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国已经开始向巴基斯坦租借飞机,使巴空军的力量并没有因为连番大战而有明显衰弱的迹象。而邻国阿富汗的激进派别武装正叫嚣着要进入巴境内,与伊斯兰兄弟并肩作战。
而在预计中无法干涉战争的中国也做出了强硬的姿态,据情报显示,中国驻西藏的部队已经进入紧急状态,气象台开始向西藏地方传送天气数据,并且发来照会,谴责印度派遣七名士兵越过中锡边界测量中国领土,谴责这一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声称保留进一步行动的权利。苏联也发出警告:中国有可能借道锡金进攻印度。
还有美国,竟然派出特遣舰队出现在印度洋,虽然未采取实质行动,但在事实上却负担着支援巴基斯坦的运输船的护航任务。美国的行动出乎意料,使得苏联和印度合谋的封锁巴基斯坦的计划落空,苏联显然也不想与美国正面对抗,只是加大了空运军援的力度,但对战局的影响却大打折扣。
“……英迪拉?甘地不过是个才智平庸之辈,试想一个因为成绩不佳而最终未能获得学位的家伙又能有何出色之处。她得以执掌印度政权实际上是仰仗其父尼赫鲁的影响,但她一未能恪守其父的不结盟政策;二不能使印度人民摆脱贫困,令印度的财政状况可以立足于国际社会;三不能遏制官员的腐败,从她那个遗传了无能基因的儿子所开的汽车工厂就可以看出,其实她就是腐败的根源。不过,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就是这个自大短视的女人与其父的结局将异常的相似。尼赫鲁因为狂妄自大,对中国发动侵略却遭到惨败而狼狈下台;英迪拉?甘地也将因为同样的原因,而灰溜溜地滚回家去……”
英迪拉?甘地的手有些颤抖,在国内竟有媒体转载南洋联邦总统钟可萍的讲话,尖酸刻薄,极尽嘲讽与轻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内反对派正蠢蠢欲动,要借此次战争的失败向她发起挑战,争夺总理之位。
是谁,是谁在这个时候扰乱印度政局,想取我而代之?贾耶?拿兰恩,德赛,查兰?辛格,还是曾任代总理的南达?英迪拉?甘地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个政敌的名字,不由得紧紧皱起了眉头。
正是需要精诚团结,共度危难的时候,这帮短视的家伙竟然要内斗。英迪拉?甘地忿恨之余,也产生了更大的无力感。或许她真的过于轻敌了,才导致了现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
在一九七一年大选获胜后,英迪拉?甘地也知道要开始面临国内问题的重大考验。官僚主义及贪污等都令国家的经济和管理已出现危机;虽然绿色革命令印度低下层人士的生活获得一点改善,但改善的速度和幅度并不足以应付巨大的失业率。另外,令人诟病的是她又授命政府与其小儿子桑贾伊?甘地的马鲁迪公司签订合约授权他们生产首批本地生产的车辆,但这家公司却一辆车也没能生产出来。
而刚刚执掌政权,英迪拉便被指有独裁之嫌。她曾运用其党在国会的多数席位去修改宪法、以及削减各邦在联邦系统下所被赋予的权力,引起了管理这些邦份的敌对党系的反对。某些官员对英迪拉过度扶持山齐?甘地表示不满,不少过去的著名自由运动人士如贾耶?拿兰恩等都站出来发表言论对抗英迪拉政府。另外,英迪拉的政敌指责英迪拉在一九七一年的大选中舞弊的声音也一直没有中断。
如果印巴战争按照设想顺利结束,那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她的声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反对派和政敌将无法撼动她的地位,但现在,国内外的困境令她心忧、心悸。巴基斯坦布托总理宣布无条件释放了东巴人民联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承诺将分批从东巴撤出军队,并呼吁孟加拉流亡政府就解决东巴问题举行两方的直接政治谈判,以避免无谓的流血和损失。
这是政治上的杀招,如果孟加拉流亡政府与巴基斯坦展开政治谈判,则意味着印度出兵“解放”孟加拉的行动失去了最后的借口,只能是撤兵了事。虽然孟加拉流亡政府顾忌印度的态度而未作回应,但英迪拉甘地知道,如果印军大规模从东巴撤军去援助西巴战场,孟加拉流亡政府自然会改弦更张,寻求与巴基斯坦政治解决自治或独立的问题。从巴基斯坦目前的态度来看,事实上他们也默认了东巴的脱离,只不过要走一条能够保全面子的道路而已。
面对巴基斯坦政治、军事的双重进攻,英迪拉甘地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东巴要保持对巴军占优势的军事力量,在西巴还要挽救濒于崩溃的印军部队,在国内还要警惕政敌的攻击,以及有可能爆发的示威骚乱。她要如何做呢?时间,时间,时间,她需要时间重整西巴方面的军队,需要时间接收更多的苏联军援以增强力量,需要时间解决东巴残余的巴军,需要时间对付国内要看她笑话借机反对她的政敌。
第382章 帕坦科特之战
时间,对于有些人来说,为了如何消磨而发愁;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如白驹过隙,想抓住它非常困难。
