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兵-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武器睡觉,不知责任在谁。

其三,落后的训练,低劣的素质,清军仅可残民,无力御辱。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看庚子年间,清军与义和团斗,多能胜之。以聂士成部弹压拳民为例,基本上每战必胜,如黄村之战,落垡之役,皆兵到乱平。但面对洋人,始则相抗,终则不支。这还是清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董福祥甘军,众逾万人,攻东交民巷使馆。使馆守军仅四百人,攻之月余,不下,董部死者千人(一说二千人)。清军之不堪,可见一斑。

下面,有一个对比性事例,颇有意味。插说数语,留待三思。即在八国联军入侵行列里,有一支“中国军团”,又称“华勇营”,隶属英军。为英国殖民者1899年组合于山东威海。“华勇营”共四百人,占三千英军的百分之十三。庚子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这支华人勇营由威海乘船赴天津前线,加入“英军第一军团”。六月初一(6月27日),该营参加了进攻北洋军火库之战,六月十三日(7月9日),参加了进攻海关署军火库之战,六月十七、十八日(7月13日、14日)参加了总攻天津城之战。这支全由中国人组成,攻击中国城,攻杀中国人的部队“战功赫赫”。1902年,其中十二人被挑选出来,远赴英国参加了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庚子之战,“华勇营”阵亡二十三人,英国威海殖民当局在庚子战后,特在威海竖了一座中英双语纪念碑,表彰“华勇营”的功勋。 “华勇营”存在八年,1906年解散。

有人骂他们是伪军、汉奸。

骂人并不能改变历史。对比百年前“华勇营”的善战与“清军”的不善战,后来人似乎应该想到国体、政体、军制、军法对人的重新塑造。

当中国人空喊“以夷制夷”的时候,西方人早已悄悄地“以华制华”了。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也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发明。由此反证的是:中国人,并不固持家国观念,殖民化,总是从精神奴役起步。

[注释]

① 宋玉卿《戊壬录》,罗惇曧《拳变余闻》互见。

② 宋玉卿《戊壬录·立储始末》。

③罗惇曧《庚子国变记》。

④《清史稿·毓贤传》。

⑤ 《清史稿·德宗纪》。

⑥许指严《十叶野闻·毓屠户》。

《袁世凯奏议》上册。

第七篇:忍把血肉筑长城

忍把血肉筑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为《义勇军进行曲》。那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山河沦陷,壮士奋起,自保家园,故有“义勇军”之称。“义勇军”志在抗倭,因而又名“抗日义勇军”。

考“义勇军”之名,始见于北宋仁宗朝。《宋史·兵志四、五》“乡兵”目下,有详尽记述。原以为是民间自发结队,但看“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以及被选入军还要“涅手背”为记的官方规定,始知“义勇军”亦非纯粹之“民兵”。

“抗日义勇军”起,田汉为之诗,聂耳为之曲,《义勇军进行曲》遂响彻中华大地。

战争结束,和平实现,大抵是出之居安思危的警诫,这支歌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每每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瞬间仍能怒发冲冠,壮怀激烈。

秦长城,多用土石。

明长城,多用砖石。

民国长城,则用血肉。

这是一种既惊心动魄又无可奈何的伟大。

和平无权嘲笑战争。苟活者无权嘲笑牺牲者。

逃避牺牲,这是弱国、弱民的无奈。

甘愿牺牲,这是强民、强国的选择。

虽然我极不情愿看到中国的老百姓再用自己的血肉、去垒筑那道卫国的长城,但我不敢虚无,不敢遗忘,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关头,的确是抗日志士用他们的斗争与牺牲,最后挽救了这个国家。

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据说,日本的的学校教育中曾有一个蚕吃桑叶的“花絮”。教师指着长长的日本地图,说这是一条蚕;又指着大大的中国地图,说这是一片桑叶。蚕吃桑叶,才能长大;而桑叶,就是供蚕一口一口蚕食的。

日本的孩子,能是这样被暗示着、提醒着认知世界的吗?

