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星夜兼程的李靖大军已经十分接近王庭所在地,前锋苏定方(这名字实在是贴切,果然是安定四方的大将)带领两百骑兵在前开路。天公也来作美,大雾弥漫,为唐军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尽管十分疲惫,但是一想到东突厥可汗的御帐就在眼前不远处,几十年来所积累下的深仇大恨即将能够用自己手中的刀枪来个了断,官兵们就觉得自己的身体里又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一弯残月发散着淡淡的银色光辉,在云堆中穿行。地面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生气的大漠一片寂静,只有沙砾有气无力地反射着月光。东突厥王庭的营地里,几堆还没完全熄灭的篝火在营帐外顽强地吐着越来越弱的火舌,偶尔传来几声马的嘶鸣,绝大多数人都在这安静的夜晚享受着期盼已久的短暂安宁,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还没睡着。

没睡着的人之一就是唐俭。忙活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接近圆满完成任务,只要等李靖大军赶到,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大功告成打道回府了。这鬼地方,气候恶劣,住宿条件也很艰苦,要是想喝口凉水,嘿,又苦又涩。吃的就更不能提了,天天除了牛羊肉还是牛羊肉,白菜帮子都见不到一根。就算突厥牲口多,也不是这么个吃法:大块的肉砍下来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血淋淋的就往嘴里送,看着都难受。哎,果然是蛮荒未开化之地,他不禁想起了孔老夫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你们可曾知道长安城中精工细作的美味啊。不好!哈喇子掉下来了,唉,想当年……算了,在这里空想也是无用,好在就要回去了。

还有一个没睡着的便是颉利可汗。虽然基本上一切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不知怎么搞的,明明是可以倒头大睡的时候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一时又想不出哪里有问题。不想了,还是好好琢磨琢磨以后去哪,如何东山再起要紧。

剩下来的就是负责巡逻的东突厥士兵了,他们倒是毫无睡意,因为眼前的情况已经足够让他们毛发倒竖、魂不附体了。

“唐兵来了!”一声凄厉的叫喊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整个东突厥王庭陷入一片混乱,早已肝胆俱裂的颉利一骨碌爬了起来,操上家伙便冲出了营帐,跳上自己的千里马,头也不回地狂奔而去。不少官兵睡眼惺忪,衣衫不整地掀开帐门打算看个究竟,却只见到明晃晃的大刀朝自己的头上砍了下来。那些刚有点清醒的反应也很快,立刻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几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们还是颇有职业素养的,他们发现杀将进来的唐军不过数百人而已,于是连忙把已经乱作一团的军队勉强集中了起来,打算血战到底。但是随即李靖的大部队全部赶到,原本只是勉强支撑的东突厥军便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没人打算继续抵抗。汉语夹杂着突厥语的呼喊和吆喝声在战场上四处回荡,场面混乱无比。

险些做了冤死鬼的唐俭好不容易搞清楚状况后狼狈逃到自己人那边(够郁闷的),在乱军之中侥幸捡回一条命,唯一可以自慰的是终于提前回归组织了。

这场战斗的最终战果是:李靖所部斩首过万,俘虏突厥男女十数万、牲畜数十万,斩杀及俘获东突厥贵族难以计数,唯一遗憾是没有当场抓住颉利。

颉利侥幸逃过一劫,打算穿过瀚海沙漠逃走。可是李世眅在后方已经布防完毕,颉利一头撞在墙上。见大势已去,他属下的大酋长也率众向唐军投降。

李世眅的战果是:俘获五万余人,但同样还是没有能够抓住颉利。

至此,东突厥军事势力基本被全部摧毁,不再具有反抗的能力。大唐的北方边境从大同一线向北深入蒙古大沙漠,再往北是已经臣服的薛延陀汗国,开疆拓土面积广袤达数千里之多。

远征军总部将这一喜讯快马加鞭地送回长安,举国欢庆,大唐为庆祝这一喜事,大赦天下。

却说颉利跳出唐军的包围后,骑着他的宝马投奔位于西方的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打算再前往吐谷浑汗国。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军进逼阿史那苏尼失的根据地,勒令他逮捕颉利,交给唐军。颉利打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几个亲信逃到荒山野岭中,生怕惹恼唐朝的阿史那苏尼失带着人四处寻找,总算是把他给找了回来。但阿史那苏尼失对颉利一向忠心耿耿,实在不愿意把他交出去。于是李道宗等了好一段日子,也没等到朝思暮想的“货”上门,着实火大。

领导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既然对方不听话,我也就不对你采用文明方法了,咱们亲自动手!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带兵突击阿史那苏尼失大营,当场俘获颉利可汗。原来一直犹豫不决的阿史那苏尼失丧失了最后一丝抵抗意志,率领全体部众投降唐朝,整个瀚海沙漠以南全部纳入大唐版图。

第十八章 颉利的郁闷晚年

曾经威震大漠的东突厥汗国在唐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土崩瓦解了。这使得中国边境上的相邻国家和部落大为震骇。他们猛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出现的是一个无比强盛的政权。遥想当初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朝方才战败匈奴,这个唐朝从建立到消灭东突厥只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可怕了!对于如此强大的中央政权,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倾心投靠,在大唐皇帝的庇护下生活。于是,在四月,各部落酋长、君王等在皇宫前集会,请求李世民接受他们送上的尊号:天可汗。

这个称号意味着李世民除了是大唐的皇帝之外,还是所有国家和部落的共同最高领袖。面对这个称号,李世民笑着反问大家:“我是大唐天子,难道还要兼任可汗的职务?”

