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扫南洋时,越南王族成员全部被擒,其中不愿降伏的不是被处死就是贬为奴隶,其中的一个叫李豪的王子则在同意臣服于赵国,并每年上交总数为一百万贯的贡赋后得到了释放,并且赵抗还册封他为新的越南国王,当然,其实他只是个傀儡而已。
而江晨星的任务就是就是率军助其扫平越南国内的反对势力,顺便练兵。当初李朝王室全部覆灭后,越南国内群龙无首,立刻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只要手头有兵的将领,都多多少少地占据了一点地盘,加起来足有上百个之多。不过也正因为分裂,越南国内的总兵力却大大增加,这样一个小国,总兵力竟然有近三十万之多,实在是令人惊诧。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征的壮丁,而且兵器装备质量低劣,在江晨星眼中根本没多少战斗力可言,她的近卫师虽然不到三万人,但平息这些叛乱简直是易如反掌。
越南只是个开始,赵抗的目标是让整个南洋都彻底臣服于他,这样赵国每年便可以多出五百万贯的收入和大量廉价的炮灰。。。。。。
几乎就在江晨星动身的同时,进攻锡兰岛的大军终于也出动了,这次军事行动是赵国第一次发动的海陆联合作战(指的是在敌军可以出动舰队拦截的情况下发动的登陆行动),意义十分重大,赵抗和虞允文等重要人物都来到码头为他们壮行。
发动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赵国在大食面前只能被动地等他们过来进攻的状况,将战线推进到敌人的地盘上去。如果成功的话,锡兰岛就会像一个钉子,死死地钉在大食人的航线上,到那时,高傲的穆斯林也不得不低下头颅,再进行谈判才有比较大的把握。只有这样,赵国才能将精力重新投向北方,以尽快解决金国这个大敌。
正因为此次战斗的重要性,所以赵军这回可以说是精英尽出,陆军的野战军出动了八万人,而海军两大远洋舰队的大型战船全部出动,又征调了大批商船作为运兵船,战舰和运兵船加起来超过了一千艘。而将领方面,除了派去越南的江晨星等近卫师众将外,所有会水的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参战,可见赵抗对此次战役是志在必得的。
在这次战役期间,虞允文坐镇后方总揽全局,政务则暂时重新交回赵抗手中。其实这样做,主要是想看看虞允文在战略上的实际能力,同时赵抗也正好检查一下前段时间虞允文的工作情况。
当初将出征日期定在十一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这意味着出征的将士必须在国外过年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台风季节实在不是适合出征的日子,而另外一个空档是二月份之后,那时刚刚过年放松后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弱的,也明显不适合,所以只能定在十一月了。另外,大食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作为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郑南臣要说一点不紧张那是骗人的。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两次精彩的战例,但那都是利用战舰的优势,规模也并不大。事实上,那次大食来袭时要不是遇到台风,还不知道损失会有多大呢,郑南臣的战术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创其主力的。
所以,此次锡兰岛战役,是郑南臣第一次指挥大舰队作战,而且还是海陆联合作战,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另外,在海军中,他的资历尚浅,如何镇住那些南洋舰队的老油条,也是一个难点。不过还好,赵抗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授予了他临机决断和生杀大权。就是冲着赵抗对他的信任,郑南臣也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要凯旋而归。
不久,庞大的船队西出金州,进入大洋深处。这时郑南臣突然想起了一些与本次战役无关的事。当初居鹏曾经拜托他传话给居云,没想到差不多在此同时,居云就因大食来袭而战死,这令郑南臣懊恼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郑南臣会在此时突然想起居鹏的事呢?因为赵国建立后,为了进一步拔高赵抗,官方的宣传中对以往居鹏等人的功绩多加贬低。在赵国官方的资料中,当初征服这些岛屿似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不过就是打一些土人而已,远不如赵抗横扫北方那样战绩彪炳。而事实上,当时的组织手中的兵力不过几万人而已,还不到南海诸岛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居鹏竟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将这些岛屿全部征服,绝对是天下罕有的辉煌战绩了,这才奠定了如今赵国的根基。
第二百七十五章 旋 风
可在现在的宣传中,所有的功绩都被归到了赵抗一人头上。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居鹏父子的存在,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赵抗从北方掳回来的。。。。。。
