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公子-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永乐时,很多技术工艺都得以长足进步,而战争无疑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匠户世代传承的国策,在初期显然极具发展潜力,为了得到朝廷的重赏,无数匠人绞尽脑汁的改良祖传手艺。

郑和乘坐的宝船和许多技术都足以说明问题,反正张灏算是踩在了巨人肩膀上,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工匠,尤其是关于造船方面的人才,因为朝廷不在大量建造海船,三百位手艺最好的师傅都被张灏用丰厚月银聘请过来,闹得朝中大臣几次感谢过他,要不然,光是安置这些人连同家眷,就不知会愁怀多少官吏。

明朝在永乐皇帝驾崩以后,航海技术一落千丈,固然是古时工匠们敝帚自珍,但朝廷不重视绝对算是最大的原因,直接导致曾经红火一时的造船厂被废弃,无数拥有极高手艺的工匠沦落街头,无数绝技纷纷失传。

一大早,张灏灰头土脸的爬出床,走出简陋木屋,身上套着一件兽皮大衣,模样好似一个野人一样。

此处位于一处山谷中,说是山谷,不过是两座小山之间的低洼平地,不过仅有一处出口,便于进行一些需要保守秘密的作坊安置此处,比如炼铁,比如研制火药,比如打造兵器盔甲。

即使知道自己这么做乃是吃力不讨好,但张灏还是决定花费无数人力财力就行研发,就算经年下来没有成果,但留下一份基础给后人,在辅以详细的记录,无疑能为后代留下一份珍贵遗产。

五个大型砖窑建在一条河流边上,数百个青年正在树林中采伐树木,一些妇女帮着打些下手,采伐的树木用来制成木炭,此外还有从中原运抵过来的煤炭。

砖窑技术早在战国时就已发明,明朝时早已趋于完善,窑子达到需要的温度在用水冷却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工序,最后能产出青砖,而自然冷却的话,就会形成红砖。

不管是修建城墙还是房屋,明朝时往往用糯米汁等物代替后世的石灰水泥,可是此时的驻地哪有这个条件,以至于绝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木制的。

地处北方,如何度过寒冬就成了首要难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竟然在百里地外发现了天然的石灰石,后世大连附近地区本就是石灰的重要产地,储量之丰富,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随便捡拾石块已经足够用了,根本用不着大肆开采,不过能一眼发现白色石头有如此神奇的功用,大师张灏绝对是慧眼识珠,闹得上千工匠再也不敢小瞧这位锦衣玉食的公子哥了。

不提全族老少都在夜以继日的修建房屋,明年开春修建城墙自然也顺理成章的提上日程,训练弓手本就需要锻炼臂力,下下田间劳作,搬一搬厚重的青砖,绝对是训练的最佳途径。

其实古时早有石灰,甚至还是一味药材,很多老人都认得,但是如此大量的出现石灰石,在这时代绝对是罕见之事,而真正让全族老少对张灏顶礼膜拜的缘由,却是水泥的横空出现。

水泥需要的材料简单,无非是石灰石加上黏土在混合一些石膏,此外就是添加一些鹅卵石一类的石块,混合在一起立窑烧制,西方一直到三百多年后,才从火山灰中的发明了水泥。

如此不可思议之事,自然引来无数人的询问,张灏往往神秘一笑了事,也不解释,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家伙曾经在后世的大连生活过好几年,也在水泥厂打过短工,为何偏偏选择大连为驻地,这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水泥的标准和制造工艺不算复杂但也绝不简单,不过此时一切都可以从简,毕竟不需要抵御火炮攻城和建造高楼,即使简易水泥比不上南京城墙的坚固,但也算是相差无几了,最重要的,就是能省下无数金钱粮食和人力时间。

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用来铺路,张灏曾经看过一本书,碉堡要塞加上四通八达的陆路,绝对是压缩异族生存空间的一大利器。

四通八达的道路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对于民族发展的助益之大可以想见,但张灏还是决定暂时保留这个秘密,自私一些是必要的。

“二爷,这是今早的传信。”

张梁的声音瞬间惊醒沉思中的张灏,转身接过一具小竹筒,取出里面的纸条,就见上面写了几行小字。

很快看完,张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笑道:“陛下决定来年只巡视北京城,好为后年迁都做准备,至于出兵北伐却被取消了,改为回转京城时直接去泰山封禅,呵呵。”

由衷感谢灵枫道姑出手必中,原本皇帝是准备统帅大军北伐鞑靼人和朵颜三卫,等大胜之后班师回朝,顺便风风光光的封禅泰山,做一位名传千古的伟大帝王,可谁成想,人家鞑靼人早已溜得无影无踪,徒劳无功后大感扫了面子,以至于往后三年,为了这一口气而年年出关,最后连自己都累死在行军途中。

“二爷,陛下为何取消出兵?谁不知道他老人家最要面子,金口玉言的不容更改。”张梁有些疑惑,满京城谁不知道皇帝的心意。

“哈哈”

张灏很鬼祟的大笑,这比起征伐异族来,似乎治好男人的雄风更重要,那才是目前皇帝陛下最关心之事,北伐自然要留待以后了,而能通过此举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使自己有大把时间当个科研人员,善莫大焉啊

并未回答张梁的疑问,张灏乐呵呵的道:“无官一身轻,果然古人诚不欺我,走,去看看炼制出钢铁没。”

走往谷底的路上,一头雾水的张梁忽然说道:“二爷,如今山东连续三年遭遇大旱,已经隐隐有不稳迹象,还有那白莲教到处愚弄百姓,是否该收尾了?”

