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舌,从而招人诽谤,应该予以必要的批评。魏征自己也应主动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自我批评。

太宗看后认为有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便把这话的意思派人向魏征传达了。

本来,皇帝已经给你洗刷了罪名,还十分善意地向你提出了一点毫不过分的要求,魏征应该感激涕零,回头再好好写一篇内容深刻的思想汇报,挖掘出深藏在内心的不良想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是正确之道。

可惜,他是魏征。

所以,他作了一个完全异于常人的反应。

听完来人的转述后,魏征立刻进宫见驾。太宗见到魏征前来,很是高兴,想着好你个老小子,这么快就来谢恩了,不错不错。

可是他错了。

行完君臣之礼后,魏征一脸严肃地说:“臣虽不才,但一向听说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协作,上下同心,秉公做事。倘若对于各项事务都不讲秉公处理,只求远离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未可知也。”

太宗正得意洋洋地等着魏征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自我反省,不料盼来的却是魏征劈头盖脸的一通教训,不由得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

魏征说得在理,他无法反驳,只能叹了口气,悠悠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吾悟之矣)”

魏征等的正是这句话。他立刻一脸诚恳地跪了下来,一边磕头一边进言:“臣斗胆,希望陛下能够让臣做个良臣,而不要做忠臣!”

听了这话,刚有点清醒的太宗又懵了:什么忠啊良啊的,不都差不多嘛。“爱卿,这个这个……忠臣和良臣有何差别?”

“回陛下,如姬弃、子契、皋陶等,和君王同心合力,共创盛世,同享荣华富贵,流芳百世,便是良臣;而关龙逄、比干等,在金銮殿上和君王当面争执,结果自己被杀,国家也因君王的昏庸残暴而灭亡,最终只落得个空名在外,就是忠臣。忠臣和良臣的区别,便在于此。”

注:姬弃,是五帝中的尧掌权时负责农业的官员,据说专业素养很牛,相当于现在的袁隆平先生;子契,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助手,后来负责全国的水利事务;皋陶,是尧时掌管司法的官员,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学专家,十分贤良。关龙逄,是夏朝桀做国王时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被杀;比干兄就不多说了,和关龙逄一样由于直言进谏被纣王挖心惨死,具体可参见《封神榜》。

太宗听后大喜,曰:“说的太好了!”(废话,都把自己和尧舜禹汤相提并论了,说不好那就是傻子。)

见魏征如此能言善辩,太宗的沟通欲望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和魏征好好聊上一聊。

这一聊,就带出了一句传世名言。

太宗问魏征:“为人君者,怎样才能避免昏暗,成为明君?”

魏征的回答是这样的:“君所以明,兼听也;君所以暗,偏信也。尧、舜注意听取四面八方的意见,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所以即使有那么几个小人也无法蒙蔽圣听。而秦二世只偏信赵高一人,天下叛乱却还不知道。所以说,如果君王能够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下情上达,保证沟通渠道的通畅,那么奸邪小人就无法忽悠君王扰乱朝政,君才能成为明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太宗听后连连点头。为表扬魏征的进谏,当场赏赐他五百匹绸缎。

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魏征的形象就是在朝堂上当面斥责太宗的过失,并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毫不顾忌皇帝的面子和感受。

但从上面的事情可以看出,魏征其实并不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执拗到底的死硬派。相反,他十分擅长语言艺术,懂得从侧面着手,旁敲侧击,迂回绕向主题,从而使皇帝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不只是一个正直贤明的人,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魏征不光就政治上的事务对唐太宗频频进谏,连皇宫后院的事情,他也要来插上一脚。

话说贞观二年,魏征时任秘书监,以“参知政事”的身份担任实质上的宰相。

唐太宗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家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儿,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才华横溢,吟诗作画、女红刺绣无一不精,整个京城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相媲美的,便主动请求丈夫李世民,把这个美人召进宫来,一同侍奉皇上。(……实在是贤妻啊!不但全无妒忌之心,还积极为丈夫寻找高等级的二奶。虽说这也是皇后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是相比之下,房玄龄的夫人可就差距忒大了!)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一听说世上还有如此完美无暇的女子,也是两眼放光,心火难耐。更何况这可是大老婆主动提议的,不存在争风吃醋、后院起火的风险,简直太为自己着想了。于是便急吼吼地命人拟下圣旨,要将这位难得的美人召进宫来,纳为妃嫔。

这事儿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美事:李世民新得美女,长孙皇后对丈夫的体贴得到落实,郑家一跃成为皇亲国戚,郑家小美女更是身价百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切看起来都很美。而大臣们知道皇帝将纳新宠,更是欢欣鼓舞,毕竟领导心情好说起话来也轻松、方便许多嘛!

