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真反驳道:“一个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来打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这倒是从来没有的事,能允许这样做吗?”
考虑到苏联红军的这种态度,考虑到蒋介石调遣了大批部队进入东北,陈云根据当时的形势以为,由中国共产党“独占东北”已不可能,必须改变计划。
1945年11月初,陈云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后又兼任北满军区政委。
由陈云主持起草,以他和高岗、张闻天的名义,于1945年11月29日及30日,分两次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中共中央发去《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电报。
陈云在电报中指出:“我们必须承认,首先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
“我们今天必须大胆主动地撤退。”
中共中央考虑到与苏共的关系,避免冲突,完全同意陈云的意见。
这时,于若木历尽艰难,带着两个孩子,从延安来到哈尔滨。
第九章 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经过3个年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终于由劣势转为优势。东北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辽沈战役,总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
随着胜利的到来,一场新的斗争又开始了。陈云第一次意识到: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治天下更不易!
从1948年起,陈云兼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他已把注意力从军事逐渐转向经济,从“打天下”转向“治天下”。
就在这东北大决战前夕,1948年8月,陈云给中共中央发去一份由他亲自起草的重要报告,即《把财经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陈云指出,仅仅半年时间,东北粮食“由2月底的每斤160元涨为今天的1600元”,“平均物价指数也涨了近三倍半”。
由于物价暴涨,“东北公营企业工薪标准又太低,因此,四五月间工人大躁不安”。
这样,陈云便向中共中央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在军事上大胜利的时刻,必须注意财经问题。
由于陈云很重视“治天下”,这样,便由陈云负责东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
陈云自己便曾这样述及:“沈阳接收工作,准备时间非常仓促。东北局于十月二十七日决定军管人选,抽四千新老干部,由陈云率领接收几个大城市。二十八日开动员大会,说明政策,规定纪律,从哈尔滨动身。只在路上开了几次会,十一月二日战斗结束,即进沈阳城。好在沈阳未经激烈战斗,军管会人员进去快,接收工作还算顺利,一般国民党未搬走的工厂机器,均保持得完整无损。”
陈云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于1948年11月28日写出专门的报告,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十分重视陈云的《接收沈阳的经验》这一报告,转发给各中央局和各前委,列为中国共产党接收城市的“样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每打下一座城市,都参照陈云的报告执行。
陈云在报告中,总结了接收沈阳的十六字诀:“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所谓“各按系统”,是指“军管会除市委外,下辖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等五个处,以及市政府、公安局、办公室、卫戍司令部等单位,进行接收。”
所谓“自上而下”,是指“入城后即布告通知原有机关主管人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第一级负责人不在,即由第二或第三级办理。同时,从原有内线和下面群众中了解情况。”
所谓“原封不动”,是指“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工厂企业等只派去军事代表,政权部门只撤换头子。对职员、工人一律发生活维持费十万元,等于四十斤粮,有些高级职员则不发。这只是临时过渡办法,主要目的在避免混乱和大的波动。接收步骤第一步是资产档案,第二步才能整理人员。”
所谓“先接后分”,是指“各部门只有接收权,无占有权、支配权,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各部门不对原来上级负责,只对军管会负责。权力集中在军管会,无条件服从,待全部接收完毕后,再统一分配工厂、房子等。接收证件统一由军管会发,由专人审查盖章,无证件即不准接收。”
第十章 树立接收城市的“样板”
陈云还总结了接收沈阳的五点具体方法:
一,首先要恢复电力供应。没有电,电灯不亮,电话不通,自来水没有,电车和火车也无法开动,变成一座死城,秩序就无法控制。
二,要迅速解决金融物价问题。为避免外地商人来抢购,本地商人将物资收藏,以及物价先落速涨现象,先介绍了解放区近来各地的物价表,使商人有底,敢于开市。
三,敌警察必须收缴枪支,让其徒手服务。交通警察尽快站岗,消防队各守原位,户籍警察大都可留。
四,稳定人心,传布政策,主要靠报纸。城市的人有看报习惯,不可一日无报。
对我宣传品,各阶层都是字字细读。除安民布告等预先准备好外,可先准备几期报纸稿件,一进城就立即出报。
五,工资问题要妥善解决。
陈云只花了一个月,就妥善地解决了沈阳从国民党手中转换到中国共产党手中这一“转轨”工作。
由于陈云及时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使“沈阳经验”得以推广。这样,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一座又一座城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接收,“沈阳经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5月,陈云奉命前往北平,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这样,陈云结束了在东北将近四年的生活,来到了北平,来到了中央……
就在陈云来到北平之后,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七军一营进军陈云故乡——青浦县练塘镇,在那里插上了红旗。
6月10日,陈云老战友陆铨之子陆恺悌从家乡给陈云去信,报告家乡一个月来的新景象。
陆铨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了青浦县小蒸农民暴动。1949年,陆铨在河北石家庄市担任总工会主席,不在上海青浦老家。
陈云于6月19日在北平亲笔复函陆恺悌。笔者在练塘采访,见到了这封信的手迹。
此信表露了陈云对家乡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叮嘱。
陈云写下了自己一片思乡之情:十八年不见你,看你的来信,文字已写得很清通了,我很高兴。从个人方面说,我与你父亲都顾不上子弟的入学和生活,没有尽到父兄的责任。但是这点我们当年都计算了的,如果只顾一个人的家庭子弟,就无法努力于改造整个社会,我们就这样决定了弃家奔走。现在解放全国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了,但这还仅仅是改造社会的第一步,全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仍旧低。我们的目的不仅要打倒反动势力,而且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所以困难的长期的工作还在后面,这后一段的工作是要与全国人民大家一齐干的。
你祖父和祖母是最使我感动不忘的。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之后,我与你父亲和吴志喜同志(当年冬被残杀了)在小蒸进行农民运动时就住在吃在你们家里。失败后,你们全家逃到上海,仍旧是你祖父行医来维持这多人的生活,我们仍吃在你们家里。你祖父是很有气节的,他深信革命会胜利,处在困难之中毫无怨言和后悔,真正难得。
从陆恺悌的信中,陈云得知他的表弟廖霓云(即陈云养父、舅舅廖文光之子)
还在家乡,深为陈云能够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而兴奋,便告诫他们道:此外,我以父兄的责任,还要叮嘱你一件事,而且你可以把这一段信上所说的抄给霓云要他也注意,就是你和霓云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动,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决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想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
这一点你们切记切记。……
第十一章 出任副总理主管财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天,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政务院共设四位副总理,即董必武、郭沫若、黄炎培、陈云。(后来,在1952年8月,增设了一位副总理,即邓小平。)
在四位副总理之中,陈云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这样,陈云正式以“经济专家”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在陈云主管全国的财经工作之际,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而战争使经济陷于大乱之中。陈云所要接收的,不再是一座沈阳,而是整个中国大陆。那时的中国大陆,经过八年抗战,又经过国共决战,成了一个“烂摊子”。要想收拾好这个“烂摊子”,并非易事。
当时,中国共产党由于与国民党决战,不能不支付巨额作战费用,而支付的方法之一是大量发行钞票,造成通货膨胀。再则,1949年夏季全国又遭遇大水灾,使粮食产量下降。
“据后来统计,1949年粮食产量比抗日战争前下降25%;工业中生产资料生产下降53%,消费资料生产下降50%,工农业生产一片凋零。”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