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兵-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牛矶伞T诳诿拍冢ぶ么蟠逅遥员傅薪⒋彻ナ痹俪链驴凇D咀猓殖练潘琢牛颗虐嗣丁=诹讲嗵餐氛蟮厝绮颊罅搿⒖字帕搿⑶迦搿⑸承妨搿Ⅱ雷恿氲却Γ稚柚贸で娇牛磐飧髀竦乩住U庖幌盗械恼奖妇俅耄庠谟杏诠胖猓庠獗俪窍抡舛颉

其二,加强镇海口外炮台的兵防战备。镇海甬江口外,北为招宝山,南为金鸡山,皆建有永久炮台。战前,刘秉璋命浙江提督欧阳见利率三千五百人驻守金鸡山,并指挥此山的“天然”、“自然”炮台,命记名提督杨岐珍率二千五百人驻守招宝山;命守备吴杰专职指挥招宝山威远炮台、金鸡山靖远炮台及小港口的镇远炮台,又命游击钱宝兴率三千五百人驻守梅墟,作为后应。因为中法双方已经公开宣战,所以炮台守军只要发现是法舰,即可开炮轰击,这便保证了战场的战术主动权时刻在我。

其三,主动拆除镇海口外七里屿虎蹲山等处的灯塔、标杆、浮筒,以迷敌舰之路。又以高价聘用洋人领港员,敛船入口,防止他们为法国军舰领港。甚至与长驻上海的外国领港员洽谈,许以重金,促其拒绝为法舰引水。

上述三项措施,都是吸取了马江之败的教训想出的,虽然有些笨,有些劳民伤财,却真的起到了御敌作用。

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十五日(3月1日),孤拔率四舰逼临镇海。法舰炮轰招宝山,守将周茂训当即开炮还击,至使敌舰受伤而还。正月十七日(3月3日),法舰再犯招宝山,守备吴杰亲自开炮,弹中敌舰之尾。次日夜,法军趁风雨乘小船偷袭南岸炮台,副将贵金组命营勇屏息以待,及近突发,击沉二船,毙敌多人,敌退。正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3月13、14日),法舰遥对诸炮台开炮,炮台还击,敌不得进。

当时,法舰炮火远胜中国炮台,之所以没有对炮台守军造成在的伤害,刘秉璋的另一项部署起了作用。原来,中方炮台多用砖石砌筑,敌方的开花炮打来,弹片与石块横飞,伤害防不胜防。战前,巡臣命各炮台于砖石之外,加覆厚厚的“三合土”挡墙,敌方弹重虽二三百磅,插入“三合土”后,爆炸威力大减,故守兵伤亡极小。

小说家们,则哄传孤拔即受伤于镇海之役,不久死去。·輧·輯·訛 这或许仅是时间的巧合,孤拔镇海战后三个月死于疾病;或许是吴杰的一炮,或王立堂的奇袭,伤病交加,才断送了那位法国将军的卿卿性命。毫无疑问的是:法国将军孤拔确确死于他侵华的战斗岗位。

三看中越边界之役。

中国近代史典籍,述中越边界抗法胜利事最详。故本节文字并不准备详上加详地复述历史光荣。我们的关注焦点,仍然是“战术”总结。

在冯子材被委以佐广西边外军事一职前,中越边界上的战争形势是法胜中败,或法强中弱。这与广西巡抚潘鼎新的消极退避有关。法军连战皆胜,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初九(2月23日),法军占领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这是他们的胜利顶点。

当冯子材、苏元春、王孝祺、王德榜诸军云集镇南关附近准备反攻时,法国人犯了一个战术错误,即弃险不据,匆匆退到镇南关南三十里的文渊城,重新设防据守。胜利而退兵,其实是“示人以弱”,在法国人心里,或许有一种因后续部队未至而不敢碰硬的恐惧。

冯子材率军重占镇南关后,复推进十里,在关前隘口小南关连接东西两岭筑一高墙,墙前掘深壕,两岭筑炮台,作凭险坚守之状。这是十分正确的战术选择。镇南关已经失守一次,且法军撤退前又加破坏,故雄关不雄,短时间已不能恢复金城汤池之险。如今,在关前险隘筑墙掘堑,以镇南关为依托,便有了后方纵深,既易于守,又易于退。

冯子材的战斗部署是:他率自己招募的“萃军”十营(一说十八营)驻守长墙及东、西两岭炮台,与“萃军”并肩守卫、成掎角之势的是右江镇总兵王孝祺率领的三千“勤军”;署广西提督苏元春率“毅军”屯隘口侧后幕府,以作呼应;命权广西提督王德榜率“定边军”屯镇南关东三十里之油隘,乘间出击,袭抄法军后路。这样的部署,可谓攻守兼备。

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初五(3月21日),冯子材先发制人,突袭文渊城法军,小胜后,迅即退回长墙一线以逸待劳,诱敌上钩。

