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这里这么久,林叔也是否考察了很久,确定那个铺面是没有什么风险才给夏语说的。夏语当然一听就同意了。便让林叔将它盘了下来。
这家店的店名她没有改,而是保留了原来的,叫“知味居”,挺风雅的一个名字,也符合一个中高档饭庄的形象。他们现在做上了手,便也可以在采购商那里赊账了,先拿货再付钱,在资金的周转上面倒不是那么吃紧了。
夏语便对林叔说道:“我想推出一种新的菜式,以后这店也准备以做这种菜式为主。”
如果行的话,这便将会是这里的第一家火锅店了。特别对于这里多数喜欢吃辣的人来说,一定是很惊喜的。不喜欢吃辣的也有白味锅和红白两半的鸳鸯锅,而这类锅就需要去铁匠铺定制。
章节目录 一定能行
林叔大喜过望,开新店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就问道:“是什么?可行吗?”
毕竟风险与机遇并存,推出新品的同时,能带来一批追新的人,也会失去一些守旧的人。∷*如果新的菜品一炮打红,那么可以想像,他们抢到了这个先机,赚的钱会有多少。
可如果一旦失败,那么损失也是不小的,一开始就没有把店的名气做出来的话,那么以后也就很难存活了。现在店都归林叔管,夏语性子大大咧咧的不计较,但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不谨慎,这钱来得不易,可不能轻易的打了水漂了。
夏语一点也不担心,反正就算没成功,大不了再像好又来一样的,反正现在钱财方面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而且她对自己很有信心,现在又正时值冬季,汤锅之类的是最受欢迎的了。
除了辣味的火锅外,还可以做滋补汤,萝卜这种廉价的应季菜,他们买了不少来放了盐泡在坛子里,可以炖老鸭,加上他们齐全的配料,味道一定胜过别家。
“我在家的时候,和保娘一起做过。这种菜叫‘火锅’,是我们将料放好煮进锅里,连汤一起拿出来,下面做了小炉子,客人们自己动手下锅。这样在吃的时候,菜也不会冷,很暖和。”夏语答。她这一次没考虑那么多,倒是一脸的向往。把自己的想法能付诸于实际,还是一件令人值得期待的事。
林叔还没听过这种方法呢,也来了兴趣,“确实不错,不过别人来店里吃饭,不就图个有人做只管吃就行了吗?要他们自己动手,会不会不愿意?”
夏语摇了摇头,如果火锅让别人帮助,那才是不自在呢,她一脸的自信的说着:“林叔,您放心,我保证成功。我会把这方法告诉厨子,你看过之后就知道了。”
林叔看到她这样子,也就放心了,夏语出的主意,还没有失败过。虽然细水长流,但只要一直这样源源不断的流着,不愁有一天不走上上流圈子。
夏语把需要的东西都写了下来,要用的锅的样式也提前让人去打造,然后就开始给厨子们讲火锅的做法。这段时间,林叔他们就把新盘下来的铺子稍微到整修下。
重在开业之前,林叔让人买齐了调味品,这样好能保证味道好。然后根据夏语所讲的火锅的做法,让厨子们尝试了几次后,就完全上了手。
在这期间,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宣传,广告打得好,生意才会兴隆。在夏语的观念里面,可没有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话,酒再香,巷子要是真深了,那么生意也是好不起来的。
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口岸,口岸,还是口岸!这里口岸很好,从它的租金等各方面就可以看得出来,就算这里口岸一般,夏语也要用宣传的方式,让它变成一个黄金口岸的。
让人印了不少的宣传资料,不仅是普通的样式,还加大成本,在手绢上面绣上拿到街头散发。虽然成本会增加,但别人不会将这些宣传资料当成一次性的废品,看过就扔,而是有一些人会保存起来。
她们不惜花了钱将手绢的花式都绣得很漂亮,看着就让人喜欢,就算有钱人,也舍不得轻易丢弃。
章节目录 带动副业
不出他们所料的,由于宣传到位,果然一开张,就有不少的客人进门。∑。加上前三天可以给点优惠,大家吃着了平时从来没吃过的火锅,都觉得稀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他们的店就火起来了。
平时大家吃的菜,都是一种或者两种混在一起炒,还没有谁吃过像这样,一锅里面十几种菜的。像排骨什么的,他们还特地先放了料,搁了一会儿再放进锅里煮的,吃起来就特别的香。
每个人面前还放了一味小碟,里面是用芝麻磨了的香油,混着香菜、蒜泥当味碟,吃着火锅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辣了。店里头两天还配送酒水,磨了豆子放了糖做成豆浆,喝了后不上火。大家都吃得赞不绝口。
等优惠期一过,连带着店里的酒水一起好销起来了。特别是豆浆,大家听了小二们说火锅单吃会上火,但喝过豆浆就降火以后,几乎每桌都会要两碗。这样一来,他们把平时不怎么好卖的豆浆带动得火了起来。
