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族都要面对这个事实,中华中华将再创辉煌……”
这时突然一阵歌声从远处人行道传了过来,听着那雄壮的歌声,陈默然整个人禁不住一愣,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那里站着一群穿着黑色学生装的青年,他们的南京各个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唱的歌是……歌词很陌生,但是歌调却很熟悉。
“是……”
在心下冒出疑或的同时,陈默然朝着站在身边的姬丽看去一眼。
“帝国进行曲的调子?”
姬丽同样也是一愣,对于这首没有歌词的《帝国进行曲》她非常熟悉,甚至连曲谱都是她一手写出的,当然是在陈默然哼出那个曲调之后,而这首《帝国进行曲》自登基那天演奏以来,一直以音乐气势极为恢宏,听了使人热血沸腾而著称,不知道多少人曾想为这首歌填词。
但一直都没有合适的词,但是今天,那些年青的学生所唱的歌词却……
“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这词……听着这歌词,陈默然心里到是忍不住一阵小得意,从安西直到鲸海、从北海直至南洋,这词……嗯,我喜欢
“我们中华将再次强大,所有的民族都要面对这个事实,中华中华将再创辉煌,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伴着雄壮的《帝国进行曲》和那些学生们唱着的歌词,民众们的欢呼声已经到了最高涨的时候,受阅部队终于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在军官方阵的后面,就是皇家近卫陆军东北军群、驻日部队抽调立功官兵组成的近卫陆军第一混成团。
士兵们穿着全新的军装,平端着步枪,全部上好了剌刀,镀镍的刺刀在盛夏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只闪得众人几乎睁开不眼睛。而在方阵之中一张张年轻的脸上都是骄傲和自豪,他们的神情都绷得紧紧地,正步走在国民的面前,正步走在他们的陛下面前。
“向陛下致敬”
骑于马背上的肖炘韧在接近观礼台时,突然沉喝一声,与此同时转身陛下站立的方向,行着军礼。而随后的军官们的行礼时都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们望着陛下,那是士兵的陛下,同样也是他们的陛下。
他们的陛下从来未曾亏欠他们,正像陛下曾做过的承诺一样,“诸将士投之以忠诚,朕亦回报以忠诚诸将士不负朕,朕必不负诸将士”。
“向皇家近卫军致敬”
神情肃然的的陈默然在回应一声之后,冲着官兵们行着军礼。
“向陛下致敬”
就在这个时候,空中数十架飞机排成三架飞机一组、九架一队的队形低空通场,而观礼台上的各国大使,尤其是那些武官们,在看到这些飞机的时候,神情随之变得严肃起来,这近六十架飞机从他们的头顶飞时,似乎是在提醒着他,这个国家、这支军队之所以能取胜,绝不是偶然,他们依靠的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他们拥有最多的机枪、最多的大炮,同样还拥有全世界80的飞机,当各国的飞机还只是“有钱人的玩具”时,中国人却已经在战场上使用了飞机。
“至少他们是我们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有了这个盟友,在未来的战争中,我们可以赢得战争”
德国驻华武官在心中轻语着,此时他甚至庆幸着德国的明智,在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时,德国明智的选择了一个东方的伙伴,而这个看似落后的盟友,却拥有一支不容任何国家轻视的军队。
“中国和德国……”
相比于德国人,英国人、美国人却在目睹这场阅兵时,在心里思索着这个国家会走向何处,他们和德国的联盟,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
“中国……”
默默的看着眼前的踏着靴声走过的中国军队,朱尔典隐约能猜出那位皇帝陛下举行这场阅兵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向其它国家传递信号,同样也是在向国内传递一个信号,那位皇帝的权力来源于军队,同样也根植于军队,只要军队忠诚于这位士兵的皇帝,那么,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憾动他的权力。
“这……这就是天朝军队啊”
站在观礼台上的李熙,这位中国唯一藩邦的国王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军队,几度眨眼以确认这不是做梦,当那靴声在心间激荡的时候,他不禁庆幸起自己的精明,若不然……
对于这场阅兵引发的他人的想法,冲着官兵们行着军礼的陈默然并不清楚,此时看着这支自己一手缔造的军队,陈默然的心种更多的是自豪,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基础啊,只要拥有他们,自己就可以拥有权力,正是他们的牺牲,把自己的声望推至顶点
这一仗,自己又打赢了,只要这支忠诚于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就会一步步的走向强大,同样的自己的权力会随着这支军队的胜利而越发的稳固
第224章 兄弟
第224章 兄弟
“皇家陆军大学成立了”
几乎是在中德签署同盟条约之,在陛下的直接指示下,陆军便开始着手建立陆军大学了。
世界各国都实行的这样的制度。由陆军军官学校来培养正规军官,他们毕业后成为尉官,再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在陆军大学里深造,在那里向他们灌输战术,战略等高级军事学,将他们培养成为参谋和将官。