半空中做了一个斩的手势,张灏冷笑道:“这白莲教必须斩尽杀绝,一个不留,等陛下出京时就动手。”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张梁身上琐事太多,自然不能陪着灏二爷到处胡闹。

早在很多年前就已在山东安插大量人手,连当地官员都是张灏安排的,为的就是要严密监视整个山东府,就是为了阻止唐赛儿起义,几十万人的生命岂能浪费?至于如何安排灾民,自然是统统往东北移民。

一环扣一环,张灏做任何事都是互相关联的,很少有兴致而来的无意举动,前世他就是一名部队里的参谋官,深知做事深思熟虑,谋而后动的重要性。

刚穿越的时候,自然一脑门子的想建功立业,行事总是有意无意的为今后做准备,其实就是到了现在他也没发觉,他做的事已经算是大逆不道了,完全是处在反叛的先兆。

望着一座高大的炼钢炉,黑黑的浓烟从开放型的屋顶冒出,没等走到近前就觉得滚滚热浪扑来,使人难以呼吸,其实不过是炼铁罢了,而真正的方式则是灌钢法和钞钢法,都是汉人文明的璀璨结晶。

此时好像处在紧要关头,上百名壮汉赤luo着胸膛,二十人一起摆弄一具巨大的皮质鼓风机,使出死力的往火炉内吹风,十几位身体健壮的老者同样赤luo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布满铁水溅上的疤痕。

“快,你们这些废物,用力,快”一位老者回头大吼,看见灏二爷过来也未理会,继续催促徒弟们使劲。

另一位须发皆白的红脸老人倒是走了过来,满脸喜色的道:“二爷,那石墨混合黏土果然耐得高温,卷写天工开物的那位先辈,真不愧是神人也。”

“王老早上好。”

张灏含笑拱手,他得到的自然是真正的孤本,上面有关于唐朝时的关键技术,结合流传到倭国的制刀工艺,终于使传说中的唐刀技术保留下来。

而石墨就是使用了无数材质试验,最终确定的关键之物,不然普通砖瓦耐不住高温,没等铸铁融化就连整个炉子都垮掉了,后来在山东某处县城发现天然的石墨矿,被朝廷征用,这次张灏开炉,自然一并延续了这项工艺。

看了眼累的浑身大汗,显然已经快要虚脱无力的汉子们,张灏皱眉道:“王老伯,能不能采取木轮推动的方式,采用水力推动橐(鼓风机,古时叫法),哪怕是用来灌溉农田也好?”

“咦这主意好?”王老伯眼睛一亮,惊喜的叫道:“对,用上百匹马替代人力,在加上水力风车,想必能达到使铁块烧成铁汁的程度。”

“不过,唉”王老伯随即一叹,苦恼的道:“只是这铁器铸造的炮管太过生脆,稍有不慎就会炸开,假如炼制出精钢,以目前的人力物力,打造战刀都嫌少。”

望着这位一辈子制造火炮的老人,张灏忽然问道:“现在烧得煤吧?”

“是啊,祖祖辈辈都是用的黑石头。”王老伯一愣,要是别人这么问绝对会不悦,但这位不说不敢得罪,更是有鬼神莫测的神通。

张灏松了口气,大量炼制出钢铁殊无把握,毕竟需要极高的温度,即使能制造出水力风车,但一样不敢保证能否达到那么高的温度。

“对了,温度计研制出来没?”张灏随口问道。

“还没呢,现在玻璃作坊还未修好,何况二爷说要灌入水银,密封玻璃器皿,那群色目人成天闹得愁眉苦脸。”王老伯幸灾乐祸的笑道。

“还需要大力推广基础知识呀”张灏有些感慨,明明有很多超越时代的东西,却受困于时代局限,愣是发明不出来。

至于什么新式火枪一类的总归是浮云,还是得铸造最简易的火炮和兵器,张灏想了想说道:“我观倭国都是用木炭的,唐朝时一样用的木炭,而后来树木砍伐稀少,又发现煤炭可以替代,这数百年来就形成了规矩,是否因为这种原因而导致炼制不出好刀?明明手艺都传下来了,却就是比不上倭刀锋利坚硬。”

低头深思半天,王老伯缓缓点头,反正他一辈子都没炼出过好钢材,自然是想死马当做活马。

两人万万不知,这番不经意的对话,却无意中被张灏一语道破天机,其实唐朝就是用木炭的,而后来长安附近独特稀少的矿山被挖空,又因为战乱,导致唐刀技术明明并未失传,却再也造不出锋利好刀出来。

等后来的朝代,自觉技艺已然失传,用的又是其它铁矿石和煤矿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