豆制品平时就卖得便宜,这个时候反倒能卖个好价钱了,但豆浆磨起来费时费力,赚的钱也并不算很多,虽然可以比其他地方卖的价钱高,但也不能高得太离谱,别人会有意见。
夏语想了想,王婶子的两个哥哥平时就种些地,这里不像现代,没有农药和化肥,农作物的收成并不是很好,真的就是应了那句,靠天吃饭的话。一年下来,很辛苦,但收入却并不怎么高,所以这里的农民,虽说地位比商人高,但却一直过着基本可以说是最下层的生活。
王婶子的那两个哥哥一直对她很好,王婶子是个念情的,她过得好些了,也想帮助哥哥们,但又不可能白送。不是她舍不得,而是两个哥哥不接受,他们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虽说穷点,但也不至于活不下去,还需要接济的地步。
所以一直让王婶子有些不安,现在好了。农村本来就有石磨。豆子又不贵,他们完全可以让王婶子的这两个哥哥来做。磨豆子是每户农家都会做的,不用现学。
而且食品这东西交给其他人夏语也不放心,王家的两个哥哥老实忠厚,勤劳肯干,没什么不放心的。
店里忙,夏语也就帮助在这里收钱,反正村子里面又没什么事,她来这里好几次了,王婶子也不再像刚开始一样的担心。多留几天也没什么问题。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睡的时候觉得累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最高兴的莫过于关门后的盘点对账了。
夏语坐在桌子上,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数着,一边数一边笑,“哈哈,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真好,真的很好。这两个愿望她都实现了,这里的店有林叔他们这一群完全可以放心的人替她操心,替她管着,她可以无忧的每天睡到自然醒。
几个铺子的收入并不低了,没钱的时候就过来让林叔支出来,现在每天的营业额是镇上的那间最早的饭庄近一个月的收入了,让她怎么不高兴?
章节目录 赚钱机会
他们现在的经营理念便是,处处都要以顾客为重。~?以赚钱为目的。
从“知味居”盘过来后,她便越来越想着,该不该将镇上的那家“好又来”饭庄给转出去,然后让赵二小他们都到这边来呢?
林叔见她犹豫,知道她是舍不得,毕竟镇上那家饭庄是他们的基础,是他们开始做生意的第一家店。所以便说道:“现在不用急。虽然那边的店不如这边的盈利,但好歹生意还是不错的。留在那里也没坏处。”
林叔也知道她考虑的是资金的问题,多一家店,赚得更多,可支出也会更多,在里面投入的精神也会是双倍的。夏语也是怕他们太辛苦,毕竟她之前说过,让林叔做总管理的。
夏语考虑的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可这里没有通讯,不能一个电话便解决一些问题的。交通也不便利,一个在镇上,一个在县城,有什么事就得跑很远,这样管理起来也确实是件麻烦事。
林叔他们没想过这些,也不懂她的理念,更何况现在夏季还在镇上念书,有赵二小照顾着,大家都放心。
夏语想了想也是,反正她现在只管数钱就行,来了这么些天,也该回去了,回程还需要一段时间呢,而且和王婶子的两个哥哥商量磨豆浆的事,她还得去先和他们说说才行。
告辞了林叔,夏语就又回了村子。先把想法给王婶子说了,王婶子当然同意,现在也不是农忙时节,相信不说交给她的两个哥哥赚钱的机会,就算让他们白帮助,这两个哥哥也是不会推辞的。
石磨家家户户都有,王婶子去了邻村,她的两个哥哥并不是很懂,现在也不知道这将会是他们赚钱的开始,只是想着能帮到妹妹就很好了。
刘四儿还对王婶子怀恨在心,看到她来,刘四儿媳妇直接将一盆冷水泼在了她的面前,湿了王婶子的鞋子。
王婶子没有理会,夏语在之前就对王婶子说了。最好能让他们分家,以免以后刘四儿在豆浆里面搞破坏,防患于未然。王婶子这次不惜拿了不少的钱,刘四儿见到两个哥哥本来也没什么家当,现在自己可以得一些钱自然是好了,王婶子为他在村头买了一间别人的旧屋,让他们一家四口搬过去了。
“妹妹,四儿确实被我们从小养惯了。哎,哥哥没本事,还让你这个做妹妹的拿钱出来让他分家。”王家大哥叹了口气。
他们很早就想要分家了,可这家实在太破,也没什么家产,刘四儿一家赖在这里,无非就是每天可以不用做事,吃现成。现在王婶子给了他一笔钱,他当然也就愿意分了。
虽说刘四儿不值得王婶子给钱,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弟弟,而且又那么无赖,难不成真的要拿着棍子将他打走?而且这样一来,他对自己更不满了,万一王婶子一走,他就又回来了,到时候两个哥哥心软,就留下他。他在豆浆里面做手脚怎么办?
章节目录 刘家磨坊
刘四儿听说王婶子让两个哥哥磨豆浆,心里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