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生活实录-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那时候大家都还非常的愿意找我一起喝酒,原因之一,我是领导,之二,我这个人喝酒的酒性、酒风特别的好,酒场上又特别的爽快欢乐,酒后又不闹事。

那是在1981年10月31日,因给堂弟王世儒找对象,饮酒后差点儿丧了我的性命,再加上此后我的心脏也有些不太好,因而从此我就开始限量喝酒。再后来无论遇上喝酒的“大战场”还是“小战场”我都能够克制自己的激情,严格控制饮酒不过量。再到后来的1995年以后,那几乎很少喝酒,喝也就是一次最多不超过一两。到了2000年以后基本很少喝白酒。

戒烟限酒其实体现了一个人的毅力,那带来的好处,是提高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第十章 十四 两件事(一)

刚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遇到了两件令我特别欣慰的事,那第一件事,就是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党委会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做出决定,选派我在不离开本职工作岗位的前提情况下,负责我的家乡韦营乡武家窑村的扶贫工作。

县局一把手张志义局长找我谈话时说:“之所以选派你去,其主要理由有三点,其一、你是武家窑村本村人,情况比较熟悉;其二、你担任的是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专职副会长,协会里有一些活动经费;其三,你对工作负责,组织上信任你。

我当然非常乐意也非常愉快的接受了这项“西施坐飞机美上天”的好差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的出生地就在这很贫穷的山区,叠着是山,躺着也是山。山,撒出一条条无尽的路,路,弯弯曲曲,缠着北山的山坡。

在我思想上很早就有过一个想法,那就是说作为家乡一分子的我,如果在有条件、有机会的时候我一定要为自己的家乡甘做滴水润母土,愿做野草净空气。可是一直以来我没条件,同时也没有遇到机会。这不,今天好机会终于来到了,所以借此机会我可以借花献佛,给家乡办点事实,了愿我的心愿。

我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挣脱四面大山围困,跨出了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我养我的山村门槛的。那时候我是怀着特别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告别了亲人,告别了那块生我养我的热土。

从此我就开始工作生活在林立的高楼大厦和穿梭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大小都市里,走的是那平坦的柏油马路,再也没受到过那陡峭土山路的折磨。

住的是高楼,平日里坐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里,一张报纸、一份文件、一支烟、一杯水,再也没有受到过夏赤日炎炎之炙,冬熬寒天数九之烈之苦。

眼不见有赤贫苍凉的黄土坡、黄土峁、黄土沟。衣食住行都不愁,尤其是我到近50岁以后,在自己非常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顺心的工作着,享受着主任科员的优厚待遇。

工作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条件下,不管是在我的心里,还是在我家乡人们的眼睛里,都认为我已经是生活在了最美好的环境里。

说起现在的都市人,日益被商业文明的金钱意识笼罩占据着灵魂。虽然我也在不断的变,但我那种山区人特有的淳朴、憨厚、老实、善良、朴实的本质一直未变。尤其是我注重情意的性格没有变,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肯定的说,永远不会——那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生养我的这块土地,虽然位于西北中部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处,没有水,没有林,没有那鸟语花香的天国之容,没有墨客驻足,文人兴起,名胜古迹,就目前也没有发现可以开采的矿藏,但是,这里的人,他们可是一个个脑子冰雪聪明,长相绝对清秀,待人忠厚老实,尤其吃苦性特别的强。

我们山里好多好多的人,就是靠这些优势走出家门进入到都市,有很多人走向领导岗位,有很多人发家致富走向幸福之路。

我虽然背井离乡已有几十年,但心底里永远热爱眷恋着这片生养我的土地。1990年7月这一年我代表县工商局,以扶贫负责人的身份乘专车前往我的家乡武家窑村。

踏在沁人心脾的黄土清香和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们生存的这块土地上时,我是思绪万千,既兴奋又沉重,心情很是难以平静。

当我站在尘土厚厚的大路上,眺望那层层起伏的山峦,好像此时此刻置身于浩渺无限波浪起伏的大海中,在聚声聆听哪悠扬豪放的山歌。此时把我的视线牵往到田间地头,只见那过去十年九旱土瘦地穷的荒山秃岭,现在确层层梯田里竟然荡漾着麦海涟漪。

昔日愁容满面的乡亲们,今日确脸上洋溢着无限喜悦的笑容。啊!看那洁白如玉的洋芋花,再看那紫红色的谷苗争艳开放,给人一种端正、淡雅秀美的感觉。尤其是那一层层梯田,像一台台摆列整齐的花台,令人百看不厌。

