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其余人等一想,耶律良此话似乎也有道理。

江逐流微笑着摇头,脸上有种悲天悯人的神色,耶律良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是思想意识,假如江逐流不是来自现代社会,而是和耶律良同一时代人,说不定他的思想意识连耶律良也不如呢!再说,奉行愚民政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传统,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动乱中,不是也有人叫嚣“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江逐流又一笑,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耶律大人,你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吗?你知道蜀汉是如何灭亡的吗?”

耶律良一愣,江逐流思维真是如天马行空,自由来去,怎么忽然从孔圣人扯到诸葛亮身上了?

众人也大是好奇,他们全都盯着江逐流,完全忘记了今日之会的主角香香姑娘。

香香似乎没有一点被抢了风头的不悦,相反,她似乎很开心呢!

耶律良想了一想道:“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时在五丈原吐血而亡。诸葛亮死后,蜀汉靠姜维苦苦支撑,最终还是被魏军所灭。”

江逐流点头道:“耶律大人可曾记得诸葛亮死的时候年庚几何?”

耶律良熟读三国志,对诸葛亮生平所知甚详,对于这个问题,他想也没想的回答道:“时年五十四岁。”

“那么耶律大人,你可曾思考过为什么诸葛亮会在五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了吗?为什么诸葛亮去世后不到三十年蜀汉就灭亡了吗?”

不待耶律良回答,江逐流接着说道:“那是因为,诸葛亮事必亲躬。蜀汉上上下下大小之事诸葛亮都不放心别人去做,都要亲自做了才会放心。所以纵使诸葛亮的天纵之才,也只能在繁缛的军国事务当中支撑到五十四岁。”

“诸葛亮这样做不但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也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因为他事亲躬,所以下属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等诸葛亮撒手西寰,蜀国就再也没可用之材了。其实诸葛亮在晚期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才收了姜维,培养做接班人。可是为时已晚,单靠一个姜维,又怎么能挽回蜀汉的颓势?”

“反观魏国,司马懿死后,尚有司马炎、司马昭、钟会、邓艾等每个都可以独挡一方的大将,所以最后三国归晋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大家呆呆地看着江逐流,已经习惯他的震撼性理论,总之,无论从他嘴里再说出什么大家都感到惊讶,因为已经惊讶得麻木了!

“由一国丞相推之,需要使下属将领知之;由一州太守推之,则需要使属下幕僚知之;以一县县令推之,则需要治下百姓知。只有所有的人都知道,都理解,都掌握,所以无论那个环节发生变化,国家都可以应对如常,不会因为‘知之’的人离去或者故去而猝不及防。”

“确实有理!”

赵莘首先站出来表示赞同,其余人纷纷附和。耶律良虽然不说话,内心却在思索江逐流的话,虽然有悖他惯常的理解,但是不能不说江逐流这番话很有道理。

“唐太宗曾说‘民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江逐流继续说:“是老百姓这浩荡之水载君王之船,载着历史的船前进。所以,我们解读古代圣人的语言,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出发去解读,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即使考虑了‘时移势异’的情况,我们的解读也不一定正确。”

江逐流彻底放开了,既然要说就说个痛快吧。

“还拿‘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讲。假如不从黎民百姓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强烈的主宰者的角度出发,很可能解读为‘老百姓如果顺服,就由他去,如果不顺服,就要教导、教训,让他顺服。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江公子,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香香笑语盈盈言道,“今日听江公子一席话,恐怕胜读百年书了!”

江逐流心中道,怕不是百年,而是千年了,我所说的都是一千年来大贤人大学者研究的结果。

第一卷 第四十七章 不战之因

梅尧臣起身拜道:“尧臣任洛阳主簿,经常与黎民打交道,诗文中也以咏诵老百姓的疾苦为主,今日见了江公子,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只看表象而不知道追根溯源。假如朝廷能体察民心,真正能让老百姓‘知之、使之’,那么何愁百姓不富?何虑我朝不强?”

江逐流连忙还礼:“梅主簿折煞江舟了。梅主簿忧国忧民的情怀江舟很是佩服。”

香香又道:“江公子。你所说的与时俱进,那么你可否推想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会怎么理解孔圣人的话呢?”

