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句话的总结便是:打!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日夜兼程前来救急的高句丽军也得到情报,知道即将交锋的唐军数量只有自己的十分之一,不由大为放松,准备轻轻松松地把这一小部分吃掉,先来个开胃菜。
然而当他们真的看见对手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一小撮”军队居然主动向自己杀了过来!为首的军官嘴里还大声叫嚷着“没有强大的敌人,怎能体现壮士的英勇!”
好啊,还真有不怕死的!爷爷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看到底谁厉害!
几乎是一瞬间,双方就杀得难解难分。
唐军训练有素,骁勇善战,所到之处高句丽军纷纷倒下。然而毕竟是众寡悬殊,高句丽军死的虽多,紧接着围上来的更多。面对着不利局面,行军总管张君硋开始胆怯,率领部下向后方退去。
这下可苦了李道宗王爷,原本就不多的人马被冲得七零八落,眼看这一仗便要输了。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快要焦头烂额的李道宗抬头间,突然发现交战区域中有一块高地。他立即指挥剩下的士兵竭尽全力冲了上去,居高临下地进行防守。一时间,高句丽军也没辙,双方就这么耗了起来。
本来高句丽方面形势是一片大好,可是他们没有趁着如此良好的局面继续扩大战果,反而自大起来,认为所谓“天朝”也就不过如此。自大症传染极快,典型症状就是队形开始松散,人也一个个东倒西歪,成了一盘散沙。
这一变化没有能够逃脱李道宗的眼睛,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确是真谛。多年的征战生涯使他迅速意识到:翻本的机会来了!
高句丽士兵们只听见高地上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随着呐喊声的临近,李道宗已一马当先冲了下来,后面紧跟着的是唐军的骑兵,他们对着已经松懈下来的高句丽军大砍大杀,如虎入羊群一般。
可巧的是,李世眅军队也在这时闻讯赶到。他指挥援军从外围发动进攻,两头着火的高句丽军首尾不能相应,居然在以众敌寡的情形下溃败,扔下一千多具尸体,向东退却。
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更加重要!
战斗结束两天后,李世民驾到,驻扎在辽东城西的马首山上。
在此地,他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拆除刚渡过的辽河上的所有桥梁——大军已无退路,务必奋勇向前,不胜不归!
第二件事是对战斗中有突出英勇表现的将士(包括那位首先喊出“没有强大的敌人,怎能体现壮士的英勇!”的果毅都尉马文举)论功行赏,一一提拔奖励。对于统帅李道宗,则予以了口头和物质的双重鼓励。
有功要赏,有过也必罚!李世民做的第三件事便是把临阵脱逃的张君硋斩首。
这三件事做完,不需要李世民再多说一个字,全军上下都已经确定以及肯定地明白了他的想法,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让高句丽人喝上一壶。
做完了领导该做的事,太宗皇帝又亲临前线视察。辽东城是高句丽西北重镇,墙高壕深,隋炀帝两次东征都没能攻下,唐军自然也不敢大意。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破坏外围防御工事,为大军扫清道路。
当前首先要对付的就是护城河。
对付护城河的方法很直接也很简单:你不有水么,好办,我拿土把你填平了便是。于是唐军将士在后方的掩护下开始像蚂蚁一样来回运土填河。
和以往一样,陪同李世民的官员们站在他身后,对着前方指指点点,还不时地就如何攻城进行一番交流,唯有李世民一言不发。
没多久,忽见李世民骑着马径直往城下跑去,其他人等一时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跟了下去。
只见皇帝陛下叫住了一位背负泥土特别多的士兵,命令他把一部分泥土交给自己,然后他就亲自捧着泥土策马运往城下。
看到这一幕,大部分士兵惊呆了(或许更多的是感动坏了),而官员们的反应却大不一样——吓坏了(群臣震惧)。
不过到底是做官的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很快便回过神来,争先恐后地接过士兵们背负的泥土,和他们一起去填护城河了。
这么一来,整个军队士气更高了,还突然凭空多了不少人手,很快护城河就被填平。
接着,大军把辽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全部攻城器械轮番上阵,抛石机和撞车日夜不停地冲击着越来越薄的城墙。
七天之后,曾经在杨广面前无比坚固的辽东城陷入一片漫天大火之中——趁着南风大作之时唐军实施了火攻,从外城的防守工事到内城的府衙全部被大火所吞噬,堪称:风伯怒临辽东郡,祝融飞下焰摩天。
正在城中一片慌乱,救火不迭的时候,唐军适时发动了总攻。士兵们呐喊着冲向这座已经红透半边天的大城,遍体鳞伤的城墙上,布满了徒手攀登的唐兵们。虽然城中的高句丽军还在负隅顽抗,但无奈大势已去,这座连续两次成功阻挡了隋军前进步伐的名城终于被攻克。
此一战,高句丽军死亡人数在一万以上,另外还有一万多士兵及四万平民被俘。
北方门户的辽东城失陷,使得附近的高句丽军大为恐惧。这不,李世民刚刚在辽东城中安坐,附近的白岩城(辽宁省灯塔市)就派人送来书信,请求投降。
这么识时务,那朕也就不客气了,先派人去接管城内防务吧。
可是被派去的官员很快就狼狈地回来了。
原来白岩城守将孙伐音反悔了,不肯投降。
不肯投降的人不少,本无大碍,然而先说投降后又反悔却是耍人玩了。何况这被耍的人本来是兴高采烈地去接受投降的,更何况这被耍之人还是大唐的皇帝,堂堂的天可汗。
李世民的怒火可想而知,伴随而来的是一道充满了杀气的命令:攻破白岩城之日,全城男女老幼的身家性命,全部归得胜将士们所有!
