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电视只是指出一种趋势,而这个趋势的真正意义要再过几年才会显露出来。这个宣传工具本身并不能为时代定步伐。它只是忠实地反映五十年代的生活方式,但也和这方式一样,它本身是没有刺激的、没有害处的、不会引起争论的。
随着国家福利政策的进一步推广深入,南洋联邦民众的消费信心也在逐步增长,而随着道路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个衡量标志。而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再过几年,战后的一代成长起来,消费指数将达到一个新高点。因为这些年轻人对于拮据岁月毫无体会,理财本能将不是保守和怯懦。
在南洋联邦,日趋富裕的迹象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繁荣的原因很多,但多数人民并没有去深入的思考,因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勤奋任事,改善生活。现在的南洋联邦生产着几乎全亚洲商品的一半,国民生产总值在四五年到四七年翻了一番,而在其后的三年间,又翻了一番。在海外的投资从一亿美元增加到四十亿美元,单是煤钢联合公司一家的预算就达到了一个小国家预算的规模。
而军火的出口,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很显然,由于地域和试验环境的不同,南洋联邦生产的武器装备更加适合热带国家军队的使用。甚至一些武器已经远销欧美,比如仿XM107生产的重型狙击步枪,就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所青睐而大量采购。而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带有雷达引导的高炮,带有自动火控系统的与西德合作生产的豹式坦克,机动性、续航力又有新突破的直升机,也成为了畅销商品。
当然,这只是在表面上的常规武器。例如各种导弹、新型喷气战斗机等秘密项目,却是南洋联邦的镇山之宝,始终蒙着面纱,不为人们所知。
进入一九五二年,南洋联邦又迎来了一次扩张。信奉基督教的安汶人在摩鹿加(马鲁古群岛)发动一次反抗荷兰人的短暂叛变,这使荷兰人下定决心,结束在这里的殖民统治。因为从18世纪末叶,随着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香料贸易的大幅衰落,摩鹿加经济已经变成死水一潭。而荷兰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跨越重洋,在海外长期驻军的经济负担,更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帮助占领地实施经济复兴,改变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怀柔政策。
或许印度支那正在进行的消耗战争也让荷兰人心有余悸,要继续维持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经济利益,而又不致陷入战争的泥潭,最实际的办法便是寻求南洋联邦的帮助。
对于荷兰人要主动把摩鹿加让给南洋联邦,在南洋联邦内部却产生了争议。一个经济落后的群岛,不亚于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该地是东(巴布亚人)、西(马来人)两个人种的过渡带,加之和荷兰人、葡萄牙人、爪哇人通婚,人口种族成分复杂,很容易产生不安定因素。
其实这种争议的背后,是联邦各州的保守力量在作怪,他们担心贫困地区的加入会削减中央财政对他们的拨款,会延缓全民福利政策的实施,会拖累他们的地方建设。换句话说,由于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股排外情绪已经在民众中悄然升起。放宽移民限制的动议,修修改改,才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已经从侧面显示了这种倾向。
开疆拓土的渴望,内部反对的声音,切实控制该地区所要付出的代价,令黄历也感到为难。虽然他可以凭借威望,凭借民族自由党的支持,而强行通过动议。但他除了建国初期稳定之后,便一直避免这样做,即便是民族自由党的议员,在上议会发表意见也是相当自由的。而且摩鹿加的经济确实很糟糕,种族也相当复杂,不是那么好搞。
经过再三思考,黄历决定在摩鹿加的问题上采取一种灵活的措施:首先派出一个旅的兵力,威慑性地进驻该地区,以弥补荷兰人留下的空白;然后召集当地各族头面人物进行磋商,组成一个联合政府的框架,并就摩鹿加以邦的身份加入南洋联邦的具体条件进行研究。
在南洋联邦内,黄历则与上议会的议员们展开沟通,保证对各州的计划拨款维持不变,并通过了一个法案,对于新加入的州,在其经济完全自立之前,不纳入联邦的全民福利体系。
终于摆平的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问题后,黄历露出了冷厉的一面,两个师的部队和粮食、物资援助同时进入了摩鹿加,宣布实行紧急状态,对摩鹿加的反对派进行了干净彻底的清除和打击。其中沿海的马来人因为主张加入印尼共和国而遭到了整体驱逐,被分散迁移到几个小岛上进行监视性居住。
随后,一系列的举措在摩鹿加开始实施。组建各族联合警察部队以维持治安;加强联合政府的控制力,以稳定民心;动员南洋联邦的相关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复兴摩鹿加的渔业和手工业等传统经济项目;调来一批农业大型机械和化肥,以及一批农业专家,尽快恢复摩鹿加的稻米、西米、椰子、香料等物的出产……
雷霆雨露,迅速而有效,在短短六个月内,摩鹿加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其中的原因很多,但经过常年的骚乱和贫困,人心思定却是最主要的因素。
