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绝对很邪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很愤怒,又不敢发火,口中嗫嚅道:人家没干什么嘛……

窦氏呵斥道:你还敢顶嘴,你想坐拥天下,可是你估量过自己的实力吗?你羽翼未丰,兵稀将少,自己用脑子想一想,如果你真的要起事争夺天下,这天下豪杰,会有几个人愿意奉你号令?

李渊鼓着两只眼珠子,看着老婆,好半晌才冒出来一句:我深受天子宠信,再说咱们家跟皇帝家还是亲戚,就算是皇帝知道了……也未必会真的杀了我吧?

窦氏气得脸都白了,一指门外:你这蠢猪……给我滚!

滚就滚,李渊悻悻地出来,就听说朝中出了大事。

什么大事呢?

原来,自打杨广听到了“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的谶言之后,就开始琢磨这事是谁搞的鬼。他先按着人头,把朝中诸官拨拉了一遍,突然间发现了蒲山郡公李密,这个李密长得瞳目如电,身材伟岸,下颌上有一卷巨大的胡须,太平盛世,李密他留这么巨大的胡子干什么?明摆着是要造反。

李密一看这情形,没办法了,赶紧逃跑吧。

正所谓黑狗偷食,白狗当灾。唐国公李渊闲极无聊,散布政治谣言,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均由李密来承担。

5。瓦岗英雄的岁月

却说李密带着他的一大帮江湖黑道朋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逃亡之路。逃到一座小县城,众人疲倦,倒地就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锋利的刀刃紧抵在他们的脖子上,居然被人家一网打尽了。

打尽了也没有关系,这支捉住他们的官兵,纪律非常之好,不打骂俘虏,不搜身,不抄家,所以李密他们带着行囊中鼓鼓的黄金白银,被押送到了高阳。

到了高阳,就见朝廷派来的使者来到,审验俘虏。这时候李密把身上的黄金全都拿出来,问使节:喜不喜欢?

使节愤懑地回答:王八蛋才不喜欢。

李密就笑呵呵地说:你要是真的喜欢,这些金子银子,就归你了。不过呢,这些钱你也不能白拿,等我们被斩首之后,你得帮个小忙,替我们收敛尸身安葬,这个交易,你答应不答应?

使者大喜,与李密击掌:一言为定,谁说话不算数,谁是王八蛋。

生意成交,李密大喜,就拿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使者:拿着,出去买点酒肉,咱哥几个先喝一顿……

使者欢天喜地买来酒肉,大家就在牢房里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划拳:就这样众人一连多日吵吵嚷嚷,醉生梦死,喝得使者五迷三道,颠三倒四。忽一日从酒醉中醒来,朗声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牢房春睡起,狱外日迟迟……不对头啊,怎么这牢房的墙壁上,又多出来一扇门呢?再仔细一瞧,原来是墙壁上被人凿出来一个洞。

是谁干的?

使者把脑袋从壁洞上钻出去,向外一看,登时放声大哭:那杀千刀的李密,他竟然不够哥儿们义气,灌醉了善良的使者,带着他的黑社会朋友逃之夭夭了……此一去,恰似蛟龙入海,又如猛虎归山,李密径投瓦岗寨,成为了颠覆大隋帝国的主要力量。

李密逃了,杨广这边着急又上火,看李密这厮逃得笨手笨脚,这政治谣言应该不是他造的吧?

如果不是李密,那又会是谁呢?

莫非是……李渊?

这一次杨广终于猜对了。李渊虽名渊,其实一点也不冤。

朝中有使者飞马赶至:宣弘化留守李渊入京面圣。

6。何不投降匈奴

什么?听到隋炀帝杨广让他返回长安的命令,李渊好险没吓死。皇帝杨广那可是绝顶聪明的人物,他肯定猜出来了,有关“杨氏当灭,李氏当兴”的政治谣言,就是我李渊瞎编出来的。倘若去了京师,只怕我的脑袋……

心里害怕,李渊咕咚一声,倒在了床榻上,哭着对使者说道:兄弟,你看我,都病成这样子了,能不能活到明天,我自己心里都没数啊。不是我抗旨不遵,我是担心自己一旦奉旨动身,还没出家门,就死翘翘了。兄弟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回去跟皇上说一说,就说我病得真的厉害……

使者无奈,只好回去告诉杨广,李渊病情严重,无法奉旨来长安。杨广听了,半信不信,就去找在宫里出任女官的李渊外甥女,问她:你舅舅为何不肯来长安?李渊外甥女回答:兴许是病情比较严重吧?

杨广冷笑:恐怕是心病吧?

外甥女急忙写了密信,告诉李渊这个消息。收到信后,李渊是真的病重了。这时候他最想做的,就是和妻子窦氏商量商量,可是此时窦氏病危,李渊只好把事情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不久,窦氏病死。李渊悲痛不已,自思娶了这么好的一个老婆,却因为自己不听她的话,以至于落到了如此危险的境地。从此他采用韬晦之计,故意放纵声色,还收取下属的贿赂,表示自己绝无雄心壮志。而且,听从了亡妻窦氏以前没有被采纳的劝告,给杨广进献了不少鹰犬玩物,如此到了大业十三年,杨广传旨,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

接到圣旨的当天,李渊将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及李元吉叫过来,流着泪对他们说:你爹好笨啊,当初不肯听你妈妈的话,否则的话,我早就得到今天这个机会了……

区区一个太原留守,对李渊来说,预示着什么机会呢?