唐军士气本就高涨,现在听说可以为所欲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期待。将士们个个争先恐后,准备冲进城去好好地洗劫一把。
大军抵达城下,随即开始攻城。
攻城的第二天,战斗异常激烈。阿史那思摩将军在作战中光荣中箭,当场挂彩。将士们奋力把他从第一线救了回来。
虽然经过随军医护人员的紧急处理,阿史那思摩暂无大碍,可是毕竟伤势不轻,只能先躺在营帐里休息,难过了便哼哼两声。
一天,他哼哼累了打算小睡一会儿。突然营帐的门帘被挑开了,一个人影走了进来。
阿史那思摩以为是勤务兵,便没有出声。可是一想,好像不对啊!
不对的地方,便是来人衣服的颜色。
黄的!
想到这个,阿史那思摩睡意全无,他努力睁大了眼睛定神一看,果然是皇上!
他挣扎着准备下床行礼,可是刚一动,还没愈合的伤口便牵扯住了全身的疼痛神经,疼得他是龇牙咧嘴,整个表情都开始扭曲起来。
接下来的事儿,大家都可以想象的出来:李大BOSS急忙上前,扶住病床上的阿史那思摩,好言宽慰,感情真挚动人;阿史那思摩也是一脸的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后面的事却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李世民轻轻掀开阿史那思摩伤口处盖着的纱布,看到那血肉模糊的伤口处还在向外渗着血液和名称不明的液体,接着,他低下头去,把嘴放在了伤口上。
李世民在为阿史那思摩吮吸着伤处的淤血!
若是换作任何一个其他人做这件事情,阿史那思摩估计早就要痛的叫起来了,可是,现在却是九五之尊的皇上在为自己吸出淤血。难以置信的感觉顿时控制了他的整个身体,大脑对疼痛失去了本能的反应能力。
吸完淤血之后,阿史那思摩的表现,我就不写了,大家可以尽情地去想象。总之,没有发生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高句丽的一万多援军也已抵达白岩城下。右骁卫大将军契絆何力奉命迎击,他当时面临的情况,比前面写的李道宗以一当十还要险恶,因为他只有八百骑兵。
李世民此次东征,总是发生唐军以寡敌众的局面。莫非皇帝亲征还调不到兵?
当然不是,因为唐军总能以少胜多。
双方对阵,契絆何力第一个直冲敌军,八百骑兵紧跟着杀入,很快被淹没在潮水般的高句丽军中。
其实,就算是八百对一万,直接交战的人也就一千多人,因为八百人实在太少,绝大部分的高句丽军人实际上除了呐喊外无事可做,前面的人不倒下,后面的人也只能干瞪眼。而一旦前方作战不利,后面因恐惧或无心作战倒是随时会一哄而散。当年前秦苻坚进攻东晋,淝水之战的形势是前秦军八十七万对东晋八万,可是真正上阵交战的又有几个人?前秦军崩溃引出的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两个成语众人皆知,不过大家只知道前秦大败,却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死伤情况。说到底,前秦之败乃是溃散,不是战败。前方一向后移动,后面不知情的士兵们就以为真是本方已败。人数众多,反而成了一大败笔。
这回契絆何力与高句丽军交战也是如此。契絆何力在敌阵中和阿史那思摩一样受了伤,而且伤势更重——腰部被敌军长矛直接命中,当即落下马来。
眼看契絆何力就要被砍或者被马踩成肉泥,猛将兄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大显神威,像赵子龙一样单枪匹马杀入垓心,救下了契絆何力。
这要放在一般人,摊上这种事儿,也就是赶快离场处理伤口去了,来日再来雪耻。可是契絆何力绝非一般人,他只有一个念头:被人从马上刺下来,纯粹是奇耻大辱。只见他随便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简单把伤口一包扎,换了匹战马立刻又重新投入了战斗。
有这样一名指挥官以身作则,骑兵们无不奋勇作战。在唐军越战越勇的攻势下,高句丽军开始支持不住,只好向后退却。后面的大部队不明就里,也跟着开始乱哄哄地向后运动,结果是如兵败山倒,自己人冲散了自己人的队列。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