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让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借鉴历史,反映现实
宋朝是在结束了晚唐五代军阀混战的局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开国初期,赵匡胤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的措施,人民的生活也比较安定,士大夫的地位更加优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而宋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唐代后期,各地将领拥兵自重的教训,于是崇文抑武,加强中央集权,却导致军事上的衰弱,半壁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因此,亡国之恨、爱国之情以及反映动乱中人民遭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传奇故事,也就成了南宋以后传奇小说中常见的主题。
北宋前期,较为重要的传奇作家有乐史,他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作品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对史实的编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缺乏丰富的想像力和虚构情节的功力。乐史的作品对后来历史传奇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开了这类传奇风气之先。
但宋代早期流传下来的传奇作品较少,内容也比较单调,艺术性并不高。宋代传奇的发展和繁荣,是在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前期这段时间。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为丰富,有反映帝王生活的,也有反映低下阶层百姓生活的;有写政治的,也有写日常琐事的,题材极为多元。二是明显受到民间说唱艺术的影响,内容比较通俗、浅显,夹杂着很多韵文,如《梅妃传》、《王魁传》、《苏小卿》等许多单篇作品。到了南宋后期,传奇作品极少,其发展至此已经逐渐衰败,新兴的话本小说在大众社会有了更大的优势,占据小说创作的主导地位,直到明代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问世后,才有所改变。
宋代传奇作者喜欢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写汉成帝及其后妃的《赵飞燕别传》、《杨太真外传》、《梅妃传》等。这些作品中主要以暴露古代帝王以及上阶层人物的骄奢淫逸为宗旨,谴责他们的荒淫乱政。这些传奇的创作,一方面是作者试图对历史上亡国的教训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当代的朝政提供借鉴;另外也是有感而发,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作者不可能正确地解释历代兴亡的原因,所以他们往往将帝王个人的品性问题,归咎于“女人是祸水”,甚至宣扬这样的观点。
宋代逐渐兴盛起来的民间“说话”也是刺激历史传奇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记载,宋代“说话”有四个门类,其中之一就是“讲史”,这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类型。而“说话”所用的话本,就是根据文言小说和历史记载改编而成的。
◎诗文并重,骈散夹杂
宋代传奇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平民百姓,特别是社会中低下阶层妇女的作品较多。这些作品把庶民当作主角,同情他们的疾苦,赞扬他们的美德,表达他们的愿望。这些作品不像唐代传奇那样,只表现这些女子在爱情上遭遇的不幸,原因是宋代传奇中的男主角大都不是大户人家或官宦子弟,门第悬殊而造成的悲剧也不太常见。宋代传奇中的女子除了渴望爱情,也渴望追求独立的人格,向往正常的生活。像谭意歌、王幼玉等人,都是色艺双全的名妓,多少公子王孙、达官贵人为之倾倒,但她们却不满足于青楼卖笑的生活,她们希望像普通人那样过平静而正常的生活。这些人物要求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不能容忍他人的欺骗和被人当作玩物。她们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尽力反抗,甚至不惜以死相争,如《王魁传》中的妓女桂英就是最好的例子。
宋代传奇的作者们不仅同情她们,还特别赞许她们的努力。这与宋代传奇作者的社会地位有关。由于他们大都是身处社会中层的知识分子,和社会下层人物有较多的接触,因而能够深切地体会这些人物的苦痛和悲哀,也比较能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爱情和愿望。
宋代传奇在写作上大多诗文并重,骈散夹杂,多数的作品都有相当篇幅的诗、词、曲、赋。如《谭意歌传》、《王幼玉记》、《苏小卿》、《梅妃传》等作品,诗词之类的韵文几乎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不少作品在描写时还经常夹杂着很多四大骈句。这种情况是唐代传奇中很少见的。这种写法比较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气氛的渲染,而且过去大家都认为韵文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文采。另外,当时的说书艺人受到民间说唱艺术,以及敦煌文学等通俗文艺的影响,说白虽然用散文,但唱词则非韵文不可。所以传奇小说中韵散相杂,诗文并出,也是为了更有利于改编成说唱文学。