第172章 走向灾难的印尼共和国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力,也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南洋联邦将摩鹿加群岛并入版图,对那里的大多数民众来说,是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的。安定、富裕的南洋联邦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渴望,不光是摩鹿加,亚洲其他国家也用羡慕和嫉妒的目光盯着这个发展势头迅猛的国家。
摩鹿加群岛看起来很大,但却是由无数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为74,50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控制起来也相当的容易。但对黄历来说,这里并不是太理想的领土。他的眼睛始终盯着伊里安查亚这个地方,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一百二十多万,而且资源也很丰富,那里才是他要切实加以控制的地方。
荷兰人的退潮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南洋联邦的实力已经不是荷兰人所能抗衡的,但黄历却不着急不着慌地做着准备工作,直等瓜熟蒂落,便毫不费力地将果实采摘到手。
而东印度群岛的另一个新兴国家——印尼共和国,却被南洋联邦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发展,都同南洋联邦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印尼共和国的发展滞后,显然要归咎于印尼人称之为“国父”的苏加诺。正如黄历所一针见血的评价:“苏加诺或许是一位富于魅力的领导人,但印尼共和国的独立一旦得到巩固,他又会变成一种灾祸。与很多革命领导人相似,他们只会摧毁,而不会建设。而且,苏加诺又是一位允许革命发展成为宗教的革命领袖,这种革命并不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手段。相反,它本身就是目标。”
苏加诺有一个纲领——从殖民统治下取得自由。他围绕这个纲领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除此之外,他的统治对印度尼西亚人民来说就只是意味着一场灾难了。但是,他依然把他们掌握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曼达加”的口号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二是由于他本人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吸引力和演说家的气质,三是由于他喜欢吹嘘的做法对那些崇拜英雄的人来说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
印尼共和国所在的爪哇尽管土地肥沃,但印尼人却非常穷困。苏加诺不是用物质上的繁荣,而是用他称之为“象征性的空想的富裕”来支撑他的人民。他那从未付诸实现的五千一百页的经济计划共分为八大卷,十七章,一千九百四十五条。但它不过是为了纪念印尼共和国八月革命而制订的。此外,他还任意地、愚蠢地挥霍国家钱财。结果,印尼共和国的通货膨胀率在战后的世界中居于首位。
苏加诺住在占地几百英亩的、葱翠的花园中的宫殿里,宫殿是纯白色的,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果人们直视它,准会刺伤眼睛。在这座满是印度尼西亚艺术的无价之宝和漂亮的印度尼西亚女人的宫殿里,苏加诺会流露出一种自我陶醉的优越感。而且他经常在宫殿里宴请外国客人,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周围是一千多支火炬,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开满了白色的荷花,晚宴用的餐具甚至全部是金质的。
苏加诺经常对外国客人象谈论挤满了他在雅加达的宫殿的美女一样,肉麻地谈论着革命。他把革命视为一个国家宣泄感情的痉挛,认为它尽管可能造成损害,但本身完全是好事;他还认为革命应该永无止境地反复进行下去。
因为苏加诺遭到过荷兰人的监禁和放逐,而且被南洋联邦击败过,他计划中的大印度尼西亚梦想被南洋联邦所粉碎。这一切都使他十分忿懑,怨气难平。甚至在印尼共和国建立并站稳脚跟之后,他便试图通过在荷属新几内亚制造混乱的办法,继续推行他自己的、反对前殖民主子的革命。而且他还不听其他印尼官员的劝说,一直对印尼人反复强调,要把南洋联邦视为敌人。
就在他对伊利安问题大叫大嚷、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印尼共产党人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国内的贫穷和动乱、印尼与大陆中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苏加诺愿意接纳共产党人进入其政府的态度,都使共产党人大受鼓舞。
虽然苏加诺声称,他本人是反共的,并且自我吹嘘过他对共产党人并不担心,他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对付他们。但美国人还是放弃了对印尼共和国的援助,并将遏制印尼共和国红色力量的希望寄托在南洋联邦的身上。
印尼共和国在苏加诺的领导下开始向左转,对苏联正式提出了援助要求。然而令苏联人迷惑不解的是,苏加诺首先并不是要求提供粮食或者提供武器,而是要苏联提供款项,在印尼建造一个大运动场。
没错,一个大运动场,一个可以举行大规模集会的场所,对苏加诺来说,群众的激情就是他赖以生存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