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咿咿呀呀……”
“怎么办?娘听不懂呢。”
摇车里的孩子动得更欢乐了,以为娘亲在跟他玩,裂开嘴傻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徐佩瑶拿出手绢动作温柔的为儿子擦了擦口水,弯下腰就想把孩子抱起来亲一口。
一双结实有力的手臂环住了女人的腰,男人贴近女人的耳侧,灼热的呼吸喷洒在女人敏感的耳垂。
“佩瑶妹妹,夜深了,我们安歇吧。”
女人脸红了红,想要拍开男人的手,眼帘弥漫着水色,有些娇喘,气息不稳。
“等等,孩子还在呢。”
“……来人,把小少爷抱下去。”男人动作一滞,继而高声唤人进来把孩子抱下去。
他新婚没几个月佩瑶妹妹就怀孕了,他不补回来怎么行?
敞开的窗户外,一轮明月高挂,皓洁如银盘。
汉王妃 第三十五章 还乡(2)
既已决定还乡,徐佩瑶爹娘和大哥大嫂商量了后,考虑到老家一段时间没有住人,定残破了不少,也缺少很多日常要用的东西。
他们回去,少不了大包小包。
这日,天色难得的好。
因已到夏季,天气炙热得人不愿意出门。徐佩瑶因内力深厚,对寒暑都不怎么在意,只是爹娘二老和几个小侄子却不行。
趁着这天有风,云遮挡了阳光,徐佩瑶命人备好马车,带着一家回东乡。因之前阿卓就说好了,两家人一起,因此回去的队伍倒是动静不小。
考虑到天气炎热,徐佩瑶提前让侍女在马车里摆了冰盆。元亨才几个月大,身子脆弱,她自然不敢带着孩子一路颠簸,只是把袖水和绿芜留了下来照顾,只带着性子比较活泼的罗衣和另外几个灵鹫宫的宫女。
这次回东乡,卓玉也在。她想要看看女儿从小生活的地方。没有参与到女儿的成长中,她心里一直都有遗憾。
府邸门前,望着妻子和丈母娘坐的马车离开,爱妻如命的陈友谅久久凝视,站立良久。
“汉王?”
“走吧,趁着佩瑶妹妹回东乡,我们也去和濠洲城里那些倚老卖老看不起庶族的世家大族人好好聊聊。现在这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可不是太平盛世,任得他们清高自傲。”男人低笑,嘴角勾起一抹冷漠的弧度。
呵,看不起本王的出身,以为本王不过乡野莽夫,不值一提,怎么就不见你们这些豪门大族在面对蒙古鞑子的时候挺直脊背硬气呢?光会在汉人面前装腔作势有何用?本王可不吃这一套!
“是,汉王,属下已经命人准备好宴席,只等那些人前来。只是……”张定国这迟疑。
“怎么?”
“属下是恐有些人不会来赴宴。”
陈友谅转过身,黑色滚边的衣摆滑过一道冷肃的萧杀。他走进身后的汉王府,留给众人一个凌厉挺拔的背影。
“那正好,本王正缺一只敬猴的鸡。”
张定边心潮涌动。这样杀伐果决的男人,才是他追随的霸主。这段时间在濠州城的不动作,莫不真让人以为他们的帮主是个性子温和的人不成?想当年,他们能够在滁州地界暗地里称王称霸,连过路税都敢公然收入囊中,岂是好惹的?
这濠州,比起当年滁州城的错综复杂,对出生在这边的汉王来说,优势可太多了——
*************
丫鬟婆子簇拥着马车,在外围侍卫的护送下缓缓驶进平静的永丰乡。
阿卓悄悄掀起帘子的一角,抬眼看向外面。
“佩瑶,东乡怎么感觉好冷清的样子,人都看不到多少,没有以前热闹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好多孩子邀在一起,成群结队的去东乡那片小山坡采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顶上。”阿卓突然想起一件趣事,笑了出来。
她放下帘子,转回身看着车内愈发绝代风华让人看得直愣神的女人。
“我还记得,那时候陈友谅为了讨好你,让你跟他玩,编了个好丑的花环想戴你头上,结果被朱重八打掉了,还说他编的东西太难看,你看不上。陈友谅气红了眼,冲上去就跟朱重八打了一架,转身就在花丛里坐了一下午,练习编花环。”
被阿卓的声音勾起了童年回忆,徐佩瑶笑了起来,接话道:“结果,那片野花地遭了殃,等我们第二天去的时候,看见的就是一片光秃秃好似野狗啃食了的模样。”
“佩瑶,你还记得啊。”
“怎么不记得。”
“那时候我看你理都不理陈友谅,还以为你讨厌他呢。谁能够想到,不过十年,你现在却已经成了陈友谅的夫人。”真是世事无常。
阿卓感叹。就好似她,她以为她长大后会嫁给对她好的汤和哥哥,做他的妻子,谁能够预料到,她现在跟汤和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关系。
这个东乡,有着她和佩瑶太多太多的记忆。
“是啊,谁能够想到呢。”徐佩瑶靠近窗边,顺着被风吹开的帘子看着外面闪过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视线掠过一座座低矮的房屋,村里那些熟悉的人不见,大门紧闭。
“人都到哪儿去了?”
