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规划大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荔枝相伴。”

说罢一边吃荔枝,一边吟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首诗是苏轼的《惠州一绝》,林星当然听过,想不到这老者居然也会吟诵,当下笑道:“老先生果是高雅之人,一边垂钓,一边吟诗,苏东坡的这首惠州一绝,从老先生的口中念出,当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老者闻言奇道:“哦!你竟听过苏东坡的这首惠州一绝?”

林星笑道:“当然听过,这首诗我五岁就会背了。”

那老者摇头笑道:“小兄弟说大话哩!”

林星实话实话,不解道:“老先生何出此言?”

那老者说道:“这首诗是苏轼近年新作,你五岁之时,他尚未写,你如何听过?不是说大话是什么?”

林星一愣,这首诗是苏轼什么时候写的,他还真不知道。只知道小学课本中就有这首诗,所以从小就会背诵。

那老者见他不作声,道:“小兄弟,无话可说了吧!”

林星歉然笑道:“看来老先生对苏轼挺了解的,连这首诗是苏轼近年新作都知道。”

那老者收了钓竿,转过身来,微微一笑道:“老夫正是苏轼!”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章 东坡居士

(今天第二更,书生会辛勤码字,加快更新速度的)

书接上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书用笔丰腴跌宕,天真浩瀚;其画简劲掀舞,意境高远。在人才辈出的宋代,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

苏轼二十一岁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由于考卷无记名,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苏轼只得了第二名,屈居榜眼。此后苏轼曾官至凤翔府判官。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因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从此辗转流放。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正因如此,林星此次道惠州游玩,才有机会碰上苏轼。

林星万万想不到居然在这种情形之下见到苏轼,此时他心中的震撼,简直无以言表。

苏轼见林星呆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笑道:“小兄弟,你为何这般情态?是否不相信老夫就是苏轼?抑或是见了老夫之后觉得失望?”

林星回过神来,连忙道:“不不不!先生仙风道骨,高雅飘逸,晚辈岂会不相信。不瞒先生,其实您一直是我的偶像,身为您的粉丝,见了先生本人,晚辈难免有点小激动!”

苏轼只觉眼前这小伙子说话新奇古怪,用词闻所未闻,倒是有些意思,道:“老夫一介寒儒,被贬惠州,小兄弟见了我这个落拓之人,还有什么好激动的。”

这番话并非黯然嗟叹,更像是自嘲一般,看来苏轼来惠数年,早已习惯被贬的感觉。

林星的尊敬之情丝毫不减,道:“先生文坛巨擘,纵是虎落平阳,仍是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苏轼见他言语之间甚是仰慕,而且出言不俗,看来是个斯文之人,心中也很想和林星畅谈一番,当下收拾钓竿,邀请道:“我就住在前面草堂,小兄弟若是不介意的话,何不到草堂歇息一番,你我把酒言欢,岂不痛快?”

林星正有此意,闻言大喜,道:“既如此,就叨扰先生了。”

说罢牵着钟凤娇,跟随苏轼,朝着前面的草堂而去。

草堂位于竹林深处,四周繁树茂密,绿竹拔节,最是风景宜人,舒适惬意。

苏轼进了草堂,放下渔具,看着简陋的草堂,笑道:“小兄弟,我这草堂只有几张桌椅,没有名贵摆设,可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陋室,哈!”

林星打量这大文豪居住的草堂,虽是简陋,但却整洁,虽无名贵摆设,但却挂满书画,显得墨香萦屋,书卷气十足,道:“先生说笑了!陋与不陋,不在于摆设,而在于居室的主人。前唐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觉得用这番话来形容先生的草堂,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轼听他用《陋室铭》来赞扬草堂,甚是高兴,又经他提醒,微笑颔首道:“刘禹锡这篇《陋室铭》,我年少时十分喜欢。今日多得小兄弟提醒,且让我来写下这篇好文。”

说罢铺开文房四宝,就在草堂之中,挥毫而作,一边书写,一边念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苏轼朗诵之时声情并茂,全神贯注,不多时已将这篇八十一字的铭文书写完毕,林星站在旁边,看见苏轼的字苍劲有力,大气磅礴,果然是名不虚传。

当下拜服道:“常言道看字如看人,只有先生这种高尚之人,才能写出这般刚健之字。”

苏轼写完之后,感觉还不错,便将字画悬于竹壁之上,林星再看之时,发现墙壁上悬挂得大多是前人作品,有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诗词,苏轼本人的作品倒是较少,于是问道:“先生喜欢李白和白居易么?”