江逐流沉思了一下,道:“这主要看时代会向那个方向发展了。一种是类似于将耶律大人刚才提到的愚民政策发扬光大。那么孔圣人的话很可能会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如果百姓能够心甘情愿接受驱使,那么就驱使他们;如果老百姓不够驯服,不愿意接受驱使,那么就要强力压制他们,让他们知道必须接受驱使。”

香香惊呼了一声,“那好可怕啊!希望不会向那个方向发展。”

“还有其他发展方向吗?”赵莘也忍不住出言问道。

“另外发展方向就是继续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要让老百姓明白事情的道理,而且要按照老百姓的意愿来做事情。这时候孔圣人的话可能又变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意思就是,老百姓只能让他们按照他们的存在方式去生活,不要迫使老百姓去接受君王的意识形态,不要强迫他们接受你认为他们必须要接受的东西。”

赵莘摇头,“我还是不大明白你的意思。”

江逐流一笑,说道:“呵呵,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吧。假设我们几个都是朝廷官员,最初的状态是,我们决定一件事情,然后告诉老百姓只要去干就好了。至于怎么干,我们绝对不告诉他们。这是最初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然后,时势变化了,我们行事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让老百姓干,而且还要在老百姓不同意时候用道理说服他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

江逐流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圣人这句话描述的最终目标。江舟以为,孔圣人这句话最终的意思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比如老百姓觉得某件事情可以去做,那么官府就要顺应老百姓的意思,去组织人力物力去干这件事情;假如老百姓觉得某件事情不能去做,那么官府就不要试图去推动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做不做事情,做什么事情,决定权在老百姓手里,而官府只是一个听命于老百姓的机构,只是老百姓手中的一个工具,去完成老百姓的意愿。我想,这才是孔圣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最终含义!”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江逐流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大逆不道了。

赵莘端起茶杯,艰涩地咽下一口茶,质疑道:“照江二哥这么说,什么事情都听老百姓的,什么事情都由老百姓来做主,那么这天下不就成了老百姓的吗?我们还要皇上做什么?”

江逐流沉默了一下,道:“也许到那个时代,天下已经成了天下人的天下。而皇帝,代表的是一种名誉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

赵莘身体微微一僵,道:“江二哥,你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不怕杀头吗?”

江逐流一呆,觉得自己有点狂放形骸了。他来北宋这么长时间内,整日里都在为几斗米算计,都在为几勺羹奔波,从来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将来,考虑过他在宋朝究竟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天地。今日不知为何,竟然在和耶律良的争论中不知不觉地勾画出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也许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

可是今天他太失态了,一抒胸块垒固然痛快,可是也得分个场合地点。今日在场的人中丁首宁和王汝城都是当朝权贵的至亲。今日自己此番言论他们必然会学回去,说不定还会写个条子递给官府呢。

事已至此,在想也没有用。反正宋朝对文人颇为宽大,自己顶多算妄论朝政,罪不至死。

“呵呵,三弟。”江逐流故作从容地说道:“尝闻本朝太祖曾立碑铭誓,本朝不杀文人士大夫。有了太祖如此宽容圣明的祖宗家法,江舟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赵莘摇了摇头,嘴角一抹讥笑,道:“你倒是想得周全。”

耶律良呆了半日,忽然出言道:“我看这些都不是孔圣人的原意,只是江公子的胡言乱语罢了。总之,对于老百姓,还是不能让他们知道太多事情。”

江逐流讥笑道:“耶律大人,阁下原意刻舟求剑,江舟也没有办法。时代的江水都流畅了上千年,你还能在孔圣人在船上刻画的痕迹下捞到剑吗?”

耶律良面色一黑,怒声道:“你们宋国一向图的就是牙尖嘴利,遇到真刀实枪马上就显出软啪啪的原形了。江舟,我来问你,檀渊之盟你如何解释?”

拜托,老大,换一个话题行不行?又是檀渊之盟啊?你当这是核武器啊?动不要动就拿出来讹诈?江逐流心道,我今天不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辩才辩士,你就不会明白你所谓的辽国名臣不过如此!

在座众人都紧张地看着江逐流,看他如何应对耶律良的发难。

“呵呵,耶律大人,那檀渊之战,当然是我大宋天朝胜了!”

“江公子,世界上难道真有这样的道理吗?战胜者要给战败者赔偿银子?每年20万匹绢,10万两白银,这样巨额赔偿是哪个战胜方愿意去做呢?”

耶律良狂笑起来。

江逐流也狂笑起来:“哈哈哈!”

耶律良收起笑声,道:“江舟,你笑什么?”

江逐流面容一肃,道:“我笑天下可笑之人。”

他站起来,惋惜道:“我本来以为耶律大人为辽国制诰,会有多么高的见识。不料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檀渊之盟我大宋天朝为什么要向你们辽邦赔偿银子?那是因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