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吃蜘蛛的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出嫁后7年,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不久也撒手人寰。奶奶便负起了帮助弟弟的责任。奶奶的弟弟年幼时上过私塾,倒也断文识字,听说还写得一手好字,会画几笔山水花鸟。可惜以前他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他也须得找份职业维持生计,在他想来,只要大清还在,皇上总会赐他一官半职,就像前朝皇帝赐封给他的祖上一样。

即便没有官职,旗人当年亦毋须为衣食稍加担忧,他们每月可循例领一份钱粮,领了钱粮,就算是在编的八旗兵,不必另谋职业。北京的汉人把钱粮戏称为〃铁秆庄稼〃,旱涝保收。二百年来,八旗子弟在这个制度的荫庇下游手好闲,成天提宠架鸟,出入于茶馆、酒楼、剧院。古玩店,有些人出落成了艺术家,多数人则打发时日,一事无成。奶奶的弟弟以为他也会这样终此一生,谁知革命一起,一切都成了泡影,他的生计陷入了绝境。

奶奶想帮他找份工作,但这并非易事。自己家中虽有几个买卖,那些活计弟弟却是一件都拿不上手,再说了,老太爷定了规矩,若非确有专长,决不雇用亲戚。奶奶又能怎么办呢?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对我爷爷说戏院晚上要一个可信的看夜人手,她弟弟是个合适人选。他要做的便是晚上曲阑人散时睡在戏院里,白天仍可泡他的酒馆茶馆,演戏时又能大饱眼福耳福。每月能领一份薪金,当然不能说是薪金,得叫谢礼。纵是如此,她弟弟仍不堪胜任:一个晚上他睡觉时受了寒,不出数月,便赴黄泉与父母相会了。

弟弟的死使奶奶悲痛欲绝。她很钟爱这个弟弟,他们小时候乘同一驾马车长途旅行,受业于同一位私塾先生。朝朝暮暮,姐弟俩一起练字,比赛背诗。弟弟体弱多病,冷暖嬗变,若染时疾,奶奶便帮母亲悉心照顾他。多年来,姐弟俩相依为命。

奶奶的伤悼还不止于此。真正的原因是弟弟身后无子嗣,使奶奶的娘家这户曾经显赫一时的满清贵族之家断了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奶奶虽有二子,怎奈女儿的后代只能承接夫家的香烟。

奶奶的祖宗没了后人,几百年后逢年过节谁来给列祖列宗祭祀,送上美味的供品呢?清明时分谁去为他们上坟扫墓,修葺他们的安息之所呢?谁会记得为他们烧纸钱,迭寒衣,供他们在地府使用?又有谁会为他们焚香念佛祝祷,以超度他们有罪的亡灵?……

奶奶的祖先于是万劫不复了。他们像是枯枝败叶,在阴间的寒风中颤抖、号泣。他们泪流成河,却是再浇不活这棵家族的死树。此后的旭日光芒,满月清晖,春华秋实,太平盛世全都与他们无缘,这些美好年景的福分由别的家族享占了。奶奶的祖先求助无门,他们与人间的联系已一了百了。他们被人遗忘,家族昔日的辉煌刹时风流云散。

5 父亲为什么参加革命?

奶奶嫁后的10年之内共生了10个孩子。父亲和叔叔出生时都有7斤多,姑姑则不到6斤,接下来,每年问世的婴儿,一个比一个小。奶奶又不能不生,生了又养不活他们。有的宝宝出生几天就夭折了,有的只活了几个时辰,甚至还来不及睁眼看看他们母亲毫无血色的脸。

一次次失去儿女的悲痛使奶奶更加宝贝上天留给她的三个孩子。她为先天不足的姑姑找了最好的奶妈,因为奶奶自己太虚弱,无法哺育孩子。两个儿子也分别雇了保姆,而奶奶自己则全力以赴,照顾全局,结果3个孩子都长得结结实实的。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父亲和姑姑的性格像奶奶,待人接物一团和气。而叔叔则像爷爷的火爆性子,高兴时开怀大笑,不高兴时马上给人脸色看。但他说归说,不记仇,对人不满当场开销,过后仍当人家是朋友。

尽管奶奶的3个孩子性情迎异,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母亲都怀着爱心与孝道。在母亲受公公责骂时,孩子们都知道如何使她用一丝微笑扫却愁容;在母亲对娘家人接连去世感到万念俱灰时,孩子们又围在她身边,抚平她的伤痛。正因了孩子,奶奶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她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子女都上大学,特别是她的女儿!一定不能让女儿再像她那样依附于人,年年岁岁空将羞辱的苦水往肚里咽。女儿长大得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再到后来,孩子们大学毕业了都能找到一份工作。然后他们就会择偶婚配,生儿育女。不论男孩女孩,多多益善。孙儿们会欢蹦乱跳,大闹天宫,她家会有一屋子的笑声叫声。她要为每个小孩找一个好奶妈,她会对孩子们讲很多故事。三世同堂,和和睦睦。她理想中的生活,便是如此。

时至1942年,奶奶的理想似乎指日即可实现。父亲、叔叔、姑姑全都上了大学,父亲是辅仁大学西方文学系三年级学生,叔叔在燕京大学经济系读二年级,姑姑则刚开始念医科,奶奶为他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骄傲。