◎唐虚构,宋纪实
虽然宋代传奇中有一些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如《李师师外传》、《梅妃传》等,但总体说来,宋代传奇的艺术成就比不上唐代传奇,宋代传奇的人物形象虽然多样,但却显得苍白、呆板,不如唐代传奇那么生动;也缺少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场面描写。唐代的传奇故事多半是虚构的,这就容易发挥想像力,编造曲折奇妙、引人入胜的故事,创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角色。而宋代传奇则较多纪实,难以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当然由于时代的差异,宋代文人不像唐代文人那么富于幻想,作品难免平板,但宋代传奇却自有它独特的风貌,是唐代传奇发展到明清文言小说之间的重要桥梁,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宋代传奇对当时的其它文学样式,以及后世的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清人王士就认为刘斧编的宋代文言小说集《青琐高议》,就直接影响了明代著名传奇集《剪灯新话》的创作,说它是“《剪灯新话》之前矛”。
而宋传奇对于白话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有人作过统计,仅根据《青琐高议》、《夷坚志》等书中的传奇改编而成的宋元话本就有六十多篇,不少还是话本中的名篇。宋代的历史传奇,更为后代的长篇名著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书,提供了素材或蓝本。
取材于宋代传奇的戏曲也有不下六十篇。像李师师、杨贵妃、梅妃、苏小卿、王魁等人物,都成了舞台上的著名角色,有的直到今天,还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无论如何,唐宋传奇故事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从中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当时作家的精妙文采,更能窥见当时的民间生活样貌,感受那些凄美离奇、刻骨铭心、传唱不朽的文学魅力。
第二部分
柳氏传(1)
文/许尧佐
天宝年间,昌黎人韩翊①以诗闻名,个性放荡不羁,寄居在外,生活贫困。有个姓李的书生,和韩翊要好,家境富有,为人讲义气,爱慕才学。他有个宠妾叫柳氏,美艳无比,喜欢谈笑逸趣,善于歌唱吟咏。李生把她安置在另外一所住宅里,作为和韩翊一起宴饮咏歌的地方,还让韩翊住在旁边。韩翊向来很有名,前来拜访问候的人,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柳氏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并对她的侍从说:“韩夫子难道会是一直处于贫贱的人吗!”就对他有了好感。李生素来器重韩翊,对他从不吝惜什么。后来知道了柳氏的心思,便备好席请韩翊来喝酒,喝到高兴时,李生说:“柳夫人美貌非比寻常,韩秀才文才出众,我想让柳氏伺候韩君,行吗?”韩翊惊慌颤栗,离席而起说:“承蒙您的恩情,和我分享您的衣食这么久了,我怎么可以再夺您所爱?”李生坚持要他答应。柳氏知道他的诚意,便拜了又拜,整衣入席。李生请韩翊坐在客席上,斟满酒畅饮尽欢。李生又拿出三十万文钱,作为韩翊的生活费用。韩翊爱慕柳氏的美色,柳氏仰慕韩翊的才学,双方都如愿以偿,非常高兴是可想而知的了。
【注释】①【昌黎人韩翊】昌黎;郡名,三国时魏置,在今辽宁义县境。韩翊:字君平,南阳人,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重视门第,把先世居住的地方称为“郡望”,韩翊并不生长在北方,但因北朝时昌黎韩家很出名,所以韩翊把昌黎当作自己的号贯。
第二年,礼部侍郎杨度选拔韩翊为进士科试的高等,闲居了一年。柳氏对韩翊说:“让双亲分享成名的荣耀,这是前人所崇尚的。怎能为我这个地位低贱的女人,耽误您上进?况且生活用品及物资;也足够等您回来了。”韩翊于是回到家乡清池探亲。过了一年,柳氏将粮食都用完了,靠典卖妆奁维持生活。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东西两京,男女惶恐奔逃。柳氏因貌美出众,害怕无法幸免于难,便剪去头发,毁坏容貌,寄居在法灵寺里。这时侯希逸从平卢调往淄青担任节度使,久闻韩翊大名,请他做书记。等到神武英明的肃宗皇帝收复了京城,韩翊便差人绕小路回去找柳氏。他把碎金子用白色丝袋装好,在上面题诗道:
章台柳①,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捧着碎金子呜咽哭泣,侍女们都为她伤心。她和诗答道:
杨柳枝,芳菲节②,所恨年年赠离别③。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释】①【章台柳】章台是汉代长安街名,游乐场所的集中地。这里以章台的柳枝比喻长安的柳氏。
②【芳菲节】即花草盛开的时节,指春季,也指美好的节操。一语双关。
③【赠离别】我国古代送别时有以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与 “留”音近,以此表示挽留。
没多久,有个叫沙咤利的蕃将,曾立过功,私下知道了柳氏的美貌,把她抢回府中,对她非常宠爱,每晚都住在她房中。等到侯希逸官拜左仆射,入京面圣,韩翊才得以随同前往。到了京师,已找不到柳氏的行踪了,令韩翊叹息思念不已。有一天他偶然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