注意,对领导的话,一定要能听得出弦外之音。李世民的这种口气,不是表示不满,恰恰相反是非常满意。

相当能揣摩上意的各酋长、国王和文武百官一齐跪倒在地,向城楼上的李世民高呼万岁!从此,“天可汗”大名远扬四方,李世民在对各酋长、国王和外藩颁发诏书时,一律自称“天可汗”。

同时,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押送至长安。

公元630年4月3日,颉利可汗被武士押到皇城顺天楼下,唐太宗登上顺天楼,斥责颉利可汗:“你的罪行有五条,第一,你们突厥以前内乱纷纷,靠着隋朝的力量安定下来,你却不知道珍惜先辈留下的局面,反而依仗自己的力量,放纵自己的欲望,荒淫横暴,自取灭亡;第二,你和我国结盟不止一次,却不断违背盟约,骚扰我国边疆;第三,你自以为强大,喜爱战争,致使枯骨遍野,内外都十分怨恨;第四,你不断践踏我国的庄稼,掠夺我国的人民;第五,我赦免你的罪过,你却寻找诸多借口,拖延不来朝见。我不是没有杀你的理由,只是考虑到你自从上次在渭桥和大唐结盟后,不再大举侵略,因此饶你不死。你可好自为之!”

已是阶下囚的颉利可汗唯有痛哭流涕,悔恨自己的罪过,叩谢皇帝的大恩。根据安排,颉利一行入住在太常寺的馆驿中,吃穿不愁,物质待遇相当优厚。

长久在大漠横行无忌,桀骜不驯的颉利可汗为何如此温顺?不是唐太宗问的话过于义正词严,没法反驳,也不是捡了一条命之后的侥幸所致。只是现在物是人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力继续反抗。纵然再做出些所谓的热血之举,不过是徒然加速自己的死亡,没有意义。倘若不愿屈服,不如当时战死在阵上,又何必四处逃跑,现在还要受此屈辱!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已经不再过问国事,一心准备安度晚年的太上皇李渊听说宿敌颉利可汗被生擒活捉,感慨万千:“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一直到死都没有能够复仇,反要不断送上公主与匈奴和亲。现在我儿却一举消灭突厥。看来我没有托付错人啊,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于是在宫内大摆筵席,召太宗和其他十几名高级官员和皇室成员共饮庆贺。酒至半酣,大家把那些繁琐的礼仪规矩扔到一边,太上皇李渊亲自弹奏琵琶,太宗李世民起身随着音乐大秀舞技,其他人也都开怀畅饮,直至深夜才散。

两代皇帝一弹一跳,大臣们自得其乐,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欢聚场面!只是在那背后,李渊深夜里不知有多少次回想起以前年幼的建成兄弟四人环绕膝下,父子共享天伦之乐的场面;李世民可否梦见建成、元吉来向自己索命,那些还是幼童的侄儿侄女被自己的叔叔推上刑场斩首示众的血淋淋的场景,又有几次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争权夺利,何以如此赤裸裸的残忍?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李世民诛杀自己的亲兄弟,夺取皇位,给自己的后代们树立了榜样。整个唐朝,因政变不得善终的皇室成员比比皆是。咱们后面一一道来。

无论夜晚内心世界如何,白天咱们还是要努力工作。这不,东突厥虽然灭亡了,但政府可不是就这样没事可做了,如何善后就成了大问题。

十多万人自东突厥归降大唐,无法安身立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消除不安定因素。

经过大臣们的讨论,主要形成了以下几条处理意见:

一是把东突厥部族拆散,分别遣送到各地,把他们从游牧民改造为耕田织布的农民,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好战的性格,使塞外成为真空;

二是对不同的部落和种族分别任命酋长,造成各部族间势均力敌,不会再出现统一的突厥国家,无法对中原形成重大威胁。

经过进一步讨论,最后采取对东突厥投降人众的处理方法是:在原先的北方突厥故地,设立顺州、祐州、化州、长州等四个州,以及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共同负责统御突厥部众。投降的东突厥人在上述地区内生活,作为边境的屏障。

另外,对归降的突厥酋长们也都作了相应的安排:最后投降的阿史那苏尼失被封为怀德郡王、一直陪伴在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