰,却别出心裁的夸耀生平“功业”,竟是被贬谪流放的日子!如此总结一生?

――还是在嘲讽!

是在嘲讽政治的卑鄙,是在叹息命运的不公,是在自豪被贬的荣誉!

命运不公也宽厚,公道自古在人心!六月十五日,苏东坡乘舟沿运河继续自靖江北归常州家园,诗人自海外归来,即将到达的消息立刻传开,到此几乎等于还乡!百姓有数千之众,立在河边高处,打算一睹这位著名诗人之丰采。

苏东坡历经万劫得以复归的消息引起了连锁性轰动,运河两岸,一眼望去,人山人海,百姓聚集欢呼,其意热烈真诚。

苏东坡这天似乎身体略有好转,已然能在舟坐起, 他头戴青色小帽, 身披长袍,看着岸上比现在的酷夏还要火热的人们,苏东坡不禁有些惶恐!

他转身对舟中人说:“这样欢迎,莫要看杀苏轼否?”

诗人对人民的热情惭然抱愧,人民对诗人的爱戴动地感天!

这次的行程很短,不久到了常州,住进东门附近好友钱世雄给他租的一处临时居所。当地文人名士纷纷前来探望,不能见到苏东坡的,无不终生抱憾!

但是,此时的苏东坡已经不能接待过多的客人,他的病开始缠绵不愈,一个月光景,始终倒在床上。苏东坡开始预感到将要告别……告别这个给了他欢乐与痛苦的世界!

苏东坡遗憾的怀念弟弟苏辙:“迢迢万里,生还中土,十分高兴。心中唯难过,归来之后,始终没看见子由,自雷州海边分别,一直没得再见一面啊!”

他将在海外完成的《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送给了他的好友钱世雄,在写信给钱世雄时,苏东坡谈了自己的心情:“庄生闻在有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矣。”

七月十五日,苏东坡的病况迅速恶化,夜里开始发高烧,牙龈不断出血。苏东坡给自己分析病症,认为自己是得了“热毒”,他相信只有让病毒自行消退,用各种药物去干涉是没用的。

七月十八日,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开始嘱咐后事:“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苏东坡嘱咐儿子们:自己的碑铭要由弟弟苏辙撰写,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弟弟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