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林军中的大小将领也已然通好了气……
第五十二章 刘秀隐恨委更始
大殿上,更始皇帝在高高的王座上,左右分别是李轶和朱鱿,按说临朝听政之时,皇上身边本不该有大臣在身边,但是绿林军为了控制更始皇帝已经不顾颜面。刘演在大殿之下向着更始皇帝阐明刘稷的功劳,声泪俱下,即便是与刘稷有间隙的人都忍不住为之所动,但是他依然没有发号施令。刘演许久没有听到更始说话,因此不仅少少抬头偷眼去窥探更始,只见大殿之上,更始与李轶、朱鱿正在窃窃私语。
然后李轶突然下令诛杀刘演,刘演避之不及,当即被更始身边的刺奸将军拿获。然后更始皇帝下令将刘演刘稷处死。
可怜刘演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平日里在更始身边没有收缴兵器,为什么偏偏今天连个三尺之长的匕首都不能随身携带?真实蹊跷得很!刘演虽然将这些细节看在眼中,也明明知道这次为了刘稷有可能凶多吉少,但是刘稷是为了汉家天下效死力的人,因此自己不能不救——莫说是刘稷,即便是南阳郡中随便一位将领落到刘稷这个下场,自己都不会袖手旁观,更何况刘稷是因为自己才招致杀身之祸的,自己断然没有见死不救的理由……
当初绿林军中各路领袖因为害怕自己威望太盛功高难制,所以趁着自己攻打宛城之时就谋划好了更始为皇帝,等到自己一回宛城,就迫不及待逼迫自己共同拥立更始。当时自己刚刚攻下宛城,更始竟然没有半点封赏,刘演因此心中失衡。于是暗中鼓动刘稷,说出“本起兵图大事者,刘演兄弟也!”这类大逆不道的话。大概刘演想要以此证明自己人心所向——尽管现在更始作为皇帝,但是好歹自己刚刚替他攻下宛城,若是不然,恐怕他就是连一个像样的安身之处都没有吧,现在我刘演立下这么大功劳,得胜回城,更是竟然没有封赏。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刘演开始纵容刘稷放出攻击更始的言论。
第二件事情与李轶有关,到刘稷出事之前,李轶和刘稷关系密切,两人几乎无话不谈,当时刘稷也信得过李轶。刘稷是个爽快之人,不喜欢藏着掖着,一次喝酒,刘稷喝的酩酊大醉,酒喝多了,然后就将刘演心里的委屈一一道出。
谁知李轶因此就在刘稷身上动了心思——自己因为处在刘演麾下时常遭到绿林军某些将领的排挤,眼看着连皇帝也成了绿林军中的人,自己在跟着刘演混想必不会有什么出路,因此李轶决定告发刘稷获取更始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李轶一边说着一边故意练练摇头表示不信,直言刘稷说大话,刘演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
刘稷本来就经不住激将法,听到李轶这样一番话,就从袖子里面拿出一个印章,摇摇晃晃在手中拿不稳当,一把拍在桌子上面。李轶当然喝的也有几分醉意,看到刘稷这么郑重其事的拿出东西,心下那几分醉意立马就烟消云散,揉揉眼睛,恍惚见才看清这上面有一行小小的自己,虽然这玉材的质地是及其清脆,一旦有所磕磕碰碰就不免造成大的损坏,但是这一行小字却写的极为工整。李轶知道刘稷平日里指挥舞枪弄棒,因此断定这上面的自己断断不是刘稷所写就。
这真是不折不扣的僭越!
李轶满口都是酒气,问及刘稷这玉器的来路,刘稷满脸都是堆积的笑容,忽然这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不见,李轶看到一张充满严肃表情的脸,然后这张脸就一头埋进桌子上面,再也没有抬起来,看来救济今天喝的实在太多。
李轶原本觉得刘稷是力能扛鼎的好汉,寻常的酒水要想灌倒他恐怕要不少的分量,因此在劝刘稷喝酒的时候丝毫没有留情,只怕酒水下得少了反而不能套出话来,但是现在呢?这个刘稷不免中看不中用,并不能够完全消解自己的酒——看来自己是高看刘稷了,竟然是一个怂包!
