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欲在益州推行新政,只怕困难不小啊。”贾诩神色肃然的对刘琮说道,所谓一视同仁,他自然知道是要在益州推行荆州那一套,不过如今刘琮在益州的掌控力度似乎还不够,贸然推行新政,肯定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反对。
这一点刘琮也有所考虑,他放慢了脚步,缓缓说道:“困难自然会有,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在益州推行新政,也不会招致所有人的反对,必然会有人支持。既然会有人反对,有人支持,那么我们为何不让支持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力呢?”
按照刘琮的想法,世家大族之中,也未必全都会反对新政的推行,毕竟这些大族的情形也不尽相同,有的大族中文官多,有的大族武将多,不过他们都有相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大量的匿户。说匿户也许还不全对,但是他们庄园里的佃户赋税都不归州郡所有,却是事实。
这些人口在益州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任由大族继续如此,不但会严重影响益州的开发,还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隐患。
因此和平定江东之后首先进行的事情一样,清理户籍也是治理益州的紧要之事,唯有如此才谈得上掌控益州。这也是历朝历代大乱之后,大治之前必须进行的要务。
毋庸讳言,刘琮如此急于推行新政,也是要消除益州世家大族掌握武力这一隐患。试想一下,如果某个大族要造反,便随时能从佃户中征发数千人,若是再和其他大族联合起来,这样的叛乱将造成怎样巨大的损失?即便扑灭了叛乱,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能够复活吗?对于刘琮来说,这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现在刘琮也逐渐能够理解,为何黄权等大族一直对自己深怀戒惧,警惕有加。他们正是意识到如果自己成为益州之主,必然会推行荆州那一套,所以才激烈的反抗自己。
虽然表面上看来,黄权、王累等人最终选择了归顺,但若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早晚还会煽动其他人,发起叛乱。
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们的家族利益所考虑。对于这一点刘琮虽然能够理解,但绝不打算放任。
和当初平定江东后,默许顾陆朱张等江东世家在清理户籍中上下其手不同,刘琮打算将清理户籍之事,做为一个突破口。以此来分化大族,减少新政推行中的各种阻力。
简单来说,就是谁在清理户籍中出力最多,谁就将获得更多的举荐名额,而谁若是暗中阻挠,刘琮也不打算客气。虽然不会抄家灭族,但掳夺官职是肯定的。有了这种对比,相信很多大族会心甘情愿的交出所隐匿的户口。
“这么做是否太过极端?”法正有些担忧的问道。虽然对他来说清理户籍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毕竟从陇西到了益州之后,法正家族已不如往昔,但现在他是站在刘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担心如此一来会遭到益州大族们的强烈反对。
刘琮微微一笑,只要是变革就一定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难道还要因噎废食吗?当然刘琮也不想逼着益州大族反叛作乱,所以他才会用举荐之权来换取大族对清理户籍的支持。
荆州新政虽然在根本上要杜绝门阀的武装私兵,但在官职设置和任用上却没有太多改变,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不是刘琮说改变就能够改变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举荐官员,仍然是世家大族扩大影响力,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
失去部曲私兵对于大族来说,或许是个很大的损失,在经济上也必然会承受相应的损失,但若是和举荐之权相比,这些都会成为可以承受的代价。
而对于刘琮来说,治理益州所需要的官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世家大族排除在外。这几年荆州的确培育出不少人才,但江东就使用了很大一部分,更何况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对于治理更有好处。只要成为官员之后,他们升迁任免,就完全掌控在刘琮手中。在这方面缓缓图之,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听了刘琮的想法之后,法正有些讶然,他没想到刘琮思虑问题如此长远,同时也更加意识到,刘琮能够走到今天,绝非一味凭借武力。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弥补大族因人口减少而造成的损失。”刘琮想了想,接着说道:“比如开矿、经商以及盐铁等事,大族都可以参与其中。”
法正闻言不由有些愣怔,盐铁自汉以来都是官府专营,让大族参与其中,岂不是少了很多利益?
对此刘琮倒不以为然,笑道:“即便有禁令,又岂能禁得住?不如索性放开,只要适当加以控制,未必就会比以前少,甚至还会因此而更多。”
这其中的道理,法正稍一思索便明白了。
有了巨大的利益为诱饵,还怕那些世家大族不上钩吗?想到这里,法正不由对刘琮更为钦佩……
第375章 稳固农本开工商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建安二年八月初十日,刘璋在霍峻的护卫之下,离开成都。对他来说能够和家人平安地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已经殊为难得,而现在看来至少衣食无忧,又夫复何求呢?
