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闲大唐-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单从这些礼物的价值上来说,有不少已经远远超出了那些农作物所能带来的利益。毕竟这玩意儿就算现在还没办法推广,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行推广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对于那些豪门世家来说,农作物神马的那只是顺带,真正送礼的目的则是为了跟某人打好关系。
    开玩笑,人家可是上界的仙人,虽然这仙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表现出什么翻江倒海、摘星拿月的手段,而且据说还是因为冲撞了龙气,不得不下界应劫,说起来也算是脱毛凤凰、虎落平阳,可就算是这样,也没人敢小觑。
    特别是那些从头到尾都知情的大臣们,虽然碍于身份和规则自己没有出面,但却都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派出管家或者直系的后辈子弟带着礼物前往逍遥山庄。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李安然自然不会不明白。所以,甭管是什么人来,甭管送的是什么礼物,统统是照单全收。
    至于那些个要求,诸如想购买一些农作物种子的想法,也没有丝毫的推脱。不但一视同仁地将各种农作物都给准备了一份,而且还送上了种植和基础加工的办法。至于购买不购买的,李安然压根就没当回事,而是打着上门即是有缘的名义,一律奉送。
    除了上门拉关系和要农作物之外,让李安然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人慕名而来找自己看病的。可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毕竟自己与长春堂的合作可是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而且在孙长庚的面前,李安然可不止是展露出了惊人的医信和神奇的药丸,同时还将有关外科医术的一部分基础内容和对方进行了友好的沟通与交流。
    就算这件事情因为上面的掩饰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消息这个东西,并且还是这种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的消息,在需要的时候也没办法彻底的隐藏住。
    对于这些找上门求医的人,李安然的态度同样是没有推脱。反正对于现代时空来说,很多古代的所谓不治之症早已经成了小毛病。而这些病症,李安然是能用中药解决就用中药解决,实在是不行,才会用去现代时空采购相应的西药。
    虽说在服用了这些药之后,并没能出现什么药到病除的超凡效果,但那些病症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对于无法药到病除的原因,李安然也找了无法反驳的理由。比如,碍于两界的天道规则,自己不能将上界的仙药拿下来,而且这些仙药对于凡人之躯来说,比毒药还毒,服者立毙等等之类的说法。
    可即便是这样,在求医之人的病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甚至有些体质比较好的病人,居然在短时间之内有就了极大的起色之后,李安然的名气在短时间之内又上了一个台阶。
    眼瞅着来求医的人越来越多,李安然不得不决定,在格物书院之中再开一门医科。不过,依旧会走中医中药的路子,关于西医西药方面,也只会在外科上进行一些基础的传授。毕竟自己也不是专业的西医,真要教多了到时候肯定得出丑。
    至于医科的老师,除了会从现代时空整理出系统的中医中药学之外,还会采用外聘的方式直接在大唐时空找几个行家,比如长春堂的孙长庚就很不错。当然,如果能找到在历史上相当有名的药王孙思邈那就更好了。
    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休闲时间,不会转职成医生天天为那些达官贵人的健康去忙碌,李安然就定下了一日只看三例病患的规矩,而还必须是病患上门,否则一概不理。
    这种明显不够慈悲和医德的行为,还被李安然安上了,不能插手人间生死,否则不但会牵连那些病人的家里,同时连自己也会获罪于天的堂皇理由。
    而这个理由,也自动被好些达官贵人、豪门望族给脑补到了为什么得到的药都没办法立时把病治好上,到是省了李安然不少的麻烦。
    在一边接待客人、一边给人治病的同时,李安然还不忘让人在那些已经收获过的田地里种上大片的牧草,并且把那些从现代时空带来的家禽、牲口和大唐时空的家禽、牲口,按不同的种类分区域地散养在了这些短短几天,就长满了牧草的田地之中。
    之所以这么做,到不是李安然暴殄天物不在乎这些田地的产出,而是在种植完那些经过时空穿越而改良的品种之后,这田地的肥力被消耗了不少。这一点,就跟那些同样被时空穿越改良后的牲口会变得很能吃一样,这些农作物对肥料的需要也增涨了很多。
    如果不进行休耕或肥力的补充,山庄里的这些田地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荒芜的可能。而散养的那些家禽和牲口,在田地里啃食着营养丰富、口感又好的牧草同时,又会将自身的排泄物直接留在了田里,无形之中就起到了肥料补充的效果。
    至于种植的那些牧草,比如有着牧草之王称号的紫花苜蓿,不但营养丰富、适口性强,而且这玩意儿的枝叶非常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又是多年生深根型植物。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防止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最关键得是,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还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而紫花苜蓿的根瘤则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素,从而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根据研究发现,种植紫花苜蓿的田地可在后续不施肥的情况下,保证三年的稳产高产。增产幅度通常达到三到五成,甚至高者可达1倍以上。
    要不然,在农家也不会有一句谚语叫:“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未完待续。。)
    ps:  由于快递的原因,本书更名的时间会有所推后,预计正常的话今天就可以正式更名为《悠闲大唐》了。届时发现找不到书的情况,还请不要惊讶。最关键得,是不要忘记订阅啊,亲们!

