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十分认真地看待这件事情吗?难道您觉得释放鲍尔斯真会对美国总统的竞选起到左右的作用吗?”
“我们是认真看待艾森豪威尔的讲话的。”赫鲁晓夫眨着圆眼睛,盯着黄历说道:“对总统先生的口才我十分钦佩,那么请给我一个释放鲍尔斯的理由吧兴许,这能让我改变主意。”
黄历笑了,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实,那就是人在政治上的虚伪性。尼克松努力制造强硬的形象,肯尼迪则装出温和的面孔,但实际上我们都可能看走了眼,他们的伪装不过是在给某些人看的,或者需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的。艾森豪威尔是比较软弱的,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松就必须弥补政府在公众形象中的缺陷。反而言之,肯尼迪看来是温和的,就必须在日后给人一个强硬的、成功而令人生畏的领导人形象。倘若他退却,他就将失去美国权力精英内部的支持,竞争者就会将他赶下台去。”
停顿了一下,黄历作了总结,“所以,将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那只有微小的可能。而为这种微小的可能,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那就是得罪现任的美国总统和副总统,或许还包括下一任的美国总统,而且也会失去很多本可以得到的利益。我个人认为,先抓住眼前的利益,再考虑将来,似乎更为明智。您能想象,当佐鲁道夫体面地、象英雄似的回到苏联,苏联人民将会如何欢欣鼓舞,将会如何称颂您灵活的外交策略?或许,新一轮的缓和将由此而掀起,‘和平缔造者’这项桂冠将当之无愧地戴在您的头上。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还需要您的宽宏大量和灵活睿智来决定。”
赫鲁晓夫若有所思地看着黄历,半晌才释然一笑,模棱两可地说道:“这件事情我还要考虑考虑,至于眼前的利益,要是足够诱惑的话——嗯嗯,其实我对总统先生一直在说的那个社会资本主义的理论更感兴趣。”
嗯嗯,没拒绝,听口风似有所意动。黄历脸上不露声色,微笑着解释道:“社会资本主义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我们也在摸索,其目的便是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的话,现在还不好确定。所以我国的政策需要不时进行调整,实行政策的时候也很谨慎,一般都要先试点再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纠正和改进。”
“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优越性?”赫鲁晓夫微皱着眉头问道。
“哪个制度的优点多,现在还不好定论。”黄历比较客观地说道:“说是资本主义制度,不过是因为我国的政治架构多采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在模式。其实,我一直认为,争论某种制度优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我认为各个国家都有根据历史渊源、经济现状,以及本民族情况采取不同国家制度的自由。”
“总统先生,我得承认,对和平共处政策的理解,你远远超过了美国人。”赫鲁晓夫很赞赏地说道:“我现在还记得,艾森豪威尔的财政顾问狄龙怎样无可奈何地问我,和平共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苏联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等美国人要抬头看我们的时候,相信他们对和平共处会理解得更透彻。”
“呵呵,赫鲁晓夫先生,这话说得有些不对,难道和平共处只能是弱者的要求?”黄历笑道:“这未免有些自己堕了自己的威风吧?”