奶奶不知道,她的孩子们正计划着远走高飞。是时日本侵华战争硝烟正浓。30年代,先是东北沦丧;接着,上海、南京、天津、北京相继陷落。全国各地民众义愤填膺,既恨日本鬼子凶残狠毒,也恨国民党政府抵抗不力。许多学生都被一句呐喊打动——偌大的中国,已经摆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

一日日沦为亡国奴,父亲、叔叔和姑姑忍无可忍。学生们每日都能在街头见到市民被日本兵肆意凌辱,西方国家来的教授相继被迫放下教鞭,爱国仁人志士被逮捕,被折磨,被屠戮。人见人恨的〃膏药旗〃耀武扬威地飘在头顶,压得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透不过气来。他们都认为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父亲在外面很有些朋友,所以他安排弟弟妹妹先走。在地下工作人员协助下,他们通过了日军的封锁线,直下西南。他们的目的地有数千里之遥,战事纷乱,行路艰难,沿途到处刀光血影。轰炸、抢劫、抓人、翻车,五花八门的敲诈勒索屡见不鲜。叔叔和姑姑或搭车,或徒步,数月后才到达四川,重新进大学复了课。

至于父亲,他没去西南大后方继续学业,而是到晋察冀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又是一个费解的谜。关于爷爷的发家史,我绝少线索,而关于父亲的这段光荣历史,他给过的答案太多,而且互相矛盾。

比如说父亲曾告诉我他入党是因为他相信惟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并创造一个人入享有自由、平等、幸福的社会。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对日本侵略者满怀仇恨,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得亲自上前线去搏杀。国家危亡,年轻人岂能坐视,让别人去捐躯流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说法给富家子弟的良心预留了宽阔的退路,但父亲对此说极不以为然。

于是他去了正频遭日军疯狂扫荡的晋察冀。那里一方面鬼子兵烧杀抢掠,一方面八路军游击队坚予还击。战火中一批批人倒下,但更多的人自愿参加抵抗队伍,其中不乏像父亲那样的大学生。

父亲到晋察冀时生活条件恶劣到了极点。由于日军的反复扫荡,1942年冬,这个地区所有房子的门窗都被烧光,夜间的气温降至零下10度甚至20度,山风呼啸,战士们打的草帘实难御寒。当时莫道没有煤炭取暖,连冬衣棉鞋都很难得。食物奇缺,士兵村民时靠糠麸野菜度日。上乘的美味窝窝头、贴饼子,白面和青菜根本见不到,连盐也非常紧缺。

另外由于日军封锁,这一地区极度缺医少药,有时受伤的士兵要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再加上伤寒、天花、感冒流行,许多人因得不到及时的药物治疗而丧生。

父亲在北京时清楚这种情况,他有位朋友是地下党。父亲离开北京时,不动声色地采购了当时根据地亟需的大量药品。这些药品在北京被日本人控制得非常严,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父亲既有祖父的大笔银子和生意关系可资利用,把清单上的药品买全倒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带着这些禁运的药品穿过日军封锁线。此举万分危险,鬼子、汉奸屡屡在火车上搜查乘客的行李,若药品被发现,父亲便会被捕,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场平地风波,行至中途,联络人之一突然被捕。由于一路上都是单线联系,出现这种情况,父亲他们就不知如何才能和下一个地下党人接上头。他们几个外来人又不敢在当地久留,怕被汉奸发现告密,于是前功尽弃,只得折回北京从头开始。

历尽千难万险,父亲终于带了所有的药品到达晋察冀,二话不说他把药品悉数捐给了当地政府。正是这些药物雪中送炭,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为此父亲受到嘉奖,这是他在战争年代第一次立功受奖。

其后父亲进入抗大分校——华北联大学习。数月之后,父亲自己也染上了伤寒,差一点不治。

这个时候,父亲带来的药已经罄尽,他只能以自身的力量与病魔抗争。许多天他倒在床上,持续高烧,粒米不进,剧痛搅得他五脏六腑都错了位。他能活下来不啻为奇迹。等他终于离开病榻,移步户外的阳光下,已是形销骨立,衰如槁草,一阵山风都能将他吹倒。

一天他问别人借来一面镜子,镜中的形象使他大吃一惊。这一病,他的头发大把大把脱落,顶都快秃了。两只眼睛深陷成两个黑洞。皮肤又干又黄,脸上皱褶横生,像劳作一世的老农。这副模样,谁能认出他就是不久前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位英俊潇洒的达西先生呢。

当时根据地有位导演一眼相中了父亲气质不凡,他要父亲在话剧《傲慢与偏见》中扮演达西先生一角,父亲被他的约请逗乐了,声明他这辈子从未上过舞台。导演说这不打紧,演就是了,于是父亲就扮了一回傲慢的达西先生。

据父亲说尽管他毫无演技,他们的话剧在当地还是引起不小的轰动。农民们即使看得一头雾水,也还是非常喜欢,倾村而出。他们只觉得话剧这种东西奇怪又好玩,父亲说,我们扮演的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