英迪拉面对困境,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以调整布署,重新再战。她首先与总统艾哈迈德进行会谈,说服他随时准备颁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对付国内反对派的行动。艾哈迈德是一位属于保守派的政治人物,亦是英迪拉的忠诚伙伴,由于印度政治体制上总统处事需听从获选总理的劝告和提议,所以这个要求没费什么力气便得以解决。
然后,英迪拉甘地又召来资讯广播大臣,命令他控制印度所有印刷媒体,封锁处于失利的战况,压制国内反对派的宣传。英迪拉甘地又与军队领导人紧急商议,在东巴保持优势陆军,其余军队增援西巴,将东巴部署的空军全部调至西线,再从国内抽调大批部队前往西线,一定要挽回失利的局势。
这是对内的安排,对外也有招数。英迪拉甘地召见苏联大使,要求苏联尽最大力度支援印度,最主要的是飞机,并要求苏联加大力度牵制中国,以及表现出强硬态度以使美国和亚共体各国有所顾忌。
在做好一系列安排后,英迪拉甘地还放出了烟幕弹,公开呼吁印巴两国立刻全面无条件停火,并声称印度绝无占领西巴领土的计划,而且为表示诚意,印度准备先行从东巴撤退军队,寻找政治解决孟加拉难民问题。其实,这不过是为了缓解国际舆论的压力而耍的花招,另一个意图则是缓兵之计,尽量挽救克什米尔的印军集团。
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做出了回应,对印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印度对入侵东巴如何解释,这是不是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如果是,就需要立即承认;印度是否打算利用巴基斯坦在西线的正当自卫作为兼并西巴领土的托词?它的目的是否违背了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零年的安理会决议,要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如果印度不打算这样做,请给予明确回答。世界有权了解:印度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准备接受联合国大会以一百零四票对四十一票通过的决议,以及其他联合国已经通过的决议?我国政府在过去的时间里多次向印度提出过这个问题,但印度的答复显然是令人不满意而且不放心的。
胜利者是不需要谈判的,起码是不想这么快便收手停火,已经付出了血的代价,岂能没有斩获便草草收兵。
帕坦科特阻击战于十二月十三日打响,巴军步三师、步十二师和南洋联邦混编旅面对的是印军五个师的疯狂进攻。战况最激烈的这一天正是重兵围歼印军拉合尔集团的时候,缺乏了空军掩护的南巴联合部队依据阵地,顽强抗击,不管敌人的炮兵、坦克倾泻下多少炮弹,无论敌人进地了多少次猛烈冲击,始终屹立不倒。从城外打到城内,从野战转为巷战,两军寸土必争,反复争夺,无数士兵的生命就在这铁与火的交响乐中化为灰烬。
十二月十四日,印军拉合尔集团被全歼,空军补给任务完成,终于飞来助战了。印军的火炮阵地、坦克集结地遭到了猛烈轰炸,损失惨重,攻击的势头才减弱下来。而印军也得到了友军被歼的噩耗,匆忙调整布署,一部分兵力继续攻击帕坦科特,另一部分兵力绕过帕坦科特向东面的努尔布尔前进,准备打通二十号公路,夺路逃窜。
印军的行动为空中侦察飞机所侦悉,联合指挥部立刻派出空军轰炸以迟滞印军行动,并命令帕坦科特的部队分兵占领努尔布尔,彻底堵住印军南逃之路。由于机动性的优势,南洋联邦混编旅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这个任务。在空军的支援下,星夜急奔百余里,先敌占领努尔布尔,彻底切断了印军的退路。
十二月十五日,双方在帕坦科特和努尔布尔两个地区展开了最后的争夺,被逼上绝路的印军和誓死阻击的伊斯兰战士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人肉炸弹层出不穷,惨烈之状,令人不忍卒睹。
缺乏空中支援和掩护最终导致了印军突围企图的最后破灭,南巴联合空军在战场上空始终保持着二十架以上的飞机助战,战斗机、轰炸机尖啸着在印军头上肆无忌惮的俯冲,向着印军的炮兵阵地、指挥所、物资囤放地扔下一颗颗炸弹,压制并摧毁着印军的炮兵,炮兵阵地上堆积的炮弹也被引爆,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巨响,空中的有力支援给印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印军最后一次努力是在入夜时分,他们竟使用了集团冲锋,散兵线一道接着一道,象海浪一样冲向联军据守的阵地,并连续攻陷几处联军阵地。但随后又是空中力量扭转了不利的局势,疯狂的轰炸,掀起了血风肉雨,投完炸弹的飞机也并不马上离开,而是纷纷拉下机头俯冲而下,在照明弹的光亮下,机身下的机关枪象喷火的镰刀一样,在印军的步兵群中犁出一道道血肉横飞的鲜红道路。
十二月十六日凌晨三点,南洋联邦第四机步师和巴军第一装甲师星夜赶到战场,此时的印军已经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