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怀默然点头,躬身行礼算是应承下来了。他这个性子,实在当不来官儿。而且当日失却对复辽军掌握,汤怀嘴上不说,心中深以为耻。巴不得有什么效力处为萧言弥补这个罪过。他不是爱说话的人,就以行动表示。一个从七品的武臣官衔,领一营兵马的差遣实职,说不要就不要了。萧言一句话吩咐,就变成了萧言的家将和庄头。
岳飞在旁边,拍拍汤怀肩膀。对自己这个沉默寡言的兄弟以示鼓励。汤怀兄弟在汴梁官场,也许真不如在这里为萧言打理基业呢。他们都是萧言赏拔之人,受恩深重,将来还要追随萧言做大事业的,一个七品武官,算得了什么!
那边左聊寄听着萧言在那里安排,这种人事调配,以他聪明,绝不会多说什么。只会表现出配合热情,当下笑道:“既然大人在此间时日紧迫,不如马上就开始,经营起这么一处基业,近乎白手起家的事业,要安排的事情,真是少不到哪里去…………大人,学生这就开列单子如何?”
萧言摆摆手,左聊寄顿时就去翻出纸张笔墨,一行人在那里开始扳着指头计算。一户百亩可以养瞻家口,还能纳粮不少。东川洼开垦土地就先以十万亩为限,就需要一千户家庭。每家壮男壮女五人,再加上老弱,至少要移五六千人口过来。这等田庄,已经是罕见规模,要不是东川洼这个地势特别,更沾了宋辽边境近年来纷乱,少有人来这里兼并的光,萧言怎么也不能碰上这种好事,一下子就拿下这么大一块基业出来!
庄客七八千人,第一年粮食少说就要万石。这个时候只有打军粮的主意了。先从檀州接济一部分。农具之类,萧言手里有的是历次战事缴获的兵刃,开炉化铁打造就是。至于耕牛难觅,好在马多,用老马和不能临阵的伤马代替就是了。这马料消耗,又是一大笔。还要建屋舍,修道路。林林种种,有的没的,越说越多。有的是萧言现在家底里没有的,只有花钱。左聊寄在这里开荒安居近两年,自然熟悉这一切。方腾曾在燕京和檀州安民,也不陌生,就是计划留置在这里的汤怀,也是泥腿子出身,乡民度日需要什么,更是了解,偶尔冒出一句,也有拾遗补阙的效果。
几个人在这里越计议越是热烈,仿佛就能看到年余之后这里丰足景象。萧言连自己的度假别墅是什么模样都盘算好了,甚至还计划订做一批女仆装出来。陡然间闻道一阵焦味,左聊寄啊哟一声跳起来,拍手笑道:“学生此前矫情,就以麦饭相待大人。实在是不愿大人在学生草庐做一个恶客,现在这麦饭都焦了也!东川洼再穷,鸡鸭菜蔬还是有些的,且去别处再招待大人罢!”
闻不到这带着糊味的饭香,萧言还没觉得自己饿了。这种从一张白纸上描绘自己事业未来的感觉从来都是最好的。这个时候萧言心情也好得很,拍拍肚皮:“饿了,就在这里吃饭就是!今日我们在这里吃麦饭,明年我再回来,却不知道是怎么一番景象!而且这东川洼只是别业,将来如何,还要看我在汴梁到底是怎么一番气象!要吃香的喝辣的,崭露头角,还是在那汴梁!老子都有些等不及了!”
第二卷 汴梁误 第070章 第一次角力(上)
大宋宣和五年五月初一,一道诏书从天阙发出,周知中外,罢王黼特进,少宰位,出知商州。罢童贯知枢密院事,河北三路安抚制置使位,出为楚州观察使。商州楚州,都不是偏远军州,也还算是繁华所在。官家虽然不声不响的将伐燕战事有关这两人的首尾了结,可是还算是照应他们。
这份诏书副署的,正是老公相蔡京之名。蔡京此次复相,也没什么太大动静,风不动水不起的就悄然以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之位,执掌政事堂。与此同时,小蔡相公,蔡京的那位和老爷子有些生分的公子,也罢少宰,河北三路安抚制置副使位,只领翰林学士这清贵名目,手中再无半点实在差遣。
如许安排,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纸诏书,就将老公相复相,王黼童贯去位的一天大事全部安排了。也将王黼童贯之辈,在几年间搜刮六千万贯伐燕军费,引得天下骚然,伐燕战事中死伤军将士卒五六万,西军四军生生打残废了一军,另外三军也和朝廷大为离心,各自暗图自保,大宋上下被这场持续几年的战事拖得筋疲力尽,府库空虚的罪过,也就算遮掩得干干净净了。
汴梁都门中人,谁也没有关心这场战事到底会给大宋带来什么深远影响。反都在注意着此等朝堂变故会给各自团体带来什么势力消长,各人升官图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哪些热灶要赶紧烧,哪些冷灶却也不能放过上头。
蔡京复相,那是大家早就料到的事情。现在政事堂当中两位参知政事,一位是尚书右丞李邦彦,一位是尚书左丞赵野。李邦彦是出名的浪子宰相,虽然和王黼不和,但是当年也是攻倒老公相的主力人手,此次老公相复相,虽然还没来得及对付他,想必这位浪子宰相也是不安于位,迟早要求去了。
至于那位尚书左丞赵野,是规规矩矩的官僚出身。一路顺风顺水的做过来,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是伴食画诺的人物,谁也不得罪,党争也搀合得少。凭着资历也熬进了政事堂。这等无用官僚,反而是位置最稳的,政事堂中少不得此辈点缀。
蔡京复相,政事堂为之一空,就有一两个位置空闲出来。这个时候不争,什么时候去争?
