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草头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的本意是赶在日伪之前于1943年元旦签订中美、中英新约。但由于英国拖延,直到1943年1月11日才签订这两个条约(日伪条约已于1月9日签字)。在当天于重庆签字的《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中,只字没有涉及九龙租借地问题。同一天,宋子文照会薛穆,声明中国『政府』对九龙租借地“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战时中国收回九龙租借地的交涉,至此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1942年是中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时机。不能讳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虽然对英美有严重的依赖『性』,但当时确想乘机收回尽可能多的外人在华利权。通过1943年1月的中英新约,中国废除了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收回了北平使馆租界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收回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如此等等。这件事发生在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逼』签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00周年之际,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这是中华民族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个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说,应当归功于正与日寇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

然而应该指出,此次交涉中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确是国民『政府』的无能。国民『政府』在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的第二告中,宣布中国自此已获得与各国“并驾齐驱”的“完全独立平等自由之地位”,未免言过其实。此次中国未能收回九龙租借地,固然是英国坚持殖民主义所致,但与国民『政府』争取不力、态度软弱也有直接关系。如上所述,当时收回九龙租借地,有绝好的国际国内条件。本应把握时机,据理力争,坚持原则,以求成功。即使英国顽固不让,也不妨拒签新约,以待来日。即便如此,英国亦无法责难中国破坏盟国团结。相反,英国作为中国盟国,抓住在华租借地这种特权不放,倒是有害于盟国团结的。故条约不成,失理仍在英方。在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经不可逆转。即使新约暂时不订,战争胜利以后,英国岂能长期保持在华特权和租借地不放?宋子文作为中方首席代表,不能洞察世界大势,目光短浅,心理软弱,企图以妥协退让来换取与英国的“团结”,结果中国愈退,英国愈进,终于造成中方有理而受挫,英方无理而制胜的局面。对此,宋子文是不能辞其咎的。至于蒋介石,他虽然想收回九龙租借地,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但在英国死硬的立场面前,仍没有坚持到底,最终还是对英国委曲求全,致使收回九龙租借地一事功亏一篑,坐失良机。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收复香港的良机再至。可是,由于蒋介石奉行矛头对内、坚决*的错误政策,急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他早已把自己关于战后重新提出交涉和“用军事力量从日军手中取回”九龙租借地的誓言忘到九霄云外;相反,倒是急急忙忙地向英国宣布他对香港“没有野心”。结果是让英国抢先重新占领了香港。不仅如此,蒋介石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香港属于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本有权接受香港日军的投降,可是最后连这个受降权事实上也被英国人夺去。这是国民『政府』在收复香港问题上的第二次坐失良机,是对“四强”之一中国的莫大讽刺,也是它的历史悲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为香港地区的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强盛、香港新界租期的行将届满和国际形势出现有利的变化,到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上了议事日程。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原则上最终解决了香港的回归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久前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任命了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香港的顺利回归和平稳过渡已在意料之中。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百年屈辱,即将涤『荡』殆尽,国人无不为此而扬眉吐气,并对回归后香港的繁荣稳定充满信心。

在欢庆香港即将回归的同时,我们切不可忘记收复香港的漫长而艰苦的历程,当思今日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了一个闭关自守、不求革新、内部不稳、国力不振、腐败落后的国家,是断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要求它“重头收拾旧山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只有改革开放,保持稳定团结,自立自强,力争先进,不断增强国力,才是唯一的卫国兴邦之道。

…… 。;

作品相关 生化战历史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人就已经使用毒物。他们用硫磺和砷等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使对方作战人员中毒窒息。19世纪中叶,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质已被装在小型弹丸中『射』向敌人阵地。19世纪末,剧毒物质已具备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能力,因而开始大量用于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899年海牙国际会议宣言中,人类首次达成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和有毒气体为唯一目的的抛『射』物”。1907年第二次海牙会议,再次规定“特别禁止使用毒物或放毒武器”。