相璋退出组织,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赵抗其实并不想这样,只是居鹏父子和陆仁死后,组织的核心力量大损,要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望,赵国这个新生的国家很可能就会空中解体。何况赵国走的是暴政路线,如果没有个人崇拜相配合,是很难捱过初始阶段的。对于这点,郑南臣倒是比较理解,但心里有些不快是难免的。但对已死的居鹏来说,他在进入组织前就已经功高盖世了,想来不会在乎这一点点虚名。
这次出征途中郑南臣发现了一个问题:当舰队规模过大时,要充分展开兵力很不容易,因为船的速度算不上快,而灵活性和陆军也不能比。可是,现在调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也只有等到这次战役结束后再提案了。
好在进入大洋后,随着海面变得宽广,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郑南臣又进一步整理了他的思路,舰队规模的上限主要针对纯粹的战舰,运兵船受到的影响则要小很多。在海战中远程兵器的运用受展开兵力的影响较大,而接舷战中此类情况只有小船打大船时才用得到,对基本都是大船的赵国海军来说,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随着舰队离赵国越来越远,官兵们在思乡情绪见长的同时,也有一些兴奋,因为他们可以说是第一批从海路进入非中华文化圈国家的中华军队啊。由于军中几乎没有人到过锡兰,所以向导是必不可少的。本来赵抗希望使用外籍兵团中大食支队的士兵作为向导,结果却因为这些人当初都是作为奴隶被关在船里面,对航线很不熟悉。而且在锡兰岛长大的人一个都没有,大概是因为岛上已经几百年没有战争而居民又比较富裕,所以很少有人成为奴隶被贩到国外的缘故吧。好在赵军在收复南洋诸岛的过程中,俘虏了一千多个天竺人和大食人,于是赵抗就强迫他们作为向导。至于他们是否诚心指路,赵抗也顾不了许多了,现在时间紧迫,他想那些家伙也不至于爱国到要连自己一起牺牲吧。
离开金州快二十天了,锡兰岛已经近在眼前,据向导说,大概再过两天就可以抵达了。一路上风平浪静,郑南臣很是高兴,听到向导的话后,他立即传令各船官兵,做好登陆战的准备,而护航舰队则更是摩拳擦掌,准备与可能出来拦截的大食舰队展开决战。就在这时,一个向导突然惊叫起来,经翻译后郑南臣得知他喊的是“旋风!”。。。。。。
“旋风有什么好怕的?”,郑南臣想道,但是看向导那惊恐的态度,好像确有问题。经过详细的询问,向导告诉他,“旋风”是类似于南洋“台风”的一种风暴,破坏力非常可怕。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郑南臣在东南方向的天空看到了浓厚的乌云,在阳光照耀下镶上了金边,煞是好看。但很显然,郑南臣和将士们可没心情去欣赏它。。。。。。
原来与南洋的台风盛行于夏秋两季不同,天竺附近海域的“旋风”如今仍处于高发阶段。很明显,当初这些人并没说实话,现在他们发现自己也要因此陷进去时,全都是一脸后悔的表情。
郑南臣阴沉着脸对向导问道,“暴风雨还有多久会来?”
向导苦着脸说道,“快的话一天一夜,慢的话两天三夜。。。。。。”
听完翻译的陈述后,郑南臣沉思不语,现在如果撤军的话,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何况这所谓的“旋风”是从屁股后面跟来的,撤军等于是自投罗网。于是郑南臣迅速做出了决断,“全军极速西进,不要管敌人海军的拦截,所有军队靠岸后立即强行登陆,上岸后自由攻击!”
于是,这支庞大的舰队开始与暴风雨赛跑。。。。。。
由于所有的舰船全都急速驶向锡兰东海岸,舰船之间速度上的差距清晰地显示了出来,而舰队的队形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如果此时遭到敌军舰队的攻击,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过郑南臣倒是不怎么担心,且不说对方未必已经发现了他们,就算发现了,恐怕他们也不敢顶着即将来袭的风暴出击吧。
很快,一天一夜过去了,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旋风”的推进速度非常快,除了速度最快的几十艘轮船以外,后面的那些帆船都已经被动地进入了大风区。在狂风劲吹的时候还开满帆是很愚蠢的行为,可是如果收帆的话,速度必定大减,万一被卷入强风区,基本上还是死路一条。正因为考虑到这个两难的处境,郑南臣当初才会下放指挥权,由各舰船的船长自行决定。于是,有些船长选择了冒险继续满帆,希望能赶在桅杆折断或是船体倾覆之前上岸;也有些船长选择了收帆听天由命,祈望不要被卷入强风区;还有些举棋不定的船长则选择了半帆。。。。。。
不光是海上的舰船,锡兰岛上的居民们也注意到了“旋风”来袭,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街道上的行人也大多神色匆匆,因此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可即使在如此混乱的情形下,大家在碰到某些人时还是很自觉地避让开。这些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家伙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手里还拿着瓦罐。他们可不是乞丐,他们拿着瓦罐是为了敲出声响,以提醒其他人不要触碰到他们。因为他们是“贱民”,还有个称谓是“不可接触的人”。。。。。。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大约在中国夏朝时,印度西北方的白种人征服了印度。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