原来,当地的居民,都是古帝陶唐氏的旧民。所以太原之地,又称之为唐,而李渊世代爵封唐国公,正是将太原作为李氏的封地。所以李渊回来这里,就如同饱受欺凌的游子回到家乡。所以李渊认为此地必将成为他的龙蜇之地,只待休养生息,一飞冲天。

但杨广让李渊回到封地,却不是让这厮休养生息来了。杨广交给了李渊一个重要的任务,命令他兵出太原,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兵,北上镇守边疆,对付来犯的匈奴强敌。

北部的胡人,始终是中土的大患,所以杨广为了帮助李渊完成使命,还专门调拨了河东的一部分兵马,隶属李渊的麾下。就这样,河东兵,李渊自己的兵,再加上马邑太守王仁恭的兵,三个方面军加起来,是一个吓人的数字。

到底是多少人?

差一点凑到五千人。

五千人对付匈奴……三个方面军凑在一起,人数怎么会还这么少呢?

这是因为,杨广要留一手,李渊要留一手,马邑太守王仁恭也不傻,当然也要留一手,三方面一人留一手,居然还能够凑出来五千人,这已经够意思了。

发现自己这边将寡兵稀,王仁恭有点上火,就说:昔者汉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所率精兵两万,战马十五万匹,才逐得匈奴北走,如今咱们才不过是五千人,还不够人家匈奴喝一壶的……不知道李大人有何计较啊?

李渊硬着头皮说:情况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皇上远在江南,还写诗曰: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皇上果然是天纵英明,这诗写得贼拉拉好……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这里才五千人,又驻扎在这么一座荒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随便一伙匈奴流浪汉,都比咱们人多……不知道王大人有何计较啊?

王仁恭惨笑道:我正是没有主意,才询问你,你却反过来问我。

李渊道:哦,原来你没有主意……你没主意,我也没有主意……要不咱们这么办,干脆投降匈奴得了。

7。大漠突击队

话说那北部的匈奴人马,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之地的大患。早在周朝、秦朝、汉朝和晋代,匈奴就隔三差五杀入中原袭扰一番,到了李渊镇守北部边疆的时候,匈奴人已经进化成为了突厥铁骑。

突厥人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长枪快马,奔行于原野之上,倏忽如电,来去无踪,游牧天下,四海为家,既不需要花费银子修筑城堡,也不需要浩浩荡荡的后勤运输线。打的就是游击战,玩的就是破袭术,霎时间浓烟滚滚,数万铁骑齐至,顷刻间城池被攻破,杀得你血流成河。等你着急忙慌地调集大队人马,赶来追杀,那数万铁骑却犹如水银泻地,化整为零,只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你绝无办法可想。

所以在漠北的荒原上,向来是游牧民族幸福的家园,他们赶着大篷车,逐水而居,逐草而眠,忙时闲时,弄支强弓硬弩,杀入中原膏腴之地,弄点外快,打个牙祭,抢个美女,劫点银子,小日子过得就甭提多滋润了。

某一天,荒漠上的游牧客们正自逍遥快乐,忽见远方尘头大起,就见一队两千余人的突厥骑士突至,马上人清一色狗皮帽子,反穿了老羊皮袄,到得突厥部落附近,就耀武扬威,得意扬扬,分列成几队纵横驰骋,往来冲射。众游牧民一见大喜,急忙捧了马奶牛肉,上前亲切慰问。

等走得近了,游牧客们突然呆住了,眼前这支突厥骑兵……嗯?模样长得好怪,眼窝不深陷,鼻子不高凸,扁平平的一张脸,黄色的皮肤……不好了!这是中原汉人的骑兵!他们居然化装成突厥人混进了漠原……

一点没错,这支突击队,正是由李渊率领的,以他的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并李元吉各统五百精兵,竟然跑到荒漠里和突厥兄弟争夺水草。

真是太令人气愤了,突厥民众很生气,一支又一支小股游击队,悄无声息地跟在李渊的部队后面,想瞧瞧能不能找到机会,给李渊一个教训。

可是李渊带来的这些人,是由他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个身手不凡,人人强弓硬弩,突厥人几次靠近,都被李渊部众的身手吓得退了回去。没办法,看来要打掉这一支侵略军,非得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一场大决战才行。

飞羽传令,荒漠上战马狂奔,愤怒的突厥人在集结兵力,这个消息很快被李渊知道了,还没等突厥骑士列好队形,他已经带着自己的突击队杀上去了。

看到突厥骑兵,就见李渊把手中的长刀一挥,下令道:今次决战,以砍获首级为凭建功,开始吧……话音一落,就见他的四个儿子,各自率领五百人众,疯了一样向突厥骑兵冲了过去。突厥人那边措手不及,被砍得哭喊连天,掉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