至于王黼童贯,却也不能落井下石的去踩两脚,那位隐相大人,在朝中宫中地位都稳得很,一时连蔡京都无法动摇。此次王黼童贯的处置不疼不痒,想必也是隐相出手回护。蔡京毕竟年老,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这个时候烧烧两人的冷灶,未必不是着眼将来的事情。
童贯的知枢密院使位置空出来,现在呼声最高的就是知枢密院副使吴敏坐升。这清流一党,此次北伐战事寸功未曾有,劳绩也未曾有。据说耿南仲和宇文虚中两人在燕京还闹了一个灰头土脸,差点不可收拾。可还是一个稳稳的西府位置到手,这叫人如何说去…………
林林种种,汴梁都门当中全是这种暗流涌动。反而将燕云初复地方如何更复,备边人马如何筹措安顿,西军团体如何安置,还有神武常胜军入三衙充实中央禁军这等关系大宋将来安危的绝大变故置之度外,认为不过是些等闲细务。还有些有心人,顿时就上书恭贺官家北伐告成,成太祖太宗未有之功业,正当加尊号禅泰山,装点极盛气象。这个时候正是升官图要紧的时候,马屁拍上,在官家心里留个好印象再说。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现在各派消长,水实在太深。一时不好下注,歌功颂德总不会错。花团锦簇的贺表顿时流水价的朝天阙送去,倒是粉饰出一片太平景象。仿佛此刻官家已经远迈三代,为亘古未有之一帝。而大宋也何偃海清,丰亨豫大,垂之万代而不替。
对于汴梁都门百姓而言,都门哪怕贩夫走卒,都有一分自傲在。除了这天子脚下,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事。此前燕云危急,战事变化剧烈,如唱本一般好看。大家自然就议论纷纷,兴致勃勃。现在燕云打平了,这新鲜感自然就少了许多。现在正是由春快要入夏的时候,万物生长正是繁盛时候,城外柳媚花红,汴河上舟楫纵横,城内喧嚣热闹,正是游宴的最好时节。有百般耍乐可以为之。加上百年敌国辽国覆灭,燕云十六州已经克复,西贼也是再没有当年凶悍,大宋正是边疆无患,四海升平的时节。这个时候再不高乐,还等到什么时候?除了手中交钞不断贬值,渐渐米珠薪桂之外,再没有什么可以忧心的所在。
汴梁天阙朝堂,里巷瓦舍,都是一番太平气象。在千里之外,几个月前还打得如火如荼,大宋边军将士,燕地百姓打得尸山血海的景象,仿佛就从未发生过一般。
在这样一派景象当中,却还有潜流在暗自涌动。真正能左右这样一个帝国未来动向的人物,已经开始了暗自角力——或者说,这朝堂争斗,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
大宋现在的权力中枢政事堂,从皇城宣德门入转向西行,在皇城西角有一片建筑,就是尚书省明堂所在。
宋朝虽承唐制,设三省六部。可是这三省六部长官多为虚衔,不得旨意不能理本部事。更不用说三省长官多设衔而不委官了。中枢权力机构实际为中书门下,最高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为了分散相权,又加设参知政事位 作为实际上的副宰相。
王安石变法,这中书门下机构被撤销,复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加四名副宰相,分别为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王安石去后,三省合一,官名却不曾变化。
到了蔡京登相位,大权独揽的时候。虽然他打着新党旗号,却未曾改变三省合一的制度。原因无他,权力更大一些耳。蔡京最薰灼的时候以太师名义总领三省事,为少人掣肘,只设两名副丞相,尚书左丞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改名为太宰,少宰。所有人当仰其鼻息,其相权之大,除北宋开国赵普外第一人。王黼当年就是为蔡京所提拔,以少宰位进政事堂为辅翼的。
蔡京上次罢相之后,王黼领政事堂。他却没有蔡京的底气,只是以少宰名义领政事堂。而政事堂副宰相,却又尽复旧名,也增加到四人之多。太宰少宰名义却仍然没有废除。新旧错杂,很是花团锦簇。
宋朝官制,向来就是这样纷繁复杂,自相矛盾。仅仅中枢机构就弄出这么多花样来。不过这政事堂办公地点,却始终未变,都在皇城从宣德门入的西南角落处。沿着政事堂朝北直走,过左银台门,左嘉肃门,会通门,就到了大宋官家居所禁中。官家居所和政事堂就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两相对,可见政事堂在大宋政治体系当中的地位。
此时此刻,政事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