苏轼点点头,道:“李白豪放洒脱,其诗不拘一格,意境浪漫深远,是我平生最爱。白居易亦是我很欣赏的诗人,昔年我在杭州为官之时,生活惬意,尝自比白居易,但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

林星心道原来如此,想不到这享誉文坛的诗词巨匠,也有自己的偶像。

苏轼将字画悬挂完毕,招呼林星和钟凤娇坐下,道:“两位来到惠州,一定要尝一尝惠州的荔枝,否则定是憾事一件。惠州荔枝远近闻名,我常常称之为惠州一绝。”

林星此行的本意正是为了品尝惠州荔枝,但一路赶路,至此竟尚未有机会采摘荔枝,如今得这荔枝食客的推荐,更觉嘴馋,道:“先生言之有理。事实上我们正是慕惠州荔枝之名而来,只因一路赶路,尚未有时间品尝这人间妙物。”

苏轼笑道:“既如此,小兄弟,你有口福了!我最喜吃荔枝,不可一日无荔枝,因此家中常备新鲜荔枝,今日你造访寒舍,且让我用荔枝来招待你,以尽地主之谊!”

说罢从内堂端出几盘荔枝,置于桌上。林星初看之时,只见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光是看看已令人食欲大增。

苏轼微笑着剥了两颗荔枝,递到林星和钟凤娇手中,道:“来,尝尝看!”

林星拿着“瓤肉莹白如冰雪”的荔枝,轻咬了一口,只觉“浆液甘甜如醴酪”,味道甘美,甜滋滋的,果然是果中珍品,不由赞道:“前唐宰相张九龄曾说过,南海郡荔枝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现在吃过荔枝之后,果觉此言不假!”

苏轼显然听过这段典故,续道:“唐玄宗正因听见此话,才不惜民力,诏令岭南特供,令驿马飞驰传递京师,这才有了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钟凤娇熟读诗书,文采不菲,在这诗文巨匠面前,亦能交谈自如,道:“这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传世,但小女子却认为,还是先生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加潇洒惬意。”

苏轼笑道:“姑娘谬赞了!”

林星吃了几串荔枝,只觉越吃越好吃,当下不再客气,风卷残云地将果盘之上的荔枝一扫而光,苏轼见他这般爱吃荔枝,高兴地笑道:“小兄弟,我看你这样子,大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架势啊!哈哈!早知你这么爱吃荔枝,我就该多采摘几篮子,让小兄弟吃个够!”

林星颇感不好意思道:“晚辈嘴馋,把先生的荔枝都吃完了。”

苏轼毫不在意道:“小兄弟哪里话!你我一见如故,吃我几篮荔枝算得了什么!看见你吃得津津有味,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此时天色渐晚,苏轼见吃完了荔枝,提议道:“荔枝是没了!小兄弟若是不介意的话,今晚就住在草堂之中,你我月下对饮,畅谈人生。”

林星大喜过望,能和这大文豪把酒言欢,是人生一大乐事,现在见苏轼开口相邀,自己岂会不答应,当下痛快道:“那晚辈就叨扰先生了!”

苏轼见林星答应留下,道:“好!小兄弟,你且稍坐片刻,待我烧几样小菜来下酒!”

然后故作神秘道:“我在黄州当团练之时,自创了一道菜式,取名为东坡肉。一会小兄弟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东坡肉!”林星闻言喜道,“我平时可喜欢吃了!”

苏轼一愣,问道:“怎么?小兄弟吃过东坡肉?”

林星岂止吃过,简直是经常吃,东坡肉是浙菜中的名菜,在杭州一带无人不知,就是全国也是家喻户晓,林星岂能没吃过?只不过平时都是去酒楼吃,今天却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东坡肉,难怪林星那么高兴。

但此情此景,又解释不清,林星只好说道:“先生这道菜远近驰名,晚辈只是慕名已久,尚未有机会品尝,今日终于能得偿夙愿。”

苏轼道原来如此,再不疑有它,转入厨房之中做菜去了。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章 把酒言欢

书接上文。

天上一轮明月高挂,圆白皎洁,月华如水,洒在婆娑的竹林之中,看起来宛若仙境。

此刻在竹林中央,摆放着一张小圆桌,苏轼和林星对坐饮酒。钟凤娇用膳完毕,见此情形,知道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畅谈,她早已知趣地去休息了。

苏轼兴致勃勃地位林星斟酒,道:“这是杭州特产桂花酒,不但酒味醇厚,柔和可口,兼且有安神活血之功效,小兄弟多饮些。”

林星瞧往杯中琥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