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卧虎藏龙三国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子产明察秋毫,应该赞扬,可是在韩非眼里,子产的作法是不对的。 
  韩非认为,犯罪事件一定要亲自听、亲自看,才能察觉,那么能够举发的违法事情就会少之又少。韩非质疑说:“不任用司法官,不实施各种考察的方法,不发挥法令的功能,只想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和判断,竭尽所能,去伺察罪恶,不是太不懂管理之道吗?” 
  韩非提醒说,世间万物这么繁多,人类智慧这么有限,有限的怎么去管理无限的?在下层的民众多,在上层的管理者少,少的怎么去管理多的?因此,任凭三头六臂,也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一定要分层负责,各司所职,最高领导人只要掌握重要干部就可以了。 
  韩非又引用一句谚语说:“眼前每一只雀鸟,后羿都能射中,这个说法太夸张;只要布下天罗地网,所有的雀鸟插翅也难飞。” 
  后羿是古代神射手,再精准再灵巧的射技,也不可能射遍群鸟;但只要四处布网,就能捕获鸟群。推演到经营管理,也是一样。诸葛亮的苦衷虽可理解,却不值得鼓励。            
从授权管理看关羽失荆州     
  三国历史有个疑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擒于禁,斩庞德,吓得魏主曹操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无奈功败垂成,以兵败作收,关羽被杀,荆州失陷,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布局破局。 
  有些反关派的三国迷指责关羽冒进刚愎,有些则帮关羽缓颊,认为刘备(甚至诸葛亮)应该为派关羽守荆州这项人事安排负责。以上说法,都忽略了授权管理的要领:“授权前要确定授权工作的范围、权限和责任”。 
  以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以荆州防务之吃紧,不问可知,关羽必然拥有相当的权限。关羽镇守荆州一方,权高势重,获得刘备全面信赖,得到充分的授权,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刘备或诸葛亮在授权前该做什么事?有没有什么游戏规则是授权时所要遵守的? 
  授权管理的吃水线 
  传统的阶级文化,员工听命行事,接受监督,不必主动,不用鸡婆,不须扛太重的责任。而授权文化,员工勇于冒险,在错误中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授权不是最高领导人拱手让权,撒手不顾;授权不是员工为所欲为,滥用自由。授权时,最高领导人必须明确传达组织的远景,包括目标、任务、价值观和形象。在授权文化中,必须设定范围,在界定的责任中创造行动的自由,在限定的疆域里认清行动的方向。这和阶级制度中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是不同的。 
  这就是授权管理的“吃水线”中心价值观。吃水线以上的破洞,没有立即而危险的威胁,吃水线以下的破洞缺口,却会导致船只沉没。因此,只要在吃水线之上,获得授权的干部或员工,可以尽情挥洒,可以径行决断,造成破洞也不妨。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则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立场,刘备支持、同意,始终和孙权政权保持良好的竞争关系。然而这种方针大略,这项基本国策,是否明确传递给在荆州的关大将军知道?是否明订关羽在荆州的权力运作范围?是否让关羽警觉到,和孙权撕破脸,独自伐魏,这种吃水线之下的决策失误,将危害组织发展? 
  如果关羽清楚联合孙权的重要,如果刘备明白告知和东吴和好的意义,关羽便不会和东吴守军时有摩擦。《三国志》写道:“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这表示,鲁肃明了两国不可为荆州这敏感问题而摩擦,所以虽然他们的辖境相接,两方多次生隙,鲁肃总扮演润滑剂,安抚易怒的关羽。 
  关羽演出个人秀 
  鲁肃死后,态势巨变。两国为了荆州,颇有芥蒂,大战一触即发。不料,关羽激怒孙权不算,还擅自出兵伐魏。 
  说擅自出兵,是因为关羽伐曹,并不是刘备下的命令,更不会是诸葛亮的主意。 
  查看《三国志》,在关羽、刘备的传记里,举凡刘备命令关羽的军事行动,都用“遣”、“别遣”、“令”、“留”、“使”等字眼,惟独水淹七军一事,没有任何役使动词。只简单说:“是岁,(关)羽率众攻曹公于樊。”(《关羽传》)、“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先主传》)。更玄的是,不论刘备或诸葛亮,不曾出兵呼应,不曾派兵救援,仿佛关羽表演单口相声,一人在撑场面。这不是很奇怪吗?出身于蜀国的陈寿似乎隐讳什么。 
  若不是关羽不明白联吴的基本方针,冲动致败,就是关羽明知故犯,逞一时之快。若为前者,则领导者未能识得授权要领;若为后者,把荆州交给关羽,则属用人不当。无论何者,身为一国之君,刘备难辞其咎。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把关羽攻打魏国这件事,归于诸葛亮的主意,目的是先发制人,瓦解魏、吴联盟成形。且不说不合史实,还把原本极力神化的诸葛孔明给写笨了。            