二月初七(3月23日),法军从文渊出发,兵分三路,向隘口长墙及东、西二岭炮台发起强攻。从人数上看,中国四路守军约是法军的两倍;从武器装备上看,法炮法枪火力威猛,又远非中国军队可比。战斗打响,法军仗火力支援,抢占先机,竟然一举攻下东岭三座炮台,大有居高临下,以石击卵的架势。中国守军形势严峻。激战两天两夜,中国守军失而复得,于二月初九(3月25日)全线出击,将法军彻底击溃。此役中国军队歼灭法军千人以上。冯子材乘胜追击,战斗八日夜,追奔二百里,连续光复文渊、谅山、谷松、威坡、长庆、船头等地,又攻郎甲、袭北守,大有一举下北圻、复东京之势。就在一派大好形势下,二月二十二日(4月7日),清政府下令停战。

分析镇南关大捷的战术要素,有如下三点可供后人借鉴。

一为将士一心,斗志顽强。冯子材以七十高龄,“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輧·輰·訛可以视为卫国典型。整个战役,将军无却阵者,兵士无逃逸者,上下同欲,何战不胜?

二为互相支援,诸军协力。王孝祺反攻东岭,以少击众;苏元春及时驰援,扭转战局,这都是制胜因素。

三为断敌后路,击其援兵。王德榜军从油隘出发,夹击犯我长墙之法军,又回击法国援军,这是胜利的保障因素。

一万多人的法国军团全线溃败。“迫追兵,又不得正路,穷急哀呼相闻”;“被杀急,则投枪降,去帽为叩首状,以手捍颈”。

后世史家,从“战略”上分析,谓法军在越南北圻不久又集以重兵,中国军队若乘胜追击,在拉长战线后,恐难再胜。这无疑是有“战略”目光的。但镇南关、谅山的“战术”胜利,毕竟也会让法国入侵者三思而后动,改变他们原初的“战略”。

这一节文字,回顾了三个战场的战术展开,以史为证,表明只要将帅不懦、不傻,中国的士兵皆堪一战。

镇南关胜而求和,已被国人诟病百年。这是不易辨析的功过。就当时国力、军力而言,中国虽大,仍与法国不在同一水准线上。明乎此,做强人民,做强军队,做强国家,才是先于胜利的经国大业。

[注释]

① 《清朝野史大观》卷八。

② 《清史稿·张佩纶传》。

③ 《凌霄一士随笔》原十二卷十期。

④ 《中法战争》丛刊,第五册P416。

⑤ 张佩纶《致安圃侄》,《涧于集·书牍》卷三P55。

⑥ 罗惇曧《中法兵事本末》,《清末实录》P25…P27。

⑦ 《会办闽防张学士来电》,《李鸿章全集》第九册P5116。

⑧ 《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P26。

⑨ 吴杰章等《中国近代海军史》P122…P123。

⑩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P181。

第五篇:戳穿“纸糊的老虎”

戳穿“纸糊的老虎”

“纸老虎”一词,在二十世纪下半期流行颇广,大抵是源于毛泽东对斯特朗的谈话。在那次谈话里,毛称他的敌人“美帝国主义”为“纸老虎”。或许有一种“钦定”的意味,中国人在不开放的自闭中,真的相信了敌人都是虚弱的。

将自己个人、或自己的国家比做“纸老虎”,则是李鸿章的自我调侃。晚岁,总结一生历事心得,李氏曰: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纸片糊襟,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会。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败露不可收拾。①

凭着这坦率的自白,李鸿章便当得起“政治家”的赞誉。“纸糊的老虎”,可以指那位身兼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也可以指那个声言变革却仍沉迷祖宗旧制的大清帝国。品一品李氏的夫子自道,读者是否会引发一丝对家事、国事的反思呢?

本章还是旧事重提,说的是甲午战争。

一百一十多年的冷却,忧国的热忱早已凝固为冰。我辈超然,谁还为,故国伤怀?笔墨淡淡,不过是想描画一番“纸老虎”的真相而已。

一、“步枪”挑战“巡洋舰”的悲剧成因

2001年5月31日,中国当代传媒竞相报道了一则颇有爱国含金量的国际消息:《高升号遗物在韩出水,甲午海战中拒降英魂终见天日》。②

有些消息无法证实。如说沉船载有8800万美元(约合1100亿韩元)的财宝等。

但基本的讯息是确切的:高升号沉船位于朝鲜西海岸距仁川市蔚岛南面2公里处20米深的海底。2001的5月初韩方开始打捞作业,当月底即寻到沉船遗物:六枚银币、七双金银筷子,还有七具中国军人的遗骨……

韩国人,无意中帮助中国人打捞起一段遗忘的历史。

沉睡百年,沉默百年。

因为无名,高升号上这八百多名中国军人为国捐躯的故事基本上不被中国百姓知情。

如今,经过百年销熔,竟然还有百分之一的烈士遗骨不甘毁弃。我猜想,是否那精诚之气,郁结难散,才护持着这七具白骨,重见天日,向故国后人显现一些超越生命的启迪呢?

信奉唯物主义的读者,或许要嗤笑在下为有神论者,其实,在下倒是希望有“神”,只是这“神”无须供奉在“神社”里作仪式性“参拜”而已;它应供在中国人心里,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