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重复劳动。同一件工作,某甲做了一遍,等一下某乙又再做一遍,除非是某甲做的不理想,否则某乙这个动作,是不是一种浪费呢?是不是会带来成本上的增加呢?然而,这种同一件工作却出现重复作业的情形,在企业内还是屡见不鲜。
再次,过时劳动。某一类产品已经没有销路,或是被其他的东西取代,可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情报,还是在生产它们。这种的作业根本就是一种无意义的。比如,按照税法上的规定,电脑设备要用满10年才可以报废,可是,电脑升级速度实在太快了,几乎每年都在汰旧换新。而根据规定,旧机器没有超过使用年限,如果要转送给其他的单位使用,因为涉及到财产的报废,手续非常繁复,因此,不少承办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面对这个问题,宁可把这些的电脑堆进储藏室,也不愿意把它们转赠给某些欠缺资源与经费的单位,让这些电脑再创它们的第二春。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形成许多资源的浪费。
另外,应付性劳动。应付而产生的工作,根本就是一种无意义的工作,当然会为企业带来成本上的浪费。
还有,其它不必要的额外劳动。对企业而言,为没有生产力的加班而多付出的加班费,是一种额外的成本,当然属于一种浪费。比如,本来下班前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因为机械临时发生故障,而不得不停工,这一停工所造成的影响,可能就得运用加班来追上进度了。或是本来应该如期完成的工作,因为当事人在工作中没有全心投入,或是由于工作不熟练,而造成须要用加班来完成。”
二.历史的PONC
“先生,”杨已经完全从刚才复杂的情绪中摆脱了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思维再扩展一些?我的意思是说:比如,我们是否可以把PONC这个概念引入历史领域?”
“为什么不呢?当然可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历史为不符合要求付出的代价就是历史的PONC。”克劳士比为杨的显著进步感到惊奇和兴奋,他发现这个来自古老东方的年轻人有着一张近乎方形的脸,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透射出一种难以琢磨的睿智,极具穿透力。
“那么,历史的PONC可以说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而我们中国的感受异常深刻。”杨回想想自己民族几千年的兴衰沉浮,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我们中国曾经有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长期以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到了近代,我们却落伍了。直到现在我们还仅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距?通过深刻地反省和冷静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落后的原因就是我们民族为历史付出了太多的不必要的代价!我们仅以唐朝一个朝代为例,就可以说明历史为不符合要求而付出代价有多大!
唐朝是是我们中国第一次兴盛的极点,也是第一次走向衰弱的起点。隋末农民起义时,李渊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从唐高祖李渊到唐玄宗李隆基,这期间的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唐朝的时候疆域比现在几乎大一倍,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世界上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国家,它不仅强大,而且先进。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唐朝开元年间,河北河南的几个国家级粮仓储备的粮食总共达到了9600万石,也就是说,光国家的储备粮就够全国每个人将近两石粮食,这还不算大量的储藏在老百姓手里的粮食,当时一斗米只要五文钱,五个铜钱,米便宜到那个程度,以至于许多仓库里米因为吃不完,堆放得太久,到了烂掉的程度。
开元盛世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它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唐朝的精神生产和精神面貌。它有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这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财富。
强盛,是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永恒要求。为此,皇上以及天下臣民应该做到敬业、谨慎,上下同心,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状。可是,唐朝的天下到了李隆基时,却因为唐朝人不符合历史要求的做法而付出了代价。不符合要求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皇上:公元712年8月庚子日,唐睿宗禅位给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玄宗是唐代的中兴之主,他很有才略,在他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唐朝在开元年间达到了文治武功的鼎盛,史称为“开元之治”。可是天宝年间,他纳杨玉环为妃,封为贵妃。在杨贵妃陪伴下,唐玄宗开始纵情声色,政务逐渐荒废。
(二)官员:官员们把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贡献给杨贵妃和唐玄宗。凡是贡献最多最好的人都升了官,或者从地方上调到长安来作京官。有句话说:‘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杨贵妃得宠,她的全家跟着都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他们把持朝政,使唐朝的政治变得非常腐败。后来,节度使统领十大兵镇,坐拥军政财权,安禄山与杨国忠争权夺势。
公元755年至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发动了一场对中央集权的叛乱,这就是 “安史之乱”。在这场长达八年的战争中,唐玄宗以及他的臣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萧条惨景。同时,战乱导致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斗米万钱。而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收入大减。
其次,唐朝中央的力量被严重削弱,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边患颁繁的局面。
再次,开始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于酿成后来的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由此可见,安史之乱对中国的破坏力之强,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它不仅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起点,而且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从此走向衰弱的起点。
唐玄宗宠妃,这在当时是看来似乎是一个几乎不值得一提的错误,却导致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至,竟然动摇了一个国家强盛的根基,使泱泱大国从此走向了衰落!”
预防,让某些事永远不发生(1)
“如果说在封建王朝,帝王宠妃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的话,那么现代生活中,许多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克劳士比说道。
“对,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亡羊补牢’,说的是丢失了羊后,如果能立即把羊圈补好,为时未晚。可为什么要等到亡了羊,才想起来补牢呢?我们完全可以在羊丢失之前,把羊圈修得很好、很结实,这样就不会有一只羊丢失,也自然就不用不着事后再来补羊圈了。”杨接着说道:
“事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比如:发源于日本的准时制生产,就是从源头处开始随整条生产线抓质量,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缺陷,避免积小而溃。人人都说日本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电器风靡全球,以其完美的质量征服了大部分用户,即使时到今日,日本电器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不复当初的辉煌,但日本严格的质量管理,对整条生产线的把握仍然是别的国家望尘莫及的。”
“我们都知道晴天买伞雨天用的道理,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企业要踏上质量之路,首先就是要找出我们自己的问题,并能找到预防它们产生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对预防加以规划:制定改进政策;建立系统以预防问题。”克劳士比说道。
“确实如此,”比尔想起了一件事情,也加入进来,“在美国曾有一家航运公司,他们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熟悉航海的人都知道,由于船舶运行的磨损、海水的腐蚀,使得船体很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船舶的行驶效率和行驶安全,所以必须对船舶进行定期检修,才能保证船舶的安全。”
“企业就好比一条巨轮,如果没有万全的准备,有谁愿意搭上这巨轮?”克劳士比说。“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单纯的勇气只会把自己推向深不见底的深渊。因此,企业一定要赶在问题之前,解决问题。”
“如果大家能把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盖瑞说道,“那么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有句话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光’。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0000起左右,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且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事实证明,火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而且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
火灾的发生虽然有多种多样的客观原因,但是绝大多数人存在严重的麻痹大意、侥幸心理,面对日益频繁的火灾,没有采取针对性的预防