“这个时节,村人或许在外面忙着农活。”她也是在东乡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徐家世代务农,自然知道这种时节正是一年中收获稻米的季节。
虽然繁忙,阿卓就明白了过来。
“小姐,到了。”
到了徐家门口,罗衣率先跳下马车,站在一旁掀起帘子准备搀扶关小姐下车。卓夫人和那位多金童前辈,徐氏一家人都在后面的两辆马车上。
徐佩瑶下了马车,走到正四处打量的亲母面前,为她指了指自己生活的地方。
“娘,我们到了,这就是东乡。”
“就是这里?”
卓玉紧锁的眉头一直不得舒展。
就这么个穷乡僻壤,真是委屈了我儿。要不是看到随后过来的徐家家人,卓玉恐怕当面就说了。
这段时间跟徐氏相处,她也知道瑶儿甚是在意她养父养母一家。看在女儿的表面上,卓玉只是脸色有些不好看,却没有说什么。
可恨纳罕那老贼!要不是他,她们怎么会母女分离,妻离子散?她本该金尊玉贵的女儿又怎么会落难,跟着一户农户挨饿受冻?
注意到生母的脸色,看父亲大哥大嫂他们抱着孩子过来,徐佩瑶扯开了话题。
“嗯,可惜干爹没有回来,不然他看到如今皇觉寺的荒凉,寺里僧人跑的跑,死的死,心里说不定更难过。”
在皇觉寺出家十几年,干爹能没有感情?
前些年饥荒,这几年战乱,寺庙早就没有什么香火了,连勉强维持生计都困难。只是,想到干爹的伤……
外面的寺庙,总归不如自己的好。
看看时间,陆陆续续有拿都会各种农具的村人回来煮晌午饭,然后为家里的劳动力送去。
开了大锁,一家人正准备进屋,就听背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啊,这不是徐家婶婶和佩瑶妹子吗,徐婶子,佩瑶,你们回来了?”
众人回过身。
卓玉自然是不认识这种乡野村妇,徐佩瑶看了一会儿,却是认出她就是住在他们隔壁几家,杨大娘家的大儿媳妇。
几年不见,这杨大媳妇变了不少。当年她离开东乡的时候,隔壁杨大娘家正娶媳妇儿没有多久呢,新嫁进来的新妇瞧着羞涩安静,跟水葱似的。现如今,光听声音便能够听出她多了一股精明干练。人看起来却有些蜡黄,想来这几年战乱,乡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徐母笑了笑,跟人打了个招呼,都是乡里乡亲的。
“是叶娘啊,你这是从地里回来?你婆婆和大郎他们呢?”
“在地里忙着收割呢。这不,眼看快到晌午了,我回来先把饭蒸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叶娘脸上的笑跨了下来:“不怎么好,这天气干的,十天半个月都不曾下雨,田地的稻子结出来的还不到往年的一半。我们这里还算好的了,听说其他地方干旱,粮食颗粒无收,好多地方闹饥荒呢。”
“唉,现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想到在外从军的二郎,徐母叹了一口气。
“可不是。婶子你还好,佩瑶妹子接你们去城里享福,将来等佩瑶妹子当了陈家的三夫人,哪还愁什么。”一边说,女人的眼睛一边打量眼前众人的穿戴,只觉就跟城里那些有钱人家的夫人小姐似的,异常贵气,看得她目不转睛,心里羡慕。
不说那些随行的丫鬟婆子,便是她最熟悉的徐家一家人,穿上了绫罗绸缎,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以前不觉得什么的徐婶子,现如今看来年轻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少了,整个人容光焕发。还有旁边搀扶着徐婶子的翠娘,本来比她年纪还要大上好几岁,现在站在一起一对比,倒是自己显得比翠娘还要苍老。
叶娘一时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
此时,徐家父子早已经进了屋收拾东西,卓玉对这种村妇从来不甚在意,连目光都不曾多看几眼,倒是阿卓和徐佩瑶大嫂翠娘还站在原地,听她说话。
阿卓在佩瑶离开那一两年时间无人说话,跟叶娘的关系倒是不错。此刻听她提及佩瑶,不由笑了起来。
“叶娘,你可说错了,佩瑶现如今已经嫁人了,便是大胖小子都生了一个。”
“什么?徐婶子,佩瑶嫁给谁了?”
“还能够有谁?除了那位陈家的三少,谁人能够娶到我们佩瑶?”光看陈友谅那架势,还不得吃了他。
徐佩瑶嗔怪的看了一眼打趣自己的阿卓。
“阿卓,你不回家吗?刘大叔都瞪你好久了。”
阿卓回过头,果然看到差点瞪成斗鸡眼的自家老爹,顿时泄了气。
“那佩瑶,婶子,翠娘,我先跟我爹回家看看,收拾收拾,明天再来找你啊。”
“嗯,快去吧。”
看阿卓带着孩子走了,徐母眼看时辰不早,家里还有许多事,佩瑶亲娘也已经目露不耐,便跟叶娘打了个招呼,准备进屋。
“叶娘,都快晌午了,我们就不耽搁你做饭了。等有时间,来婶子家耍,啊。”虽然想知道这一两年乡里的状况,但也不急于一时。
叶娘意犹未尽,还想问问,但天色的确不早了,地里的几张嘴还等着吃饭了。
“那好,等忙完这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