从授权管理看司马懿用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授权”一词出现于企业管理界时,只是个时髦的术语,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运用。如今进入讲求速度的数字时代,授权式管理所拥有的速度优势,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利器。 
  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兵之情,主速”,也知道“兵贵神速”,但如何快速,却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得了。战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第一线人员不能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还要事事报告、层层请示,便会失去先机,铸下败因。 
  兵贵神速,司马懿破孟达 
  这个道理,司马懿懂,所以当他听说孟达谋叛,即先斩后奏,发兵征讨,孟达措手不及。这个道理,诸葛亮懂,所以当司马懿和他对峙百余日,不敢交手,为安定军心,派人请示朝廷,诸葛亮一眼看穿司马懿作表面功夫的伎俩。 
  司马懿懂,诸葛亮懂,独独孟达不懂。不懂的孟达果然成为输家。原本诸葛亮已经策反了魏国的新城郡太守孟达,不料风声走漏,魏国大将司马懿得知后,一方面假装按兵不动,写信安抚孟达,让孟达犹豫不决,一方面秘密行军,准备讨伐孟达。 
  可是孟达毫无危机意识。他的计算公式是,司马懿驻守的宛城离魏都洛阳八百里,到新城郡治上庸又有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必定上奏朝廷,请求出兵。这样两千里路,一来一往,至少耗掉一个月的时间。到那时候,已经做好防御工事,不怕魏军来犯,而且,依据推测,新城地形险要,司马懿应该不会亲自带兵征战。 
  孟达忽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忘了身处司马懿的辖区之内,司马懿哪可能依照行政程序慢慢来,又怎么可能玩忽职守,只派偏将出兵?果然,司马懿急速行军,仅仅八天,就兵临城下。 
  孟达吓了一大跳,派人送信给诸葛亮,问说:“我起兵才八天,司马懿就攻来,怎么这么神速?” 
  这时,吴、蜀派去的援军被司马懿派兵拦阻。孟达孤立无援,仓促应战,利用上庸城三面阻水的地理特性,在城外筑木栅防守。司马懿率军渡水破栅,十六天后,攻破上庸,斩杀孟达。 
  孟达举事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还没展开北伐。《三国演义》把它安排在诸葛亮首次北伐夺取三郡之后,时序错乱了。 
  司马懿的表面功夫 
  闪电战术有三S:Surprise奇袭、Speed迅速、Superiority优势。这三项要件,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授权之上。这是司马懿击垮孟达的主要原因。 
  可是诸葛亮北伐,碰上司马懿时,司马懿的表现就不是这样了。两军相持一百多天,任凭诸葛亮再三叫阵,任凭诸葛亮用激将法,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去羞辱,司马懿不出兵就不出兵。后来司马懿上奏请求出战,但诸葛亮认定司马懿只是在做个样子,因为:“司马懿本就无心出战,所以上表请战,无非是向部众表态,表示敢于动武而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的能制胜,还要远隔千里请示作战吗?” 
  这段插曲,不但再次印证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了解,旗鼓相当,也说明了授权在军事作战所扮演的角色。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1)     
  吴中对:鲁肃的策略规划 
  说到三国时期的策略规划家,一般人都会想到诸葛孔明。其实,东吴的鲁肃更不可忽略。 
  想做好策略规划(Strategyplanning),必须一方面了解外在环境的变化趋势,掌握机会;一方面了解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机会+优势”,两环相扣,便很可能成为竞争赢家。 
  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就是了不起的策略规划,日后刘备整个事业的发展轨迹都不离这幅经营蓝图。 
  能和“隆中对”比美的,整部《三国》,只有鲁肃向孙权提出的对策(有人称为“吴中对”)。 
  鲁肃的经营蓝图 
  孙权十九岁时,继承哥哥孙策的大业。孙策猝逝于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的同时,年仅二十六。尽管孙策生前已经打下创业的基础,占领了吴郡和会稽、丹杨、庐江、豫章、庐陵等六郡,收定江东,但对年纪轻轻的孙权来说,掌权之初,依然千头万绪。内部人心浮动不说,外强环伺,更让人忧心。在和与战之间如何选择?在合纵与连横之间如何拿捏?和对手相争的轻重缓急,如何安排?都是恼人难题。 
  所以,鲁肃提出的策略规划,无异于为孙权打了一剂强心针。 
  孙权继位之初,广招人才,鲁肃便在此时获周瑜推荐,和孙权有一次秘密谈话。就在这次密谈中,鲁肃提出了一项策略规划。 
  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