站在绕山的公路上,俯视象千万条绿色的、金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彩带在我眼前飘荡时,我突然想起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

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的家乡变化这么的大,真叫人惊喜不已。记得非常清楚,在我小的时候,看到一年如果风调雨顺便是丰收年,人们如同娇美绰约的少妇,人人笑逐言开任情恣裁。

一年如果冬少雪,夏少雨的年份,庄稼便会像发枯骨干的老妪,让人苦叫不迭,愁眉锁目。一年如果遇上旱年份,就是“桑条地叶土生烟”的情景,人们就会“箫管迎水龙庙前”去求雨。

自1988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水利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们来我县北山地区考察,首次推出“庭院雨水集流工程”,这是借得“天水”润我田。

此工程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在农家的院子里挖一到两个地窖,用水泥衬砌以防渗漏;二是辅以沉淀池净化水质;三是利用屋顶院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

1993年“庭院雨水集流工程”大面积推广,从此结束了北山人吃水用水的困难。而且还搞起了庭院集雨水窖节灌试验,并成功的在大棚里种起了辣椒、茄子、西红柿。集雨节灌历史性的改善了北山人的生存条件。

当年中央江总书记,李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前来此地视察。

第十章 十四 两件事(二)

我首先来到武家窑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春家,听了他对全村基本情况的介绍。通过他的详细介绍,这里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通上了公共汽车,接着又通了上电,这就给山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是给发展经济客观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到了八十年代,又恢复了过去历史上“一四七”的集市贸易市场,这样以来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为经济搞活了,无疑就给村民带来生产和生活上极大的便利和富裕。

再到以后,逐年逐渐的多数人家也盖起了新土房,一部分人家还盖起了新砖瓦房。那些最早城市人家用电器、新式家具也进了一部分农户家庭中。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就现在你就可以处处听到或看到机器的隆隆声。

对此我感慨万千,于是晚上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家乡巨变

莫到此地尽荒凉,雨后青山披盛装。

盘旋梯田如彩云,坦途车流浴朝阳。

经过深入细致调查核实,1990年武家窑村共有五个社:武家窑、董湾、野鸽平、道岭子、徐家岭。191户,共951口人;耕地面积7544亩,其中粮播面积6014亩;兴修梯田4810亩。大牲畜389头,猪存栏466头,羊存栏5295只。年人均纯收入237元人民币。按甘肃省当时脱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300元来划分,还有70户,370口人他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上,也就是说没有脱离贫困,他们这些人就是我工商行政管理局这次扶贫的对象。

让我心里很纠结的是在这70户贫困户中,其中就有我们王氏家族本家的一户。他是我的堂弟王世豪。他只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女儿现已经出嫁,现在一家3口人还是住在祖上留下来的那两颗破旧窑洞里。吃的方面基本上处于青黄不接,穿着方面也非常的一般化,家中没什么值钱的家当。

我亲自给他细细算了一笔账之后,看来其实他一年下来的净收入完全,就是说可足以达到脱贫的标准,但是,到不了年底他家中要吃的东西就一无所有了,这是为什么?我帮他分析找了一下原因何在。

在我认为,其根本的原因所在就是他不会当家理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会过日子,思想上就从来没有过怎样过日子的个人计划,不瞻前顾后,不从长计议,所以而造成了他家贫困。

经对全村详细调查摸底登记分析之后,在我看来,其实在武家窑村真正达不到脱贫标准的只有那么10户人家,不能算70户。那么村委会他们为什么要将数字报70户那么多呢?他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无非就是为了本村的小团体利益,向上面多要一点钱而已,所以我也就默认了70户扶贫对象这个数字。

经过一年的轻描淡写的扶贫工作,算是最后有五户脱了贫。总共给他们在物质和现金上的帮助是:给现金1100元,化肥4。5吨,再加上其他物质总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对此,在他们村干部、村民的思想上满意不满意就不去说,可是作为我来说首先就感到很不满意。

因为我是本想着借此良机为家乡做点大的贡献,可是我才仅仅争取了4000多元,真令我非常非常的遗憾。但是,就仅仅做了这么一点点的工作,而我的家乡人确对我表示了非常非常的感谢和关怀。我每次下乡来,他们都是用杀鸡宰羊来款待我,虽然我嘴里吃着他们为我准备的好吃的东西,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很难受很难受。我实在是恨我自己权太小、钱太少、贡献太少太少呀!

刚跨入九十年代我所做的第二件大事,那就是我成功的组织召开了“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五届代表暨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因为此次大会召开的成功与否,它直接关系到了全县个体经济以后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与全县整个经济以后的发展计划有关。

所以说县委、县政府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