唯独一个人不高兴。这个人便是魏征。

要说这魏征还真是相当具有做特务的天赋,这家伙官居宰相,国家大事才是你应每天琢磨的事儿,实在闲了种种花养养狗啊猫啊的都行。可他倒好,不知怎么的居然给他打听到郑美女已经许配给一户姓陆的人家做儿媳妇。于是他立刻进宫求见皇上。

魏征见了唐太宗,继续劈头盖脸:“陛下坐拥天下,是各位皇子、公主的父亲,也是天下百姓的父亲。对待子女、百姓,要忧其所忧,乐其所乐。陛下身居华丽皇宫,雕栏玉砌,要想着天下百姓都能居者有其屋;吃着四方进贡来的山珍海味,要想着百姓无饥寒之患;后宫嫔妃满院,佳丽三千,要想着百姓有无家室之欢。”

“爱卿言之有理,朕深受其教。”这话已经成为唐太宗对魏征的条件反射了,不管他说什么,先顶一句这个再说。

“……不过,今日爱卿进言,难道……朕又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吗?”魏征说话之时,太宗已经在脑子里积极进行搜索,可是直想得脑袋瓜子发麻,也还是想不出又有哪件事情触动了这个家伙敏感的神经,只好主动发问了。

“正是!郑氏之女早已许配陆家。而陛下未详加查问,便要把已许配之人纳为自己的妃子。这难道就是陛下为百姓父母的道理吗?”

“嗯?!竟有这事?朕只是听闻郑氏之女美貌而贤淑,且尚未出阁……绝无强抢百姓之妻的意思。既然这样,那朕这就下令收回成命。”

消息一经传出,大家都很吃惊。不过相关各方很快便清醒了过来,并迅速做出反应:朝臣们认为所谓“郑女已嫁”之说,纯属子虚乌有,皇上并无责任和过错,因此原先的诏令应继续有效;当事人之一的陆家也随即上疏,声明与郑家以前虽有金钱往来,但纯属双方的经济行为,绝不是定亲彩礼之类。郑氏小美女仍是待字闺中,不干陆家的事。

见到下面如此反应,唐太宗自然是喜出望外,没想到事情到这个地步居然还有转机。于是,他立刻再次下旨召郑氏入宫。旨意即刻拟好,但就在准备签发的关键时刻,他的脑海里突然又浮现出了魏征一脸严肃的面容,刚提起的笔又暂时搁下了。还是和这家伙说一声的好,免得落他口舌,日后不被他骂死,也要被他烦死。

于是,他下令宣魏征觐见。见到魏征后,唐太宗强忍住内心的欢喜,一脸诚恳和矜持地对他说:“爱卿啊,你说的事情朕已经派人调查过了,且陆家也亲笔上疏,那郑姓女子尚未许配他人。如此说来,朕还是可以……”

“陛下!此事虽有陆家上疏为证,否认与郑家的婚约,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害怕陛下因此事耿耿于怀,日后寻个借口加害于他。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一介小民如何敢与皇上争抢。这其中的缘故十分清楚,他上这奏疏也不足为怪。”

魏征的意思非常明显:郑家小美女已经婚配,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而陆家正是因为畏惧皇上,同时为了迎合圣意,故才上疏。如果你不听劝告,执意纳妃,那只能是掩耳盗铃!

“这……,哎,算了。来人那,传旨,收回召郑氏入宫的旨意。”说这话时太宗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一旁立着的魏征,只见他依旧是昂首矗立,一脸正义的表情。

太宗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说到:“爱卿回吧,朕也累了,要歇息了。”

“微臣告退。”魏征朗声答道,依旧是一副正直无辜的表情,丝毫瞧不出因为破坏了皇帝的好事而感到丁点的内疚。

到手的鸭子眼瞅着又飞了,太宗一肚子不爽地回到了后宫。闻讯赶来的长孙皇后迎了上来:“陛下,为何又要收回成命?”

“别提了。魏征那乡巴佬说是陆家怕朕日后报复,才故意把有的事说成没有。这样一说,就算魏征他说的是假话,朕也不能再召郑氏入宫了,被这老头子在人前人后嚼舌头,朕宁可不去享这艳福!”

“原来如此。陛下,魏大人他说的有理。陛下富有四海,不必为一个女子牵挂。改日臣妾再给陛下物色一个更好的,保证不会再有这次的事情。”

“哈哈,不愧是皇后啊!好好,这事再说吧!”

“陛下,臣妾屡次听陛下称赞魏征,却一直不知此人的高明之处。现在臣妾总算明白了,魏大人做事依照礼节大义,克制人主的私人情感,使陛下免去瓜田李下之嫌,可谓国之栋梁。臣妾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承蒙陛下如此恩情和宠爱,但每次和陛下说话,都要先察看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率地冒犯天颜。而魏大人作为臣子,与陛下的距离更为疏远,却能够如此直言,实在难得。他的忠言相谏,臣妾以为陛下应该接纳!”

回到家里的魏征,坐下来刚端起茶杯,还没来得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