中国的孩子,也从历史与地理教科书中,获得了关于日本的启蒙知识:遣唐使学习了中国,倭寇武士骚扰了中国,日本“皇军”侵略了中国……

教育是有功利的,正如宣传之有偏见。

经过教育与宣传的轮番轰炸,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不带偏见地看待邻国。当然这是就今天的民意状态而言的。如果倒退一百年、九十年、八十年,则情形又当别论。

本节小标题,并不含调侃的幽默。袒腹而卧,敞牖而寐,竟不知东邻为贼,这是上世纪之初中国人的厚道与愚蠢。

甲午战争,日本人尝到了侵略中国的甜头。庚子之乱,日本人与另七国人结伙,享受了趁火打劫的乐趣。“二十一条”签约,日本人酝酿着独吞中国的美梦。《田中奏折》出笼,日本人勾画起先征服中国、再征服世界的法西斯蓝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则是日本人所有前期密谋的侵略启动。

中国人的“抗日战争”打响了。从日本人那一方面看,他们的侵略机器,早已发动上路。因而,同一段历史,中日两国,各有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的说法,是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概念。但我以为“八年抗战”的表述,从一开始就是非科学、非历史的。因为,自从日本人开始图谋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尽管很少)即针锋相对,予以还击;待日本人武力相加时,中国的将士又奋起抵抗之。日人“侵华”,华人“抗日”,相反相成,相克相生,何止“八年”?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日本军国主义者、日本法西斯分子,就是一伙“贼”,他们“惦记”中国,处心积虑,由来已久。当时的中国人或因为种种局限不识世情,今天的中国人对历史已成之局、对现实未成之势,就不应该再闭目塞听了。

回首前尘,洞若观火,贼人伎俩,昭然若揭,就让本文从《田中奏折》扯开话头吧。

关于《田中奏折》的真伪,自从该奏折披露于世,中日间便存在分歧。中方说有,日方说无。《不列颠百科全书》2005年版的阐释结论是:“‘田中奏折’一份据说是田中给天皇建议侵略中国的奏折,现在看来是伪造的。”

这结论并不权威。立此存照,意在提醒世人,历史真相往往被掩盖着,仅从地表的标识很难断定进出的门径或埋伏的机关。但这又不能阻挡中国人用中国视点扫描世界潮流——飓风起于西印度群岛,离中国四、五千公里,但中国人却不能不加关注,因为它有可能登陆中国。

1929年12月,南京的《时事月报》以《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折》为题,披露了日本方面的一份绝密文件《田中首相致宫内大臣一木喜德请代奏对满、蒙积极政策函》。因为以首相田中义一名义上奏日本天皇,故又被人习称为《田中奏折》。

上折者给这份文件起的名字为《对满蒙之积极政策》。满蒙均为中国领土,日本人何以“积极”?何来“政策”?

让我们看看《田中奏折》所体现的日本人的理念:

——所谓满、蒙者,乃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外蒙古是也。广袤74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较我日本帝国国土(朝鲜及台湾除外)大逾三倍,其人口只有我国三分之一。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当世无其匹敌。我国因欲开拓其资源,以培养帝国恒久之荣华,特设南满铁道会社,借日、支共存共荣之美名,而投资于其地之铁道、海运、矿山、森林、钢铁、农业、畜牧等业,达4·4亿余元。此诚我国企业中最雄大之组织也。且名虽为半官半民,其实权无不操诸政府。若夫付满铁公司以外交、警察及一般之政权,使其发挥帝国主义,形成特殊会社,无异朝鲜统监之第二。即可知我对满、蒙之权利及特益巨且大矣。故历代内阁之施政于满、蒙者,无不依明治大帝之遗训,扩展其规模,完成新大陆政策,以保皇祚无穷。国家昌盛。无如欧战以后,外交内治多有变化,东三省当局亦日就觉醒,起而步我后尘,谋建设其产业之隆盛,有得寸进尺之势。进展之迅速,实令人惊异。因而我国势力之侵入,剧受莫大影响,惹出数多不利,以致历代内阁对满、蒙之交涉皆不能成功。益以华盛顿会议成立九国条约,我之满、蒙特权及利益,概被限制,不可自由行动;我国之存立,随亦感受动摇。此种难关,如不极力打开,则我国之存立即不能坚固,国力无自由发展矣。矧满、蒙之利源,悉集于北满地方,我国如无自由进出机会,则满、蒙富源,无由取为我有,自无待论……

——且东三省为东亚政治不完全之地,我日人为欲自保而保他人,必须以铁与血,方能拔除东亚之难局。然欲以铁血主义而保东三省,则第三国之亚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煽动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更进而言之,以臣义一在上海船埠受支那人爆炸之时,转伤美人性命,而支那便安然无事,则东亚之将来如非以如此作去,我国运必无发展之希望。向之日、俄战争,实际即日、支之战。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与日、俄战争之意,大同小异。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满、蒙非支那领土,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我矢野博士尽力研究支那历史,无不以满、蒙非支那领土,此事已由帝国大学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