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农村的小路向徐水车站方向跑去。
第五十七章
武克勤的女儿陆文琳与男友江小才头戴安全帽手拿长矛,登上了六层楼顶平台上的了望塔。了望塔是用三角钢、铁皮和木板建成的,样子有点像高高耸立的灯塔。当他们沿着钢筋焊就的旋转小梯爬到了望塔顶端时,就有了俯瞰整个北清大学以及周边地区的至高点。
了望塔顶端的圆形小房四周有了望窗口,这些窗口都有铁皮做的窗扇,当他们将窗扇推开,远远近近的景象就尽在眼底了。
1968年五六月份的北清大学,早已是森严壁垒武装割据的局面。武克勤掌管的北清大学校文革与呼昌盛领导的北清大学井岗山兵团成了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在北清大学,校文革的势力占了优势,而井岗山兵团处于劣势;但在北清东校范围内则正好相反,井岗山兵团占着绝对优势,校文革的势力处于劣势。陆文琳与江小才不仅加入了井岗山兵团,而且成为兵团的铁杆。他们对武克勤的背叛是井岗山兵团引以为自豪的事件之一。现在,两个人就在塔上眺望起北清大学的军事局势来。
井岗山兵团背靠着南校门,控制了南校门周围的二十来栋楼。这群楼占地大致呈长方形,楼与楼之间用“空中走廊”沟通。所谓“空中走廊”就是将左右相邻的两栋楼的最高层(五层或者六层)的侧墙打开大门一样的缺口,然后在两楼之间用钢木结构搭成全封闭的空中走廊。好在北清大学里有的是土木建筑系的学生,这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难不住他们。有些楼与楼之间虽然没有空中走廊,但也绝不是孤岛,在地下早已打通了地道,构成更隐蔽的连通。井岗山兵团占领的二十来栋楼房,一层楼门窗早已用铁皮、铁条及木板钉死,个别没有钉死的大门都有成群结队的手拿长矛的兵团战士守卫着。各个楼的楼顶平台上,都有兵团战士巡逻。几个处在前线的楼顶平台上,都修筑起了古代城墙上箭垛式的铁皮或木板的挡板,以防对方弹弓和小口径步枪的射击。楼顶不时有人在忙忙碌碌地奔跑着,运送和堆积着石头白灰等守楼军火。稍近的一个楼顶上,有人仰脸朝了望塔看着,并向江小才招招手,江小才认出熟悉的面孔,将手伸出铁窗向他们招手致意。
六层楼上再立一个十几米高的了望铁塔,可以说是北清大学在武斗中的一个壮举。铁塔是在楼顶平台上组装好以后,用钢丝绳、吊链、滑轮及电动绞车一下竖立起来的。这一壮举的成功不仅使二十来栋楼里的井岗山兵团的战士在各自的楼顶上拍手欢呼,也使得包围这块南校门地区的校文革势力范围的楼顶上站满了目瞪口呆的人群,甚至还引来北清大学南面的黄村商业区及路过行人的惊叹和仰视。铁塔被四周的细钢丝绳牢牢地稳固住,十二级台风也无所畏惧。塔顶上飘扬着一面“北清大学井岗山兵团”的红旗,江小才此刻就能听到这面红旗呼拉拉迎风飘扬的飒响。站在这个高度,放眼往南望去,是繁闹的黄村商业区,再往远望,是浩如烟海的北京京城。向北望去,是北清大学校园。武克勤为首的校文革势力控制了西校门、北校门、东校门以及学校的大部分建筑与面积,他们的一栋栋楼之间也搭上了“空中走廊”。因为他们占优势,自然有恃无恐,所以有些楼之间只修建了“地面走廊”,将相邻两个楼的一层楼侧墙都打穿,然后用学生宿舍的双层床并连起来,搭成封闭的走廊。有些走廊只有两壁“墙”,没有顶,在了望塔上可以远远看见人流在这些走廊里来来回回地流动着。
江小才镇静地四面眺望着,那张葵花子一样的长白脸上,一双聪明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面思索地眨动着。当他站在独此最高的高度俯瞰北清大学的整个地形时,便进入了井岗山兵团情报部部长的角色。人很奇怪,担任什么职务,就会使你的人格向这个角色发展。他现在全然不觉自己是哲学系研究生,他完全在情报部部长这个角色中观察世界。这个角色使得他喜欢站在高处看低处,站在暗处看明处。他的额头与目光比过去更冷峻,判断问题时心思也比过去更狡黠。在这个角色中,他习惯把事情看得更复杂,把意图看得更隐蔽,把人心看得更坏,把计谋看得更毒辣。外科医生解剖的是人体,情报部长解剖的是人的行为。在这个角色中,他经常喜欢眯缝起眼,在鼻翼和嘴角露出一丝怀疑的轻蔑,这样,观察敌情时目光就会更犀利。这样俯瞰两派势力相互对垒的军事形势时,他品尝到了军事行动的刺激与快感。他知道自己长得白瘦,也知道自己曾经一派书生气,然而,当此刻凭空眺望时,他觉得自己有着情报部长必备的阴森与冷酷。他拿起一架军用望远镜,将远处敌占区的楼房一座座拉到眼前,一扇窗户一扇窗户地扫描着,观察里边的变化。