尽管国际会议一再明文规定,但毒物巨大的杀伤效果却一直散发出强大的诱『惑』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工业发达国家研制出了比常规武器杀伤范围更大、伤害途径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的化学武器,并很快从试验室走上试验场和战场,使化学武器取得实质『性』发展,一跃成为战场上的重要杀手。

较大规模的化学战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西线战场进入相持状态,德军在弗兰德战场遭到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进攻非常缓慢。为了打破僵局,德军参谋总部决定用氯气突破对方防御工事。次年春天,德军就开始了氯气袭击试验,同时把31工兵团改编成毒气施放团。1915年3月,毒气施放团利用暗夜,隐蔽地接近英军和法军阵地的接合部,在宽6千米的正面上,投放了180吨共6000个毒气钢瓶。4月22日17时,当大风从德军阵地吹向联军阵地时,德军将6000个氯气钢瓶同时打开。顿时,一片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扑向联军阵地,并且钻进了对方掩蔽部的掩体。联军官兵的眼睛、喉咙和鼻子被烧灼一般疼痛,他们窒息得喘不过气来,不少人很快倒地而死。其他人意识到德军可能使用了一种他们无法防御的新式武器,坚守阵地已不可能,便纷纷夺路逃命而去。于是,德军未放一枪一炮就占领了久攻不下的联军阵地。而英法联军共有1.5万人受到毒害,5000多人被直接毒死,阵地被突破近10千米。这就是军事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化学战。

化学武器在战场上的巨大功效,立即引起各交战国的广泛重视,他们纷纷效仿,制造并使用化学武器,从而拉开了人类战争史上化学战的序幕。化学武器具有的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使化学兵迅速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于战场。英军遭受德军毒气袭击后,很快就组建了第一化学兵旅(24个连),同年9月在卢兹地区向德军成功地实施了毒气反击。随后,其他交战国也很快建立了各自的化学兵部队,并且装备了用于施放毒气的钢瓶迫击炮。当时德军共建立了18个连,法军有9个连,美军有54个连,俄军有4个连。

防化神兵与“恶魔”的殊死对抗

在交战国的化学战对抗中,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同时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侦察器材和防毒面具,氯气、光气等毒气已对军队行动无重大影响。化学袭击所造成的致死比,由一战初期的35%下降到不足6%。

为了夺取化学战优势,各国又开始研制新型毒剂,并进一步改进了布洒的方法。1917年7月,德军研制出了芥子气炮弹并使用于伊珀尔地区,10天时间共发『射』100万发,给英军造成重大伤亡。芥子气的发明及使用,使化学战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芥子气被尊为“毒剂之王”,它的毒『性』强烈,能使皮肤糜烂,全身中毒,并可造成长时间地面染毒,阻止或迟滞敌方的进攻。因此,化学战在战场上越来越多地进行,到一战结束之前,几乎每一次重要的战斗都要实施化学袭击。

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共生产了15万吨毒剂,投入战场使用的就达12.5万吨,化学战共造成了130万人伤亡。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武器问世以来就充当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随着化学武器的大量使用,防护及抢救工作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这部分工作开始是由军队的卫生部门或抢救部队负责的,随着化学战的不断升级,便?鱿至俗诺姆蓝静慷蛹傲斓蓟亍?1917年夏天,各交战国均建立了毒气事务署,统一协调和指导所有化学战事宜。后来,烟幕器材、喷火及纵火器材并入化学战范畴。英美等国成立了化学战争事务部;俄国建立了中央化学防御部,隶属于最高统帅部,方面军、集团军、师和团均设有防毒主任,集团军中编有化学防御队,师和团编防毒小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争相研制出了杀伤威力更大的新毒剂,扩大了毒剂的生产能力。而且随着炮兵武器和空军技术兵器的发展,随之出现了定距空爆的化学炮弹、着发和定距空爆的化学航弹,还有飞机布洒器、布毒车、化学地雷等,大大改进了化学毒剂的使用方法。各国军队普遍增编了建制的化学兵部队,既负责毒剂的使用,也负责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