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唐春-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抚还是征剿已经不需要讨论,派兵平叛是现在唯一的选择,大唐君臣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如何平叛,以何人为帅,动用多少兵马。
    李治在发完一通脾气后,也冷静下来,看着殿内诸臣道:“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要如何处理定襄道的善后?”
    “陛下,臣觉得,定襄道大军惨败,萧嗣业溃逃,如今最重要并不是先追责,而是要先稳定北面的局势,防止突厥人趁乱袭我边关城镇,甚至攻入中原,”中书令薛元超首先出列奏道,“萧嗣业不足以掌大局,应该委派其他领军大将去主持安北的事务。”
    薛元超并没推荐什么人领军,但在退下时,看了一边的裴行俭一眼。
    “陛下,臣附议!”侍中李敬玄也跟着出列奏言,“我大军新败,又逢严冬来临,若没有一位能执掌大局,威望高的战将主政,安北的叛乱不但不能平息,而且单于都护府属下各都督府、州县都有可能生乱,到时局势将不可收拾。”
    李敬玄退下的时候,也同样看了一眼站在班列中,面无表情的裴行俭一眼。
    在两人心目中,裴行俭是领军的最佳人选,不只谋略出众,在朝堂上的地位又很高,没有人敢不服。只不过裴行俭刚刚从青海战场归来不久,让年近六旬的裴行俭在征战结束后不到一年再出征。显得挺残忍。不过裴行俭已经从薛元超和李敬玄的眼神中读懂了意思,他也马上跟着站出来,大声请奏:“陛下,娘娘,臣也认为应该速派大将领军出征平叛,臣愿意再次率军出征。请陛下和娘娘恩准。”
    一听裴行俭主动请战,李治脸上终于舒缓了一些,他很和蔼地看着裴行俭,温言问道:“朕想问你,要如何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的叛乱。”
    李治想给裴行俭造势,让裴行俭在朝堂上具体说说,要如何平定突厥人的叛乱。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到裴行俭身上,他们都想听听裴行俭是如何具体评价这次突厥人叛乱的。
    裴行俭似乎早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李治刚问出口。他基本没做考虑,就娓娓说道:“陛下,臣以为,安北之叛乱,必须举更多的兵力进剿,无论如何不能姑息,一定要在叛乱刚起,还没有更多的部落响应前。将其平定!”
    在众人的注目中,裴行俭再从容地说道:“此次我大军兵败。臣觉得是领军将领骄兵所致。此战开始之时,我各路大军排布妥当,相互间协调也不错,接连取得胜利。只是领兵主将因战事的顺利而产生自大心理,在大雪降临之际,以为突厥人不敢主动进攻我大军。因此没有加以防备;而在遭敌突袭之后,又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我大军迅速溃败,大量的军士因此伤亡……”
    听裴行俭也将此次兵败的原因归罪到主帅萧嗣业身上,朝臣们都知道。萧嗣业的前途算是完了,这次肯定逃不脱朝廷的重处,即使不丢性命,官职也会被全部免掉,并且要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
    裴行俭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如今我大军新败,突厥人也心生得意。天已寒冷,北地更是冰天雪地,臣以为,突厥人一定认为我军不会在如此寒冷的季节再行北上攻击。臣以外,我们应该利用突厥人大意的心理,马上增派兵力往安北,在突厥人安营过冬,不加防备时候,趁势攻击,一定能迅速平定突厥人的叛乱。臣恳请陛下和娘娘同意让臣领军出征,臣一定能尽快将安北的叛乱平息。”
    李治听了裴行俭所说的,大喜过望。原本他有些不忍心把刚刚归来的这位老臣再派往北面,没想到裴行俭连续请命,并对当前局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当下马上答应:“裴爱卿拳拳抱国之心,朕甚是感动,如今我定襄道的大军新败,朕正是希望爱卿能替朕去收拾这残局,爱卿不顾艰辛,在刚刚归朝时候即请命出征,如此忠义之举,朕允,即令吏部尚书裴行俭为此次出征平叛的主帅。”
    “多谢陛下,”裴行俭马上致谢。
    李治从座上起身,走下御阶,来到裴行俭面前,托着裴行俭欲行礼的手,轻轻地拍了拍,以示自己的特别信任后,再道:“裴爱卿真乃国之栋梁,刚刚消灭了青海的吐蕃人,现在不顾艰辛,即请命出征安北,朕甚是欣慰,朝中大臣若都如爱卿这般,外敌何愁不灭,朕和皇后何需为此担虑。”
    李治这话,顿时让裴行俭惶恐,他赶紧施礼,“陛下廖赞了,臣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为人臣者,必为国分忧,北方有乱,臣请命出征是义不容辞的义务。朝堂上的大臣们,全都兢兢业业做事,臣与他们相比,并无特别出色的地方,陛下如此说,臣甚是惶恐。”
    列于朝堂上的李晨,也挺惊叹李治竟然会当众这样夸奖裴行俭。李晨也清楚,无论谁得了李晨这样的夸奖,都不会心安,毕竟这些话是在贬低其他大臣的基础上,夸奖某个人的。许多大臣听了肯定不舒服,甚至生出逆反心理来,以后故意对裴行俭做点什么都不一定。
    李治干吗要这样做,李晨不得其解。
    “裴卿当得朕如此夸奖,”李治说着再拍拍裴行俭的手:“裴卿好好休养几天,朕自有诏命下达!”