而对于中国而言,却没有这样的制度,皇家近卫军的将官年青全世界无出其左右,那些年青人有冲劲、有献身精神,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精神却无法弥补素质上和知识上的差距,为此早在一年前,几乎是帝国建元的同时,便首先在形式上通过了陆军大学设立的决定,不过关键是找不到具备高级军事学才能的教官。
到国外去找。
最后解决的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和其它碰到的难题一样,只有到国外去找。
一开始,一些军官的想法是从日本陆军里引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清末学习军事,国人首先选择的就是日本,而且近卫军中很多参谋军官都是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们的外语学的也是日语。
而且日本陆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不过这个想法不过刚一提出,随即就被否决,近卫陆军曾击败过日本人,向他们学习根本就不现实,而且日本也不见得愿意派出优秀的教官。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陛下强烈的反对,最后,在陛下的要求下,陆军选择了向德国提出请法度,无论如何,德国陆军的战术和军队编制才是世界最先进的。
最后还是决定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引进教官,随后驻德国武官在柏林,向当时德国的陆军大臣、普鲁士战争部长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提出这一要求,而戈特里布?冯?黑泽勒伯爵和当时的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商量了一下。
在德国陆军之中施利芬是一位战略思想的奇才,尽管七十二岁了,但是德国陆军却还不愿让他退休,继续担任着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长。
面对中国请求,施利芬在犹豫一二之后,当场便同意了希望德国派出教官的请求。但是最终,出于谨慎和其它原因,施利芬还是回绝了中国希望德国派出高级军官帮助筹办陆军大学的要求,而是派出了以马克斯。鲍尔少校为首的十余名军官前往皇家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
尽管德国人回绝了派出高级军官的要求,但是马克斯。鲍尔等人的到来还是提高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学水平,尤其炮术、工程、土木等专业的教学水平,但是建立“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的想法,却使终未从陆军部的计划中消失,在德国人拒绝帮助的一年后,尽管近卫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可是高级指挥官战略、战术素质差的现实问题,反而使得创办陆军大学的愿望反而更发的强烈,以至于在中德谈判结盟时,德国派出最出色的高级将领帮助中国创办陆军大学,成为了两国结为同盟的一个条款。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年前拒绝向中国派出高级将领的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成为“德意志帝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而这个顾问团一方面是为中国政府提供军备建设建议,而更为重要的任务,则是帮助中国建立陆军大学。
自其妻1872年死后,施利芬元帅便变得冷漠和孤寂,经常讥讽同事,但其在德军总参谋部任职期间,一直致力于尽可能完满地解决德国面临地两线作战难题。他是一位卓越地战略家,尽管对战争lun理漠不关心,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却符合科学规律。这位前德军参谋总长和一批德国高级将领的到来,着实让中国陆军大学的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院校。
炎黄历4605年的9月7日,危泽被命令去位于南京紫金山的皇家陆军大学报道,在对日作战时立下了战功,原本以为军官与自己无缘的他却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受到“战地特殊晋升”,直接从军士长晋升为少校,尽管是临时军衔,但却使得他从此成为一名军官,临时军衔取消后,成为一名上尉,或许是整个近卫军中年纪最长的一名上尉,直到半年前,才获得晋升,方才而最出人意料的是,却是在半个月前接到的陆军大学的通知书。
“大堂哥,陆军什么时候也办起了大学啊”
危南问道,他是危泽的堂弟,也是危泽仅有的几个亲人,他在半年前从老家来南京投靠危泽,在南京私立的皇朝大。学读预科,但危泽今天却没有搭理他。
“那是座什么的大学啊”
而危泽还是没理他。是座什么的大学他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要学习高级的战略战术之类的东西,毕业后不是成为参谋就是成为将官,至少有那种可能,从陆军大学创办之后,皇家近卫军所有的师团长和校级以上的参谋官都在陆军大学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培训,而且还有一些军官不断进入陆军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像危泽这一次,就是接受短训,不过他同样明白,短训只是提高军官的战略战术素养,真正有可能获得的晋升的校官,恐怕还是陆大的“期班生”,至于“短训生”……
“有多少学生啊”
“我这一期,一千二百人”
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