“嗯,嗯,我说得不够严密。”赫鲁晓夫自失地一笑,解释道:“和平共处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不通过武力来解决争端和不干涉他国内政,但并不意味着冻结各国的现状。我们不能剥夺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要让世界上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他们愿意在什么样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生活。”
“如果是这样的话,各式各样的秘密代理人就会颠覆一个国家的政府。”黄历淡淡地说道:“赫鲁晓夫先生,这可能使冲突更多的发生。我认为应该使用‘维持现状’这个词语,意味着大家都不破坏国与国之间业已存在的边界,尤其不得以战争的方式来破坏这些边界。至于是否要加上强制维持一国的内部社会和政治制度,这将是美国与贵国在以后的磋商中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人要懂得和平共处的第一步应当是防止战争,尤其是美苏之间的战争。至于他们愿不愿意比这一基点走得再远一些,我可不抱乐观的情绪。”赫鲁晓夫带着丝冷笑,似乎美国人就在不远处。
“赫鲁晓夫先生,我提议下午的会谈暂时延后,明天继续开始。”黄历很客气地说道:“我要回去安排一下晚宴,以答谢您和您的同志们昨天的热情招待。”
赫鲁晓夫明白了黄历的意思,答谢是次要的,主要是想等待苏联对鲍尔斯的处理决定再开会谈,以便决定作出多大的让步。但这个理由非常正当,他欣然接受了黄历的邀请,并暗示黄历,明日的会谈时将会得到确切的消息。
“另外,我想冒昧地问一下,关于印度支那的局势,准确地说,是越南王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武装冲突,您是持什么样的态度?”黄历在告辞前,突然询问道:“对于越南民主共和国借助于老挝的所谓中立,不断向越南王国派遣人员进行侵略,规模越来越大,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鼓励?或者是经济上、军事上的援助。”
“不,没有这回事。”赫鲁晓夫断然说道:“两个越南问题的解决,是为德国问题的解决进行试验。正如同你刚才所说,维持现状意味着大家都不破坏国与国之间业已存在的边界,尤其不得以战争的方式来破坏这些边界。对此,我是赞同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行动并没有苏联在背后插手,但不排除另一个好战国家的撺掇和怂恿。”
在中苏交好的几年中,中苏对国际共运大体进行了分工,亚洲主要由中国来操作,其他地方主要是苏联控制。因而在六十年代前,对越援助基本上是由中国实行。苏联对这穷地方兴趣不大。
但中苏很可能在明年分裂,苏联是否会改变了原有的中苏两党把持国际共运的计划,一改过去在亚洲的不作为政策,积极参与亚洲事务,拉拢越南,使之成为对中国孤立、围攻的一枚棋子,黄历对此是很担心的。
第254章 访苏(三)
赫鲁晓夫对中国余怒未息,话里话外向黄历透露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背后是中国在支持,力争将印度支那不稳定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中国。
“作为亚共体的成员国,我们将负责任地帮助越南王国反抗侵略。”黄历说得很坚决,但脸上却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样子,“请您,转告越南民主共和国,不要再挑衅我们对战争的容忍度。我们无意于改变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也无意于帮助越南王国谋求不该得到的利益,但也希望他们能正视现实。越南王国已经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这是被联合国所承认的,任何想用武力改变这个事实都是失去理智的行为,将遭到强有力的反击。”
赫鲁晓夫模棱两可地说道:“我想,他们会得到这个信息的。是否能够见效,我不能做乐观的估计。但总统先生应该知道,我国一向是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至于真正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好战的国家,那就不太好说了。”
黄历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决定回去后尽快采取行动,给越南民主国一次沉重打击,即便不能彻底遏制,也要使其在一段时间里无力再挑衅,给越南王国赢得发展壮大的时间,并且为南洋联邦赢造一个平和安静的奥运会环境。
送走了黄历,赫鲁晓夫自己一个人坐在屋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对释放鲍尔斯的优劣进行着仔细的分析。
在国内,赫鲁晓夫是否很需要提高一下声望呢,回答是肯定的,他很需要用一次有力的外交来冲淡人们对前一段时间改革的非议。当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改革的措施过于草率,也是赫鲁晓夫主动盲动所造成的恶果。
首先在调整农业的过程中,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就不顾苏联的条件如何,强行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五三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三百五十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到六零年扩大为两千八百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这项规定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使得很多农民消极抗拒,怨言极大。
在五七年,赫鲁晓夫又突然提出,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这是一个颇欠考虑的口号。要达到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就要使苏联的肉类产量在三四年内增加近两倍。这对于缺乏饲料和大型畜牧设备的苏联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结果不出所料,五八的畜牧业发展情况便很不理想,产量只增加了5%,而不是赫鲁晓夫要求的60%~70%。但是,这并没有使赫鲁晓夫头脑清醒过来。他不断对地方施加压力,要求各州采取果断措施,提高肉类产量。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家乡的梁赞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以种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宣告“胜利完成”指标,并因此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但是,没过多久,骗局就被揭穿。拉季奥诺夫自杀身亡,也给赫鲁晓夫声誉上造成了很大打击。
同样,在工业上的改革也并不让赫鲁晓夫满意。起初,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但是,执行的结果,这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次改革只不过把部门管理体制改为经济行政区管理体制,即由“条条”管理体制改为“块块”管理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