事情的发展后来就显得情理之中了,李轶拿着这只印章去更始那边告发刘稷。
话说刘秀得知刘演被杀之后,虽然内心痛苦万分,但是刘秀仍然没有在哀悼刘演我能提上非多少心思,因为刘秀知道,凭借刘秀现在的势力,要想着对抗更始皇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既然不能够对抗更始,那么就只有暂时假装对更始顺从,然后在伺机脱离更始,最后为刘演报仇……
刘秀若是直接发兵向更始寻仇,便是极不理智——更始既然下定决心诛灭刘演,那么必然对自己有所防范,自己若是现在这个时候想更始寻仇,损兵折将不说,还极有可能将自己葬送。
但是刘秀若是就这么忍者,尽管心里面一再告诉自己说自己现在是忍辱负重,但是心中实在是难受得厉害。其实刘秀心里明白得很,这样的忍辱负重,成功的希望虽然说并非没有,但是绝对没有大的把握——王凤、王匡、李轶这些人与自己共处时间最长,对自己和刘演的关系可谓是知根知底,因此心中必然十分清楚,自己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选择向更始屈从就意味着承担更大的风险,只是刘秀心中最害怕并不是被刘玄杀掉,而是向着更始屈从之后仍然落得个杀身成仁的下场——对刘秀来说,这无疑是最悲惨的下场。
经过深思熟虑,刘秀还是决定离开父城赶回宛城,亲自向更始皇帝表示谢罪,这样说不定还能替自己求得一线生机……
刘秀到达宛城,将父城的军机大事一概交给刘嘉掌管,刘嘉是刘秀的族兄,他的父亲叫刘宪,是舂陵侯刘敞的胞弟。刘嘉很小的时候,刘宪就去世了。刘秀的父亲刘钦把他收养在身边,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刘嘉性情温厚仁爱,与刘縯、刘秀兄弟亲如手足。刘钦死后,他们都被刘钦的弟弟刘良收养。长大之后,刘嘉曾与刘縯一起到长安去上学,他的谋略以及手段刘秀相信。
处理好军中一切事物,正待前往宛城,刘秀谢绝所有兵马的跟随,志愿只身一人前往宛城。刘嘉放心不过,刘秀拍着刘嘉的肩膀“咱们兄弟过的,本来就是刀尖舔血的日子,靠别人保护不如自己保护自己。”刘嘉当时没有弄明白刘秀说的这些话,当下反倒有些摸不到头脑。
刘秀完全没有给刘嘉机会听自己解释,因为刘秀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尽快前往宛城,在父城多停留一刻钟,自己的危险也就会对上一分……
刘秀昼夜兼程,期间并没有过多停留,一路长驱直入,等到刘秀到达宛城城门之下,守城部队便大开城门方刘秀进城——这帮子人马本来已经得到更始的会意,若是刘秀率领大队人马进城,那么一定要设法将军队阻止在城外。但是当刘秀真正到达宛城时,看到刘秀孤身一人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刘秀知道单单凭借着自己一张利嘴,还不能够完全将事情摆平!要想真正让更始皇帝相信自己害的需要两个人帮忙才行,第一个人就是汉中王刘嘉,刘嘉从小就跟更始皇帝刘玄走的很近,由于自己与刘稷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现在刘秀打算寻求刘嘉帮忙,不为什么就单单凭借着这么多的感情——尽管刘嘉与自己并不是亲兄弟,但是毕竟刘嘉从小就在自己父亲的关怀之下长大,父亲升迁待他胜过自己,现在刘秀需要他的帮助想必刘嘉定会是义不容辞吧!
为此,刘秀专门遣人通信,让刘嘉火速从父城赶回宛城……可是路途遥远,又适逢大雨,刘嘉迟迟不能赶到……
刘秀刚刚到达宛城,恰巧碰见自己在长安求学时的同窗好友邓禹,两下里并不经常见面,由于刘秀身肩重责,因此即使见到至亲好友也不敢逗留。邓禹是个心思机敏的人,见到刘秀问及近况,他总是躲躲闪闪并不能正面回答,有时干脆就是彻底的敷衍,邓禹便一再追问。
刘秀本来五内俱焚,这会子哪里有能够经得住邓禹这样追问,于是将事情远远本本告诉邓禹。
邓禹说:“莫不如让我去,这会子恐怕你应该去向更始请罪,如若不然只怕会给王风他们留下更多口实,到那时即便是刘嘉与更始皇帝关系在亲近在世回天乏术。”
刘秀一向警觉,何况刚刚出现家兄被诛,此番对待任何事情更是不会轻易相信,因为刘秀的心里知道,多么铁的关系也经不住岁月的打磨,再加上现在刘玄为了巩固自己的力量很有可能在南阳子弟中招揽人马,刘秀不得不防。刘秀先是旁敲侧击问及邓禹来完成的缘由,察言观色发现邓禹并没有什么可疑神色,觉得此人尚且可以信任,于是心中乃定……
第五十三章 反诘王风救文叔
由于刘秀要显示自己的诚意,所以在前往宛城的路上未带一个随从,真正赶到宛城之后也变犯了难处——自己已经进入宛城地界,假如不去拜见更始便会遭人猜忌,即便是刘玄有心看在南阳汉家子弟的面子上原谅自己,那么也需要看王风李轶的脸色,毕竟他是绿林军扶植上位的!
邓禹的出现恰巧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在长安求学期间,邓禹和王常也是关系相当要好的同学,当时的两人时常会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邓禹更偏向于四书五经以及经史子集之类的学问,只求能够通过这些得到当地官员的赞赏,然后能够一展才学不负平生。然而王常则不然,虽然他也在长安太学求学,更喜欢指点江山激昂谈吐,刘秀当时就已经断定此人将来必定是推翻王莽的一元虎将。
刘秀安排邓禹前往拜见王常等人——意图就是凭借王常在新市、平林的影响说服更始,然后亲自前往更始的居所,一路上刘秀看到宛城路两侧可谓是饿殍遍野——宛城是南阳郡的治所,小民尚且食不果腹,不知道南阳其他地方有事怎样呢?
刘秀一路上看到宛城的种种惨状,心中更是加剧了对待更始的愤懑,但是刘秀有不能容许这种愤懑的情愫表现出来——如果稍有不慎,让更始看出破绽,那么只怕自己连性命都保不住。
到了更始皇帝大殿之前,刘秀已经脱光上衣,身后紧紧跟着一口棺材,脸上更是满脸的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