第167章 习俗
    由于快递的原因,本书更名的时间会有所推后,预计正常的话今天就可以正式更名为《悠闲大唐》了。届时发现找不到书的情况,还请不要惊讶。最关键得,是不要忘记订阅啊,亲们!
    ……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现代时空来说,大唐时空里的年味则要重上了很多。
    眼瞅着离新年越来越近,都不用李安然吩咐,身为管家的王有德就已经开始指挥着下人,为过大年做起了准备工作。
    唐时还没有贴春联的习俗,往往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挂于门首,称为“仙木”或“桃符”。
    传说神荼、郁垒乃兄弟,“性能执鬼”,居桃树下。五代时,后蜀孟昶于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第一副春联。以后“桃符”成为春联的别名。
    其实在贞观时期还没有春节的说法,按照大唐当时的节日传统,是将每年最后一天和每年的第一天分开。年末叫做除岁、年初则叫做元旦。
    除夕之前,人们尽量往家赶,以求与亲人团聚。除夕夜全家团聚欢宴,喝驱寒去湿的花椒酒,即把花椒放于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宴后全家人围坐火盆到天明,称为“守岁”。
    杜甫曾有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董思恭诗云:“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储光羲诗曰:“阖门守初夜,燎火到清晨。”写的就是欢宴和守岁的情景。
    除夕还有一种驱除瘟疫的迷信仪式。称为“傩”(nuo,音若挪)或“大傩”。这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活动,而在《论语》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
    唐人于此日选男童,戴可怖的面具,着红黑衣裤,击鼓舞蹈以驱鬼。领舞者称“方相氏”,伴舞者称“侲子”,另有执事十二人。唐诗中的“傩声方去疫”(姚合),“更为乡傩羡小儿”(徐铉),即说的是这类活动。
    而大唐的皇家在此日则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大傩”仪式。人数达五百多人。沈佺期 《守岁应制》诗云:“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而王建则有更详细的描写:“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与后世过年同样得是,在除夕的晚上。全家老少要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不睡觉。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守岁”风俗。
    唐朝人喜欢大家族聚居。如果有辈分高的老人在,那么不但老人的直系儿孙,可能连已经成家的弟弟、侄儿、出嫁的妹妹、外甥都聚在一起团圆守岁。在唐代的风俗之中。长者要后饮,而最后饮者被称之为“蓝尾”。
    子时一到,辞旧迎新。“守岁”人们纷纷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大家要说拜年吉祥话。而男性则以双膝跪倒叩头为主,叩头时间、次数、身体姿态取决于行礼双方的身份地位。
    女性正式礼节叫“肃拜”,初唐时“肃拜”是先双膝跪地,然后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什,身体和头部也跟着微向前低伏一下,动作幅度不大。武周后,唐妇女“肃拜”礼比以前更简便,不用跪地,站着往前弯腰一拱手就行。
    等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俗称为元日。唐朝人特喜交际、爱热闹,正月初一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到谁家吃到谁家,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叫“传座”。
    元旦之后不久就是“立春”,此日要吃“五辛盘”又叫“春盘”,是由五种有辛辣气味的蔬菜拼成,以发散五脏中的陈气。此外还有胶牙饧,柏叶酒,屠苏酒也是传统的食品和饮料。
    在立春之日唐人还有佩戴彩绸剪成的燕子和在门上贴短语的习俗,称为“宜春字”。而腹中有些文采的人,则会写上一首诗贴在门楣上,寓意和后世的春联是一样一样的。
    对于王有德王老管家介绍的这些个习惯与传统,李安然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