八月中旬,庞羲自巴西郡至成都,任征南将军府议郎,交出了东州兵兵权。昔日令刘璋和黄权等人头疼不已的东州兵,也随之被打散,将陆续重编到益州军其他各部之中。
这个消息使得近年来饱受东州兵欺凌的益州大族们欢欣鼓舞,虽然在益州军改编的过程中,许多大族的部曲私兵也被同样改编,但至少不会再出现东州兵侵夺了。
而在这半个多月时间之内,刘琮的一系列动作,又让这些益州的世家大族有些看不懂了。或者说出乎他们的意料,一时不敢置信。最令这些大族关心的,自然是清理户籍之事。当初刘琮还未攻占成都之前,大族们便听说荆、扬等地皆分户清籍,虽不知具体情形如何,但想来必定会使得各家庄园隐匿的佃户被清理出来。
大族能称之为“大”,就不仅仅是其家族本身人口众多,还有许多依附于大族之下的佃户奴客。因为大族都占据着大量土地,所以对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在生产技术并不太高的农耕时代,即便不是为了组织武装,单纯从生产角度来说,也是必须的。更何况是在这个乱世之中呢?
世家大族兼并土地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然,无论是********也好,还是开荒拓荒也罢,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在掌握了大量田地之后,相应的失去土地的自耕农,不管是出于天灾还是**,除了依附大族以求生存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
刘琮对于这种现象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之所以坚持清理户籍,与大族争夺人口,除了要消除军事上的威胁之外,终极目的还是要让赋税落实到百姓头上。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以土地为根本的世家大族造成损害,但这又是无法回避的矛盾。若是不推行新政,一切照旧的话,那么益州的赋税实际上还是被那些大族变相的鲸吞了。
而且,是明目张胆的逃避赋税。官府有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强制去征收,这些官吏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又怎么可能收的上来?最终无非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吃到最后州郡财政困顿但世家大族愈发富足罢了。
那么清理户籍之后,就能一剂治百病吗?刘琮可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荆州新政,甚至是南阳推行新政之时,刘琮就意识到这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让自耕农或者说小农经济发展起来,最终还是会形成兼并之事。当初荆州水灾之后不就形成了一股脱籍之风么?不是农夫不愿意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而是当土地的产出不足以维持生计之时,他必然会自发的去依附大族,以求得庇护。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旱涝天灾蝗虫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外,还有许多因素。
比如生产力的低下,比如沉重的徭役,比如战乱,比如瘟疫……太多太多了。甚至都不用大族去********!
那么在这个时代就没有自耕农生存的基础了吗?刘琮认为并非如此。只是很多时候,官府反倒成为帮凶,而不是扶持者。当初在南阳为什么新政推行的比较顺利?就是因为刘琮是将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全局统筹又能够相互兼顾。这也是为何刘琮要将百姓户口分籍入册的原因之一。农户之间也并非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村、里两级都有相应的互助组织,更不用说在县一级有官府的帮助了。
当然这种帮助肯定不是无偿的,比如官府的耕牛可以租用,而不是无偿的使用。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得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健康发展起来。
刘琮从来没有想过要搞什么乌托邦之类的理想国。清理户籍不是为了解放谁,而是要与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争夺赋税徭役。否则用什么来打造强大的军队,稳固自己的统治,更别说争夺天下了。
说到底,其实还是“以人为本”,用后世的话来说,要爆兵,总得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吧?
不过现实决定了刘琮同样离不开世家大族的合作。所以要解决双方的矛盾,就不能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在妥协中斗争,在斗争中双赢。目前来看这方面荆州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江东稍差,至于交州情况特殊,尚未展开。
同样未曾展开的益州,随着刘琮一道道军令政令的下达,陆续开始了。在此之前刘琮已经在多个场合吹过风,同时让王粲带人编写了许多关于新政方面的详细公文。
让刘琮有些意外的是黄权竟然对新政的推行,表现出极大的支持。据说为此还得罪了不少人,不过刘琮很快便想明白黄权为何会态度急剧转变。
黄权自归顺之后,仍被刘琮留任为主簿,他如今不过三十多岁,正是要做一番事业之时,更何况现在的形势已经让黄权意识到,若想保全家族,就必须依附于刘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