陆文琳任井岗山兵团情报部副部长,非常忠勇地跟随江小才完成情报工作。当江小才一个楼一个楼、一个窗户一个窗户扫描时,就会将他扫描到的情况如实报出,陆文琳在背后迅速记录。江小才从左到右、从近到远、一栋楼一栋楼扫描着,凡是视野中能够看到的,他都报出来。一号楼六层左一房间,现在有人在活动,人数情况不清。左二房间,窗户打开,有人用绳索从楼下往上吊东西。左三房间,窗帘紧闭。左四房间,很多人在开会,大约二十来个。左五房间,里边有人在搬动桌椅。左七房间,无人。左八房间,门开着,无人。
左九,满屋人似乎在写大字报。六层楼扫描完了,便五层楼。五层楼扫描完了,便四层楼。
一栋楼扫描完了,便扫描第二栋楼,所有的情况都将和以往每日的观察记录联系在一起做分析。对方各楼的大致情况他们早已掌握,哪个房间是一般宿舍,哪个房间是大字报抄写窝穴,哪个房间是会议室,哪个房间是指挥部,哪个房间住着哪个校文革大小头目,哪个房间是他们的资料室,哪个房间是武克勤校文革的情报部,都详细绘有图表。当江小才迅速扫描并口述时,陆文琳端着一个夹子,里边早已画好了各楼的示意图,上面每一层、每一房间都画得很清楚。陆文琳像填课程表一样,一排排、一格格顺序将每一层、每一间房子的情况填在表中。
江小才刚刚扫描完一栋楼,陆文琳突然发现了什么,说:“你看,那是什么?”他转过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在敌占区中,有一个五十多米高的大烟囱,一夜没见,大烟囱上突然增加了一顶铁帽子。在望远镜中仔细一看,是在大烟囱顶上建造了一个了望岗楼。那是一个圆形的铁房子,上面有一扇扇可关合的铁窗,房顶是低矮的椎形,远远看去很像清朝的官帽。他们是如何一夜之间建造成的?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江小才又端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这个比自己更高的了望岗楼,黑色的铁皮建筑上大小不一的黑色窗口与孔洞,使你看不清里边有什么人在活动。突然,看到亮光一闪,江小才的第一个反应是,敌方的了望岗楼中也有人在用望远镜,他示意陆文琳将了望塔四面的铁窗都关上,只留下一扇铁窗做观察。
很快,了望塔内暗了许多,隐蔽了自己。突然,“啪”的一声响,脸旁的铁皮被击穿一个洞。
江小才看了看手指粗细的圆洞,对陆文琳说:“他们有枪了。”陆文琳说:“小口径步枪吗?”
江小才说:“不是,是真步枪。”他们赶紧关上了望塔的最后一扇窗,摸黑扶着旋转的铁梯往下走。
下到楼顶平台时,听见对方广播站的高音喇叭开始发布“通令”。“通令”的全部内容是:从今日起,对井岗山兵团的了望塔实行二十四小时火力封锁,取缔井岗山兵团了望塔的全部刺探活动。江小才仰望了一下对面烟囱上的了望岗楼,说道:“我们再上了望塔,他们就会开枪,他们已经有枪了。”陆文琳说:“那我们在这儿,他们也可以开枪啊。”江小才说:“也许他们只有一两支枪,几十发子弹,不可能什么都封锁。”停了一会儿,他又说:“这就叫有限战争。美国和苏联都拿着原子弹封锁对方,可是都不一定用。”
江小才将望远镜挂在脖子上,看了看楼顶平台上备战的井岗山兵团战士,对陆文琳挥了挥说:“走,下地道。”陆文琳会意地跟着江小才手持长矛下到一层楼,来到一间有几个井岗山兵团战士持着长矛守卫的房门口,江小才向他们点点头,便和陆文琳走了进去。这是一个地道入口,他们从背包里拿出手电筒,沿着一段砖砌的台阶,越来越深地下到地道中。地道挖得两米高,一米多宽,拱形顶,四周的泥土散发着潮湿的阴凉。他们用手电照着往前走,不时碰到在里面穿行的井岗山兵团的战士,一个个都头戴安全帽手拿长矛。为了防止在地道中迎面伤人,所有的人都按规定倒拖着长矛,像成队的老鼠匆匆跑动着。当迎面的手电筒相互照见面孔后,便都将灯光压低,互不干扰地擦肩而过。碰见认识的人,便和在地面上相遇一样,亲热而又简捷地打个招呼,就各自执行不同的任务去了。
他们一直朝前走着,又拐了几个弯,前面这段地道没有任何交通任务,也遇不到一个井岗山战士,因为它已经越出井岗山兵团占领区,挖到了校文革的势力范围。走着走着,前面有一个井岗山战士手拿长矛守卫着一道铁门。兵团战士是个相貌忠厚的男生,见了江小才,很尊重地敬了一个举手礼。江小才对他点点头,掏出钥匙将铁门上的锁打开,再将锁锁在门环上,轻轻推开铁门钻了进去,他对守卫战士说:“你还在这里守卫。”便将铁门在身后关住,插上插销,和陆文琳亮着手电朝前走。这段地道矮一些,也窄一些,只有一人高一米来宽,有些地方还要稍稍低头,一不小心就碰了头。最后,两个人来到一个秘密地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