    “多谢陛下!”裴行俭只得再次行礼致谢。
    李治环看着殿内诸臣,再次大声说道:“裴卿有何要求,今日尽可提来,朕一定会满足的你要求!”
    李治这话,再次震惊了朝堂,皇帝对裴行俭的宠信,那也表现的太直接了点,这是何意?
    “李治这是何意?难道想给裴行俭树敌吗?”李晨也再次打了几个问号。(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武则天的安排
    “臣并没特别要求!”在众臣的注目中,裴行俭婉拒了李治的特别示好,“臣只要如青海征战一样,能保证足够的军需物资供应即可,臣保证一定会尽快平定叛乱。”
    “好,有裴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李治马上答应了裴行俭这个不算要求的要求,“朕一定会亲自督促各部,严格保证前方将士所需,若谁有延误,必当严惩。”
    “多谢陛下,”裴行俭马上作礼致谢。
    朝会散了后,李晨并未马上回府,而是再去找了裴行俭。
    “晓阳,你今日来找我,是想和我说平叛的事吧?”落座后,裴行俭开门见山就把话题挑明了,“你是准备这次随我一起出征,对吗?”
    “正是如此,”见裴行俭问的直接,李晨也没客套,马上就点头承认,“一直期盼能追随伯父出征,这次终于有征战的机会,还请伯父提携一二。”
    “唔,既然你想随我出征,那我也答应你,让你跟随我一起出征,到时我会向朝廷提议,让你担任我的先锋大将,相信朝廷会同意的,不过,”裴行俭说着,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皇后娘娘或许有另外的想法,你要先征求她的同意方可。”
    “上次我与皇后娘娘说过有机会要出征立军功的想法,她也没什么意见,并且给予我鼓励,相信这次她也不会拒绝我要求的,”李晨说的挺自信。
    “天将寒,已经错过了征战的最好时节,不过我依然坚持如今是出兵的最好时候,只要朝廷下达出征的诏令,我将率大军尽快出发。希望这次叛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不要拖的太长,”裴行俭说着,又微微地叹了口气,“只是这次平叛过程中,我大军已经有败绩。突厥人受战事胜利的鼓舞,呼应之众不在少数,要将其叛乱平息,实非容易的事,甚至比青海之战还难打。”
    “有伯父在,突厥人必定闻风而逃,我相信伯父一定会旗开得胜,再取大捷的,”李晨隐约地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裴行俭率军平定了好几次突厥人的叛乱,有一次好像并没带多少兵马,只是凭自己在突厥人中的威望就将叛乱平息。裴行俭在突厥人中威望很高,相信突厥人听到裴行俭领军平叛后,心里定会有压力,甚至不敢与裴行俭所领的大唐军队争锋。
    因为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裴行俭几乎没打过什么败仗,所以李晨对面前这位大唐名将有着近乎盲目的自信。对这次平叛战事取得胜利也没一点怀疑。这也他强烈要求参战的原因,如果战事肯定能取得胜利。那他率军平叛,一定能取得军功。
    “呵呵,希望如此,”裴行俭对李晨的马屁也没特别的表示,笑了两下后,再道:“晓阳。相信大军马上就要出征,接下来要准备的事还很多,我也不一定有空再和你聊什么,一些行军作战中要注意的东西,还是在出征的途中与说细说吧。想必朝廷诏令也很快就会下达。如果皇后娘娘同意你跟着我出征,那你就可以成行了,你回去后,也要做好出征的准备。”
    “小侄明白了,”李晨答应了声后,也没多呆,闲聊几句后,也就起身告辞。
    第二天,李晨也就进宫向武则天请命出征了。
    武则天似乎早已经料到李晨会向她请命出征,在听了李晨所请后,呵呵笑着说道:“李晨,本宫就知道,你这次一定会向本宫提这个要求。好吧,既然以前已经说过,今日也不必多说,本宫答应就是。不过本宫有几个要求,你一定要做到。”
    李晨没料到武则天会这么老干脆就答应,有点意外,不过这样也好,省得多费口舌。
    不过这事却把呆在边上的上官婉儿和武团儿吓个半死,她们没料到李晨竟然要请命出征,而且武则天也同意了。这如何是好?打仗可是万分危险,刀剑无情,谁也不知道征战的人儿能不能平安归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首诗虽然还没出现,但其中的意思很多人都明白。无论什么女人,都不喜欢自己心爱的男人出征。出征可能就是生离死别,再也没有相见的可能。
    可惜现在她们也敢插嘴,更不能站出来请求武则天不要答应李晨的要求,只能可怜巴巴地拿眼睛看着李晨,只不过她们的企求眼神被李晨无视了,他只是用微笑回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